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魏晋风华阅读笔记(魏晋风华在线阅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魏晋风华阅读笔记(魏晋风华在线阅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魏晋风华阅读笔记(魏晋风华在线阅读)

荐 语

随着《军师联盟》大热,人们对于“三国”后续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乱世之奸雄曹操,心狠手辣的曹丕,野心家司马懿,以及阮籍、嵇康、山涛这些人在竹林中组成的小团体……精彩人物轮番登场,形成了极富个人色彩的魏晋时期。

而本书《魏晋风华》,则以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线索,对这一时期做了一次系统解读,揭开魏晋美学的面纱,帮你读懂魏晋,读懂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

作 者 简 介

魏风华

历史写作者、小说家、诗人。曾以《唐朝的黑夜》三部曲惊艳于历史写作圈,被誉为“创意历史”和“中国怪谈”写作的开创者、“中国的小泉八云”,本书就是他的代表作!

其诗歌和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花城》、《葵》等国内重要文学期刊,著有长篇小说《平安夜大冒险》、诗集《硬石镇》。2012年以《抗日战争的细节》荣登“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度十佳人文社科好书”,其后相继推出畅销续集。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魏晋风华》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 魏晋简介

二 曹魏政权

三 司马政权

四 竹林七贤

五 世族王家

六 世族谢家

正 文

一、魏晋简介

魏晋时期指什么?

魏晋时期,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

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激荡、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清丽婉约不同,魏晋人物以率性不羁、旷达玄远著称。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魏晋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和争议最大的时代。

魏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曹魏政权把持朝政,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阮籍、嵇康等。

第二阶段,皇位为司马氏所夺,改朝为晋(西晋),代表人物有:司马炎、王导、王衍等。

第三阶段,八王之乱后,西晋为北方诸民族所灭,司马睿于建康称帝,史称东晋,代表人物有:谢安、谢玄等。

魏晋时期三大特征

1. 大分裂。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分裂时期,前后达三百年之久。

2. 皇权衰退,门阀士族把持权柄。

3. 老庄玄学盛行。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甚至喊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

二、曹魏政权

海边的曹孟德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出生在一个复姓夏侯的家庭。父亲夏侯嵩投靠当权宦官曹腾做了养子,举家皆改姓为曹。这成了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当年袁绍诛杀宦官,曹操也参与其中,曾有清流大臣质问曹操:“阿瞒啊,你本是宦官养子之后,有什么资格参加我们这样高尚而伟大的行动?”

曹操徐徐道:“干君何事?”

四字道尽曹孟德心中苦味,纵有美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又能如何?

辽地平定。秋九月,曹操凯旋。他特意走了一趟河北昌黎,登上附近的碣石山,眺望大海,苍茫如幕。

面对辽阔的大海,迎着潮湿的海风,人们总会结合自己的人生境遇而遐思万千。曹孟德也不例外。在人生的秋天,他在极目远望时,写下那首淡然而又百味杂陈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于曹操来说,观海天之辽阔,感宇宙之无极,想人生之微茫。生命至此,谁能不动情?

难怪有人说,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魏晋开篇在这样一个浪漫的统治者身上,后面的故事有多精彩可想而知。

帝王亦名士

在曹 *** 后,曹丕代汉而建魏,并采纳尚书陈群的意见,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曹丕的才情虽不及父亲和弟弟,却也有着异于常人的风范。

据《世说新语》记载,“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文采斐然,深受曹丕喜爱。

在他死后,曹丕大为悲伤,亲临灵堂,对身边大臣说:“王粲在时,喜欢听驴鸣,你们可以各学一声驴鸣,为他送行。”

一时间,灵堂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鸣,就连曹丕本人也在其中。

七步成诗的曹植

曹丕和曹植兄弟俩,各自遗传了父亲一半的特质,曹丕狠辣有政治天赋,曹植禀赋中透着一股诗意,更受父亲的偏爱。可终究是曹丕夺了皇位,这时曹植是否能够保命,全在兄长一念之间。

《世说新语》中记载,曹丕夺得皇位后,曾让曹植七步中作诗,如果作不出,就要杀了他。曹植听了,当即便念出一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听罢曹植所作的诗,曹丕到底还是动了些许恻隐之心,放过了弟弟。

高贵乡公之死

曹魏政权,自曹丕之后传给了曹叡,曹叡之后传到了曹芳。此时,日渐老去的司马懿,被曹氏一族边缘化了。但他不甘心,于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完全掌握住了魏国的实权,曹家皇帝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多年后,魏帝曹髦年轻气盛,不堪被司马昭遥控和 *** ,竟召来三位大臣,意图诛杀司马昭。

一个闷热的早晨,曹髦义无反顾地挥剑登上了辇车。这一去,无疑是以卵击石,虽一路上司马昭的手下忌惮于曹髦皇帝的身份,不敢下手,但最终,他还是被心狠手辣的贾充派人一戈刺穿了,当场毙命!

三、司马政权

发现司马炎

经过高贵乡公一役后,曹家算是气数尽了。

在司马家灭了蜀国以后,魏元帝曹奂干脆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司马炎,因此,司马炎成了晋的开国皇帝。不久后,他又灭了吴国,正式终结了三国时代。

关于司马炎的性格,有两个典型的故事:

司马炎与诸葛靓是小时候的玩伴,无奈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亡国叛臣之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喝高了,对诸葛靓说,“你还记得小时候一起玩的事情吗?”此时,诸葛靓早已泪流满面, *** 地说,“我不能学豫让那样吞炭漆身,矢志报仇,已经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你还用这话激我!”司马炎听后非常惭愧,闭门几日不出。

另一次,司马炎到女婿王济家串门,看见大厅里,排列两厢的婢女上百人,一个个都穿着绫罗绸缎。饭桌上的器皿,也都是珍贵的琉璃杯。这排场比向来勤俭的司马炎,不知奢侈多少倍?随后,上了一道烤乳猪,皇帝吃了一口,顿觉鲜美异常,和自己从前吃过的不一样,就问王济,王济轻轻地回答:“这些小猪在被蒸前,都是用人奶喂养的。”司马炎听后,未等宴席结束,便提前告辞了。

司马炎这个人优点多多,别人夸他“仁以厚下,俭以足用”,一点儿都不过分!

傻皇帝司马衷的深情

司马炎死后,他的二儿子司马衷继位了。这位皇帝的智商,着实让人捏了把冷汗。“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就是从司马衷那里来的。

饥荒之年,饿死了许多人,这事传到司马衷耳朵里,他反倒觉得奇怪,“都饿死了?不会吧!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司马衷虽傻,却是个极重感情的人。八王之乱中,嵇绍以血肉之躯,掩护司马衷逃跑,在敌人的乱刀砍杀之下,司马衷大声道:“嵇绍是我的大臣,他是‘竹林七贤’嵇康先生的儿子,请你们不要伤害他……”士兵回答:“我们得到的命令是,除了皇帝之外,格杀勿论!”就这样,嵇绍死在了司马衷跟前。

后来,司马衷被劫持到了邺城,侍从要给他洗衣服,他说:“这上面有嵇绍的血,请不要洗!”

不见长安

八王之乱后,西北部少数民族趁虚而入,西晋就此灭亡。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一日,司马睿膝头抱着年仅几岁的司马绍,恰逢有人从长安来,司马睿就问长安和洛阳一带的消息,想起中原沦陷,不觉间泪流满面。司马睿问儿子,“你觉得我们离长安远,还是离太阳远?”司马绍答道:“当然是太阳离我们远,我只知道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

司马睿听了非常高兴,觉得儿子很聪明。隔天,司马睿把这件事情说给大臣们听,又问了司马绍同样的问题。可这时,司马绍却说,“太阳近!”正当群臣诧异之时,他徐徐说道,“我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语毕,在座一些从北方南渡而来的老臣,不禁想起悠悠往事,潸然泪下。

四、竹林七贤

何谓竹林七贤?

