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瞎子阿炳为什么叫阿炳(瞎子阿炳的图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瞎子阿炳为什么叫阿炳(瞎子阿炳的图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瞎子阿炳为什么叫阿炳(瞎子阿炳的图片)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有能给宁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年时期的阿炳很是放荡不羁,作为一个道士,他却整日泡在茶馆、烟馆、妓院里,嫖娼的钱都是香火钱,有人曾开玩笑说:“阿炳,你用香火钱逛窑子,不怕遭报应吗?”

阿炳从不信命,也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一直到他染上了梅毒,他才感觉到了害怕,尤其是后期,阿炳因为梅毒医治不及时,两只眼睛相继失明,阿炳示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报应终于来了,年仅35岁的阿炳瞎了。

有人曾说,阿炳如果没有瞎,他后期的音乐造诣可能会超过贝多芬,但了解阿炳的人才知道,如果他没有瞎,可能至死都是一个浪荡子。

童年不幸

每每听到“华彦钧”这个名字,我都得反应好半天,华彦钧就是阿炳,阿炳就是那个创作《二泉映月》的人。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道士,年轻的时候在无锡当地还颇有名望,但后来他和一位姓秦的寡妇好上了,秦寡妇长得好看,华清和又有钱,两人各取所需,好了大概一年。

第二年,秦寡妇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阿炳,阿炳小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在其三岁时,六十四代张天师路过无锡,在雷尊殿住了一晚,华清和便央求张天师为阿炳取了“华彦均”这个名字。

阿炳的父母虽然没有正式的名分,但却很爱他,如果秦寡妇不死的话,阿炳的一生可能也不会如此曲折。

在阿炳4岁那年,秦寡妇和华清和的事情被其夫家知晓,震怒的族人将秦寡妇绑了回去,一个失德妇女不可能再被夫家接受了,为了不让她继续给家中蒙羞,族人竟将他活活逼死。

秦寡妇死了,华清和的名声也保住了,生活还要继续,因为没了女人照看孩子,华清和只能将4岁的阿炳带回了老家,让老家的亲戚帮忙照看。

华清和每年都会给阿炳留下不少的“生活费”,冲着这个生活费,亲戚对阿炳的照顾倒也还周全。

直到阿炳八岁,生活能够自理了以后,华清和又将他接回了身边。

因为四岁就离开了父亲,阿炳脑子里完全没有父亲的概念,回到华清和的身边后,他一直以“师傅”相称,这样一来,父子两的名声也不会受到非议。

华清和精通音律,在无锡当地也颇有名气,阿炳是他唯一的儿子,自然是要继承他的衣钵的。

学艺是很辛苦的,华清和也很严厉,最初,阿炳的手上每天都有血印子,有的是被父亲打的,有的是被乐器上的弦绷的。

直到后来阿炳能完整的演绎一首曲子,华清和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阿炳也从此爱上了音乐。

阿炳的音乐天赋,完全承继于华清和,早年间,阿炳的演绎虽然够得上精通音律四个字,但表演还是流于表面形式。

在那个遍地都是文盲的年代,阿炳这流于表面的表演形式也算得上是精彩了,十六岁时,阿炳就在无锡出了名,人人都知道,雷尊殿里有一个白白净净,才艺俱佳的小道士。

每逢道教节日,或者节气之时,当地人都会请道士作法,阿炳从小耳濡目染,后来也做得有模有样,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天师”。

凭借自己的才艺受到人们的尊重,阿炳很喜欢这样的荣耀,但这样的荣耀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阿炳21岁那年,华清和病重,他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于是将阿炳叫到自己的床前,将他的真名和身世都告知了阿炳,并要求他继承雷尊殿的主持位置。

阿炳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二十来岁了才知道自己有父亲,可就在他得知自己有父亲的那一天,父亲又离他而去了,没有什么比这更讽刺的了。

