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北三省省名的由来,东北三省什么悠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北三省省名的由来,东北三省什么悠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北三省省名的由来,东北三省什么悠久

之所以会动笔写这个系列,是因为一直想厘清三个问题:1、现有省界为什么会是这样;2、每个省的地级市划分为什么会是这样;3、地级市的市中心为何会在现有的地方。

前言

从商周有文字记载起,到清末“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之前,中华文明连绵不绝,从未中断。因此,很多地方和地名动辄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之类的,实在是不胜枚举。就算是到现代,尽管在铁路和现代工业的驱动下,产生了不少新变化,但大体脉络依然可循,不脱基本地缘规律。

但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化断代,我们对很多城市的历史其实很陌生。除了少数几个宣传比较到位的古都名城,大部分地名,仅仅只是知道而已。非常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来龙去脉。

之所以只说到地级市而不是县,一是因为县实在太多了,全国有几千个,说不过来,说的过来也没人听。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级市越来越变成最重要的一环,资源越来越集中,除了极少数地方(江浙),大部分地区的县和县级市都在被吸干。所以,一般被问到是哪里人,最多也就说到什么省什么市,很少说到县,就算说到县,大部分人也没听说过。

那从何说起呢?先从变化最大,或者说历史最容易缕清的地方说起。

变化最大的,可能是东北和内蒙。其他诸如西域、青藏(河湟地区在民国以前向来不属于青藏版块),汉族依然不是主体民族。内蒙的华夏化进程已完成了一大半。而东北是一个特例,只用了短短的一两百年,现在已然是100%的汉族区。

第一部分:东北

东北又称关外,关者,山海关是也。因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故又经常被称作东三省。

说起东三省,大家通常会以白山黑水来作为地缘标签。白山者,长白山也。黑水者,黑龙江是也。长白山位于东三省的东南部,是东北和朝鲜的界山;黑龙江位于东三省的北部,是东北和俄罗斯的界河。除此之外,东三省的西部是大兴安岭,是东三省和内蒙的界山;西南部是燕山,是东三省和华北的界山。南部是渤海。因此,北界黑龙江,西界大兴安岭,南界燕山、渤海,东界乌苏里江和长白山(实际是鸭绿江、图们江),这是东三省的地理区间。

东三省的精华,是我们所熟知的东北平原。被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余脉分割,又可以分为三大块:小兴安岭以北,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之间,由松花江和嫩江(嫩江是松花江的直流)水系所覆盖的松嫩平原;以及南部的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和松花江-嫩江以北的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的范围;松花江-嫩江以南的松嫩平原是吉林的领地;而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则是辽宁的基本盘。东三省一大半城市,都在这三大平原上。

其余的山地和山间小盆地,或是有矿,或是交通要道,在近代才慢慢显山露水。

之所以清代以前,东三省一直像化外之地,说到底,还是因为冷。尽管东北的降雨量在十五英寸(400毫米)之上,但积温太低。在农业技术没有突破的古代,这么冷的地方,很难种出东西来。再细分,可以以北纬42度(差不多是沈阳的纬度)作为一条分割线,分割线以北,属于中温带,年平均温度在2-8度之间,分割线疑难,年平均温度在8度以上,适合农作物生长。

因此,分隔线以南的辽河平原,在古代,经常能开展农业活动,建立郡县。而分割线以北,就只能羁縻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在古代,辽宁南部更倾向于农业,而吉林黑龙江,基本上是渔猎的天下。西辽河平原,以及燕山和大兴安岭山麓,因为受到从蒙古高原而来的风沙的影响,降雨量不足,则是一片草原风貌。换言之,在古代,东北是渔猎、游牧、农耕三种生产方式的交汇之处。

因此,传统上关于东北有所谓四大族系的说法。北面是肃慎族系(周秦肃慎--汉魏挹娄--六朝勿吉靺鞨--唐代渤海--辽金女真--有清至今的满族),西面是东胡族系(秦汉东胡--汉魏鲜卑与乌桓--唐辽契丹库莫奚--金元以后为蒙古),东南面是秽貊族系(周秦秽貊--汉魏夫余--六朝隋唐高句丽),南面是华夏族系。当然,四大族系之中,前后各族未必是继承关系,更有可能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发展出了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肃慎族系以渔猎为主,东胡族系以游牧为主,秽貊族系和华夏族系以农业为主。而且各族经常互相融合,因此肃慎族系的靺鞨建立的渤海国,到中后期也变成了一个农业国家。

