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从1990年起,美国著名电影评论网站TC Candle,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最美的100张女面孔和100张男面孔。被选中的“最美面孔”,几乎毫无悬念的意味着财富增长与流量飙升。
图片来源:泰国网
当容貌带来的财富变得不可预估,这样的光环真得能让人终身受益吗?
在瑞典人约恩·安德森(Bjorn Andresen)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50年前,他被称为“全世界最美的少年”,是万千少男少女的梦中情人;50年后,他却住在肮脏简陋的公寓,被房东威胁要赶出去。
外界唯“容貌论”的关注,是安德森一辈子的噩梦。
过誉与赞美究竟对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在这部关于安德森的纪录片《全世界最美的少年》中,人们看到过早成名是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自传纪录片《全世界最美的少年》该片于1月29日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将于9月公映瑞典少年的一夜成名
1955年1月26日,伯恩 · 约翰 · 安德森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贫困的家庭。
年少的他,有着一张备受上帝宠爱的脸庞。金色的卷发,白皙的皮肤,完美的骨相,精致的五官,眼神中流露出的贵族气质,简直是从希腊神话中走出来的天使,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
只是,再绝美的容颜都无法掩盖安德森家庭的不幸,安德森的童年在缺爱和亲情疏离的环境中长大。
5岁的时候,父亲抛弃了家庭,留下了妈妈和年幼的安德森。失去了家里的唯一支柱,伯恩母子俩的生活拮据、难捱,过得磕磕绊绊。10岁那年,不堪重负的妈妈选择了自杀。
就这样,安德森被外祖父母领回了家,但外婆并非真心照顾他,“我外祖母说我没有亲人,她想让我出名。”失去双亲的安德森在此后的成长路上始终缺乏引导,这也为未来的苦难埋下了伏笔。一心想让安德森出名的外婆相信,孩子出众的容颜一定能创造财富,便带他四处试镜,走上童星的高光路途。
安德森(左一)在电影《真实爱情故事》里饰演小混混的角色抽着烟,头发有些乱糟糟的还是有掩饰不住眉眼的清秀,将人的目光牢牢锁住
一次偶然的机会,外婆听闻某剧组正在为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托马斯曼的作品《魂断 *** 》招募主角,便匆忙带着外孙前往试镜。
但谁都不会想到,这次试镜竟成了未来噩梦的开始。
《魂断 *** 》讲述了一名优秀作曲家在 *** 遇到了一名美少年,为其惊世“美颜”所折服,由此产生灵感和生机,但却不幸感染霍乱,在阻止少年离去时死亡。剧中的美少年塔奇奥被视为“美的化身”,拥有一众介于稚童与少年间澄澈纯净的“美”。
电影《魂断 *** 》图片来源于:必应
看到安德森的那一刻,导演卢奇诺·威斯康蒂呆住了,眉眼含笑,水蓝色的眼睛清澈透亮,连连感叹他那惊人的容貌与气质,并称:若不是他,无人能是塔奇奥。
在场所有人都相信,安德森便是为电影中的那名波兰贵族少年而生,不仅是那惊为天人的容貌,更因他青涩而脆弱的独特气质。
影片上映时,出品方也全力将宣传噱头放在了男主角安德森的外貌上,为他冠以“全世界最美少年”的美名。安德森也不负众望,镜头上无与伦比的容貌,养尊处优的气质,天真纯良的性格,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精致的贵气。
很快,他便成为剧场男女的梦中情人,所有人都想一睹他的真容。
美丽稍纵即逝但人的价值实现了吗?
事实上,电影《魂断 *** 》最终没能成为惊世之作,但伯恩饰演的塔奇奥,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导演便将他作为彰显地位和身份的陪衬,带着安德森出入各种名利场,甚至自作主张将他带到 *** 酒吧。
回忆起那一晚,不堪的画面让他痛苦万分:
“当我走进去时,他们向我投来了贪婪的目光,那感觉像是在盯着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一旦有所不满,便会让人觉得不容于世……”图片来源于:必应
很多男性开始送礼物给他,带他吃饭,但安德森明白那些人只是将他视作一个漂亮的宠物罢了。他很讨厌自己身处的圈子以及身处其中的那种感觉,但是又不能违拗导演的意思,否则职业生涯和社交都断了......
