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55年授衔时,为什么先授大将,十大元帅反而排在最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55年授衔时,为什么先授大将,十大元帅反而排在最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55年授衔时,为什么先授大将,十大元帅反而排在最后

1955年9月27日,我军进行了第一次大授衔,共授予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2位少将(不包括后来补授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次授衔仪式是按照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顺序进行的,第一位上台领取军衔命令状的是朱德朱老总。

其实不是的,实际上,第一位上台的是粟裕,而以朱德为代表的十大元帅,是在授衔仪式最后才上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9月27日下午2点,授衔仪式正式开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在京将军的命令状。

首先颁发的,就是十位大将的军衔,周总理点到的第一名字就是粟裕。

粟裕大将从容地走到周总理身前,与总理敬礼、握手,然后从总理的手中接过了大将军衔的命令状。

周总理笑着对他说:“你多次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真是不死将军。”

粟裕非常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时语塞。

这一幕,被摄影师记录了下来,永远留在了共和国的记忆中。

接下来,是8位大将: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先后上台领取大将军衔的命令状。

还有一位徐海东呢?当时他正在大连养病,不在北京,所以就没有出席这次授衔仪式。

再接下来,就是上将、中将、少将的授衔仪式,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周总理就决定每10个人一起上台,后来又改成20个人一起上台,加快速度。

直到下午5点,才轮到十大元帅的授衔,由毛主席亲自颁发军衔命令状和勋章。

因此,很多人都有疑问:十大元帅是我军重要的创建者,无论地位还是功勋都在大将之上,为什么这次授衔不是先给元帅授衔,而是先给大将授衔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按照传统的规矩,最重要的人物都要在最后才上台,也就是“大轴”。(这里再简单说一下,很多人以为“压轴”是最后一个出场,其实是错的,“压轴”是指倒数第二个,“大轴”才是最后一个。)

所以,正因为十大元帅在我军中的地位最高,所以才被安排在了最后出场。

另外,十大元帅都年事已高,比如朱老总已经69岁高龄了,刘伯承也已经63岁了,如果让他们早早就出来,领完了军衔命令状还要在一边等着,就太累了,所以,中央就把他们的出场时间安排在最后,等到快5点了再来也不迟。

不过,在第二天的报纸上,首先报道的还是十大元帅的授予情况,然后再报道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情况,所以,就给大家造成了一种“假象”,以为授衔时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这次授衔,十大元帅的军衔和勋章,都是由毛主席亲自颁发的,在北京的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是由周总理颁发的,下面的校官、尉官,则是由国防部长彭德怀签发的。

另外,在北京出席授衔仪式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在全国各地,不能来北京,则是由各位元帅负责颁发的,比如刘伯承在南京军事学院负责授衔,贺龙则前往 *** 、成都负责,北京地区由聂荣臻负责,沈阳地区由 *** 负责。

还有 *** 总部以及海军、空军、公安军、防空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铁道兵的校尉级军官授衔,都由国防部副部长黄克诚主持。

因为情况复杂,这次授衔工作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从1955年9月授衔庆典正式开始,一直到1956年底才基本结束,而且在随后的几年还有补授、晋升,持续时间之长,授予人员之多,都堪称新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资料:《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更多1955年授衔时,为什么先授大将,十大元帅反而排在最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