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蹬三轮捐款老头(踩三轮车捐款的一位老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蹬三轮捐款老头(踩三轮车捐款的一位老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蹬三轮捐款老头(踩三轮车捐款的一位老人)

在每年的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之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总会感染着千万名中国人。即便是时间在往前走,可这些人的名字却像是一座座永久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土地之上。

在网上,就曾出现过一个点赞几百万的专题评论:“一个馒头和一碗白水,他就这样简单地生活着;35万捐款,300名学子,他就这样感动了中国。一个有着稳定退休金的老人,却过着捡别人鞋子穿的贫苦生活。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将自己蹬三轮赚的苦力钱全部捐了出去。”

在富人遍地的中国,很多人在发达之后,也不忘拿着钱去做慈善。可是,在这批慈善大军之中,却有一个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业神话和致富传奇,甚至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只是靠着蹬三轮和捡垃圾,硬生生地捐出了35万元。

1913年,白方礼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农村之中,在他很小的记忆之中,他就知道家里人经常要借邻居家的粮食来过日子。因为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父母也经常为孩子的吃喝发愁。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接触到陈独秀宣传的新文化和新思想,那时候,一颗渴望读书的种子埋在他的心中。

在若干个深夜之中,他都希望自己成为留学归来的栋梁之材,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报答国家,但高昂的私塾费又让白家人望而却步。每到这时,他也只是安静得躲在私塾外面,偷偷羡慕着别人家的孩子过着有书可读的日子。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白方礼同样也不例外。他从小就会帮父母干着各种繁重的农活,12岁那年,一个噩耗传来,他的父亲身体因病也无法再扛起手中的麻袋。于是,在他13岁的时候,他就辗转跟着别人后面去打工赚钱和贴补家用。但流落在外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当时,他曾被一户地主家看中并成为了一名长工。

在干活的时候,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在发薪水的时候,看着那微薄的工资,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总会摸了又摸。当时的社会政局动荡,地痞流氓出没是常有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白方礼的工资曾几次都曾被坏人抢走,善良的他曾向上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可似乎麻绳专挑不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

从不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名字也一直在重复苦难的步伐,当白方礼的父母先后去世的时候,为了凑钱买口棺材,他只能和地主签订了卖身契。

虽然此时的他比流落在外和靠乞讨为生的灾民的日子要好过一点,但进了地主之家,他也只能被不断地压。等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重获自由的白方礼才真正开始触碰到新生活。

在他30岁那年,生活才有了一些新的转机,为了维持生计,他甘心做起了又脏又累的三轮车夫,用脚为自己的4个孩子和守寡的姐姐蹬出了好生活。

除此之外,每逢阴天和下雨的天气,他就会主动去市场上帮人打短工,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去菜市场上捡烂菜叶子,以此来做到开源和节流。几年之后,他终于攒够钱并买下了一辆黄包车,顺势成为了一名有车的车夫。尽管要和别人抢饭吃,但好在终于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当时,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新生活,他经常拉客拉到天亮,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那时候,他仿佛是看得新生活在和他招手。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评为劳动模范的他才顺利进入了天津运输厂继续干车夫。此时,年逾40的白芳礼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二人的结合让他变得更加有动力。

婚后几年,家里便降临了4个小生命,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将变得更重,为了不让子女走上自己的老路,他只能拼命地工作。多年之后,他终于苦尽甘来,因为他拼命将三个孩子和自己的侄子送到了大学。

61岁那年,他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也许是不想自己闲下来,他来到一家油漆厂做临时工。好景不长的是,没几年,因为年纪比较大,他也被迫下岗了。

在后面,他索性干起了个体三轮客运,每天起早贪黑的生活让他手里攒下了不少钱。尽管如此,他却依旧是那个衣着朴素甚至是有些寒酸的老人,在他的心中,他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真谛。

如果说勤劳和朴实是白方礼老人的人生标签,那么,善良和博爱或许也是他最好的人生名片。在一次回老家探亲的途中,他远远地望着一群小孩子在地里干活。于是,他疑惑地问道:“你们不上学,在地里干什么?”

从孩子的口中,他得知因为家里穷,他们无法走进学堂。这番话深深扎进了白方礼老人的心里。他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却知道穷啥都不能穷教育,为此,他还特地跑到这群孩子的家里去询问家长。

没想到,这群家长也是苦命人,他们自己都是吃不饱饭的庄稼人,一年下来能够将孩子养大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闲钱送孩子读书呢?看着那破旧的门窗和一脸愁苦相的家长,白方礼老人不忍多加责备。于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他又跑到学校问校长:“到底要多少钱才能让孩子上得起学?”