有一次,安德森被带去参加聚会,期间兴趣所致弹奏了李斯特的一首钢琴协奏曲。演奏完毕后,很多人自发为他鼓掌,一名陌生女子站起来说出了内心感受:“原来美少年除了颜值,还是有技能的。”那一刻,安德森发现,自己一直活在美貌的枷锁里。没有人关注他的内在,他的奋斗,坚持和特长。
图片来源于:必应
正因外界过度关注赞扬他的美,让他深陷流言,脱离了普通人奋斗的历程,甚至过得悲哀。
在这些之外,诋毁和中伤也接踵而来。
导演卢奇诺·威斯康蒂的情人对安德森尤为不满,因为觉得自己的相好对这位少年的关照显得过于“特殊”了,怀恨在心后多次造谣安德森死于车祸,嗑药……甚至连权威杂志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到了1976年,安德森又莫名其妙被卷入一起谋杀案。
终于,伯恩崩溃了,求饶了,他无法再在国内待下去,只好逃去日本发展……
在异国他乡,他开始拒绝演电影,不想被贴上“漂亮男孩”的标签,他还剪去了自己的长卷发,转而到小剧院里打杂,业余他还做钢琴老师,他不想做世人的“最美少年”,他要活成属于自己的安德森。
只是“最美少年”的“阴霾”并没有就此消散,安德森曾在一次采访里说:
“因为自己年少时的长相,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让别人主动走过来,连怎么撩妹都不需要学,导致丧失了基本的社交技能。”安德森的少年时期在流言蜚语中度过,中年时期的他则因为不知道怎么很好地和人相处,连份正经的工作都难以为继。
艰难的日子直到1983年,安德森遇到了一生的挚爱--苏珊娜,才好转起来。
他们热恋,结婚。婚后的日子是伯恩梦寐以求的样子:听着最爱的披头士,创作他热爱的音乐,与相爱的人待在一起,平淡而温馨。他们还有了三个孩子。
但小儿子的意外离世让他备受打击,开始沉迷于喝酒,整日无所事事,颓废、阴郁,不愿意清醒地面对世事。
最终妻子也选择和他离婚,这一次,安德森彻底崩溃了。纪录片《全世界最美的少年》拍下了他如今的窘迫生活。
为了生存,他什么都去做,只是始终不愿意依靠美貌:乐队键盘手、灯光师、钢琴老师,甚至会计、在餐馆刷盘子。
但现实却并没有对他温柔,伯恩晚年的生活极度困窘,经常衣着邋遢,饥一顿饱一顿;他迅速地衰老下去,日渐消瘦,淡漠而疲惫。
安德森如今住在瑞典破旧的公寓,却时不时遭遇房东严厉的辱骂;就连自己抚养长大的女儿也对他有所怨言:
父亲的人生是失败的,因外貌一夜成名后,收获的赞誉却害了父亲,让他彻底沉寂下去。安德森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美貌是一把双刃剑,让自己拥有了至高的名气与关注,过早拥有了名利场的入场券。而获得的赞美也是枷锁、束缚,自己从未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
图片来源于:必应
过度赞美是成长中的一把利刃
事实上,安德森的成长是很多孩子因外貌出众,而接受赞美教育的一个缩影。
因外界盲目和过多赞美外貌,让安德森没有对自身能力和实力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脆弱到没有抗压能力,深深感到无力和挫败。
年少成名的自信、盛赞、运气让他无法走回普通人荆棘丛生、平淡奋斗人生。因此,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安德森一生都活在了拧巴和不适中。
图片来源:必应
外貌固然能为孩子的未来加分,但教育孩子,自身的品格、内在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过度关注和赞扬外貌便“捧赞”式教育的一种,捧赞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冒充者综合征”的诱因之一会让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哈利 · 波特》赫敏的扮演者艾玛 · 沃特森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出:“我做得越好,别人越夸赞我,我内心那种没底气的感觉就越清晰。我好怕有一天,别人发现我根本不配拥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图片来源:必应
在艾玛 · 沃特森看来,自己因为赫敏这一角色成为知名女演员,也因外貌和性格受到了外界的过度赞美。但她始终感到不自信,觉得这只是运气加持,自己是一个骗子,别人的过度关注可能是盲从和盲目的。
临床心理学家Pauline R. Clance和Suzanne A. Imes指出:这种综合征意味着某人已经取得成就,但本人却对此怀疑否定,甚至是认为这种成就是在欺骗别人,被过渡灌输“你很美”、“你很棒”之后,就被赋予很高的期待,助长了得失心,就会走入另外一种极端——自我否定。
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赞美
人是丰富且多元的,更是潜能无限的。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无数的价值。但前提是认知自我,而大多数人在认知自我时,往往是通过“客我”来定义自己。如何进行有效的鼓励才利于孩子的成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心理学家吉姆·泰勒认为:“干得漂亮”是最懒惰的称赞,最没有价值的称赞,最有害的称赞。““干得漂亮”、“做得好”、“真俊”是大多数父母脱口而出的简单表扬,但这种笼统而随意的表扬却显得敷衍,随意。
正如纪录片中安德森对这种表面而肤浅的夸赞感到不适一样,很多孩子在听到这些简单而敷衍的表扬后,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产生怀疑。
因此,我们在夸赞孩子时,不妨夸得具体而细微,关注内在品质,而非关注外在的因素。如果更多关注孩子的自我成长,或是与身边亲人、朋友的相处细节,父母就能用具体的细节和事实来正向肯定孩子。
安德森在成长中很热爱音乐,更希望大家关注他的作品如“你今天弹琴相比于昨天,更有节奏感。”这样的具体事实,会让孩子真心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是基于他成长中的点滴细节,这种交流才真正能走到孩子的心里。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个实验:参加拼图比赛的孩子被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是关于自身天赋的表扬,而另外一组则是内在品质的表扬。
图片来源:必应
结果是两种表扬后,孩子们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差异。被夸赞努力的孩子会主动克服困难,解决摆在面前的难题,整个过程很专注、认知,甚至享受;但另外一组被夸赞是天赋聪慧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难题时,表现出了不适应,焦虑,紧张,得失心很重,最终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因而,夸赞孩子的内在品质是有助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渐养成成长型思维,独立面对困境。而一味注重外在的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和试错的勇气,进而胆怯而后退。
图片来源:必应
人外在的一切加持,运气、美丽、天赋,很多时候都稍纵即逝。
但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关注他们的内在品质,却能赋予孩子未来更多元、更无限的潜力。
为文章点个“在看”吧,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而丰饶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一生的维度无限延长。
作者:Anna。在四维空间永葆热情与好奇的探索者。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Reference:果壳网《身为父母,不要轻易夸女儿“漂亮”》小小苏《“请别再夸我女儿漂亮!” - 跟小女孩聊天时,我们应该聊什么?》谈心社《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是把他往死里夸》fansion日报《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是把他往死里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