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智慧学习一定是基于技术环境的吗?如果没有智能软硬件系统,是不是就不存在智慧学习了呢?
NO!!!
答案是否定的。“智慧学习”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是一套学习方法。
没有智能化的技术环境,同样可以智慧学习。只不过,智能化技术能够基于网络和数据更好地实践这套理念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把这一套智慧学习的方法论告诉大家,也就是我们总结出的智慧学习的秘诀。
我们知道,在孩子的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往往难易有别。
拿最简单的来说,从1+1、1+2......1+8再到1+9,就不是一个难度等级,因为涉及了新的知识点叫“十进位制”。
但是,我们往往只知其一(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而不知其二(都是知识点,为什么就难了)。
其实,看似简单的两个知识点,难就难在中间的跃迁,需要孩子的思维从数手指头的经验运用跨越到抽象的规则应用。也就是说,这两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次大的能力跨越。
这个跨越就是孩子在知识点之间需要迈的“台阶”,我们称它为“阶点”。
所以,问题就来了:当孩子需要迈过去的“台阶”太高、太难而超出了孩子现有的认知和能力时,TA很可能就会迈不过去,这儿就成了孩子的“拐点”。
那么,孩子在迈这些阶点的时候,教学中应该有的“Know-How”(秘诀)是什么呢?
01
及时关注拐点、预警拐点
我们在对河北一所中学初一的900名孩子所做的调研中就发现,其中有234个孩子在刚入学时数学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有141个孩子出现了数学课堂不适应的情况。孩子用六年的时间,在小学阶段训练“数”的应用与计算,到了初一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叫“代数”的东西,那么,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讲就太陌生了。数和代数,中间的这个阶,对孩子来说需要完成的是从“围墙”一侧迈到另一侧的难度。一旦孩子没有完成思维转换、知识迁移,势必会迈不过去。
一个事实是,知识之间的阶点是客观存在的,孩子必然存在可能迈不过去的拐点。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苦学无效、成绩滑坡现象,在学习中,及时关注学不会的知识,找到并突破拐点就非常必要了。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跨越的“台阶”太高,遇到了拐点,靠孩子自己必然迈不过去,这就必须要老师或家长来帮一帮、扶一扶,给他们搭一些阶梯迈过去。
当下,我们之所以把找到拐点作为学习的关键一环提出来,就是因为,智能化的工具已经能帮助我们非常直观精确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数据了。
也就是说,今天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能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拐点所在。
如果出现拐点,那么要根据孩子具体的问题匹配出对应阶梯的学习内容了。
这就是智慧学习的第一个方法论。
02
在“学习区”学习
对于孩子们来说,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在合理的“阶”范围内的内容,孩子熟悉且跳一跳能够得着。那么,这个范围,在智慧学习中,我们把它叫作“学习区”。
进入学习区,有一个通用原则,就是85%+15%,85%是孩子熟悉的内容,15%是孩子陌生的内容,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索未知。
在今天这种技术背景下,其实是能够根据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采集到孩子的学习时间段、学习内容、掌握层级等多样化的数据,并且综合判断出孩子的学习喜好和学习层次的。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哪里是孩子会的,哪里是孩子不会的,孩子处于什么层级以及需要匹配哪些内容,数据也会让孩子的学情变得一目了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出要在“学习区”学习,就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学习内容与孩子学习需求的智能匹配了。孩子们“想不想学”“有没有兴趣学”这一根本问题,基于此就能得到很大改善。
03
给孩子必要的学法点拨,让孩子会学
其实,往往我们找到了拐点,孩子却很可能不会迈台阶;我们评估了孩子的能力、给孩子适合的内容,孩子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学;那么,这时候,就必须给孩子必要的学法指导了,而不是让TA在那儿不停地受挫、不停地摸索。
事实上,作为老师,最高的追求就是孩子自己会学,掌握“学法”。
“学法”这种东西,听起来似乎很虚幻,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切切实实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方方面面。
其实,孩子整理笔记就是掌握某个知识点时最基本的学法梳理过程,是孩子充分理解某个知识点的思维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只有掌握了认识这个知识的方法,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学习逻辑,才能真正会学。
像物理中的声学、电学、力学就完全是不同板块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接触力学或者一开始接触电学往往会有一大批学生遇到拐点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知识的传递往往占据了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老师也无法了解每个孩子具体的问题,也就无法给孩子有针对性的学法点拨。
在今天,大数据技术已经能从知识学习能力、学习轨迹等维度建立起数据采集标准,通过多角度的数据采集、标签生成,最终用算法匹配给每个学生最适合的指导老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04
前面三点,我们说要找到孩子不会的知识点,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区域,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高效学习。其实,都强调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学习要有针对性。
智慧学习模式中的第四个方法论就是:刻意练习。在关键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个训练才是有效的。
杰出的钢琴家不是懂了所有的音符后,把它组合出来,一个美妙的乐曲就出来了;而是要从简单的音符、简单的曲谱,到复杂的曲谱,一遍遍有目标地练习熟练度、流畅度,练习力度、指法等,才能让自己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
同样的道理,不让孩子淹没在书山题海,不让孩子进行无谓的练习,就是希望孩子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只练自己不会的,只练自己该练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每次布置的作业,我们要求看的资料、要求的训练都应是“刻意练习”。
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上进、比我们想象的要追求成功,如果家长、老师愿意坐下来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懂事的程度是超过我们想象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再受挫或者进行无谓的消耗,那么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削弱。
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刻意练习,同样的知识,孩子才能更有兴趣,才能掌握得更好,甚至熟能生巧,向更高一级进阶。
我们发现,如果在教物理的时候引入矢量思维,孩子们学物理很大程度上会一马平川,因为物理的解题无非就是受力分析和解析,这其实是数学思维。
那么,关于这一点,在智能设备的支持下,孩子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等级程度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让孩子在学习区学习、在拐点处突破、在关键点上练习,才能真正学懂学通、熟能生巧,不断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