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的孝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的孝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的孝顺

孝顺原来指代爱敬天下之人、顺从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品行,后来准将变成了尽心照顾父母,顺从父母的美好德行,并且一个人对他的父母是否孝顺,还会引申到这个人是否忠于国家,因此后世评价人的最大标准就是两条——忠孝,在国要忠,在家要孝。而且孝还要排在忠前面,毕竟你连父母都不孝顺,那么这个人怎么会忠于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王朝,但是不管那个王朝建立都要提倡忠孝,尤其是要孝顺父母长辈,可见“孝”已经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三国西晋之交的李密为了孝顺祖母不去做官,特意上《陈情表》特别提到了晋武帝立国“以孝治天下”,而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还整理出了“二十四孝”的传统美德故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从小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更是注重对百姓的思想教育,因此大力倡导“忠孝”,而且他在继位后大封宗室子弟为藩王,这些藩王各有各自的封地,朱元璋的用意就是要这些人在各地镇守一方,传播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维护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这些龙子龙孙良莠不齐,野心勃勃的居多,贪欲享乐的居多,残暴不仁的居多,以至于这些藩王几乎成了各地的祸害,威胁到了明朝的生存。

虽然这些藩王大多不成器,但是经过王朝上百年的发展,还是出了不少以孝顺闻名的藩王,从而让朱元璋稍加安慰,在这里就总结出明朝藩王中的十大孝子。

1、秦王朱惟焯

朱元璋即位后,早早地就确立长子朱标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其余的儿子都将被封为藩王。其中第二个儿子就是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为陕西西安府,就此这一支脉从此在西安繁衍。

秦王一脉虽然出身高贵,出自太祖次子,被誉为第一藩王,但是传承很不顺利,多次遭遇到大宗断绝的境地,以至于不得不去旁支寻找继承人。

弘治十一年,秦王朱诚泳去世,因为他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子侄,故此从其父秦惠王传承下来的大宗断绝,为此秦王落得无人继承的尴尬。

秦王是太祖钦封的藩王,大宗虽然无人,但是旁系还在,因此决不能废除,经过皇帝批准只能向上追溯到朱诚泳的祖父秦康王的其他儿子一脉中寻找继承人,最后找到了秦康王的三子临潼王一脉,作为侄子的临潼王朱秉欆成为最佳人选,于是他在弘治十三年被批准继承王位。

不过朱秉欆运气好,但是身体不好,当了一年的秦王马上就病倒了,最终在弘治十四年过世。

秦王突然去世让秦王府再次混乱,这个时候朱诚泳的王妃廖氏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因为朱秉欆死的时候已经有儿子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旁系寻找继承人了,故此作为朱秉欆儿子的朱惟焯成了唯一继承人。不过这个时候的朱惟焯太小了,根本不适合继承王位,于是朝廷没有下令让朱惟焯直接当秦王,而是让廖王妃管理秦王府,等到朱惟焯成年再说。

廖王妃不愧是一位女强人,在当时她一方面以女人的身份管理秦王府和秦王族人,一方面还要抚养孙子朱惟焯,可以说历尽艰辛,吃了不少苦头。对于这一切朱惟焯并没有忘本,他没有因为廖王妃不是自己的亲祖母就不管,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朱惟焯十分孝顺祖母,廖王妃上了年纪,脾气阴晴不定,经常无理取闹,而且不管是什么人,宫中很多人都受不了。其实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后的毛病,就连孔子都认为这样的老人是最难尽孝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就是说要和颜悦色的顺承父母的脸色,一般来说再孝顺的人也很难做到能顺着父母而不改脸色。

朱惟焯不是廖王妃的亲孙子,但是他却做到了和颜悦色的孝顺祖母,即使廖王妃脾气再大,他也不改自己的态度,只要祖母气消了就行,他每天早晚不管天气如何,数十年如一日,态度恭敬的前往祖母那里给祖母请安。虽然他已经长大成人,早就独当一面执掌秦王府,但是他知道祖母管了秦王府十多年,不可能就这样退休不管,因此朱惟焯每天在请安的同时,还要把最近秦王府发生的事拿出来请求祖母指点定夺然后自己才敢去办理。祖母廖氏尽色养,晨昏定省必恭谨,事无大小 *** 后行。

