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八年级上下册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观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八年级上下册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观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八年级上下册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观点)

学者观察

马朝钧

经济学家历来重视研究供求问题,然而有个现象奇怪,大多学者只是关注总量平衡却忽视结构平衡。事实上,供求平衡不仅要求总量平衡,更要求结构平衡。20世纪以来西方频频发生经济危机:表面上是总量失衡,深层则是结构失衡。笔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想从学理层面解释: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而不在总量。

应当说,较早研究供求总量的学者是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他首次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原理,并据此推定资本主义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失业。后来学界将这一原理称为“萨伊定律”。萨伊的论证逻辑是,人们卖出自己的商品,目的是为了购买别人的商品,既然大家都为买而卖,那么有供给就一定会有需求,供求总量可自动平衡。

在物物交换时代,萨伊的分析无疑是对的。可在有了货币之后,萨伊定律就难以成立了。众所周知,货币不只是交换媒介,同时也有储藏职能。若人们卖出商品后将货币储藏起来,卖与买就会出现时滞,而一旦出现时滞,供求总量难免会失衡;退一步,即便卖与买不存在时滞,但若供求结构不匹配,人们买不到自己所需商品,市场也无法出清。

可见,萨伊定律所说的“平衡”只是总量平衡,而且仅适应于物物交换。事实确也如此。上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大危机后,萨伊定律不攻自破。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并由此掀起了一场“凯恩斯革命”。所谓凯恩斯革命,其实就是否定“萨伊定律”,主张从需求侧 *** 投资与消费。读者要注意,凯恩斯虽然不赞成萨伊,但他关注的同样也是总量平衡。

凯恩斯《通论》出版后,一度被西方国家奉为国策。可惜好景不长,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陷入了滞胀,于是千夫所指,纷纷批评凯恩斯错开了药方。在一片责难声中,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半路杀出,提出 *** 应从供给侧减税。在政策取向上,供给学派与凯恩斯并无大异,两者皆主张 *** 投资。区别在于,前者主张扩大私人投资,后者主张增加公共投资。

也是时势造英雄。当年供给学派声名鹊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了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赏识。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起手就采用供给学派主张削减 *** 开支,全面调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现在看,此举虽带动了美国经济复苏,但并未解决结构问题,甚至还激化了结构性矛盾。迫不得已,里根执政后期又反而加税。

不难看出,从萨伊到凯恩斯再到供给学派,研究的都是总量平衡。在他们看来,供求失衡的关键在总量而不在结构,或者认为只要总量平衡结构就会自动平衡。不知读者怎么看,笔者的观点正相反:供求平衡的关键是在结构而不在总量。为何这么说?其理由至少有以下三个。

理由之一,总量平衡不等于结构平衡。对此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作过严密论证,并得出结论说,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条件是“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必须同时平衡。马克思所讲的“价值补偿”,是指供求总量平衡;“实物补偿”则是指结构平衡。前面我们讨论过萨伊定律,萨伊定律之所以失灵,就在于萨伊只重视总量平衡而忽视了结构平衡。

往深处想,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确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假定一定时期总供给为100万元,总需求也是100万元,此时供求总量(价值补偿)是平衡的。但从实物补偿看,假定市场供给100吨钢材、2500吨粮食;而市场需要的却是80吨钢材、3000吨粮食,于是钢材过剩了20吨,粮食却短缺500吨,供求结构并不平衡。

理由之二,结构不平衡会导致总量不平衡。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量平衡是由无数个“局部均衡”加总起来的平衡。经济学说,一个经济体内部市场要出清,前提是人们想卖的商品都能卖得出,而想买的商品也都能买得到。若非如此则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库存增加;二是需求外溢。无论出现哪种结果,总量都会失衡。

想问读者,前些年我国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真的是国内缺乏购买力吗?当然不是。真实原因是国内供给不适应需求。人们经常用“马桶盖”作例证。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从国外购买马桶盖,并非国内没有马桶盖供给,而是产品质量不如人家好。说得更明确些,是国内供给的质量不高导致了结构失衡;而结构失衡导致了需求外溢;正由于需求外溢,才导致了总量失衡。

理由之三,从需求侧推动总量平衡会加剧结构失衡。毫无疑问,凯恩斯提出 *** 投资与消费,目的是从需求侧推动总量平衡。笔者认为,凯恩斯的办法也许短期能管用,但长期却是饮鸩止渴。比如某种产品库存增加,说明生产已经过剩应减少生产才对,但若 *** 增加采购 *** 需求,企业就会继续生产,这对结构失衡岂非雪上加霜?

用不着再举例。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足以证明凯恩斯理论错了。笔者这里要指出的是,供给学派主张全面减税也不能推动结构平衡。读者不要误会,笔者这样讲并不是说 *** 不应该减税,而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应实施结构性减税。若不分供给结构状况(过剩或者短缺),“一刀切”减税只会弄巧成拙,固化不合理的结构。

行文至此,最后让笔者对本文作小结:第一,总量平衡不等于结构平衡,而结构失衡必导致总量失衡;第二,供求平衡关键在结构而非总量,总量平衡要以结构平衡为支撑;第三,结构平衡的着力点在供给侧,应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改善供给体系和供给质量。总的结论是:经济协调发展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更多八年级上下册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观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