竹林会集,主要活动时间在嘉平年间。此时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魏国朝野重新洗牌,时局异常混乱。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一起,他们啸聚竹林(今河南焦作云台山地区),索琴饮酒,纵情不羁,口言老庄,心怀玄远,以老庄之道慰藉当世情怀。

相视一“啸”

啸,一种歌吟方式,不承担切实的内容,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只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史上记载,阮籍善啸,百步之外,都能清楚地听到。

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遇到隐士孙登,和他谈论上古玄远之道、修身养性之术,孙登寂然无语,只是呆呆地看着阮籍。后来,阮籍不再说话,也与那人对视。良久,阮籍忽有所悟,长啸了一声,兴尽而返。行至半山腰,忽闻山上传来一声长啸,如鸾凤之音,响彻山林,回头望去,那啸者正是孙登。后,阮籍写下《大人先生传》。

金兰之交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

因在山阳为官,结识了嵇康、阮籍,三人结金兰之好,并入竹林,老在一块儿喝酒。

可是,山涛的妻子韩氏心里却犯嘀咕:几个大男人,这样走得也太近了吧?一天,韩氏便以此事问山涛:“我想偷偷看一下,这两个你整天夸奖的人行吗?”山涛大笑:“有何不可?”

适逢嵇康和阮籍乘车前来拜访山涛,到了晚上,韩氏透过墙上的小洞窥视嵇、阮二人,顿时被迷住了,只见嵇康身高八尺,如玉树临风;阮籍松颜鹤相,颇有得道仙人的气质。

转天,山涛问老婆感想。韩氏说:“我觉得,你的容止与才华,比不上他们俩;之所以跟他们成为朋友,靠的是你的见识和雅量。”

山涛笑答:“正是此话,他们二人也常说我在这方面超过他们!”

知夫者,妻也。

嵇康与山涛绝交?!

嵇康是曹家女婿,十分鄙视司马家的做事风格,因此对司马家采取彻底不合作的态度。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想要推荐嵇康做官,他却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志。

嵇康藉由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句,矛头暗指司马家。这件事传遍了魏国名士圈子。

其实,嵇康与山涛并非真的绝交,后来嵇康因吕安事件被捕,儿子嵇绍去探望父亲,嵇康说:“不要害怕!我死之后,有山涛叔叔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父亲被杀之后,嵇绍果然在山涛的抚养下长大,并被荐举为官。

王戎曾说:“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喜怒。”可以说,嵇康这份雅量,一直保持到了临刑那一刻。传说当日,嵇康被押上刑场,索琴弹了一首《广陵散》,不动声色,从容赴死。

此刻,在杀与不杀之间,司马昭还是犹豫的。毕竟嵇康是名士中的旗帜性人物,杀其人寒士心的事他必须考虑。但当洛阳的三千名太学生为嵇康求情,愿意拜其为师时,司马昭还是下了最后的决心。

于是,刀落了,升起的是光辉,照亮了后世千万名士的情怀。嵇康去了,留给我们一个潇洒的背影……

远远的,依稀听见嵇康说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哎,可惜了当初没有教给袁孝尼,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

刘伶嗜酒留其名

李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诗说的是他自己,更是在说刘伶。

刘伶爱酒,数竹林七贤第一,“三十年”专注只做喝酒这一件事。据说,刘伶喝酒喝得很凶,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带着锄头跟在身边,说:“死便埋我!”

刘伶纵酒放达,常脱衣裸形于屋中,有一次,别人看见了,故意讽刺他,却被刘伶反怼了回去:“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了?”

小阮的故事

阮咸是阮籍哥哥的儿子,在竹林七贤中,酒量排在刘伶和阮籍后面,位列第三。

爱喝酒的同时,他也是知名的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由琵琶改造的乐器——“阮”。而在这儿,将为你着重讲述的,是一个源自于他的成语:

按照魏晋风俗,七月初七,要在庭院中晾东西,这实际上是各家炫富的机会。其他各家晾的尽是绫罗,而阮咸却在院子里晾了个粗布裤衩,别人问他,阮咸回答道:“未能免俗!”

当然,这里面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向秀心中的矛盾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自幼喜好老庄之学,是数一数二的庄子研究者。除了研究庄子,他另一个爱好是和嵇康一起“玩耍”。他们或是在大树下,光着膀子打铁;或是一个弹琴,另一个坐在草地上合掌倾听。

在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昭杀害以后,向秀经一番强烈的心理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到洛阳(司马家掌权之地)当官。

在大将军府,司马昭接见了向秀。对于杀嵇康,司马昭终是后悔的。在一丝愧疚中,他踞席而坐,问向秀道:“我听说先生有箕山之志,欲隐居泉林!可为什么又出现在我面前?”向秀望着司马昭,徐徐道:“巢父、许由自是狂狷之士,不值得去羡慕。您就说给我什么职位吧。”司马昭大笑,继而默然。

向秀终究不是个极端的人,他主张自然与儒教合一,认为天性即逍遥,而君臣之道也是天性之一。

王戎与妻子卿卿我我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琅琊王家人,是王祥(卧冰求鲤者)的族孙。王戎后来当了官,最终以司徒之位,位列三公。

王戎跟妻子感情非常好。妻子常称王戎为“卿”。在魏晋时,“卿”是不能随便叫的,所以王戎就对妻子说:“一个女人家,老称自己的丈夫为‘卿’,不合礼法,以后别这样叫了。”王妻娇嗔道:“亲你爱你,才叫你卿;我不叫卿,谁叫你卿?!”王戎听后默许。

嵇康、阮籍死后,某一天,王戎穿着公服,坐着专车,路过黄公酒垆。王戎回头对车上同坐的人说:“当年我跟嵇康、阮籍曾共酣饮于此酒垆!现在嵇公去了,阮公又去了,而我又为政事羁绊。今日视此酒垆虽近,却有山河之远。”

五、世族王家

琅琊王家

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王”“谢”原指魏晋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他们虽不是家族鼎盛的唯一一个,却是魏晋最具代表性的。

王家的兴旺,始于魏晋南北朝第一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式孝顺的极致。孝是魏晋时所推崇的,虽然王祥家贫,却因“举孝廉”而出仕,一路官至太保,被授予公爵。

经过曹魏时的奠基,西晋时的发展,到了东晋王朝,王家官至五品以上的有161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之多,一度出现了“王(琅琊王家)与马(司马家),共天下”的局面。

王家人物关系图(局部)

东床快婿

魏晋时期,世族之间以联姻的形式互为支持,盘根错节。西晋时,王家、羊家、裴家、阮家就互联姻缘;东晋时,王家、郗家、谢家等也是如此。世族的婚姻,大多是先确定对方的家族,随后才确定具体人选的。

话说当日,太傅郗鉴在京口,遣门生带给王导一封信,求女婿。王导说:“君往东厢房,任意选之。”

门生归来对郗鉴说:“王家诸位公子郎确实都不错,听说来选女婿,一个个都挺矜持的,只有一个哥们儿坦腹东床,好像没听到这回事儿一样。”

郗公说:“就是他了!”

你道那人是谁?正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东床快婿”,用来形容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

“雪夜访戴”的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生性放旷自由,最具魏晋名士风度。

冬日傍晚,王徽之坐在庭院中,遥望暮色中大雪纷飞的世界,一阵欣喜,忽然想起了老朋友戴逵。徽之心血来潮,命侍从备船,当即要去拜访。经过一夜行船,黎明时分,王徽之终于看到戴逵的住处。可在戴逵宅前,他将拍门之时,居然出人意料地收了手。还没有见到朋友,他便转身上船,原路而返。

后来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道:“我本是乘兴去的,兴尽了便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在另一个故事中,王徽之放旷,遭遇到他人雅量的正面交锋,故事就变得更有趣了。

在会稽山阴,王徽之曾去拜访郗恢。去时,郗恢还在里屋小睡。王徽之便在厅里等了一会儿,一眼瞥见郗恢那张珍稀的西域地毯,于是问郗恢的手下:“阿乞(郗恢)从哪儿得到此物?”

