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创始人离开公司(创始人离开公司的感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创始人离开公司(创始人离开公司的感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创始人离开公司(创始人离开公司的感受)

2022年对于中植集团来说是一个黑暗的年份。

万亿商业帝国痛失掌舵人

就在这一年新年钟声敲响前两周,它的掌舵人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离世,享年61岁,留下一个上万亿的商业帝国。

短暂的人事纷争后,解直锟的外甥刘洋击败中植集团原有高管上位,其后一直竭力化解风险,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中植系的版图过于庞大,业务过于复杂,而累积时间过于久远,即使是创始人在世时驾驭起来也非易事,何况解直锟发生意外时没有丝毫准备。

公开资料显示,解直锟从印刷工人起步,32岁创业,1995年成立中植企业集团,20多年后发展成一个横跨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诸多领域的资本大鳄,涉及信托、公募、私募、保险、租赁、期货、能源、教育、纺织、娱乐、矿产等行业。

仅在金融板块,中植集团就参股或控股6家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和中融汇信期货、中润金服,同时还拥有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四家财富管理公司。

有消息称,中植系通过股权与资本运作围猎超过150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多达千余家,其中,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有9家,持有5%以上股份的多达20余家,整个资金体量预计在3万亿左右。

刘洋执掌中植系第一件事就是推动旗下基金销售公司的合并工作,从过去的4张基金销售牌照变为1张,随后又挂牌出中融基金51%股权。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中植系爆雷的脚步。

中植系到底埋有多少雷?

中融信托是中植集团的核心融资平台,因精准踩雷华夏幸福,该公司两个产品“融昱100号”和“骥达11号”在2022年1月中旬宣告违约。三个月后,“中融-融沛231号”官宣展期。

5月份则有三款产品遇到问题,当月中旬,中融信托和华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号、享融287号相继到期但难以兑付。在月底,中融信托又发布临时报告称,中融-承安96号 *** 资金信托计划A1类信托单位自动进入延长期。

9月,中融信托更是上演了一出大戏,几乎跟李国庆抢当当公章一样狗血。该公司称与融创方面共同保管武汉塔子湖置业章证照及印鉴等物品的保险柜锁芯被换,相关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中约有11.4亿元被划走。

到了11月,中融信托仍不消停,“中融-承安75号 *** 资金信托计划”自动进入延长期。

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一年时间,中融信托大约有10来只产品违约或到期无力兑付而不得不展期。重仓房地产引发了一场灾难,从恒大、融创、华夏幸福、佳兆业、泰禾到世茂一个雷也没有错过。

中植集团控股的9家上市公司也没有好运。

*ST宝德已遭深交所强制退市,剩下的八家去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处于盈利状态的只有康盛股份和凯恩股份两家,其中一家扣非净利润只有29.8万元,估计还不如你的年薪高。

其余六家表现最好的9个月时间亏损了867万,最差的则亏损了8782万,总亏损额高达2.1亿元,连亏四个季度以上的不在少数。

中国版黑石危机四伏的根源

房地产市场越早解除警报,中植系的麻烦越小,反之亦然,不景气的时间越久,中植集团的麻烦越大。让刘洋失望的是,低迷正在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中植集团在未来几年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紫财经(ID:purplecaijing)认为,中植集团深陷困境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以前,A股只要编造一些概念很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追捧,中植系利用金融平台筹集的资金控制上市公司,随后将自己控制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等到股价上涨再套现离场。

资本市场引入注册制后,投资标的大量增加,壳资源不再稀缺,中植集团的老玩法迅速失灵。有人评价,该公司原本只想炒炒股放放贷,但炒着炒着就把自己炒成了大股东,无法脱身。

第二、在弱监管时代,中植集团重组上市公司比较容易,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重组难度急剧提高,2021年以来,中植系资本运作屡屡宣告失败。

一位曾供职于中植系财富公司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植这些年路子野法子多,“投资端回不来钱,融资端规模压缩太难了,只能借新还旧滚下去。”当雪球滚到一定程度时,游戏必然难以为继。

第三、投资者日趋成熟,价值投资的理念快速渗透,盲目跟风追逐概念的人大量减少,中植系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黑石集团是中植集团的偶像,这个手握近7万亿的巨无霸不久前也出现了危机,8700亿元房地产投资基金遭遇挤兑,看起来不像一个巧合,很可能意味着二者的商业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缺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创始人离开公司(创始人离开公司的感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