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梵高式的传奇与无奈——评电影《神探》
张雍
在电影的开端部,编导便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神探”的形象呈现在荧幕上。“神探”陈桂彬的破案方式不同于常人,性情也看起来“另类”。当有人退休的时候,别人送的礼物是可爱的小狗,而他却选择送自己的耳朵。
陈桂彬割完耳朵以后,开端部结束。通过这样一个堪称为“奇观”的戏剧动作,编导让陈桂彬成为了“梵高式”的“神探”——在约定俗成的观念里,梵高意味着传奇,也意味着“格格不入”。
当然,对于陈桂彬而言,最“神奇”的一个地方,是他能够看到别人内在的心理。试想,如果《神探》没有了一个又一个内心的“分身”,那么纵使有片尾处的“换枪”作为神来之笔,可能也没有如今在观感上呈现的 *** 。
如果将陈桂彬的“神奇”上升到一个层面,那么可以将之理解为是陈桂彬对于人性的洞悉与洞察。陈桂彬的疯狂与疯癫,从某种角度来说,成为了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的自我保护。只是有些时候,出于正义或者证明,陈桂彬仍然选择去直面危险。
在探员何家安去陈桂彬家“登门拜访”的时候,陈桂彬想象里的妻子便对他发出了警告,认为何家安会给陈桂彬带来危险。从故事的尾声来看,这份警告无疑是一个伏笔和预言。
不管是高志伟,还是何家安,他们最后所做出的选择,都是由人性里的恶所驱使的。正是因为他们与陈桂彬之间的对峙,使得电影文本由一般的 *** 片上升为一个对于人性的探讨,使之具备了经典化的可能。
在我看来,电影最大的悬念倒不是何家安的“转变”,而是陈桂彬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当陈桂彬看清了何家安的人格的时候,他有可能已经猜测到了何家安内心的懦弱会将他推向恶。如果没有猜测到,那么当他看到何家安的恶出场的时候,生命垂危之际的他或许会坠入更无奈的悲观。
在一部讲述“神探”的故事里,神探最后没能活着去见证正义,显然是电影编导对于这一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的“反叛”。但是,假如将“神探”这个关键词换成“人性”,陈桂彬的结局是否可以称之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与之有关的最明显的伏笔,便是他的前妻对他的质问,那句质问可以理解为——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恶,那么你这位没有恶的“神探”,是否就成为了“不正常”的存在?
陈桂彬有着梵高式的传奇,亦承担着梵高式的无奈。
张雍
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