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赣州市清溪村(赣县区三溪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赣州市清溪村(赣县区三溪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赣州市清溪村(赣县区三溪乡)

清溪

赣县有四大名山,曰麂山,曰宝华山,曰菩提山,曰石林山;赣县有四大名溪,曰清溪,曰横溪,曰三溪,曰鹭溪。麂山之美,在山形如奔麂,俊秀、清朗;清溪之美,在清澈如歌,蜿蜒、飘逸。“清溪,发源于玉鹭乡之瑞峰山,流经本乡之安瑞桥、小溪村、清溪村、饶田村、枧同村,由翰林桥注入潋江……”

清溪,位于南塘镇境域西部,丘陵地区,小溪经经境内。清溪村近五千人,居吴、丁、罗、刘、王等姓,杨氏建村,他迁。《吴氏族谱》载,吴先淳于南宋嘉定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河县徙此,传41代,原名青溪,以溪水清澈得名。苏区时期清溪区委会、区苏维埃 *** 设在此村。

现在清溪民居墙上仍较好地保存了“ *** 的十大政纲”和“ *** 的十大罪状”。

从麂山往北面望去,有著名的九曲水。九曲水,蜿蜒如龙腾,逶迤似蛇舞,一溪清流,绿波荡漾,日夜流泛着诗情画意;两岸人家,炊烟若梦,四季点染出江南韵致。名山逦水营造出麂山文化最生动的一抹风景。

传说,历代文武官员走近九曲水,无不惊异这片山水的灵性与形胜,称其为“可以出天子”的风水圣地,纷纷下马,以示尊崇。

便是在这麂山脚下,清溪河畔,一处秀美村庄坐落其中,这就是清溪村。清溪,民国及其之前,这里是乡一级建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合并到了南塘,便是今天清溪村仍有着类似于乡镇一般的所有建制,中学、医院、圩市……应有尽有,人口仍有六千之众,密密麻麻的楼宇,熙熙攘攘的人群,其热闹劲百年来丝毫未曾衰减。

盛夏时节,我们走进清溪村。听说我们是专门来寻访古屋老宅,村支书直叹息:早来几年,这里是大片传统祠宇。随即,领着我们穿行在街纤巷陌中。

随着岁月流逝,旧的东西渐渐远离现实成为记忆,许多村落正在消逝中。然而,即使如此,清溪村存留下许多可供我们寻访与欣赏的文化遗物——

丁氏祠堂的门锁着,但其门额之精雕细刻的花鸟人物,以及最为独特形态的门联,文化之深厚直让人大呼惊艳、少见;罗氏祠堂的院子晒着金黄的稻谷,青砖灰瓦上是飞檐翘角,半拱的门洞外藤曼牵依,袅袅娜娜;鼎实宗祠,红岩青石筑就,门额上“秀挹群芳”四字秀气俊逸,无言地诠释着对面连绵不尽的屋宇和远处青葱无比的龙山;深巷里有颓废之屋,门额上残缺得只剩下“怀德”二字可辨,令人敬仰屋主的高尚情怀之余,对后来的内容猜想不止;临街路侧一幢老屋,挖出些墙面,窟窿里面安置着一尊土地公像,让人惊奇的是还配有一副对联“镇方隅天地久,福人间景物新”,乡野之物也文化味十足。

当然,在清溪最令人惊叹的当数吴氏的九井十八厅了。尽管院墙塌了一处,田野的风无遮无挡地直接灌了进来,把寂寥的院落吹拂得愈显萧瑟冷清,但吴氏宗祠的雄性与宏大丝毫也没有受影响。数百年的时光如一把锉刀,把一些建筑细节磨砺得有些模糊,甚至有不少梁柱都崩塌了,但其骨骼坚硬,神态刚毅,门额上的雕塑精美依然如故,院落的主体建筑仍然不朽,颤颤动,但巍巍然,这就是清溪吴氏大宗祠。

清溪人一年种一季稻,不刻意遵循春种秋收的概念,不统一播种、收获,其结果是田野盎然成诗——一片田里稻谷金黄成浪,一侧的田里则是秧苗茁壮。成熟的稻子,抑或初生的秧苗,释放着清溪人的自由情怀,招展着清溪人的乡野豪迈。清溪之美,在长长的清溪水,在永远的清溪人。

文/文瑞,图/网络

更多赣州市清溪村(赣县区三溪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