廖王妃对于这个过继孙子非常满意,由于朱惟焯这样进孝,使得她身心愉快,得以长寿,最后安然去世。

祖母去世让朱惟焯悲痛不已,他在祖母的葬礼上痛哭流涕,最后下令为祖母办葬礼如同自己的生母萧妃一样。廖妃卒王丧如礼事其生母萧妃。因此朱惟焯在三秦大地成了著名的孝子,就连远在北京的嘉靖皇帝都知道了,因为他贤能孝顺,特意下旨为他修建坊牌,并赐匾忠孝尚义贤德。

2,汧阳王朱诚洌

朱诚洌是陕西除去朱惟焯的大孝子,而且他的大孝之名早于朱惟焯,他是第二代汧阳王。第一代汧阳王是朱樉的孙子秦康王的第五子朱公鏳,因为排行靠后所以被封为郡王。

朱公鏳是个默默无闻的郡王,本身并没有太多事迹流传下来,他唯一庆幸的就是有一个孝顺儿子,他的长子朱诚洌是当时有名的大孝子。

朱诚洌十分孝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马王妃就去世了,父亲又立了一位王妃,对于母亲完全没有印象的朱诚洌在长大后才知道母亲早早去世的事,他感到悲痛不已,悔恨自己没有对母亲尽孝,于是决定为母亲追加服孝,三年间只穿孝服吃菜。以母马妃早卒,不逮养,追服衰食蔬者三年

因为母亲早逝,朱诚洌无法对母亲进孝,因此将全部孝心都放在了父亲和继母那里,每天早上问安,晚上看父母安然入睡才去休息,多少年不敢懈怠。事父及继母以孝闻,视寝问安晨夕不怠。

后来父亲病重,朱诚洌每天守在父亲病床前服侍父亲,父亲喝的药他都要亲口尝一边,没有问题才给父亲服下。汤药必亲尝而后进之

俗话说“百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朱诚洌并没有一丝的反感,相反他一个多月不换衣服,每天吃一样的简单饮食,就是害怕自己稍不留神父亲就此离去,眼看父亲病情越来越重,他忧心忡忡,于是天天向上天祈祷愿意自己替父亲死去。父疾,经月不解带,食不变味,每夜稽首北辰乞以身代。

然而朱公鏳的病情不是朱诚洌的孝心能改变的,最终因为病情过重在弘治八年过世。父亲的去世让朱诚洌悲痛不已,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后的孝心,他每天睡觉躺在破苫上面,头枕着土块,断绝一切酒肉,就连盐酱这些调味品都不入口,每天苦行僧般的生活,以此给自己不能孝顺父亲赎罪。及薨,王枕块寝苫,尽断酒肉,虽醯酱盐酪不入口。

堂堂一个藩王如此尽孝顿时感动了所有人,一时间各种祥瑞叠出。墓生嘉禾,一本双穗,嘉瓜二实并蒂,慈乌异鸟环集。雪中萱草生华,咸谓孝感所致。

这些祥瑞马上上报到了本家族长秦王那里。这时的秦王朱惟焯还没有继承王位,管事的是其祖母廖王妃,自己的族人居然有这么孝顺的人,怎么之前自己不知道,必须大力宣传,族人有了光彩,自己也露脸,于是她马上将这件事上报,明孝宗听了后倍加感动,马上下令嘉奖,不过朱诚洌的身体却不行了,在接到嘉奖令后就去世。

3、晋端王朱知烊

晋王这一脉出自朱元璋三子朱㭎,在洪武三年朱㭎被封为晋王,封地为太原。

朱㭎没想到在他死后晋王一脉居然除了内乱,险些被废。朱㭎死后长子朱济熺继承王位,但是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朱棣和自己的三哥一向不和,而且十分忌惮晋王一脉的实力,因此故意和觊觎晋王王位的朱㭎三子朱济熿合作,废掉了朱济熺,将朱济熿立为晋王。

