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还记得以前的老洛阳吗?
那时的风貌,
就像是一幅幅画儿,
看着看着,
心儿就乘着岁月的小船荡漾在往事的柔波里
今天,小编经长时间整理,
推出100张最打动人的老洛阳照片
我们一起回忆下吧
……
一画开天入旧梦
从火车站出来往南走,金谷园路尽头就是西工花坛。看这张鸟瞰图,老市 *** 距离洛河滩那么近!
洛阳火车站
这个洛阳站,唤醒了多少人的记忆。它具体是哪一年拆除的呢?哪个朋友还记得?
百货楼
西工花坛的东南是百货楼,多么具有时代特色!
国际旅社
西工花坛的西南是国际旅社,以前叫上海旅社,整体建筑特色和百货楼相呼应!
邮电大楼
西工花坛的东北角,是建于解放初期的老邮电大楼,后来才改为顶上有个亭子的黄色大楼。
工行大楼
西工花坛西北角的这座楼,据曾在洛阳百货楼工作过的包豫生先生讲,原是人民银行和新华书店共用的,集办公、营业于一身。后人民银行支付新华书店二十余万元买了下来,后整体资产转为工行所有。
市 ***
西工花坛正南方,就是洛阳市 *** 大楼。这座大楼于2005年12月拆除,很有时代特色的一栋大楼。
喷泉
白天西工花坛里的喷泉边总有戏水的少年,夜晚的喷泉在灯光的投射下更是充满了七彩奇幻。
旋宫大厦
百货楼东边就是1988年4月26日开业的22层旋宫大厦。
虽然旋宫大厦今天已经改名了,但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洛阳人经过的时候,大都会多看一眼,毕竟那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九层楼
旋宫大厦东边就是九层楼,就是现在建业广场的位置。
原博物馆
满腹藏锦绣,默然处闹市,从西工花坛沿着中州路西行,不远就到了洛阳博物馆。虽说是1973年建设的,但整体风貌很是古朴大方,让人至今印象很深!
王城公园
这张照片堪称八十年代洛阳的招牌照,有自然淳朴的画风——牡丹花丛中,一个姑娘亲昵地拉着妈妈,两个人都笑着,那么自然,那么开心。
写生的画家
网友“纯子爸”说,我家是郑州的,好像是82年,我从郑州扒火车来洛阳看牡丹。王城公园,龙门石窟,还有龙门大道的煤渣路,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涧河吊桥
王城公园里的吊桥,夕阳西下时,俨然一幅画!
涧河上的吊桥,走过的朋友今天会有更多的感慨吧。
工艺美术大楼
这座楼是2000年以后才被扒掉的,盖成了今天的赛博数码大楼。这座楼不高,却也是很有特色的。
周城大厦
网友“我爱我家”说,花城饭店就是黄河路与中州西路交叉口东南角那个,现在是“雅悦家居快捷酒店”,周城大厦就是现在的摩托大楼。当时这几个建筑可是涧西乃至洛阳市的有名建筑。
华侨友谊商店
网友“大平”说,当年,大凡以友谊命名的事物,一定会与外国人有关联。如洛阳的友谊宾馆,初建之时,是专门安排援建洛阳十大厂矿的苏联专家住的,俗称专家楼。后来定名为友谊宾馆,接待范围也扩展到一切国外宾客。
友谊宾馆运营后,为方便入住的外宾购买一些日用商品,经 *** 安排,广州市场百货商店在友谊宾馆内设置柜台,供应生活必需品。你可能不会想到,那就是后来的华侨友谊商店的萌芽。因为专对外国人,颇有些神秘感。
1983年在七里河的中州路和黄河路交叉路口东北角,落成了一座方方正正,在当年看起来十分气派的商业大楼,这就是华侨友谊商店。
友谊宾馆
网友“胡古月”说,在涧西苏式建筑群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苏联专家大楼(友谊宾馆),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罗多来到洛阳龙门参观,晚上住过此精典大楼,可惜后来被扒了。
大厂岁月
叮叮当当,在清脆的 *** 里,由大厂职工组成的自行车洪流就开始形成了。
洛铜
网友“摇摇”说,公公婆婆是参与洛阳铜加工厂的设计者,我的爸爸妈妈是洛阳玻璃厂最早的建设者,我从小在厂区大院里长大,永远忘不了厂里孩子的天堂——专线铁路,铁路边儿挖不完的茅草根儿,架子场的苹果树、洋槐花儿,机修车间的大车床,晒图室,大澡堂,我爸办公室里噼里啪啦的大算盘……有我们多少的回忆……
网友“张娜”说,我以前先住34街坊2栋2楼,后搬到34街坊6栋2楼,上老洛铜幼儿园,上铜一小,上铜二小,上铜中,上四中,也在我姥034那玩,上洛铜电影院看电影,上洛铜洗澡堂洗澡,上洛铜游泳池游泳,上洛铜医院看病,上长春路菜市场买菜。洛铜,永远的记忆!