清末以前,尽管中原王朝也经常能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山海关外的辽河平原(甚至远在原始时代,红山文化就已经崛起于辽河之畔),但受小冰河期的影响,而且又是突出部,总是不够稳定,经常被赶回来。总体来说,东北仍然主要是由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主导的。但是清末开边之后,随着现代耐寒农作物技术的发展, *** 如潮水般涌入东北,这块宝地终于完全变成了 *** 的天下。

无法稳定控制辽河平原,带来的另一个后果便是,朝鲜半岛最终还是脱离了华夏。古代东北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很难完全分割,所以才会带来中韩史学界持续的论战。

也因此,东北的大部分地方并不像内地许多城市,动辄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东北大部分的城市,都是近百年来崛起的。

尽管东北各省都在挖故纸堆,把自己的建城史和之前那些渔猎、游牧民族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文化上的传承,更多地是一种政绩工程和旅游策略。而且中国人喜欢沿用古名,比如扶余,实际上,现在的扶余县,不过几百年的历史而已,和汉魏时代的扶余,早已风马牛不相及。

而且近代以来,东北的区划,变化得很剧烈,和现今东三省的边界并不一致。

清代极盛时,外东北乃至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

后外东北被沙俄割走,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彼时的东三省,同清中期不一样,和现今的区划也并不一致。简略言之,辽宁仍以辽河平原为主(但通化和白山等长白山南部地区属于辽宁;朝阳和阜新仍属于蒙古),但黑龙江和吉林以松花江为界,呈东西之势。换句话说,双方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都各自占了一半。而且黑龙江包括了呼伦贝尔地区。

再经过满洲国时期的14省、19省,民国末期的9省,建国初期的6省,演进到当今区划,黑龙江和吉林完全成南北之势。相当于在清朝区划的基础上,黑龙江把呼伦贝尔给了内蒙。吉林把三江平原(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和牡丹江给了黑龙江。辽宁把白城、松原、四平、辽源、通化和白山给了吉林,然后又从内蒙割去了朝阳和阜新。

近代东北的兴起,和一条铁路、两伙强盗、一个土匪分不开。铁路者,中东铁路。强盗者,俄国、日本。土匪者,张作霖。

中东铁路,是李鸿章和沙俄签订密约,沙俄在中国境内修建的铁路。呈T字形。一横(又称北满铁路)连通了俄国的远东铁路和海参崴,从满洲里入境,绥芬河出境。一竖(称为南满铁路),从哈尔滨向南伸出,直至渤海边上的大连。铁路沿线都归俄国人管理。

1904年日俄战争,沙俄败于日本,不得已把南满铁路长春到大连段割让给日本。1935年,苏联又把其余部分卖给满洲国,日本遂独占整个中东铁路。

在日本人和俄国人抢夺势力范围的时候,张氏父子也没有闲着,自己也修了很多铁路。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实打实地把东北当做自己的地方(所谓哪怕不要日本本土也要保住满洲),大力地建设铁路。到1945年,东北已经是全国铁路最密集的地方。

伪满洲国铁路

比较重要的,有滨北铁路(哈尔滨到北安)、齐北铁路(齐齐哈尔到北安)、北黑铁路(北安到黑河)、绥佳铁路(绥化到佳木斯)、图佳铁路(图们到佳木斯)、洮杜铁路(洮安到杜鲁尔)、平齐铁路(四平到齐齐哈尔,包括四洮铁路(四平到洮安)和洮昂铁路(洮安到昂昂溪))、长图铁路(长春到图们)、拉滨铁路(拉法到哈尔滨)、长洮铁路(长春到洮安)、四梅铁路(四平到梅河口)、梅辑铁路(梅河口到辑安)、沈吉铁路(沈阳到吉林)、吉舒铁路(吉林到舒兰,此线后停运,故地图上未标)、新义铁路(锦州新立屯到锦州义县,通过阜新,也叫义新铁路)、锦承铁路(锦州到承德)、安沈铁路(安东到沈阳)、北宁铁路(北平到辽宁,又称京奉铁路)、大郑铁路(锦州大虎山到双辽郑家屯)。

其中,哈尔滨,沈阳(满洲国称奉天,故图上线路名称都叫奉X线),长春(满洲国称新京,故图上线路名称都叫京X线),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拉法(属吉林市蛟河),吉林,锦州,洮安(属白城,满洲国称白城子,故图上线路名称都叫白X线),通辽,辽源,大赉(属白城大安市),北安(属黑河)、牡丹江、梅河口(属通化)、四平、图们(属延边),是几个交通枢纽。之后也基本都发展成了大城市。

更多东北三省省名的由来,东北三省什么悠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