还没等手下回答,王徽之便命自己的随从把那毛毯卷起来送回自己家了。等郗恢来到厅里,看到自己珍稀的毛毯没了影子,便问毛毯去哪儿了。

王徽之随口答道:“刚才有个大力士背着跑啦!”说话时,脸色自然极了。

郗恢知道十有八九是王徽之在捣鬼,竟也没露出不高兴的神态。

这是魏晋时期最典型的故事,一个人放旷,另一个人就有雅量,放旷是一种高级的表现,而雅量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表现。王徽之的放旷是自然不造作,而郗恢的雅量则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内在涵养。

六、世族谢家

芝兰玉树

陈郡谢氏,魏晋时期另一个顶级门阀。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晋军大胜立下汗马之功,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士族地位。谢家子弟,多有出类拔萃之辈。

有一天,谢安把子侄们召集到一起,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我总希望谢家子弟出类拔萃?”他的侄子谢玄,站起来,回答道:“就好比芝兰玉树,都希望能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

这话虽自私,但也是人之常情,听完谢玄的话,谢安抚掌大笑。自此以后,成语“芝兰玉树”即用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

谢家人物关系图(局部)

谢安携妓出风尘

四十岁之前,谢安隐于会稽东山,是为高卧东山。这期间,朝廷屡次召其为官,均被拒绝了,最后朝廷急了,以谢安历年征召不至,而下令终身禁锢其仕途。

谢安中年时,家族遭遇了一系列变故,谢家位高权重的三人非死即废,家族在朝廷中眼看着就要失势了。此时谢安决定起于东山,出仕为官!当然,朝廷一听谢安要出山,巴不得呢,早把前面说的气话都给忘了。就这样,谢安带着一大帮美丽的歌妓来到京城建康,同时也带出了“东山再起”的成语,李白在诗中赞誉道:“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小儿辈大破贼

在“淝水之战”中,谢玄一招诱敌之计,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得胜的消息传到京城建康时,在幕后指点江山的谢安,正在跟人下围棋。

看完书信后,谢安默然无言,把信件放在一边,继续慢悠悠地下着棋。

客人知是前线急报,便问战局如何,谢安并不抬头,二指夹着一枚棋子,徐徐答:“小儿辈大破贼。”其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所表现出的,正是典型的晋人雅量,并非该喜而不喜,而是该喜而不露喜悦之情。

谢灵运之死

谢安死的那一年,其侄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出生了。谢灵运自视甚高,赞誉曹植时,不忘自夸道:“天下有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只可惜,谢灵运成年时,恰逢魏晋门阀政治行至末路,东晋政权被刘裕所夺,后者出生寒微,建立宋政权后,崇尊儒术,并对二百年放诞不羁的世家大族进行打击。这样的背景下,有着魏晋名士风度的谢灵运生不逢时,一再被贬,终为奸人所害,以“谋逆罪”被处斩。

谢灵运死了,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死,也标志着魏晋风度的消亡。

结 语

从曹魏到司马晋,从竹林到兰亭,从嵇康之死到谢灵运之死,一个时代,慢慢合上了自己的书册。用作者魏风华的话说:

“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品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追慕,是因为我们缺乏我们迷失并准备在污浊中继续执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

演讲实录:

读完本文约需33分钟

我每次在讲一本书的时候,都会特别担心我的讲解能力跟不上这本书的内容。那今天在讲这本书的时候尤其忐忑,因为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叫作《魏晋风华》。作者叫魏风华,所以我不知道是先有这个书名才有作者名,还是先有作者名再起的书名。

总之,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看得我心潮澎湃。所以如果我的讲述没有令你也跟我一样感觉魏晋的故事能够令你心潮澎湃的话,那就是我讲的没有书里写得好,希望大家还是能够把这本书买回来看一看。

这本书讲的是《世说新语》里的故事。《世说新语》不算正史,它是人物笔记,就是把人物的各种故事整理在一起的一种合集,过去读起来都挺艰涩的,因为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人跟人又不挨着。

这次通过这本书梳理了以后,我们知道,《世说新语》其实主要有四大类的内容。一类是率性旷达的言行,像雪夜访戴,乘兴而去,兴尽而归,这就是率性旷达的言行。然后社交、品人和推赏,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互相品评人物。你看,曹操跟刘备两个人坐在一块儿,没事就是要煮酒论英雄,说一说天下哪些人比较厉害,那个时候的人最爱干这事。接下来第三大版块叫清谈玄学,就是大家在一块儿谈论老庄,谈论道理,谈论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最后一块叫寄情山水,发展到谢灵运那个时候到了一个高度。这是《世说新语》里边最重要的四个版块。

那么为什么魏晋时期的人物会被人们这么喜欢?因为他们和整个中国历史上所有时代的人物都不一样。你看中国整个一部历史,所有的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个人都谨小慎微。结果到了魏晋这一段时间,也就是从曹操统治开始到刘裕统治结束的这么一段时期,所有的人好像变了一个样子,就是人性的光辉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没有什么礼教的束缚。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时期,最好的就是嵇康的一句话,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当中说:“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这句话给嵇康带来了杀身之祸,但是它确实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精神风貌的一个写照。所以就有学者讲:“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我们用宗白华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魏晋时期的人物,宗白华先生是著名的美学专家,他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他认为魏晋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

我前面说的这些都是感想,还没有激发到大家跟我有一样的感受,我们讲到故事的时候大家就明白了。那个时候的社会有三个大特点。我们先搞明白这个背景,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特点是大分裂,三国时期嘛,整个国家分裂了。第二个就是皇权的衰退和士族的崛起。我们在谈到魏晋时期的皇帝的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和他的大臣们经常是平起平坐地讨论问题的,经常可以在一块儿开玩笑。然后第三个特征就是儒学的崩溃和老庄玄学的盛行。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一个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无比昌盛的这么一个时代。

那么我把整本书分了四大块,挑选出来跟大家分享。因为所有的故事都讲出来是不可能的,每个故事都很好,但是没法都讲。所以我挑了四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曹操家,就是曹魏的皇族。为什么要讲皇族?首先,皇族的故事被记录得很多。其次就是,你只有了解了皇族的故事,你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第二块是司马家,就是从司马懿开始,他们这一家子人里边很多有趣的事情。然后第三块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竹林七贤,因为竹林七贤代表着民间潇洒文化的开始,所以竹林七贤的故事都特别令人击掌赞叹。然后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家和谢家,因为世族的崛起是当时的一个特征。把这四大版块搞清楚以后,我们就基本能够摸清楚魏晋人物的脉络了。

那么咱们先从曹家说起。曹家的第一个人当然就是曹操了,这本书的作者讲,所谓的建安风骨,无非是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他说,我们现在终于敢承认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了,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事、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

曹操的出身不太好。曹操的爸爸曹嵩是投靠了当时的大太监曹腾,做了养子,所以他们家就改姓曹了,这个身份让曹操特别尴尬。有一次,袁绍他们诛杀宦官,因为宦官乱政,所以这些人结成一个力量去诛灭这些宦官,曹操也参与其中。然后这时候其他人就觉得特别逗,有清流大臣就问曹操说,阿瞒,你本是宦官的养子之后,有什么资格参加我们这样高尚而伟大的行动?然后曹操徐徐地道,干君何事?

我觉得曹操说这个话的时候一定是咬碎了牙齿的,说这事关你什么事?我就喜欢干这样的事。所以他始终被当时的主流社会瞧不起。曹操虽然很了不起,立下了很多战功,官位也坐得很高,但是依然不能够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使得他内心当中永远都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和自负所交织的感受。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特别逗。曹操特别想结交一个叫宗世林的人,宗世林是当时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后,然后曹操老跟人家套近乎,老想跟人家交朋友,宗世林就压根不理他。后来曹操当上了宰相,有一天见到宗世林,说现在咱们可以交往了吗?宗世林当时冷冷地说了一句:“松柏之志犹存。”你看这话说得多冷,你就算现在当上了宰相,但是我个人“松柏之志犹存”,你就算杀了我,我也未必能够跟你交朋友。曹操听完这个话以后,蔫儿了,但是依然让他的儿子逢年过节都去人家宗世林府上去拜见,说明曹操是特别希望得到整个主流社会的认可的。

有一个人评价曹操,叫许劭,因为大家都喜欢评价人,他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话在三国演义里边被说了很多次。这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边以后,曹操大笑说,这个说得还不错,挺好的,就是他认为这个话对他的评论是贴切的。

曹操打完官渡之战,灭了袁绍,然后又平定乌桓之后,回军的时候路过河北昌黎县,到了碣石山,然后眺望大海,苍茫如幕,在那个时候曹操内心当中百感交集。这个作者讲,登碣石,观沧海,扑面而来大海的气息,总是叫人想哭,曹操这个时候显示出了他文武双全的一面,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样的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还有一首特别打动我的诗,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人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诗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个统治者,他把统治者和诗人这两个身份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大家就能够理解,在那个时代,为什么诗人,为什么这些哲学家或者文人,统称作文人,能够有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去发挥?因为他们的领袖就是这么浪漫的一个人,曹操本身就特别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很多人都让曹操当皇帝,说你其实可以自己当皇帝。曹操说了一句话,我这个人如果真的有运气的话,我就做个周文王好了。大家能听出来这个意思吗?周文王本身并没有称帝,后来是他的儿子周武王称帝的。所以曹操已经计划好了,就是将来等儿子上来再说吧。然后曹丕这个人是真的养成了这些狂放的人的一个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石。