不过朱济熿并不是个好人,当上晋王后胡作非为,引起了朱棣父子的厌烦,后来为了保住王位,意图联合朱高煦造反,最后被朱瞻基废掉。

朱瞻基十分讨厌晋王一脉,因此在废掉朱济熿后,故意不册封新的晋王,使得晋王空了八年。

明英宗即位后,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决定复封晋王,最后册封朱济熺的儿子朱美圭为晋王,后来传位给朱钟铉。

朱钟铉是个长寿之人,王位一坐就是六十一年,他的儿子孙子先后病死,最后只能传位给了曾孙朱知烊。

朱知烊是父亲的庶子,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因此他十分伤心,因此从小的时候他就十分孝顺自己的两位母亲。这两位母亲一位是嫡母郝妃,一位是生母彭氏。

朱知烊并没有区别对待,厚此薄彼,因为自己当了晋王,故意抬高母亲,冷落打击嫡母,而是对两位母亲十分孝顺,在吃穿用度上尽量满足母亲,让两位母亲在晚年开心。后来两位母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痛哭的几次背过气去,即使在安葬了母亲后他也无法忘记丧母之痛,最后悲伤地吐血生了重病。由于朱知烊这样的悲痛,晋王府里看到的人无不动容,很快就传出了朱知烊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发生了祥瑞有素芝产寝宫中,白鸥盘王所止,于是上奏到朝廷,嘉靖皇帝正在树立宗室忠孝典型,遇到如此大孝之人欣喜过望马上下令嘉奖。抚臣上其事,赐勑奖谕。

4、西河王朱奇溯

西河王是晋藩的一个郡王,他的始封王为朱济熺的第四子朱美埻。在大哥朱美圭复封晋王后,朱美埻被封为西河王。不过因为太原城住宅稠密,故此朱美埻被下令别府前往平阳府居住。这对朱美埻来说倒是一件好事,离得远远的,天高皇帝远,也就可以少受晋王的气了。

朱美埻死后,王位传了两代,最后由孙子朱奇溯继承。朱奇溯出生很悲苦,他三岁的时候,父亲第二代西河王就去世了,因此他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爱。等到他懂事的时候,由于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因此他就问被人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旁人自然就告诉他其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悲痛的大哭不已。三岁而孤,问父所在,即恸哭。

后来为了纪念父亲,他向见过父亲的人询问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子,然后亲手用檀香木刻出父亲的雕像,然后供奉起来。

由于父亲去世得早,使得朱奇溯越发的孝顺母亲,对于母亲,他是百依百顺,接近自己所年的孝顺,生怕母亲不开心抑郁生病最后过早的离开自己。后来母亲病重,想要喝水。偏偏那一天王府里存储的水居然都用完了,而且王府里的井不知怎么的都没有水了。这可急坏了朱奇溯。

虽然是郡王,但是朱奇溯也不是神仙,他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变不出水来,可是母亲想喝水,自己却无能为力,因此十分的着急。

朱奇溯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怜悯。不知是不是朱奇溯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还是就是巧合,居然有水从地里面出来了,这才让母亲喝上了水。母叶夫人病渴,中夜稽颡祷天,俄有甘泉自地涌出

后来母亲病逝,朱奇溯十分悲伤,整天痛苦不思饮食,最后弄得自己瘦的不成样子,险些生病,调养很久才恢复过来。

或许是这份孝心,朱奇溯在位非常长,他在弘治四年继承王位一直到嘉靖三十六年去世,在位长达六十七年。

5、周宪王朱有燉

朱元璋第五子名叫朱橚,在洪武三年被封为吴王,后来被改封为周王,封地开封。朱有燉就是他的长子。

朱橚虽然贵为皇子,名列藩王,但是为人却不守藩王的规矩,不理父亲交代的任务,最后惹恼了朱元璋,全家被发配云南。不过开封作为故都,地位重要,因此必须派亲王驻守,可是后来派去的豫王朱桂不是这块料,于是朱元璋下令让孙子朱有燉回到开封替父亲管理。寻诏还,命周王长子有燉监其国。

