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古时的四大才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古时的四大才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古时的四大才女)

1词国俊杰——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 *** 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2名垂千古——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一生完成了《续汉书》四百卷,填补了《汉书》残缺的空白,她留下了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胡笳十八拍》与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悲愤诗》。

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

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她初嫁于卫仲道,后因无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生育两个儿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

曹操将蔡文姬赎回来后,将她嫁给董祀。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非常有才气,是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过美貌的女子。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蔡文姬一生,特别是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3史笔千秋——班昭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

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

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

作为第一位女史学家和文学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间。

4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其门第高贵,却身世坎坷。出生当年,祖父上官仪因议论武后的废立而获罪被杀,其父庭芝从死,婉儿随母配入掖庭。

上官婉儿天资聪敏,少年时代就在宫廷脱颖而出,《景龙文馆记》记载:(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上官婉儿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后被李隆基所杀。

在七、八世纪之交,作为初唐宫廷诗歌的发扬光大者和终结者的上官婉儿,比普通的诗歌作者更能体验到时代 *** ,故能最终超越乃祖创制的“上官体”,在“采丽日新”的基础上,注入刚健之气和开阔之境,促成了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从而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婉儿虽为失败者却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复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谥为“惠文”。

李隆基即位后还念其文才广征她的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旷世才女,不至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5璇玑绝唱——苏惠

苏蕙,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

《晋书·列女传》记载,武功县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

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响箭出,飞鸟应声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飘出带矢游鱼,真是箭不虚发。池岸有一出鞘宝剑,寒光闪亮,压着几卷经书。若兰顿生仰慕之情,攀谈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窦滔。双方父母作主,窦滔与苏蕙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结为夫妻。

根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与李善少《江淹别赋》中的《织锦回文诗序》所言,可知窦滔在苻坚当政后,觉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机会,入仕前秦,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秦州刺使。

后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妻苏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海誓山盟,挥泪告别。

苏蕙表白对窦滔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等他回来团圆,海枯石烂不变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另寻新妇,苏蕙得知,由思转为郁愤。

花前月下,椒房灯前,孤寂怨恨,吟诵成诗。后突发奇想,又经反复推敲构思,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

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寄于负心的窦滔。

窦滔读到这些情意真挚悲切的诗文,良心发现,痛恨行为之不检,遣离情妇赵阳台归关中;具备车舆礼邀迎接苏蕙到襄阳,从此夫妻情好如初。为此事窦滔曾受到人们的遣责。

《璇玑图》为一块八寸见方的手帕。原图以红黄、蓝、白、黑、紫。五色丝线织绣,容纳八百四十一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

外围与内部井字图案,是红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上下两方纵六横十六和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各为蓝色字。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和左右两方纵五横四以及井内中心四角纵横各三为黄色。

纵横回璇反复逆顺读皆成章句,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共得7,958首。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

多才多艺的苏蕙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璇玑图》诗文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无人搜集。

诗歌影响,自她以后,千多年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

但能象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目前还没有。不过,后人的回文诗词也有创新:有的诗词可随句倒读;有的词点破原句,倒读构成同体词;也有将诗句倒读后变成一诗词的,难度逐渐加深。

后来的回文诗词不论有几多变新,苏若兰总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6雁过留声——薛涛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的诗,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

7道观哀艳——鱼玄机

鱼玄机,晚唐诗人,唐武宗会昌二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 *** 。

幼薇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著名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被人誉为“诗童”。

当时正在长安的大诗人温庭筠慕名往访鱼幼薇,并以“江边柳“三字为题,让其即兴赋诗一首。鱼幼薇略作沉思,一会儿,写下一首诗:“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对玄机的聪明睿智非常欣赏,从此便常常出入鱼家,悉心教授诗词歌赋,成为这位“诗童”的老师和朋友。

不久,江陵名门之后李亿来京,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阕官职,与之一见倾心,鱼幼薇成为李的小妾后,两人柔情蜜意,然而李亿的妻子裴氏,对玄机妒不相容,惧内的李亿被逼写下休书,忍疼将玄机扫地出门。

走投无路的玄机,只好到长安咸宜观做了一名女观。其实她和李亿分别后,还深深的爱恋着。三年的时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过去了,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李亿却已偕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

听此言,玄机如遭五雷轰顶,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东流,真情难换薄幸之心!从此她看破红尘,及时行乐,对爱情不再幻想,走上了一条放荡不羁的人生之路。

唐朝的道观一般作为游览和交际的场所,京师诸观的女冠大都喜欢作诗,某日她在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这无疑是一旗艳帜,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

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以至昏天黑地,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这种香艳的日子,表面上看来悠哉美哉,实则是鱼玄机对不幸婚姻的一种反抗。

鱼玄机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婢,名叫绿翘。史书上记载说,一天鱼玄机因事外出,恰值其要好的男友陈韪来访,绿翘在观内接待了他。

玄机回来后怀疑婢女与陈韪苟合,狂妒不已,在鞭笞绿翘时,失手将其打死。人命关天,难逃抵命,最终为京兆尹温璋处死。年仅二十六岁的鱼玄机,就这样匆匆走完了她悲凄的一生。

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8传世佳情——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有她的事迹。其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辞赋家司马相如落魄归蜀时,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

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冲决封建罗网,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与之自由结合,当垆卖酒为生。

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司马相如的才华,卓文君的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

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

一首《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儿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

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9断肠英女——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朱淑真曾作一“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顿悟失笑:“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夫阅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朱淑真的“圈儿词”实际是咏月诗的形象化表达,是抽象画的另一种形态。诗人的幽默含蓄风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10凤韵高迈——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著名才女,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父是晋安西将军谢奕,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相谢安之侄女,谢安的二兄亦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因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谢道韫的文才气度,曾令她的小叔子王献之折服。相传谢道韫曾为王献之论战过。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

《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谢道韫的书法也为后世所称道。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则称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谢道韫这般的女子,被后世才子佳人的笔墨不断追诉敬仰也是意料中的事。

更多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古时的四大才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