我觉得曹丕的修为比曹操稍微差一点,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曹丕在听说曹操决定传位给他以后,特别兴奋地回到家,然后拉着他的幕僚就跳着说,终于到手了,终于到手了。那意思是我终于当上皇帝了。然后那个幕僚就特别冷静地看着他,说一个人成为一国之君,这是一个特别严肃而重大的事情,每一个人在得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特别庄严肃穆,特别沉重,因为这么重的担子放在了你的肩上。

你们记不记得奥巴马和特朗普交接的时候的那张照片?奥巴马和他老婆就特高兴地挥手,因为这担子卸下去了。然后那边特朗普和他老婆就特别沉重地站在那儿,就是你终于接下来这个重担了。所以曹丕你应该稍微稳重一点。

曹丕跟曹植的斗争还是相当激烈的。曹植当年也希望当皇帝,因为他特别聪明,又能够写诗,又能够博得曹操的喜爱,他觉得他也有机会。后来有一次,受到一定的打击以后,曹植就喝醉了酒,驾着马车在洛阳城里面乱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富二代酒后驾驶。这事被曹操知道了,特别生气,对曹植相当失望,所以最终他把王位传给了曹丕。

曹丕这人也挺有意思。我觉得特别能够代表魏晋时期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曹丕去参加王粲的葬礼,王粲又叫作王仲宣,这段原文是这样说的,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在世说新语里边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描绘得特别生动,曹丕学驴叫这件事情能够非常好地描绘出魏晋时期人们的那种不羁的风格。

曹丕在政治上最大的贡献是接过父亲曹操开创的天下,曹丕代汉而建魏。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九品中正制,这个选官的制度是由颍川的大臣陈群建议的。颍川叫“士之汪洋之地”,那个地方有特别多的名士出现,在河南。简单点讲,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成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还有下上,下中,下下。然后朝廷在各州郡设立“中正”这个职位,担任“中正”的人就只有一个工作,就是围绕着出身、德行和才华来评议人物,然后不断地向上举荐。

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呢?它广开吸纳人才的道路,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向朝廷推荐人才。但是它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就是因为它太注重出身,所以整个“中正”的体系全部被世族大家所把握,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背景,你不是王家的,不是谢家的,不是陈家的,你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出路。

所以左思就曾经写了一首《咏史》骂九品中正制,他说:“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冯公,“冯公岂不伟”,这人难道不行吗?但是头发白了都不见皇帝召见他。所以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然后他也是文人当朝,给了整个世界一个相当宽松的统治氛围。

那么曹植这个人是不是有七步诗的才华呢?这个是真有的。“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你看,真的有这样的事。(曹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帝深有惭色”,当曹丕听完这首诗以后,他表现出了特别惭愧的表情。我们在民间说这首诗的时候,就简化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实际上这首诗更长一点。

做皇帝的弟弟还是挺危险的。曹丕当年的策略就是把他们全部赶出了京城,你们都离远一点,然后不召不准回来,就说不让你回来就不准回来。有一次他召见了曹植、白马王曹彪,还有任城王曹彰,这都是兄弟们,一块儿回到洛阳见皇帝,在这个过程当中,任城王曹彰暴毙京城。所以你想,经过了这样一次探望之后,兄弟们的心都凉透了。所以那时候做皇帝的弟弟真是不容易。

而曹家的这个策略其实造成了非常大的危险,就是给了司马家一个巨大的空子。因为姓曹的这些亲戚们都不在身边,所以唯一在皇帝身边的最重要的人变成了司马懿。而司马懿的儿子又特别多,司马昭、司马师,一个个都特别厉害。所以到最后,司马家就看到了曹家的问题,司马家就大量地使用姓司马的人做王。结果物极必反,到最后引至八王之乱,就是八个姓司马的人开始到处打。所以这个尺度真是非常难以拿捏。

曹操家从曹丕传给曹叡,然后曹叡传给了曹芳,再往后就越来越糟糕了。为什么呢?这时候就要谈到司马懿的出场了。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那个时候司马懿已经七十多岁,曹芳的顾命大臣有两个,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曹爽当时把持大权。后来有一天,他们在出城祭祀的时候,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把曹爽一族全部抓过来杀掉。杀掉了以后,就变成司马家说了算,曹操家就沦为一个傀儡皇帝,就和当年曹操对汉献帝是一样的。

然后从曹芳传到一个叫曹髦的小皇帝。这个曹髦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他说我是曹操的后代,我怎么能够任由司马家向我耀武扬威?所以曹髦决定说,我要去杀了司马昭。那个时候已经是司马昭当政,他要去杀了司马昭,但没有部队。他找了三个大臣来,说你们仨帮我,咱们去召集人,一块儿去把司马昭杀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家伙是一个乱臣贼子。这三个人一听就吓坏了,因为部队全在司马昭手里,你怎么杀他?其中有一个转身就直接告黑状去了。

后来曹髦说,不行,不等他了,咱们就出征吧。就带着宦官,带着身边的一些侍从,然后开了两辆战车就出城,就去杀司马昭。司马昭当时正在家里边开会,然后听别人说皇帝要杀过来了,司马昭先是一惊,然后接着就一笑,说这皇帝太逗。然后就跟他手下的贾充使了一个眼色,说你去搞定他吧。贾充二话不说,带着兵就到了曹髦跟前。曹髦当时杀红了眼,拿着一把刀,然后就说,挡我者诛九族,谁敢挡皇帝,我就诛九族,就一路杀过去。这些士兵真的含糊,因为没有人敢动皇帝,毕竟这人是在位的皇帝,谁敢杀他?每个人都朝后躲。

然后正当大家都一片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贾充这个人是特别心狠手辣的,他大喝一声,大人每天养着你们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一句话说完,他的手下成济过去,一下子就把曹髦捅透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就是臣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诛杀了自己的皇帝。然后曹髦死了,死了以后,士兵们呆在那儿。

这时候那些文官大臣过来,开始抱着曹髦的尸体大哭,因为这个确实是太过分了,说这个事绝对不能够就这样善罢甘休。其中闹得最厉害的就是司马昭的发小,叫陈泰。然后上下哗然,说这个怎么办?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司马文王就是司马昭,问陈泰说:“何以静之?”大家闹得这么厉害,这怎么平定呢?陈泰说:“唯杀贾充以谢天下。”你只有把贾充杀了,来让天下安静。

然后文王说:“可复下此不?”就是能不能别杀这么高位置的人?往下杀一点,杀点小官。然后陈泰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在我看来,只有再往上,不能再往下。再往上是谁?贾充再往上就到司马昭了。司马昭根本不可能杀自己,最后也没有杀贾充,司马昭杀掉了成济,用这个来平了民愤。所以这是曹家历史上非常有血性的一幕。然后在曹髦之后,曹操一家的人就再也不闹了,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动力闹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后来有一次,贾充都已经做宰相了,已经权倾朝野的时候,贾充在家里边请客,然后来了很多的王公大臣。其中有一个河南府尹,叫庾纯,这个河南府尹跟贾充不太对付,两个人说话就越说越不好听,后来吵起来了。庾纯被贾充惹恼了以后,就骂贾充说,贾充,天下凶凶有尔一人。就是整个天下乱都是因为你这个人。贾充说,我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为之凶凶?然后这时候庾纯大喊了一声,高贵乡公(曹髦)何在?就是当年这高贵乡公是怎么死的,难道你们忘了吗?这一下子全场安静,就是戳到了历史的伤疤。然后贾充就要杀了庾纯,庾纯在别人的保护之下跑掉了。

贾充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还蛮有影响力的。因为他生了一个特别厉害又丑的女儿,叫贾南风,贾南风就是后来在晋朝当权时间相当长的一个霸道皇后。这是后话了。所以从曹家的没落到司马家的接手,司马家上来以后,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都是心肠很硬、打过很多仗的人。但是到了司马炎的身上,我们就感受到了一种温柔的气息。司马炎叫晋武帝,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让人听了特别感动。就是他有一个从小的小伙伴,叫诸葛靓,不是那个诸葛亮,不是明亮的亮,而是好看的那个靓。这个诸葛靓后来跟着他的爸爸投靠了东吴,然后在东吴跟曹魏家打仗的时候,他爸爸就死了。但是司马炎对诸葛靓的感情很好,就把他依然接回到魏国养着。诸葛靓就不见司马炎,因为他觉得你灭了我的家族,你灭了我的国,所以跟他不见面。

司马炎就总想跟他见面,后来就想办法找了诸葛靓的姐姐从中斡旋。有一次,大家在他姐姐家里边见面,他非常亲热地过去拉着诸葛靓的手说,还记得咱们童年的时候在一起玩的场景吗?他刚说完这句话,就发现诸葛靓已经泪如雨下,满脸都是泪痕。他说,为什么?你怎么这么大反应?