朱有燉本人没有野心,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他的弟弟朱有爋一心想继承父亲的周王爵位,因此屡次陷害朱有燉,但是都没有得逞。后来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有爋感到机会来了,于是“大义灭亲”举报父亲要谋反。建文帝马上派大军将周王一家抓回了南京。

谋反大罪,即使身为藩王也难逃一死,因此等待朱橚的只有死亡。大家都知道这是冤案,喊冤叫屈根本不可能。朱有燉知道建文帝要整死自己父亲,他不能这样看着父亲被杀,于是主动承认一切罪过都是自己干的,谋反是自己策划的,和父亲无关,自己愿意替父亲去死。

建文帝自然不信,他要的是藩王造反,这样才好名正言顺的杀鸡儆猴,震慑其他藩王。因此对朱有燉严刑逼供要他承认朱橚造反,但是谁都没想到出身王室从小锦衣玉食的朱有燉居然临危不惧,根本就不怕严刑拷打,坚持一切和父亲无关,弄得建文帝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迫于无奈,建文帝因为证据不足将周王一家发配云南。

朱有燉一心替父亲顶罪,在被发配云南时,精心照顾父亲,生怕父亲生病,从而发生意外。或许是有朱有燉的照顾,朱橚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最终挺过了四年,迎来了四哥朱棣的靖难大军,从而否极泰来。

6、楚宪王朱季堄

楚王一脉出自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当年朱桢出生的时候,朱元璋的大军刚好攻下了重镇武昌。一时间双喜临门,朱元璋十分高兴,于是脱口而出:“子长,以楚封之。”等到朱元璋分封儿子们为藩王的时候,他没有食言,直接册封朱桢为楚王,封地为武昌。

朱元璋除了兑现诺言册封朱桢为楚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武昌地处长江中流,南京地处下流,如果朝廷出了奸臣,朱桢就可以带领大兵顺流而下直接“清君侧”。

不过朱桢本人没有野心,他只想在武昌待着,而且他对后来的四哥造反也没有反应,不过朱棣对他很是防备,毕竟他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于是逐步夺取朱桢的兵权,经过祖孙三代的努力,到了第三代楚王的时候,楚王已经完全成为无权的享受型藩王了。

第三代藩王名叫朱季堄,他是朱桢的孙子,第二代楚王朱孟烷的长子,不过他不是嫡子,而是庶出,按照规定王位嫡子优先,因此朱季堄仅仅被封为武陵。不过朱孟烷一直没有嫡子,因此在朱孟烷死后,朱季堄得以继承王位。

朱季堄已经完全不是父祖当年统帅千军万马的风范了,他只是个普通的王室子弟,继承王位后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在这三年,他最有名的是就是对母亲尽孝,是武昌地区的有名的孝子,为此还得到了皇帝的嘉奖。事母邓妃至孝英宗赐书奖谕

8、安昌王朱膺铺

朱膺铺出自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这一脉。朱楩本来的封地是甘肃岷州,朱元璋起初要让他保卫北方边境,但是因为刚刚收复云南,故此将朱楩改封到云南。不过朱楩根本斗不过在云南的地头蛇沐家,最后自暴自弃被建文帝当成了靶子直接被废。

朱棣靖难之后,恢复了爵位再次回到云南但是这次有了皇帝加持的朱楩还是斗不过沐家,最后在侄子朱高炽即位后被改封到了湖南的一座小城武冈居住。

朱膺铺是第三代岷王朱音埑的次子,因为是次子自然岷王王位无缘,于是被封为安昌王。虽然只被封为郡王,但是朱膺铺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图谋亲王王位,而是安分守己的当自己的郡王,并且他十分孝敬自己的父亲,丝毫没有因为王位的事情怨恨父亲,是武冈出了名的孝子。