轴承厂
这是哪里?认得出来吗?这是太早的照片了。
多么浓郁的苏式建筑风格,今天站在轴承厂门前,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这样的风格呢。这座大楼今天也被改造了,目前涧西的一拖大门、二号、十号街坊作为苏式建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希望轴承厂的这栋大楼也能早已恢复她往昔的风采。
网友“慧 ”说,我是洛轴第二代,出生在文革期间。在洛轴读完了小学、中学和高中,从小看着父母在厂里抓革命、促生产。我毕业后接班进厂当工人,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辉煌,也经历了变革。2004年洛轴改革第一批果断买断工龄,来浙江轴承行业一待十年。对洛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谁说一句洛轴的坏话都会冲上去辩解一番的。上次回洛阳和同学们聚会,特意走进厂里看看,站在冷清的中央大道上不由得潸然泪下,真的,年轻的一代洛轴人估计真的无法理解我们洛轴子弟的心情。
一拖
网友“大江东去2”说,我在1986年当兵时,向战友们介绍中国一拖时是这样说的——厂区面积不太大,坐公共汽车得3站,号称"十里拖城";职工也不太多,带家属十几万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有,除了飞机场和火葬场没有,其它什么都有。据老人们讲,当年中国一拖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三峡大坝和大飞机工程。
网友“中国梦”说,我是标准的“拖二代”,两代人在一拖工作了50多年。离开一拖好几年了,心里依然热爱着她。看到她的好消息很高兴,听说她愈发困难很难过。在心里无数次祈祷她再创辉煌,也在心里无数次恨她不该这样!向别人介绍她时,又极尽夸奖。慢慢的,“一拖”就成了我可以在心里骂她一万句,却不愿听到别人骂一句的地方。
气质素雅的大厂子弟,就是沐浴在涧西工业化的雨露里成长的。那个时候,心里有理想,生活有向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矿山厂
矿山厂这幅照片,简直就是一幅油画,那么美。今天,这座大楼和轴承厂的厂办大楼一样已经被改造了,当年的苏式风格被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了。所幸,这座苏式风格的大楼还在!
网友“Lynn”说,焦裕禄旁边戴眼镜的是我爷爷,当时一金工书记,和焦爷爷搭班子。第一次看到爷爷年轻时的模样,正是青春的年华。
耐火厂
网友“陈小玲”说,我是60年来洛阳的,随父母从北京冶金部来耐火厂支援三线的,如今父辈人都离去的很多。看到照片,仿佛又看到了那辈人是如何艰辛地带着工人创建耐火厂的一幕,过去几十年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洛耐俱乐部,旧时光里的老电影,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那时候的电影,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跳动着青春的音符,好怀念。
老街坊
网友“璎珞”说,再次想了那些街道,也再次回味起那些记忆里虽已久远,一旦被勾起却满满的幸福感!哈,是的,就是幸福感!
网友“苏燕燕”说,六一年至六五年,我家住在三十四街坊九号楼一门三楼,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幸福美好的时光。还记得小时侯趴在窗户上看露天电影,周末时在家门前的灯光球场看篮球赛,和小伙伴们藏猫猫躲在梧桐树上,夏天在马路边的凉席上闻着淡淡的槐花香……不管岁月怎样流逝,儿时的记忆永远留在脑海中,每当回想往事时,那种甜甜的暖暖的幸福感就会涌上心头。
网友“王艳”说,我也是涧西的,洛轴的,74年生。二师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附小,但因习惯了涧西大厂矿的氛围环境,我还是想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于是进了洛轴教育。(配图为1979年的洛阳轴承厂总厂教育大楼)
五号
网友“Michelle”说,10岁之前住5号11,3楼;10岁以后住6号3,1门5楼。留在记忆里的只有初中同学和我的旧邻居!这辈子还能见到你们吗?美食只记得烤羊肉串儿、涼粉、米皮、肉盒、5号路旁的宵夜......
网友“飞翔吧,熙皓”说,姥姥家在五号街坊,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五号街坊有我全部的童年回忆:青砖尖顶的楼房、拖一小(东方一小)、五号澡堂……现在五号街坊基本已经拆迁改造,我已经由一懵懂少年变成一中年大叔。
二号街坊
网友“yaner”说,看哭了,矿山厂的,小时候总去家旁边的拖二中玩,还有灯光球场,407俱乐部,还有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各个大厂会制作各种花灯,整个中州路,还有景华路,全是花灯,满满的各种美好回忆,离开洛阳17年了,想家!
