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 *** ,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一)
每每听见这悠扬的歌声,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壮美的雪山,翱翔的雄鹰以及藏族同胞黝黑朴实的脸庞便跃然眼前。这是196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播映的纪录片《今日 *** 》中的插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它向我们生动地述说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巨变,表达了翻身农奴的喜悦和对党的感恩。这首歌自问世至今,风靡多年,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以至于我们只要提到翻身解放,提到 *** 风光,这首歌就会自然而然地跳进脑海中。
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今日 *** 》的编导李堃。为了真实表达 *** 各阶层群众的心声,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他就辗转高原各地,广泛开展访谈,搜集素材,同时怀着与翻身农奴感同身受的浓烈情感创作了这首歌词。歌词采用了传统民歌诗词中的“比”“兴”手法,以雪山和雅鲁藏布江起兴,将以前农奴的人生比作乌云,革命后的人生比作太阳,将 *** 比作太阳,将 *** 比作大救星。这首歌的曲作者阎飞吸收了藏族传统音乐元素,经过提炼升华再创造性地还原到作品当中。歌曲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为几代人所传唱,成为 *** 新民歌的重要代表作。
提起新民歌就不得不说到 *** 传统音乐。 *** 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区素有“能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能唱歌”之说。据文献记载,早在藏文字产生之前,民歌就是藏族人民用作语言交流表达的一种方式,自藏文产生后变得更加丰富及艺术化了。藏族民歌曲调基本固定,多为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歌词有一定框架,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联想等手法,反映群众的劳动、生活、风俗、信仰、历史事件、时事见闻等。从歌词内容上分,有劳动歌、风俗歌、情歌、箭歌(狩猎)、诵经调等,从曲调形态上有自由节奏的山歌、牧歌,这类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时高时低,起伏极大,常用装饰音、颤音、叠音等演唱方法,是其他地区的人们难以驾驭和模仿的。另一种节奏鲜明,如果谐、堆谐等等,这类歌曲常伴随舞蹈,起歌则舞、起舞则歌,随歌载舞也是 *** 音乐的特点之一。
藏区按方言划分为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大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生活方式的差别,各地民歌也略有区别。卫藏地区是 *** 的政治文化中心,“囊玛堆谐”是那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由西部堆地(高海拔地区)传入 *** 的“堆谐”,又有 *** 踢踏舞之称,这种热情奔放的歌舞和优美细腻的囊玛(宫廷音乐)结合在一起,前段歌曲悠扬,后段舞姿洒脱,伴奏从一把扎念( *** 本土弹拨乐器)扩大为包括胡琴、扬琴、竹笛等乐器组成的小型乐队,集歌、舞、乐于一体、代表着藏区较高的艺术水平;青海、甘南一带的安多地区是我国最优良的牧场之一,自古盛产宝马良驹,人们逐水草而居,牧歌舒朗悠长;川、藏、滇三省交界的康巴地区群山争雄,大江奔流,自由高亢的川西山歌康巴昂叠(康巴长调),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之誉,如缭绕在山间的云雾,将伟岸的雪山映衬得姿态万千。这些悦耳动听的山歌小调、热情洋溢的藏族歌舞不仅是藏族的文化符号,也是广大藏族同胞生命延续所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二)
旧 *** 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得农奴终生难逃高强度劳役和高利贷盘剥,农奴的子女世代为奴。1951年, *** 和平解放,农奴的生活得见一丝曙光。1959年3月,企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制的 *** 上层统治阶级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 *** 采取果断措施,与西 *** 民一道坚决平息了叛乱,随后开始一场彻底废除农奴制的民主改革运动。昔日的农奴终于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和大量歌颂 *** *** 的新民歌涌现出来。
新民歌是时代的宣言,它用生动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歌颂党、歌颂 *** 、歌颂新社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次藏历新年的拥军活动,藏胞为部队拆洗衣被,词作者李俊琛为这种热情所感染,曲作者罗念一汲取了昌都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载歌载舞、充满欢乐与 *** 的《洗衣歌》;波密文工队下乡调研发现藏族群众对 *** 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曲作者涂青华采用工布(林芝)箭歌素材创作出《毛主席的光辉》;作曲家马倬进藏采风,深受山南古酒歌的打动,一蹴而就写成了《北京的金山上》;上世纪60年代,铁道兵党委派出10余人为正在修建中尼公路的工程兵、铁道兵以及藏族同胞慰问演出,大家一面参加施工一面创作,其中一首反映军民鱼水情的《金珠玛米呀咕嘟》在喜马拉雅山间的帐篷里问世,并一唱走红。“金珠玛米”就是 *** 的意思,“呀咕嘟”是好的意思。老百姓讲“哈达不用多,有一条洁白的就好,朋友不用多,有一个 *** 就好”。
(三)
说到新民歌,又不得不提起它的“代言人”——才旦卓玛。1937年,才旦卓玛出生于日喀则的一个农奴之家。在她14岁时,时逢 *** 和平解放,她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机缘巧合,刚刚20出头的才旦卓玛进入了文工团,次年,她又得到了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的机会,从此开启了她的歌唱生涯。那时李堃和阎飞两位作者刚刚创作完成了《翻身农奴把歌唱》,正在全国到处寻找适合的演唱者,有着天籁般嗓音的藏族同胞才旦卓玛成为不二人选,更为关键的是,她是农奴之女,对于歌曲她有着深刻的感悟。两位作者认为惟藏族同胞,才能歌为心声,惟普通话,才能传播至祖国各个角落。当时才旦卓玛的普通话还不流利,但吐字发音可以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才旦卓玛的老师王品素逐字逐句的教授和她自己不懈练习之下,圆满地完成了此歌的录制。随着《今日 *** 》纪录片的播映,这首歌也迅速地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才旦卓玛的成名和代表作。此后由才旦卓玛演唱的《阿哥,你何须说》《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都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如今,红色艺术精品《翻身农奴把歌唱》依然频繁出现在各种文艺活动中;《毛主席的光辉》被纳入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曲目。近些年又有许多传唱度极高的 *** 风格优秀歌曲被创作出来,比如《青藏高原》《天路》等。诚如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所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那么,就让我们为幸福而歌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