诸葛靓说,我不能吞炭纹身来刺杀你,我觉得已经愧对祖先了,你竟然还用这样的话来 *** 我。就是诸葛靓心中完全没有放下伤痛,所以他说我不见你就是不想想起这些伤心事,我不能够学古代的刺客那样把炭吞到喉咙里边改变声音,把脸划烂,然后来刺杀你,我都已经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先人了。司马炎听了这个话以后,觉得非常羞愧,然后就回到家里边,好几天都不出门。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后来的皇帝身上,我觉得这个诸葛靓可能就活不了了。大家都知道司马衷,晋惠帝。晋惠帝在历史上被大家嘲笑的最多的话,就是天下没有粮食吃,整个进入了灾年,然后报到他这儿来以后,说大家没饭吃,司马衷说,那为什么不喝肉粥呢?这叫“何不食肉糜”,说他们没饭吃,喝肉粥不就行了吗?就是这个皇帝笨成这个样。他在宫廷里边看到青蛙叫,然后就问旁边的人,你们说这个青蛙是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所以他就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的这么一个皇帝。所以有历史学家就考证说,司马家的智商是不是会有一点点问题,因为在晋朝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个傻皇帝,智商一代不如一代。

但是司马衷也有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故事。后来,因为在他的时期产生了八王之乱,就是各种姓司马的人开始混战起来了,然后有人裹挟着他也去打仗,打输了,对方砍杀过来。这时候嵇康的儿子嵇绍是给司马衷做幕僚的,嵇绍长得非常魁梧英俊。临出征之前,有人就问嵇绍,你这次去,做好逃跑的准备了吗?因为要打仗,你得求自保。嵇绍说,我为皇帝打仗,干吗要想着自保的事呢?我要跟皇帝一块儿同生共死。

后来嵇绍就挡在他的面前。那些对面的士兵过来砍杀嵇绍的时候,皇帝在乱军阵中,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觉得智商不够的皇帝,大声地喊,嵇绍是竹林七贤嵇康先生的儿子。因为竹林七贤当时名声很大,他(司马衷)说,他是嵇康先生的儿子,是我的大臣,你们不要伤害他。但是那些士兵说,我们得到命令,除了皇帝之外,格杀勿论。后来把嵇绍杀死了。杀死以后,司马衷被接到城里边,别人要给他洗衣服。他说不要洗,他说,我这个衣服上有嵇绍先生的血。他的衣服上留着嵇绍先生的血,他都舍不得洗掉这个衣服。所以这个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我们说,皇帝跟臣子的关系处到什么样的情况是最轻松愉快的?你听下面这个故事就知道了。晋元帝司马睿生了一个皇子,就给群臣赏赐。赏赐以后,按理说,你领了赏不就完了吗?大臣殷洪乔就谢皇帝说,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赐呢?他说完这个话以后,皇帝就笑了,说此事即可使卿有勋焉?皇帝生了孩子,他说我没有尺寸之功,我在这事上没有做过贡献,无功受禄不好呀。皇帝说这事能让你有功吗?我生孩子这事让你有功吗?所以那个时候的皇帝跟臣子之间是可以轻松调侃的,是可以非常愉快地交流的。

司马睿的儿子晋明帝司马绍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皇帝。这个司马绍最有意思的典故就是“不见长安”。什么意思呢?司马绍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坐在元帝的膝上,这时候他们已经到了东晋了,后来元帝就问洛阳的消息,然后从洛阳来的人就跟他讲长安那边怎么怎么样。讲完了以后,元帝就问明帝,就问他的儿子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司马绍就说,当然太阳远了。为什么呢?他说,我经常听说有人从长安来,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来。你看这孩子多聪明!

后来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元帝就特别想显摆一下,就跟大臣们讲,我这儿子聪明,打破了我们家族一直不聪明的习惯,不信咱问问他。然后大臣们都在底下问明帝,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这时候这个孩子说,太阳近。元帝说,这是咋回事?昨天跟我说的是那个答案,难道我这个家族还是有问题吗?后来这个小孩子解释说,我每天抬头都可见日,但是我不见长安。

这个话说完了以后,竟然让全场的大臣们都掩面哭泣。因为你想,从西晋(洛阳)跑到了东晋(南京),确实是不见长安了。就是这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出特别有逻辑的答案,一方面是说有人从长安来,但是没有人从太阳来,所以长安近,第二次他又说,我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是不见长安,把一股诗意的乡愁从这个问题当中带了出来。所以司马绍在司马家的皇帝里边算是聪明的。

我们说晋朝皇帝的智商有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倒数第二位皇帝,后来被刘裕杀掉的司马德宗。司马德宗这个皇帝最大的问题是两大困难。第一是他吃饭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吃饱,没有饥饱的感觉。第二个就是他不知道冬夏,他分不清春夏秋冬。所以司马家的气数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耗尽,最后被刘裕整个代替,开启了南北朝的时代。

所以讲完了这两家,曹家和司马家,这是庙堂之上的故事。那么我们来看看民间最有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由这么七个人构成,一个是阮籍,一个是嵇康,一个是山涛,也就是山巨源,爱喝酒的刘伶,还有阮籍的侄子,叫阮咸,然后是写《思旧赋》的向秀,还有王戎。

那么这几个人是聚在哪儿呢?竹林这个位置在云台山,就是河内郡,也就是现在的焦作。那个地方当时是洛阳人建别墅的地方,所有这些洛阳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在那儿建别墅。当时一开始的三个人就是山涛、嵇康和阮籍,他们三个人携手入了竹林,在里边不断狂放地喝酒、吟诗,然后弹琴、打铁,就干这些事。

这里边的核心人物应该是阮籍。阮籍跟司马昭的关系特别好,他在司马昭面前可以肆无忌惮。所以我在后来总结了一句话,我说,阮籍常有,司马昭不常有。就是民间的人想要狂放,这种人我觉得是能够找得到的,但是像司马昭这样能够容忍这些狂放的人的皇帝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到后来,我们说,魏晋名士的收尾就收在谢灵运的身上,谢灵运从谢安那儿继承了那种狂放的人格做派,依然在不断地用这种方式生活,就被刘裕诛杀了。所以从那以后,中国社会又恢复到儒家的正统当中,没有人敢再像竹林七贤这样生活。

那么我们来看看阮籍。阮籍写过最有名的作品,一个是咏怀诗,写了特别多的咏怀诗,还有《大人先生传》,以及《达庄论》。王维有一首诗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个长啸可能是古人抒发心志的一种方法。阮籍就特别喜欢长啸,他经常一个人驾着车使劲跑,跑到穷途末路的时候,突然发现路断了,然后痛哭而返。所以你能够理解,这个人内心当中其实相当痛苦。他跑到广武的楚汉战场的时候,发出过一句特别有名的千古之叹,他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实际上他自认是非常高的。

关于长啸有一个故事。在河南辉县有一个苏门山,那个地方我去过,因为我有一个同学就姓苏,就住在河南辉县那边。毕业了以后,有一次我到他家去,他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古迹,你可以去看看。上到苏门山上,看到了一个台子,叫作“孙登长啸台”。这个孙登就是阮籍所写的《大人先生传》里边的那个主角。孙登是个隐士,他一个人住在山上。