网友“料姜石”说,一声亲切的呼唤,勾起了遥远的回忆……身在京城已30年,我少年时的洛阳从朦胧的脑海里姗姗而来……
上海市场
近期上百大楼要重建的新闻又引发了洛阳人的关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建成的上海市场,当年是何等的辉煌。而今,随着青岛路的打通,上海市场步行街也消失了。加上万达、王府井等商圈的崛起,上海市场早已今不如昔了。
游泳池
网友“孙公洛”说,厂里的游泳池我爸带我去过,每次都套个游泳圈跳进去使劲地折腾,兴奋与冰凉是留下的记忆。
牡丹公园的水上餐厅,还记得吗?
网友“下过乡”说,当年洛阳唯一的一所大学也在涧西。这座大学最早的前身是国家机械部创办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后与正筹办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拖拉机工业学校,部分专业1956年迁到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8年升为本科,改名洛阳工学院,1960年又改称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恢复原名洛阳工学院。
武汉路
网友“Song”说,当年我家住1号,后来又住零号,现在住18—2。岁月沧桑,当年的老涧西,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多少美妙的回忆呀。
中州路
网友“M J”说,60年代末、70年代初,13号中州路北是一片果园,我们曾钻过铁丝栅栏进去偷那些刚刚落花的小桃子和小苹果,那些青涩的味道至今回味无穷。
网友“黉門帥”说,涧西的道路是按苏联斯大林格勒(现为彼得堡)设计,从七里河开始射线状分布,即现在建设路、中州路、景华路、西苑路(当时为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
西苑路
网友“高云”说,我少年时在矿中上学,最开心的就是周末和同学相约沿8路步行去牡丹公园玩。那条路两边的梧桐就是默默注视我们的朋友。
拉车的大爷
这是一幅多么亲切又充满祥和的照片——八十年代,一个大爷拿着鞭子,赶着驴车,行走在洛阳城里。路边的人们悠然从容,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慢生活。
这幅经典的照片是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于1984年拍摄的。
文峰塔
网友“小吕飞刀”说,当年听老人传说,洛阳城是个活城,下面有一只凤凰会把洛阳城托走,为此建了文峰塔压住凤凰身子,不让把洛阳城托跑了,凤凰头就在南门口凤化街!小时候经常听到文峰塔的防空警报,哈哈。
去地里
看这张照片——开春时节,天气尚寒,杨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五个农村妇女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最引人注目的是,走在第三位的那位老奶奶,她一身黑色,走起路来矫健有力。
郊区公路
洛阳郊区的道路在绿色的田野里蜿蜒,石拱桥古朴结实,庄稼地黄绿相间,简直就是一幅油画。
龙门路
八十年代的龙门路,还记得吗?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
龙门大佛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洛阳龙门石窟还没有被保护起来,人们是可以自由进出的。
抱佛脚
网友“阙南,潞安世第”说,龙门石窟是小时候我常玩的地方,当时的龙门石窟没人把守更别说收门票。
无忧童年
当年的纯真无邪的儿童哪去了?
纯真岁月
露着肚皮的小男孩,旁边的女孩一脸欢笑,扎着两个小辫的女孩正看着镜头,右边的小女孩还在吃着老冰棍。今天,你们能看着这个微信吗?是不是很怀念那个纯真的自己。
调皮时光
调皮的孩子,无忧的童年。
花会上
网友“格格”说,我父母是五四年从武汉大桥工程处调到涧西洛轴的,我在涧西出生,在那里上了幼儿园,读了小学和初中,一共生活了十六年。非常想念这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和同学,我们一起跳皮筋,打沙包,从广州市场玩到上海市场,买便宜的柿子和酸枣吃......那是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
矿山厂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是一个个的小大人。
小人书摊
这张照片是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眼中的1984年的洛阳。
西工游园
网友“A溜达洛阳”说,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哦。补充一句,这是男孩。
文峰塔下
文峰塔,九丈八,上面住了约(一个)仙家……有谁听过这个老城民谣,后面的句子谁知道?
跳皮筋
网友“爱莉丝”说,崩柿乎(柿核)、打跌溜(陀螺)、扔沙包、踢踺子、推桶箍、摔“面包”、叠飞机、丢手巾、跳皮筋儿、崩弹子儿、逮蚂蚱、粘知了,扛膀子、叨鸡、藏木儿门儿(躲猫猫)……在老城长大的谁没玩过,生我养我的老城。
坐架子车
这也是1984年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拍摄的照片,现在两个孩子都已近不惑之年了吧。法桐、瓦房、马路......你们若能看到这张照片,能认出是哪条街道吗?