武冈地处湖南西南部,这里三面环山,气候温和,但是异常潮湿,因此朱音埑感染了疯痹病,估计是风湿一类的疾病,并且属于很严重的那种,以至于无法行动,只能卧床。顺王音埑病疯痹,屡年不起。

岷王已经生活不能自理,自然王府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了世子管理。而世子管理王府大小事务,无暇分身照顾父亲,于是身为次子的朱膺铺自告奋勇的揽过了照顾父亲的重担。由于父亲病情严重,根本无法离开人,所以朱膺铺不敢离开父亲一步,基本上就住在了病房里,随时给父亲翻身,喂药喂饭等等。膺铺侍医药,晨夕不去左右

众所周知病人因为病痛的原因一般脾气很大,经常无故发火,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岷王骂过责打过,就连朱膺铺也不例外,但是朱膺铺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从来不求回报,就这样照顾父亲十六年,一直到父亲离开人世,之后看着大哥继承亲王王位后,他才离开岷王府住进了自己的郡王府。

安昌王孝敬父亲,精心照顾父亲十六年的事迹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明宪宗很是感动,于是下旨褒奖,并号召宗室子弟要学习安昌王。不过由于长时间操劳,朱膺铺的身体大不如前,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带着孝子的美名去世了。

8、岷康王朱誉荣

朱誉荣也是岷王朱楩的后人。在朱楩死后,王位几次传承,最后到了第五代岷王朱彦汰手中。朱彦汰继承王位后,他的嫡长子朱誉荣被立为世子。

此时的岷王已经在政治上无足轻重,再也没有什么政治能量了,但是在待遇上还是第一等的亲王级别,因此对于岷王王位还有大批的人看着眼红,为首的就是朱彦汰的弟弟朱彦泥,他图谋王位,企图扳倒大哥取而代之。

武冈天高皇帝远,自然朱彦汰干了不少违法事,于是全都被朱彦泥抖了出来,而朱彦汰要保住王位,也十分清楚朱彦泥的事,于是来了个反揭发,最后的结果是朝廷大怒,朱彦泥直接被废为庶人,朱彦汰也被免去了岷王爵位。

岷王没有了但是岷王一族不能没人管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会让世子或者其他郡王代管。因此皇帝首先想到的不是世子朱誉荣,而是他的次子素有贤名的善化王朱誉桔。不过朝廷大臣们认为在有世子的情况下不能考虑次子,因此极力要求有世子管理岷王一系。

当这个决定下达的时候,朱誉荣大吃一惊,他不能接受这个旨意,虽然他对父亲和叔叔互相揭发隐私的行为也不赞成,但是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如今父亲已经被废,变成普通的岷王一系族人,自己代理岷王,却要儿子管老子,这成何体统?而且自己在岷王府吃香喝辣的,享受尊荣,父亲却在外面受苦,无人理会,自己要是真的这样做不就成了不孝子了吗?因此他坚决反对然自己代理这个岷王,并且给皇帝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誉荣上疏恳辞,谓:“臣坐享尊荣,而父困苦寂寞,臣心何安!且前曾举臣弟善化王誉桔,廷议以子无制父理,奏寝不行。臣亦人子也,独不愧臣弟乎!”嘉靖看后的表现是帝览疏怜之,下部议。感慨朱誉荣的一片孝心,最后下旨赐给朱彦汰亲王的冠带管理岷王一系族人,后来借口给太后加徽号恢复了爵位。可以说如果没有朱誉荣的孝心,朱彦汰也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终老一生,根本没有机会重登亲王宝座。

9、襄陵王父子

襄陵王父子分别叫朱冲秌和朱范址。他们父子二人分别是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儿子和孙子。

韩王朱松被封为韩王,他的封地在关外开原,是朱元璋计划的关外防线重要的一员,不过还没有前往,朱元璋就死了。之后建文帝和朱棣展开了叔侄大战,他一直被留在南京。等到朱棣夺取皇位后也没有让前往封地,最后病死在南京,是朱元璋成年被封为藩王中唯一一个死在南京的。