中年悲剧

那个时候雷尊殿的收入不菲,能继承到这么大一笔家业,在旁人看来,阿炳一定是走了什么好运。

可面对这么大个家业,阿炳自己却高兴不起来,刚刚和父亲相认就面临着分别,这整个事情看上去就像是一场闹剧,阿炳始终想不明白,这么多年,父亲是怎么忍住不和自己相认的。

安葬好父亲后,阿炳也放下了乐器,为了缓解内心的悲伤,他拿着父亲留给他的财产买了大烟,以前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大烟趋之若鹜,但当他吸上一口后,整个人都轻松了,释然了。

在吸大烟的过程中,阿炳认识不少纨绔子弟,在他们的带领下,阿炳走进了妓院,去一次他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只要待在妓院里,阿炳就好似置身天堂,这比清净寡淡的雷尊殿快乐多了。

阿炳精通音律,年轻时长得也一表人才,所以很受 *** 追捧,在烟花柳巷里,阿炳度过浑浑噩噩的四五年,寺里所有的钱都被他挥霍干净,直到有一天,阿炳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太对劲,浑身无力,身上还有大片大片的红疹。

红疹变成脓包后,阿炳在去看了大夫,大夫诊断,他患了梅毒,不管在哪个朝代,梅毒都是一种令人作呕的病症,阿炳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整个人更颓废了。

即使是这样,阿炳也没有想过结束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为了缓解内心的恐惧,他整日在妓院里和大烟相伴,直到他身无分文,被人从妓院里赶了出来。

因为经营不善,雷尊殿的收入越来越少了,根本不够阿炳每日奢靡的日常开销,加之他得了梅毒的事情传开后,大家对他整个人都颇有微词,再没有人愿意找他做法事了。

曾经的“小天师”就此陨落,日子一日过得不如一日,直到他35岁那年,因为梅毒加剧,诱发了眼疾,阿炳又没有钱看病,最后竟然生生地瞎掉了。

贫穷、瞎眼、传染病,使得阿炳被人唾弃,也渐渐被人遗忘,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便只能卖掉雷尊殿里的道具和各种法器,这些都是他父亲留给他吃饭的家伙,却被他全部贱卖了,甚至到最后,连父亲留着他的房子也卖掉了。

最穷的时候,阿炳有想过去街上乞讨,但“艺术家”的心性让他拉不下脸面,为了维护自己拿仅存的一点点尊严,他拿上了自己最后的家当,那些不值钱的乐器,走上了街头。

上街卖艺的人也不少,那些人在茶馆、妓院、酒楼到处吆喝,但阿炳不需要,他从不吆喝,有人愿意听,他就表演,没有人他就四处瞎晃一天。

阿炳的收入很少,有的时候甚至不够他一日三餐,但他也知足了,自从眼睛瞎了以后,他整个人倒是比以前更通透明白了,也更懂得生活了。

有的时候,人顶着一双眼睛,但不一定能看清楚世事,阿炳就是如此,以前他风光的时候,他看谁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被人对他不是恭维就是羡慕,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自从瞎了之后,阿炳行走在各大妓院和茶馆,听着那些老鸨和 *** 吆喝,渐渐地也明白了,她们吆喝的不是人,而是那些人兜里的钱财。

有的时候人家让他唱弹一曲,未必就是想听曲儿,而是想看看这个昔日的天师落魄的模样。

人生百态,全部都在阿炳的耳朵里,他瞎了,但又没全瞎。

所以渐渐地,阿炳也不想再计较得失,有人想听,他就演,不管别人给多少,他都不介意,比起那些奢靡的过去,阿炳觉得,手中的乐器才是实实在在的。

没事儿的时候,阿炳喜欢去报摊上和卖报纸的聊聊天,他瞎了,却更关心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事情,他常常会央求人家念报纸给他听,并且听了就牢牢地记在心里,回到家就将报纸的内容和着自己的乐器编唱出来。

新闻都是枯燥死板的,但是阿炳却让它活了起来,有一次,阿炳心血来潮,和茶馆客人演绎了 一段“唱新闻”,却没想将整个茶馆的客人都吸引住了。

阿炳的演绎生动又有趣,茶客们时不时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让阿炳内心十分激动,上一次备受瞩目,还是父亲在世时,那个时候,大家都称他为“小天师”。