小巷里
网友“周阳”说,我家在顺城东街,马上要慢慢消失的老城,每次回去都是满满的童年记忆,我的微信名字就叫小巷里的梦想家,在小巷里长大,去看世界!
围观
网友“邵群”说,凡从小在洛阳长大的50后,对老城、老集、青年宫、北大街、十字街等都再熟悉而亲切不过了。
小牛郎
这是1984年美籍日本人“出目里利吕井”拍摄的小牛郎。八十年代,那顶绿色的帽子是多少洛阳农村孩子的标配,你戴过吗?这个小牛郎,你还记得那一天吗?你穿着这样的一身衣服,戴着绿色的帽子,赶着牛......
麦堆上
1959年偃师东寺庄公社小麦丰收,当年坐在麦堆上的两个小姑娘,现在已是七十岁左右的皓首老者了。你们还能认出了自己吗?
艺术照
那个年代,这就是艺术照。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想拍摄这样一张艺术照,你当年拍摄了吗?还是否保存完好?
女侠梦
1980年代,一部《少林寺》引发了多少孩子的侠客梦。
荡起双桨
这些洛阳师专的同学们,还记得当初笑容吗?
蓬勃向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多么熟悉的口号。再看四个人的神态,透着天然的自我而不做作,这就是曾经的年代。
风华正茂
1957年中州桥开通了,四个青年坐在桥栏上,如飞少年,神情激扬!
劳动模范
洛阳玻璃厂的生产模范。
描红女工
网友“芦玉强”说,第一装配厂总装车间留下了我青春的汗水,从东边的车架工位,一直西边到停放场试车入库,到处留下我勤劳的足迹,对一装那种热情的情结至今挥之不去。
那些工人
网友“黉門帥”说,说涧西有说不完的话题, 说涧西更要说当年的中央企业,一拖,洛轴,洛矿,黄冶,洛耐,洛电,等等,十几万产业工人努力拼搏,仅涧西的中央企业产值就超过了广东全省,那是一个多么火红难忘的年代!
大伯
头戴竹帽子,后面背个篓头,里面穿个白色大襟,外面着蓝色的外套,站在龙门伊河边......多么亲切和善的河洛大伯。
看布告
当时一张白色的布告一贴,群众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当今,这样的一种告知方式已经很少见了。
快速冲印
快速冲印,就这样现场冲洗,在当时可真是个稀罕事。这是在哪里?龙门石窟?白马寺?还是关林呢?
拉二胡
盲人拉二胡,周边群众的衣服不是蓝色就是绿色,不是中山装就是夹克,真的是高度统一啊。
鸟市
这个鸟市在老城什么地方呢?作为古城,花花草草、鸟儿虫蚁儿,这市场少不了。只是当时确实简朴得很。
壮被子
这是1984年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跑到洛阳郊区拍摄的照片,大娘和大婶在壮被子。
耍狮子
嵩县耍狮子的现场,那人可真是多,你看,能站的地方都站满了。耍狮子的人也真敢耍,两根铁丝上露功夫!
老剧院
通宵夜场,看到了吧,这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当年在栾川县城上学的孩子们,你可曾去过过瘾?
票车
那时候县里的长途车叫票车,车站常常设在路边。生活在乡镇的人哪个没有坐过呢。这个是洛宁的,洛宁的乡亲们知道是哪里吗?
吉普车
八十年代初的吉普车,是不是很亲切。这样的绿吉普车,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这是宜阳的街头,看得出是哪里吗?
鸟瞰
那时候的新安县城那有什么高层,县城也不大,和现在比起来,真的是不敢想象。
十字街
八十年代的孟津十字街,现在估计都被拆迁了吧。十字街旁的五层楼当时也许就是县城最高的建筑了。
汝河大桥
汝阳县城新修的汝河大桥上,只有一辆卡车在行驶,现在呢,车辆早已成了长龙了吧。
新大道
当时应该是新修的大道,有新种的树,有花坛,很是齐整。今天这条路估计又经过多次翻修了,知道哪里吗,偃师的朋友?
林荫路
谁能想象,伊川的人民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是这样的林荫大道,简直就是一个小版的西苑路。现在是宽了,可是再也找不到这样繁茂的法桐了。
幸福回忆
这幅照片拍摄于洛阳八十年代的农村,像一幅水彩画,描绘得那么令人向往。
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棵树,北京是树冠,正繁茂多姿,西安是树干,依然遒劲刚健,洛阳呢,则是树根,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知其沧桑与厚重。无论您走得多远,只要是河洛郎,终究您会念起这座城,因为这是根,是中原、中国开始的地方。
回不去的洛阳城,我们,只有怀念!
点个让其他人也看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