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第10放映室经典吐槽(第十放映室影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第10放映室经典吐槽(第十放映室影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第10放映室经典吐槽(第十放映室影评)

国外应该没有类似《第10放映室》这种形态的节目。这应该是中国电视和中国电影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特定过渡性产品。

(注意:「第10放映室」是标准写法,而很多朋友都写为「第十」,这倒也没错,我也为了省事经常这么写。)

早期的《第10放映室》其实一个「鉴赏类」节目,就是周六日下午时段的节目编排有空白,但经费又有限,所以就用这个节目来填时间的。因为版权问题又不能只放电影片段剪辑,所以就要加点旁白解说,所以形成了早期节目的形式就是大段的电影片段剪辑配解说词。

这种节目形态最初的创意,其实是来自DVD的导演或主创评论音轨。这种「画面+解说」的形式构成了后来的《第10放映室》的主要节目形态。在2003年节目刚开播那几年,对于当时的电影爱好者来说,这个节目确实起到了推广电影文化的作用,很多观众朋友都通过各种方式告诉过我们,是《第10放映室》培养了他们对于电影的爱好。

但这种方式其实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那就是版权问题。随着节目影响力逐渐增大,使用电影画面,尤其是长时间、大段完整地使用电影画面,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据说最严重的时候,连续两年的中美知识产权会议上,这个节目都被美方拿出来当做栗子给举了。

平心而论,这种节目形态对于大量的入门级电影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节目,既保证了足够的娱乐性,又有足够的知识性。当时的节目编导团队成员都有专业背景,既懂电影又懂电视,同时还懂观众,所以在2007年之前,《第10放映室》算是黄金时期,很多节目代表作品都是那个时期诞生的。

不过在最巅峰时期,这个节目在10套的收视率都不算太好,因为电影文化相对当时的电视观众群体来说还算是小众的。收视率对于一个节目是生死线,《第10放映室》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好在随着节目陆续播出,编导团队也基本掌握了收视率规律,总体而言生存不是问题。

但大家都看出来了,电影版权问题其实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地雷。所以从2006、07年前后,节目就曾有过改版计划,但后来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了。严格说来,这之前的《第10放映室》其实并不是按照一个「影评」节目来制作的,10套对它的定位是「教育」或「文化」类节目。它并不和当下的电影创作或市场发生任何关系,只是基于观众需求,相对系统和完整地介绍电影知识,包括导演和演员作品回顾、影片创作风格、故事分析、电影解读等等。(其实这也算是影评的一种了,但在中国的电视体制内,是没有「影评节目」这一说的。)

然后,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年度回顾节目《恭贺系列》随着中国视频网站的兴起,忽然在网络上开始火了。2003年,以《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为契机,《第10放映室》因为合作关系,制作了一期《2003华语电影回顾》专题。然后因为效果不错,所以从第二年开始,统一为「恭贺200X」的名称,开始在每年年底对当年公映的中外影片做一个回顾和梳理。

一开始是上下两期节目,差不多就能把公映的中外电影一网打尽了。后来电影逐渐增多,就又分出来一个《亿元俱乐部》系列,专门针对票房过亿的影片做市场回顾——当年票房过亿是很牛逼的事情,然后白驹过隙,2013年内地市场票房过亿电影已超过60部了——而《恭贺系列》就逐渐聚焦在电影创作方面。

从2008年开始,因为年度公映影片明显增多,而且节目时长也调整为较短的45分钟,所以开始按照季节命名分为四集。网上观众比较熟悉的《恭贺系列》基本都是四集的形态。

随着《恭贺系列》在网络上的火爆,《第10放映室》在传统电视平台上的收视率却一直在下降。这个原因有很多,如电视开机率一直在下降,观众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节目本身也因为种种原因大量重播,因为版权问题节目选题受限重重,等等。网络上的火爆并不会给节目本身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相反,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关注度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加上收视率一直低迷,以及一些人事问题,最重要的仍然是版权问题,《第10放映室》终于走完了这个节目正常的生命周期。

(《第10放映室》在CCTV10已经停播了,从央视的行政隶属关系来看,目前在CCTV10播出的《影视名堂》算是该节目的后续升级版本。)

关于《恭贺系列》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我不想被人当成一个段子手而记住。不管我们如何嬉笑怒骂,但心中要有爱。调侃的前提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所有的愤怒和讥讽,前提都是要爱电影本身。因为爱电影,因为懂电影,所以才能每次都说出观众的心声。它不应该也不会是一个秀嘴皮子的节目。

过去的十年里,我们曾为观众服务过。这就足够了。现在,我们要为了电影而重新出发了。

更多第10放映室经典吐槽(第十放映室影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