阮籍有一天跑到这个山上,见到了孙登,两个人面对面看了半天,也不说话,那时候的人都喜欢用这种眼神交流,不愿意说话。然后阮籍就突然对着那个人长啸了一声,就是“弹琴复长啸”的那种长啸。长啸了以后,孙登有了表情,说你可以再啸一次。后来孙登没有理他,啸完了以后也没有理他,阮籍就驾车下山。走到很远的时候,听到山上孙登传来他的长啸的声音,两个人用长啸的方法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所以后来他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大人先生传》。

我记得我在苏门山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隐士,坐在道边算命。然后拉着我,一定要给我算,算命的结果说,我这辈子至少能够干到县长,我对这事记忆犹新。所以阮籍一方面在做司马昭的幕僚,一方面他又经常在竹林当中跟大家一块儿喝酒吟诗。

还有一件事能够反映阮籍的性格。就是阮籍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在过去是要守丧的,至少要守丧三年,不能够喝酒吃肉的。结果阮籍在司马昭的饭局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大臣全部都在座,然后他照样喝酒,照样吃肉,并且把两个腿叉开,就特别闲散地坐在那儿。

这个时候大臣何曾就站起来说,明公以孝治天下,而现在阮籍丧母却违背礼教,饮酒食肉,这样的人应该流放到遥远的地方,以正风气。就是有人要根据孝的原则处置阮籍。阮籍也不说话,坐那儿木然地接着喝酒吃肉。然后司马昭低头想了想,抬头就说,阮籍因为母丧,导致精神委顿如此,你不能与他分忧,这是为什么?况且有疾在身而饮酒食肉,原本也是合乎礼法的。你看,有司马昭护着这些人,所以这些人才敢做这么放荡不羁的事。

阮籍跟嵇康是竹林七贤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嵇康最大的特点是帅。有多帅呢?就是曾经有人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讲,嵇康之子,就是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就是我们说的鹤立鸡群。然后王戎回答说,你这样说,是因为你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嵇康在的时候,曾经在山里边采药,有人遇之,谓之为神,就以为他是一个神,特别潇洒。据说他喝醉的时候那个摇摇晃晃的样子“如玉山之将崩”,像一座玉山将要崩塌一样,所以帅是第一位的。他最喜欢干的事是打铁,经常 *** 了衣服在树林里边打铁。陪他打铁的人就是向秀,两个人一个烧火,一个打铁,浑身的肌肉。能够想象那个竹林之下,两个壮汉,身材那么好,在那儿打铁的场景。

为什么司马昭对其他的人都特别宽宏,非要杀掉嵇康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稽康是曹家的女婿,是曹家一个公主的丈夫,所以他是曹家这一派系的人,所以杀掉了嵇康。他还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跟山涛宣布绝交。实际上并没有真的绝交,他跟山涛依然是很好的朋友,他是用这封书信来表达他和司马家的绝交。后来在嵇康押赴刑场的时候,他跟他的儿子嵇绍就讲,你不要哭,以后有事只要有山涛伯伯在,你就一定能够活下去,找他就好了。后来山涛一直帮助嵇绍成长,并且让嵇绍成为了司马衷的大臣。

在嵇康被押赴刑场的时候,这一段特别的美:“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就是要杀头了,神色不变,说给我一把琴,我要弹个曲子,“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说曾经有一个叫袁孝尼的人,想跟我学这首歌,我没教给他,现在《广陵散》算是完了。“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王不许”,然后“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为什么一定要被杀掉呢?是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吕安,吕安的女人很漂亮,被他的哥哥看中了,结果导致兄弟之间不睦。兄弟不睦以后就有人诬陷,以不孝之名告了吕安。这时候嵇康大怒,为他的友人辩论。这件事情被上升到了孝与不孝的高度,再加上钟会又拿着《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的东西给司马昭看,说你看,他说“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你说这个人还能留吗?他跟司马家绝交,并不是跟山巨源绝交,所以司马昭决定杀了他。

但是在杀完以后,司马昭也后悔。为什么呢?大将军司马昭后悔,这未必是做戏,因为他没必要做戏给谁看,他之所以后悔,大约是回过神来,嵇康说到底是没有威胁的,他可以杀也可以不杀,如此说来,何必杀之而留下千古骂名?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嵇康抚琴,最后猛地一拨,弦断了,然后这么一个竹林七贤当中的风流人物落得了一个最惨的下场,是被斩首。

嵇康当年在山中也遇到过高人孙登。他和阮籍不一样,阮籍和孙登的见面是长啸,交流了一下感情就走了。他和孙登说话,孙登说:“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你是有才的,但是你可能保不住命,你不会保身之道。嵇康一直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这是魏晋名士最推崇的一种气质,叫作雅量。王戎曾经讲过,我与嵇康交往20年,未见其喜怒。你想,一个人被拉去杀头,都还能够从容地弹琴。弹琴这件事情是需要心境的,你的心境如果乱的话,你的琴肯定弹不好。但是这个人的雅量能够保持到死亡的那一刻,这就是高人。所以阮籍和嵇康是竹林七贤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山涛是当时的地方官,他和这两个人结成了金兰之交。最有意思的是山涛的妻子。山涛的妻子叫韩氏,她老觉得丈夫跟这两个男人混在一起有点不对劲,因为太亲密了。所以就有一次问山涛说,你们仨喝酒的时候,能不能让我在旁边观察一下?山涛说,那有啥不行,可以。然后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孔,然后他妻子在那儿看,看了半夜,看这三个人喝酒,喝得那个痛快。

第二天,他就问他的妻子,怎么样,昨天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他妻子说,我觉得你的容止与才华比不上他们俩。就是你才华不如人家俩,之所以跟他们成为朋友,靠的是你的见识和雅量。这个山涛也很高兴,说正是此话,他们二人也常说,我在这方面超过他们。

在竹林七贤当中,山涛的岁数最长,少年家贫。正如韩氏所说的,山涛为人深沉宽厚,而有雅量不露锋芒。山涛参与竹林之游也比较低调,很少像嵇康那样撰文明志,或者像阮籍那样写诗抒怀。后来山涛做官做到了司徒,并且长时间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工作。

接下来有一个有趣的人物,就是刘伶。刘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靠喝酒就留下名气的人。一个人别的事不用干,就是喝酒喝到极致,竟然能够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名人,特别有意思。刘伶爱喝酒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经常乘一个鹿车,用鹿拉的车,然后携一壶酒,叫一个人带着锄头跟在后边。为什么带着锄头呢?他跟他们说,死便埋我。就是他知道自己喝酒可能会出意外,所以我无论什么时候喝酒喝死了,直接挖坑把我埋了就行了。

后来刘伶的老婆要跟他闹离婚,说你要是不戒酒,咱俩就别过了。然后刘伶说,那行那行,那就戒吧,不行就戒。戒之前,你把酒拿来,我再喝最后一次,我就戒。然后他老婆就很高兴,说刘伶终于要戒酒了,然后把放在神像前,让他跟神像发誓。然后刘伶在神像前怎么发誓的呢?他说,天生我刘伶因酒而来,喝一斛酒用五斗酒浇醒,妇人之言实不可听。然后照样把那些酒全部喝光,大醉在地。李白的诗里边讲,“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可能说的就是刘伶,你不用干别的事儿,你只要把酒喝得足够到位,就有可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了。

然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人物,叫阮咸。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乐器,一个成语,还有一段 *** 。一个乐器就是有一个叫作阮的乐器,这是从胡人传来的琵琶改造来的,他把那个东西改造成一个适合 *** 弹奏的乐器,这人懂音律。

然后成语是什么呢?那个时候的人按照魏晋的风俗,在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大家都要晒衣服。这其实是一个各家炫富的机会,就是把绫罗绸缎什么的全部都挂在院子里边,每家每户都挂着自己家里好看的衣服。这个阮咸特逗,阮咸说,没什么绫罗绸缎,在院子里边挂了一个粗布 *** 。然后别人见他就笑,说你这个太奇怪了,你挂点好的不行吗,挂个 *** 放那儿像话吗?然后阮咸讲的一句话成为了成语,叫“未能免俗”,说我也未能免俗,既然大家都炫,我也炫一下吧。所以这种批判精神是非常强烈的。

接下来是向秀。向秀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和嵇康一起打铁的那个画面。向秀这个人没有嵇康那么极端,所以后来有人讲,向秀后来出来当官是为司马昭所逼迫,其实不是。因为向秀是一个不那么极端的人,他是把自然和儒教合一的这么一个人。他在路过嵇康家的时候写下了《思旧赋》,表达了自己对嵇康的怀念。