朱松死后,他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次子就是朱冲秌,他被封为襄陵王。后来朝廷终于决定让韩王就藩,但是开原是不能去了,于是改到了甘肃平凉,也就是之前安王的封地。于是朱冲秌跟随大哥前往平凉居住。

朱冲秌这个人很孝顺,由于父亲早逝的原因,他特别孝顺母亲,简直百依百顺,母亲病了,他广寻名医给母亲治病,后来听说有一个偏方用人肉和药给病人吃了会药到病除,毫不犹豫的就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给母亲治病。后来母亲去世,朱冲秌悲伤过度,将自己的身体都弄得垮了。之后每次扫墓,他坚决不让下人动手,自己带着儿孙们拿着工具给坟墓上土。母病,刲股和药,病良已。及卒,终丧毁瘠。每展墓,必率子孙躬畚锸培冢

而且他不知对至亲如此,对于早逝的安王也是如此。安王名叫朱楹,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早年被封到平凉,后来早逝安葬在这里,因为没有子嗣,故此安王显得十分冷清。朱冲秌对于叔叔的身后事感到十分可怜,于是每次都给叔叔扫墓,后来感觉这样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上书希望可以自己祭祀安王。没闲到这个上书给他惹出了一场风波,由于他希望祭祀安王,因此一些人认为朱冲秌是想通过祭祀的方法过继给安王,从而继承安王爵位,成为亲王,而过继这种事早就被朱元璋否定了,因此整个朝廷为了这件事吵翻了天,朱冲秌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居然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不过他倒是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因为他并没有显露出过继谋爵的意图,朝廷上也是猜测,最后不了了之,不过朱冲秌并没受到影响还是依旧给安王扫墓尽自己的一片孝心。

朱冲秌的作风给了自己儿子榜样,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第二代襄陵王朱范址同样是个孝子。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郡王郡王爵位,因为只剩下母亲,所以加倍孝敬母亲。后来母亲突患急病,朱范址无计可施,居然学父亲也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做药引,或许是巧合,没想到这样一来居然把母亲治好了,于是襄陵王父子两代割股救母的感人故事在平凉广为传颂。

10、襄庄王朱厚颎

朱厚颎出自襄王一脉,受封始祖是明仁宗第五子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在明朝前期十分有名,因为他曾经多次被视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多次都没有有登上皇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受到皇帝猜忌,反而被受信任,被誉为最强皇叔。

朱瞻墡被封为襄王,封地为长沙。不过他在长沙住不惯,最后在正统年间迁移到了襄阳。

襄王爵位到了嘉靖年间被朱厚颎继承,他是庶出,因此他有一位嫡母王太妃和一位生母潘太妃。对于这两位母亲,朱厚颎都很孝顺,他出自本心的孝敬,绝不敢厚此薄彼,厚待生母虐待嫡母,因此他孝子的名声很快就被众人所知。事嫡母王太妃及生母潘太妃,以孝闻

潘太妃去世后,王府举行葬礼,因为嫡母王太妃还在,并且王太妃是正室,生母是妾室,他按照礼节将生母灵柩放在东偏殿。王太妃过意不去,她知道襄王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把母亲放在偏殿,因此她表示不用避讳她,可以将潘太妃灵柩放到正殿,但是朱厚颎哭着拒绝了,表示自己不能因为生母的缘故违背礼法。等到安葬的时候,朱厚颎没有穿鞋光着脚扶着母亲灵柩走了五十里路把母亲安葬,并且以后更加孝顺嫡母,听说这件事的人无不夸赞朱厚颎是大孝之人。潘卒,殡之东偏。王太妃曰:“汝母有子,社稷是赖,无以我故避正寝。”厚颎泣曰:“臣不敢以非礼加臣母。”及葬,跣足扶榇五十里。

更多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的孝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