从那之后,阿炳再次走入了公众视野,久而久之,连三岁小儿都知道,无锡有一个会唱新闻的瞎子,人们叫他“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不但会吹拉弹唱,为人还正义,因为他的弹唱功夫,无锡有一个恶霸都被他斗倒了。

那个恶霸欺辱了良家女,连官府都拿他没辙,但瞎子阿炳却不怕,他走街串巷,将恶霸的事情唱给众人听,很快这个事情就传遍了无锡城,引起了众怒,恶霸被吓得不敢出门,最后不得不带着自己的财产远走他乡。

晚年造诣

四十岁那一年,阿炳的生活迎来了新的变化,一个叫董翠娣的寡妇走进了他的生活中,阿炳看不到董翠娣的样貌,但听人说,董翠娣看着老实巴交,人又勤奋,并且很会照顾人。

阿炳太需要人照顾了,于是他和董翠娣同居了,董翠娣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他负责赚钱养家,这样的搭伙过日子,再合适不过了。

阿炳用自己的实力,将尊严和人生重新拾了起来,也重新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如果不是日本人来了,阿炳的生活应该会一如既往地平静美好下去吧!

日本人占领了无锡,阿炳和董翠娣这样的普通人被强制办理了一张良民证,有了这个良民证,他们就能正常的生活。

阿炳看不见日本人的样貌,但是他在心里把日本人想象成了张牙舞爪的恶魔,也知道日本人不能得罪。

日本人占领无锡那些日子,阿炳出去卖艺赚钱就更难了,不但他难,别人也难,愿意花钱听曲儿的人越来越少了,阿炳憎恨日本人,却又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将一腔愤怒都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久而久之,阿炳所弹唱的那些批判当地官员和日本人的作品,让他收获了不少民心,当然也引起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不满。

为了惩治阿炳,当地官员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关押了起来,并对外宣城是想让他戒掉大烟。

阿炳在戒烟所待了两个月就被放出来了,但那些官员却不允许他再卖艺。

对于阿炳来说,在人前演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不但能保证他的生活,也能让他捡起做人的尊严,最重要的是他热爱音乐,但没有人听得音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气愤难当的阿炳回到家后,砸烂了不少乐器,随着一块儿烂的,还有他的心性。

阿炳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有一天,一个叫杨荫浏的教授找到了阿炳,杨荫浏教授偶然间听人弹起阿炳的《二泉映月》,觉得惊为天人,所以想将此作品录制下来。

那个时候阿炳并不清楚“录下来”是什么意思,但他明白,有人欣赏他的作品,那首《二泉映月》是他在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对生活的一个写实,平日里在外卖艺,演绎得最多的也是这首曲子,或许是大家都感同身受吧,所以格外喜欢这首曲子。

既然有人喜欢,阿炳就要演绎,这是他历来的原则,没有什么比正更重要了。

遗憾的是,在录制作品期间,阿炳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因为常年吸食大烟,加上生活的大起大落,阿炳的身体早就被掏空了。

录制完《二泉映月》等六个作品后,阿炳就病重了,他再也拿不起任何乐器了,想着还有那么多好的作品没有被录制下来,他满心满眼都是遗憾。

董翠娣知道阿炳在想什么,但她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陪伴在身侧。

阿炳还被邀请到大学了进行演出,但因为其身体不佳,最后取消了。

得知阿炳病重,杨荫浏教授很是痛心,特地嘱咐他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待来年开春,他的身体好一些,再录制一些作品。

可阿炳没有等到那一天,1950年12月,阿炳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去世了。

阿炳走了,但他的音乐却风靡全球,因为他和贝多芬一样,享年57岁,一个失明,一个失聪,又都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所以他又被人们称为“东方贝多芬”。

阿炳能不能和贝多芬齐名,多年来这个话题都饱受争议,其实能不能齐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留下了传世作品,他们的故事也被后人铭记。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和作者本人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寓意也不尽相同,这又有什么可比性呢?

更多瞎子阿炳为什么叫阿炳(瞎子阿炳的图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