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有几个野战军,其中军力最强的是第几野战军(一共几大野战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有几个野战军,其中军力最强的是第几野战军(一共几大野战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有几个野战军,其中军力最强的是第几野战军(一共几大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 *** 的四大野战军都经历过多次 *** 变化,第四野战军就先后使用过“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等多个名称,这里面既有斗争策略的需要,也有战争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早在1945年11万大军和2万干部“闯关东”之时,东北的政治局面异常复杂,苏军亦不方便公开承认我党领导的武装进驻城市,遂有“东北人民自治军”的 *** 由来,但是无论 *** 和名称怎样变化,总司令却从来都是“101”首长。

在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将人民 *** 的建设从游击战争的组织形式向正规化新阶段过渡,为此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日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 *** 的规定》,通令全军一体遵行。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确定人民 *** 部队的分类、称号及编制;第二,作出关于野战部队的规定;第三,作出关于地方部队的规定,以下摘录了规定中关于野战军的相关内容。

(一)关于人民 *** 部队的分类、称号及编制:

1、我军目前的组织,一般地分为三类,即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

2、野战部队应实行正规编制,统一称号,纵队改称为军,师和旅统一称师,不再称旅。

3、地方部队,以警备旅、独立旅为最高单位,不再称师。

4、游击队,仍保存纵队、支队等名称,不称军、师或旅。

5、野战部队,自军、师、团直到营、连、排、班,地方部队自旅、团直到营、连、排、班,编制原则,一般地均采用三三制,特殊地亦得采用军辖两师,师(或旅)辖两团,团分为大团小团的临时编制。游击部队则视情况自定编制,不受此一般编制约束。

6、一般编制的数目和装备,目前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五大军区各自范围内的武装组织,应有统一的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的两种编制,呈报军委批准施行。

(二)关于野战部队的规定:

1、野战部队的序列,军以上设野战军和兵团两级。依情况需要,军及独立师,或分隶于兵团,或直属于野战军;兵团一般地分隶于野战军,但亦得直受军委指挥;在必要时,兵团、军或独立师,亦得划归军区指挥。野战军和兵团所辖军、师数目,视需要和可能定之。

2、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 *** 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因此,四大野战军是在1948年11月才按地区进行了统一命名,其中西北野战军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兵团”,于1947年3月30宣布成立,彭老总担任司令员兼政委,部队主体是陕甘宁边区的留守部队(仅1万余人)和晋绥军区调来的第1纵队,总兵力仅有28000余人。 *** 虽是兵团,其实规模还不如华东蒋军的一个嫡系整编师,却要抵抗胡宗南、马家军、邓宝珊等23万敌军的进攻,敌我力量悬殊最大。

中原野战军的前身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就是以八路军129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晋冀鲁豫军区”野战部队,期间曾以野司率四个主力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执行战略反攻的伟大任务,而这支部队被称为“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俗称为“刘邓大军”。也就是说,尽管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的最高军政首长始终没有变化,但“刘邓大军”其实是有特指的,此一点应特别注意。

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初的活动区域主要为名称里所含的四省(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各一部),正是刘邓大军1947年6月挺进中原以后,所属部队在中原大地完全展开,建立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各一部,大军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此时再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就不太合适了。

而华东野战军是1947年初,由陈毅任司令员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任司令员的“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其作战范围以江苏、山东等地为主,从一开始名称就是比较贴切的,因此在1948年11月的统一命名中,仍然沿用了“华东野战军”的部队 *** 。另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 *** ,部队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大部分,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司令部,至11月遵令正式改称“东北野战军”。

然而战争形势发展和变化得实在太快,到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各野战军的所在位置和战略任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在平津地区完成休整以后,将执行解放中南地区的任务;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整补完成后,也将联袂发起渡江战役,以解放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二野还受领了秘密挺进大西南的任务,因此,再以地域属性来命名各野战军,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

中央军委遂于1949年2月1日专电发出《关于各野战军 *** 改按序数排列的指示》,电报原文如下:“各军区、各野战军:估计今年战争的发展,去年戌东电规定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已不适合,兹决定改为按 *** 顺序排列如下: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请各区各军即照此电在整训期间公布施行”。

这个顺序肯定不是按部队的组建时间或者兵力规模大小排列的,在四大野战军中,当时兵力最多的无疑是东北野战军,在平津地区整训过程中他们改编了原傅作义的一些部队,野战军总兵力已达88万余人。而“野战军” *** 最早被授予的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该部于1946年7月正式组建,其他华东野战军正式组建为1947年1月,东北野战军正式命名于1948年1月,而西北野战军原称为野战兵团。

那么命名和排序的原则究竟是什么呢?根据《中国人民 *** 全史》的记载,四大野战军的数字 *** 是根据“战略区成立先后”来排序的,也就是从八路军1937年完成改编开始,我军逐步开辟的战略区顺序。那么首先当然是陕甘宁边区,也就是后来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地域,更是八路军、 *** 总部的所在地。

然后是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开辟的太行山根据地(晋冀鲁豫军区)、第115师一部开辟的晋察冀军区(后发展为华北军区,但是取消了野战军建制)、第115师主力开辟的山东军区和新四军开辟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也就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组建基础、最后是抗战胜利以后,由各军区抽调部队才开辟出来的东北军区。

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简单地描述为“从西向东”来排序,其实也反映了我军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过程。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当时主持人民 *** 正规化建设、拟定编制和 *** 统一计划的是代总参谋长周公,而周公思虑问题之周密、考虑方案之全面,远超我们的想像,在四大野战军 *** 的变更中,也肯定照顾到了各野战军首长的军队资历和党内地位。

1945年8月在延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成立以 *** 为主席的 ***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周恩来、朱德、 *** 、彭德怀为副主席,以陈毅、贺龙、林彪、 *** 、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因此就军委的排名而言,四个野战军司令员的顺序应该是彭德怀、陈毅、林彪、刘伯承,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中央委员会名单中,彭、陈、林、刘亦均为中央委员,其中彭德怀为政治局委员。

但是第二野战军政委 *** 同志,早在抗战时期就是北方局代理书记,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再任中原局第一书记和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排名已在陈毅和刘伯承之前(总前委名单: *** 、陈毅、刘伯承、谭震林、粟裕)。到1949年初统一序列和 *** 时,继续担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因此中原野战军军政首长的综合排名,就必然超过了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并且从历史上看,林彪的资历在其中也是最浅的。

最终四大野战军的 *** 排序和军政首长名单为: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彭德怀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委员、中原局书记、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 *** 任第二野战军政委,中央委员、军委委员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央委员、军委委员、中原局第二书记陈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委员、军委委员、东北局书记林彪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更多中国有几个野战军,其中军力最强的是第几野战军(一共几大野战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