在大将军府,司马昭接见了向秀,对于杀嵇康这件事,他还是有一丝愧疚的,司马昭见到了嵇康生前最好的朋友,他就问向秀,我听说先生有箕山之志,欲隐居泉林,可为什么又出现在我面前呢?你不是说要隐居吗,你要学古代的什么巢父、许由这样的人,去隐居山林吗?向秀徐徐地回答,巢父、许由自是狂狷之士,不值得去羡慕,您就说给我什么职位吧。司马昭大笑,继而默然。向秀这个人跟司马昭谈不上特别深的感情,但是你既然让我来当官,我就会好好当官,这是我的本分。这就是向秀这么一个人。

最后一位就是琅琊王戎。这就牵扯到我们后边要讲的世族大家了,他是琅琊王其中的一位。王戎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最有名的是一个成语,叫“卿卿我我”,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王戎的老婆喜欢把王戎叫作卿。因为在古代,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能叫卿,不够亲近的人不能叫卿,而且妻子把丈夫叫作卿是不合礼法的。所以这段话说,王安丰,王安丰就是王戎,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以后你不要这样了,这个在礼上说不过去。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她说,我是因为爱你,喜欢你,我才把你叫卿,我不把你叫卿,谁把你叫卿?“卿卿我我”这个词就这么来的。所以“遂恒听之”,就是以后你就随便叫吧。王戎跟他老婆的关系特别好。

王戎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在他后来官越做越大的时候,竹林七贤那时候也已经解散了,有一次他路过黄公酒垆,黄公酒垆是当时的一个小酒馆,他曾经和竹林七贤的这些人都在那个酒垆里边铭酊大醉,喝得特别痛快。然后他就跟周围的人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邈若山河”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这种感觉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得到,他看着这个酒垆就在面前,就离得两三米远,但是会觉得好远好远,因为这些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对故人的一种怀念。

关于竹林七贤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简单地讲,高到几乎人们不能随便地评论他们。谢安的侄子谢玄,有一次想在谢安面前评论竹林七贤,说“我觉得他们……”,刚起了一个头,谢安说,从西晋到现在,在世人当中已经有一种习俗,就是不要轻易地评论竹林七贤。所以竹林七贤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被人们所崇拜敬仰,但是不参与世间的品评,这就是高人。

到了东晋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世族大家。这里边最有名的就是王家和谢家,我们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指的王家和谢家。那时候的这些名门望族甚至可以权倾朝野,他们有时候影响力会比皇帝要大得多,中间甚至还出现过很多次谋反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琅琊王家。琅琊王家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一家人,这一家人强大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小案例。有人到了太尉王衍家里去,遇到了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与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翻译一下,说西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去拜访太尉王衍,在那里见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后来成为东晋大将军的王敦,后来成为东晋宰相的王导,到别的屋子看到名士王诩和王澄。再回来以后,他对周围的人讲“今日之行,满目琳琅珠玉”,“琳琅满目”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走到王家的院子里边以后,会发现遍地都是名人,遍地都是当宰相、当将军、当名士、当诗人的这些人。

在琅琊王家,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个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到15个人。这一切的起点是谁呢?我们说王家的祖先是谁?说不到祖先了,这个家族兴盛的起点是魏晋南北朝的第一孝子,叫王祥。大家听过卧冰求鱼的那个故事,王祥的后妈说,我要吃鱼,然后王祥就跑出去,把自己的身体贴在冰上,把冰融化了,把那个鱼弄出来。

后来王祥因为孝这件事情被人们推举出来,推举出来以后就越做越大。到最后王祥的地位有多高?据说王祥是唯一一个见到司马昭可以不下拜的人,司马昭不仅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还对他毕恭毕敬。然后发展到东晋时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什么叫王与马共天下?就是一半是司马家,一半是王家,他们一块儿治理着天下。这个琳琅珠玉的王家在后代当中还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的精彩人物,再往后,到了明朝,还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王阳明,这都是从琅琊王家一路下来的。

王羲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东床快婿”,就是别人到他们家来选女婿,所有的人都非常认真地坐在那儿等着被别人选,只有王羲之一个人袒胸露怀,躺在东床上,然后不羁的样子。后来汇报过来说,就有一个人躺在那儿,跟别人都不太一样。我就要那个人。那个就是东床快婿。

王羲之写下了《兰亭序》这样的文字,他的儿子王献之和王羲之的书法齐名。有人问过王献之,你觉得你写得好,还是你爸爸写得好?王献之说我可能写得好一点。然后别人说,我们怎么好多人都觉得你爸爸写得好呢?王献之说他们懂什么。王献之是一个相当有自信心的人,这都是大书法家。

他的另外一个儿子把魏晋名士这种不羁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就是王徽之。王徽之最有名的就是雪夜访戴那个故事,我们在别的书里边曾经讲过。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兴致高了,我来找戴安道,坐了一夜的船也没关系。我到这儿准备拍门了,突然没兴致了,我转身就走。

王徽之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说,他有一次跑去郗恢家里边做客,然后郗恢还没出来,他发现人家家里地上的那个地毯特别好,他就让人卷起来给拿回家去,就直接把人家的毯子卷了,拿回家了。结果郗恢一出来,说,毯子呢?王徽之面不改色,说刚才有一个大力士背着跑了。然后郗恢笑一笑也就无所谓了。

为什么要在这儿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代表性。这种故事是魏晋时期最典型的故事,就是一个人放旷,另外一个人就有雅量,这是放旷和雅量的一次交锋。放旷也是一种很高级的表现,雅量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表现。这里边放旷的人是王徽之,至于郗恢的雅量,是魏晋士人深深追求的一种内在修养。

嵇康临刑索琴而弹是雅量,夏侯玄在雷电中书写如常是雅量,顾雍得到丧子的消息仍然下围棋是雅量,王衍被人让盒饭砸脸而不怒是雅量,谢安得淝水胜利战报面不改色也是雅量。所以你会发现世人最追求的这种高风亮节是以雅量为标志的,而雅量的体现就必须得有放旷做铺垫。比如拿盒饭砸人就是放旷,有了放旷,就会有雅量跟在后边。

对于王徽之这样的人,当官自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家族那么庞大,很容易就当上官了。但他不好好当官,他老给别人惹祸。别人让他看马,然后问他这个马的数量有多少,他说不知道,没数过。然后领导问他,那最近有没有死过马呢?有哪些马死了?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他把孔子这句话用在这儿,就是活着的多少匹我都不知道,死了我哪知道?所以这种人压根就不想当官,他后来就辞官不做,回家去过他的散仙日子了。

王徽之是王献之的哥哥。两个人有一年都生了重病,后来王献之去世,王徽之是不知道的。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献之的消息了,可能是有问题了,然后就让人驾车,说咱们去看看。到灵堂上以后,他依然不哭。大家觉得这个哥哥表现得相当淡定,都不哭。

王徽之他自己当时也是生了重病的,然后他自己拿了琴到灵堂之上,摆了琴,说,子敬喜欢弹琴,我弹一首给他听吧。结果他发现弹出来的完全不能够成调,就说明内心的悲痛是抑制不住的。然后这时候他把那个琴拿起来,一下子摔碎,掷地曰:“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很感人,他说子敬子敬,人和琴一块儿死掉了,他就把那个琴摔碎了。然后过了没多久,他也去世了。这就是王徽之和王献之,还有王羲之的故事。

王徽之雪夜访戴的美学画面在中国美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他走在那个门口,要拍门,将拍未拍之下,突然停下来转身的那个动作,真的是非常具有美感。所以作者评价王徽之是魏晋风度的最 *** 。这是王家一派,我们只讲了文人的这边。王家其实出过像王敦、王导这样能够打仗的、能够去治理天下的人物。

谢家那边是从东晋谢鲲开始崛起的。谢鲲是谢安的伯父,谢安他们家也是好多人都在做官,谢安有一次把他的子侄们召集在一起,就问他们,为什么我总希望谢家子弟出类拔萃?你们谁能回答我?这时候谢玄站出来讲,就好比芝兰玉树,都希望能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所以“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就是描述谢家人才济济的样子。