这时候,面对这个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老人,校长只是尴尬地笑着:“一年也就几十块钱的学费,不过,真的有学生来上学的话,这也比较麻烦。因为学校里已经没老师了。”原来,因为乡村学校能够发给老师的工资太少,老师们也都跑完了。

或许是从那一天起,准备养老的白方礼老人才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书可读。于是,当年74岁的他又开始卖力蹬起三轮车,甚至不顾子女的反对,要将以前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捐了出去。

白方礼老人拉一次三轮车,仅仅只有5毛钱的收入。为了让孩子们有学可上,他全年无休,直接用脚蹬出每个孩子的学费,那时候,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定要赚够钱才能够回家。每当看到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他就会免费送别人回家,也许是这份善良和淳朴感动了无数人,很多人都愿意坐这位老头的三轮车。

此外,有趣的是,每当有大学生来坐车的时候,白方礼老人会提前为他们免去路费,如果有些学生不同意的话,他就会让学生给自己讲一下自己向往的大学生活,以此来当做“路费”。

在对待陌生人的时候,白方礼老人无疑是体贴善良而又细心的,在对待妻子和儿女的身边人,他却有一些粗心。有一次,他的妻子做好了热饭菜,直接等到晚上12点多,却仍然看不到人影回家。于是,担心丈夫有危险,便叫着子女出门寻找,等到天亮之后,疲惫不堪的他们才看到沙发上那个熟悉的背影。

当心中石头落地,他的妻子和儿女们只是相视一笑。原来,在那天晚上,有位客人给了他60块钱,让他送30公里之外。本来想回家的白方礼老人便瞬间对这个“大单”来了精神,他想起那些上不起学的小脸儿,直接咬牙接了这单生意。

可尽管如此,残酷的事实仍然摆在了白芳礼老人的面前。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已经没有人敢随便上他的三轮车了。于是,他便转念想要去捡废品卖钱,很快,他便成为了一名走街串巷的收废品者。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都会从家里带上1块馒头,在吃的时候,只需要跑到好心人的家里要点热水就算完事了。也许在别人眼里,那一分一角都是不值钱的,可在白方礼老人眼里,这无疑是最珍贵的礼物。

为了赚钱,他还准备了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那浸满汗水的纸币和硬币,每隔一段时间一旦攒够了1000块钱,他就马上捐出去,生怕耽误了孩子们读书。

有一天,感觉到行动不便了,白方礼老人将子女召集到一起。沉默良久,他郑重说道:“我准备把家里的两间老屋卖了,再贷款办一个支教公司。”子女深知老爷子的性格,于是大家也都点头同意了。在卖了房子之后,一大家人屈居在一个塑料棚子里生活,却都丝毫没有怨言。

其实,这所谓的公司也不过是一个简陋的售货亭而已,而且这里面的流水均不能被自家人使用,而是需要全部投到慈善事业之中。当时,著名的南开大学在得知此事之后,专门为老人赠送了一块写着“无私资助,志在成才”的牌匾。为此,白方礼老人显得非常开心。

当时,成为“大老板”的白方礼老人还聘请了几个员工来打理售货亭,而他自己却继续蹬着三轮。此时的他已经变得有一些“放肆”了,有时候,他开始整夜不回家,三轮蹬到哪里,他就直接在哪里席地而睡。

1988年,白方礼老人才在街道整治办的强制要求之下拆除了自己的公司。等将公司的东西全部变卖之后,他也将迅速到手的2万块钱悉数全给了学校。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一笔让人难以不心动的巨款!

90岁的时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仍然不愿意放弃他的教育事业。于是,他自荐成为了一个在车站给别人看自行车的保安。即使是寒冬腊月,他也很开心地缩在漏风的车棚之中过日子。

2000年的冬天,白方礼老人颤颤巍巍地打开自己的盒子,对着天津耀华中学校长说道:“这里面有500块钱,我应该等不到攒够1000块钱了,这也许是我最后捐的一笔钱。”

没多久之后,这位风烛残年老人就像是一支燃烧殆尽的蜡烛一样脆弱不堪。在缠绵病榻之际,他仍旧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支教事业。有人说他傻,他却甘之如饴,在将近20年的时间之中,他先后捐款35元,直接帮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2005年9月23日,这位做了一辈子好事的白方礼老人在一众师生的目送下安静地离开人世。近万人齐聚老人的家中,想要来送他最后一次。当他的遗体从天津市第三人民医院抬出来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几近失控。在天津市里转两圈之后,老人的灵车才开往殡仪馆的方向,也许大家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老人再最后看一下他蹬三轮走过的大街小巷。

2009年,他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他获得“感动中国特别奖”。这位车轱辘骑遍全国支教助学的老人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得此殊荣,而让他开始走上这条无私奉献之路的时候,他的初衷不过是希望用大爱照亮人间。

就连他的子女都深知从牙缝中挤出35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老人家全部将这笔钱捐出去了,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钱,但他的一言一行无疑是给子女留下了最好的精神财富。的确,在这个社会,物质需求早已泛滥成灾且容易满足,但在精神世界来说,无论是白方礼老人,还是受他帮助过的师生,又或是受他感染的子女,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将开满鲜花。

更多蹬三轮捐款老头(踩三轮车捐款的一位老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