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选择公务员其实是为了选择“生活方式”
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
翻翻文件到中午,午饭完了车马炮。
上午乡里飞,中午端酒杯,
下午早早归,晚上“捉乌龟”。 下乡坐吉普,补助三块五, 小肚吃溜鼓,一推六二五。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顺口溜,这么一看公务员简直好的不得了,鉴于当时并不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此类情况的客观存在,老百姓对公务员的印象可以说大体如此。这给现在60、70年代作为父母的这些人一个比较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公务员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其实,现在的公务员早已不是他们印象里的公务员,薪资水平上只能算是中等,即使是在最近一次涨薪外加车补之后,我所在地区新入职公务员到手的工资不足4000元,分分钟被平均的水平;福利待遇上,自从中央八项规定以来,简直就是做梦,本来是想治理过分福利待遇、借搞福利名目滋生 *** 的现象,结果执行下来干脆一刀切,这回可苦了基层小科员,相对于正常年节福利,领导自己的仕途要重要得多,谁也不会因为一点福利陷入被动,干脆一点也别发;在工足量上,我真的没经历过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日子,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单位临退休的老同志,而这个队伍中的年轻工作人员,你就是单位的脊梁,下乡报表写材料,上级来人陪着靠, *** 群众瞎胡闹,还得陪着笑脸唠,打杂跑腿样样好,不知啥时能上调。
特别是在公务员改革以后,体制内的工作和过去以大有不同。养老金并轨让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社保,部分地区试行聘任制,也在逐渐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公务员也在慢慢变成一份职业、一个工作,而不再是一种象征。
其实公务员这个职业形势,年轻人往往能看的更清,而不是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停留在自己的印象里。有次和我一个哥们一起吃烧烤,他是我高中的同学,关系一直非常好,自己毕业后考到了我们当地的民政局。我们两个聊起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他说虽然父母和自己都都希望自己选择公务员,但是他们的想法却有很多不同。父母的想法是,公务员薪资待遇高,稳定轻松,离家近,有灰色收入,社会地位高;而自己的想法除了离家近几乎都不一样,待遇平平,福利也没有了,年轻干部无偿加班,灰色收入从来就不是科员和一般单位的事,就算给你灰色收入你愿意冒那种风险吗,社会地位别提了,带块表、背个包都得小心, *** 群众又打又骂还得笑脸相迎,“公仆”嘛,还讲社会地位?其实自己考公务员的原因是相对稳定、需要一种归属感、能有个保障偷得闲暇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没带那么多欲望。
身为体制内人员的我们,自然知道达官贵人跟我们绝大多数人无关,大家都明白自己事业的终点和顶点在哪,我父亲单位的老局长说过一句话,“我弟弟在上海,年薪50多万,我送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去了一趟,当时我就觉得,别看赚得多,那样的日子请我都不去”。可以看出薪水并不是选择职业的唯一依据,要知道选择职业的同时也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我觉得,近两年考公务员热有所降温,原因不只是公务员监管体制的完善、福利待遇的减少和权力的约束,也有大家对这份工作更理性的认识,以及对选择了这份工作后生活状态更准确的预估。
古人讲,学而优则仕,那也许是封建社会制度缺陷造成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而优,意味着你有更多的选择,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资本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http://weixin.qq.com/r/Vyi_phbExku5rVLF931F (二维码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
体制内部参阅
体制内的你我,
交流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