谢安和谢玄是一对神奇的叔侄。在东晋的时候,中国是分成两块的,就是东晋的 *** 是在南方,北方是苻坚。苻坚当时已经非常强大了,因为是游牧民族起家的,他们打仗非常厉害,他们认为东晋简直举手之劳就能灭得掉,因为那帮人一天到晚清谈玄学,压根就不是打仗的料。所以苻坚当时有一句名言,说“投鞭断流”,就是我们只要把马鞭子扔到河里边,这些河水都会断掉,我们还怕打不过他们吗?于是就带着大兵打过来了。

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完蛋了,死定了,然后就问谢安。谢安就讲了一句话,说既然苻坚要来,那就在这儿把他料理了吧,就特别淡定自若。然后他在安排整个军事部署的时候,用的全是谢家的人,谢安在安排 *** 的时候举贤不避亲,他是以弟弟谢石为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先锋,儿子谢琰随征,他自己在家里待着跟人下棋。

然后去打仗的时候,因为东晋的兵少,所以他们只能求速战速决,耗得时间长了,肯定打不过人家。谢玄就给苻坚写了一封信,说咱们干脆决战吧也别拖了,你往后退一点,让一点地儿,我把兵马渡过来,上了岸以后,咱们就直接开战,咱们也不用谈判。苻坚一听,说这好,为什么呢?如果东晋的士兵在上岸的过程当中立足未稳,他们突然冲上去一杀,这些人就死定了。所以苻坚说,行,我给你让地儿,就往后退。

结果没有想到,当苻坚的部队往后一退的时候,谢玄安排的内线,还有很多早年间投降了苻坚但是心里并不服气的那些人,就突然在军中大喊,秦军(苻坚军队)已大败,就大家一块儿喊,说秦军已大败。你想,那么多人挤在一起,结果大家发现部队在往后撤,消息又不灵通,然后有人大声地喊秦军已大败,结果就真的大败了,所有士兵就呼啦一下子跑掉。

这时候谢玄所要做的事就是不断地追,追过去杀。这时候就有另外一个成语出来了,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是逃跑,跑到什么程度?听到有风吹过来的声音都觉得是部队杀过来了,有鹤叫的声音都觉得是要杀人了,所以秦军大败。

当这个胜利的消息传到了谢安家里的时候,谢公正与人围棋。谢玄淮上的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就是还接着下棋,不说话,接着下棋,然后旁边的人就赶紧问,在淮河之上打仗这事怎么样?然后谢安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就是我们说的雅量。这么大的一件事,如果输了是灭国灭种的结局,但是他依然可以谈笑自若地跟人下着棋。就像王阳明平叛的时候还能够一边讲课一边打仗,是一个道理,这都是古人所讲的雅量的体现。

谢安体现雅量这件事情,在很早就已经流露出来了。有一次他跟着很多人一块儿出海,坐着船出海,浪头特别大。然后所有人都吓得要死,都不断地惊呼,只有谢安一个人稳坐船头,毫不惊慌。魏晋时的雅量是有一个特定的含义的,并非该喜而不喜,而是该喜而不露喜悦之情,悲怒同理。就是其实他内心并不是不喜,也不是不悲,他只是不形于色而已。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雅量的表现。

谢安除了淝水之战一战成名之外,其实他在很早就已经声名鹊起了。有一个成语就是讲他的,叫“东山再起”。我们现在人用东山再起这个词,经常是觉得这个人是倒下去了,然后再重新崛起,其实不是。东山是谢安的老家,叫高卧东山。他一直不愿意当官,他觉得在家里挺好的,每天非常愉快,每天家里边养了很多的歌妓,每天唱歌,及时行乐,喝酒吟诗,非常快乐。他们家有人当官,他的几个兄弟都在当官,所以他觉得家里不需要。就是原本谢安是不愿意当官的,朝廷给他发了好多次邀约,请他去他都不去。甚至有一次朝廷已经非常生气了,说如果你再不来的话,今后再也不请你出来了。谢安说不请就不请,我就不去。

结果到了公元357年的时候,谢安的哥哥谢尚突然去世了。转年,他的另外一个哥哥谢奕又死了。然后公元359年的时候,他的弟弟谢万北征遭到惨败,然后被废为庶人。短短三年之内,谢家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非死即废。这种时候整个家族的荣誉即将断绝,谢安决定要出山了。所以李白在《出妓金陵子呈卢六》这首诗里边写过,“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李白是特别佩服谢安的,他为谢安写过十几首诗。然后就可以想象,谢安当时非常潇洒,然后带着自己的家臣,带着自己家里边的家妓,然后一块儿来到首都开始做官。

那时候有一个说法叫,谢安不出山,置天下苍生于何境?你就想想这么一个没有证明过自己的人,那时候还没有淝水之战,没有证明过自己的人就能够获得这么高的声望。他出来了以后呢,就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安石已出,现在苍生又怎么面对你呢?就是你已经出来了,那看你能不能对得起天下苍生了。后来谢安用淝水之战的精彩表现,表明了他不负苍生的厚望。

在谢安的一生当中,既实现了政治抱负,又保持了名士的风度,从这个角度讲,他在中国传统士人心目中,应该算是完美无缺的,超越了作为同行的李斯、霍光、曹操、诸葛亮、王猛,包括王安石、张居正。这些人要么就是累得半死,一点都不潇洒,要么就是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事业做得不怎么样,但像谢安这样,又能够具有名士风范,然后又能够实现政治抱负的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的理想人格。

从西晋讲到东晋,从竹林七贤讲到旧时王谢,那么最后我们要讲一个终结的人物,就是谢灵运。谢灵运的时期实际上已经到了南北朝了,就是刘裕已经当政了。刘裕杀掉了两个司马家的皇帝,然后自己当政,当政之后刘裕开始尊孔教,就开始回归到中国的历史传统当中,因为他觉得清谈误国。谢安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385年,他的侄子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出生了。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旅行家,他还发明了登山的鞋子,叫谢公屐,李白说“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说的谢灵运。

谢灵运特别自信,所谓“天下有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他特别佩服曹植,他认为曹植才高八斗,然后他得了10%,其他天下人分了10%。谢灵运当官当得也不是很灵光,他被贬为了永嘉太守。然后做永嘉太守的时候,他做的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带着一大票人旅行。人带得特别多,而且是翻山越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这种方式在行进,有什么挡着,他就一直修一条路过去。后来曾经有一次,跑到一个地儿,当地的人还以为是有人打仗打过来了,因为看着那么多人突然走过来,就足见他声势之浩大。

谢灵运的做法让会稽太守孟顗特别头疼。这个孟顗跟谢灵运有交往,但是他瞧不起孟顗。有一次,他对信奉佛教的孟太守讲,你说这人嘴有多损,他说“得道应须慧业”,得道是需要慧业的,“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说你呢死是肯定比我死得早,但你成佛肯定在我后边。孟太守听完气得要命。

谢灵运经常在他的老家会稽这个地方喝酒,喝了酒以后,人多裸体狂呼,然后大喊大叫。后来有一次孟太守路过,就派人劝他说,你们小声点好不好?这一下子激怒了谢灵运,他说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的嘴,我在这喊,关你何事?这个惹了麻烦了,孟太守就给朝廷罗列了特别多谢灵运的罪名,然后一项一项地报到宋文帝那儿。不过还好,皇帝没有杀他,把他流放到了临川内史的新官职上。然后他在这个地方依然是不断地聚众,然后闹事。后来当地的 *** 要抓他,他甚至还有了反抗的举动,这次就被流放到了广州,后来以谋逆罪被处斩了。

所以我们就要感叹,同样是狂放,同样是纵酒狂歌,在竹林七贤的时代,是可以被容忍的,但是到了谢灵运的这个时候,就不行了。原因是整个时代变了,所以你会发现,魏晋时期的人物之所以能够这么独特地在中国的历史上留存下来,跟曹家、司马家宽泛的政治背景是有关系的。

为什么我们今天在读到魏晋的故事的时候,会觉得心潮澎湃,会觉得他们的言行举止令我们怦然心动?作者的这一段总结,我觉得最适合做本书的结语: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品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追慕,是因为我们缺乏,我们迷失,并准备在污浊中继续执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

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某些故事上打动你,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也可以活得这么轻松自在、潇洒自如。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更多魏晋风华阅读笔记(魏晋风华在线阅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