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考古研究所),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考古研究所)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考古研究所)

近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揭晓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发掘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榜上有名。至此,郑州市先后有15个项目获此殊荣,成为全国入选考古十大新发现项目最多的城市。

当前,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古都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满天星斗照亮着历史的璀璨星河,引发众多海内外人士关注。

从199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启动第一次评选以来,这一被称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的评选已走过30年。30年来,来自古都郑州的最新考古发现一次次出现在全国性考古评选“花名册”上,一次次让知名考古专家眼前一亮,兴奋不已。30年来,郑州先后有15个项目上榜“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这一骄人的成绩单,不仅生动展现了在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彰显出古都郑州的亮丽文化底色和耀眼的历史光芒。

30年来,郑州入选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项目都有哪些?它们都分布在哪里?这些遗址有什么重要意义?近日,记者深入采访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真梳理出这15个考古发现的详细清单,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寻到中华文明的灿烂曙光。

1、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城址平面形制呈圆形,面积约34500平方米。城墙采取夯打、版筑和挖槽等多种建造方法。发现城门2座,窖穴与灰坑2000余座。城内建筑基址有奠基坑,用瓮棺葬埋葬儿童。城址外有壕沟环绕,近年又发现外围壕沟,形成三重防御体系。西山城址距今约5300 ~4800年,时代跨越了仰韶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

该遗址是迄今中原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当时国内发现年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早期城址。它开启了后代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其建筑方法、形制结构无疑对中国古代城址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探讨中国早期城市及华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 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位于郑州市西北约20公里的石佛镇小双桥、岳岗、于庄三个自然村之间。该遗址发发现有大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大型祭祀场、奠基坑、与冶铜有关文化遗存,以及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金箔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的陶缸表面朱书文字等遗物。2009年底至2012年初,考古人员对小双桥遗址再次进行调查和勘探,在遗址南部发现一条东西长1700多米、宽12米至14米的商代道路。道路的南部和东南部发现有白家庄期商代文化层及陶窑等重要遗迹。村东北约300米,经勘探确认为一处古湖泊,可能是古荥泽。

小双桥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唯―一个白家庄期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对于探寻商代仲丁傲都以及郑州商城的性质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

郑国祭祀遗址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面,总面积2万平方米,遗址清理出土春秋时期郑国青铜礼乐器坑17座,殉马坑44座、夯土墙基1道,商周灰坑791座,水井98眼,战国烘范窑3座,小型墓葬80座,瓮棺葬28座,两周及汉代灶坑9座,还有一批战国牛肋骨墨书文字。发现了以348件郑国公室青铜礼乐器为代表的大批珍贵文物。

该遗迹为研究我国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古乐器学、乐律史、音乐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具有重要价值,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位于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周围,漆水东岸的河旁台地上。城址为东西长方形,面积17.65万平方米,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南、北、东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个城门缺口,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达40余米。古城寨城址内不仅建有廊庑建筑的大型宫殿基址,而且房基的方向与城墙一致,专家推断其事先应该经过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城址拥有者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表现出极为强烈的防御观念;其宫殿式建筑发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根据遗迹地层关系,发掘者认为该城址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座城址,距今约4000多年。该遗址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

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和杨寨村南地的索河二级台地上。城址形状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扁长方形,由城垣和城壕两部分组成。面积约51万平方米。城垣修筑方法为平地起建,倾斜堆筑,水平夯打。城内发现有夯土房址、灰坑、窖穴、灰沟等多处遗迹,出土有青铜工具、玉钺、玉杯,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具。城址中部发现有成片倒塌的夯土墙体和大量的陶制排水管道,显示在城址内部存在有规格较高的大型建筑。

该城址发现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夏代的城市发展、探讨夏代晚期夏商文化关系、夏商交替年代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河南新郑唐户遗址

该遗址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部和西部,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其中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

经2006至2008年发掘,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房址65座,灰坑或窖穴206个,墓葬2座,灰沟5条。房址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形状呈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和圆角长方形。分为单间式和多间式。房屋不仅具备居住功能,而且已经作为生产工具的加工场所。裴李岗文化时期大面积居住基址的发现,对深入研究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的聚落形态,房屋建筑方式、家庭、社会组织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遗址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7、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

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西南部。遗址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 至2008年,经过对遗址进行连续发掘,发现以殷墟二期为主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文化遗存分布在一条环状围沟之内,发现有居住基址、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遗迹。

关帝庙遗址是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大面积揭露的商代晚期聚落,发掘所见居址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址布局清晰,表明聚落功能齐全,并经一定的规划。该遗址反映的是最基层的聚落单位特点,对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8、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

该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遗址发掘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一处西周晚期到东周时期的古城址。城址由内城和外郭城两部分组成。西周时期城垣夯筑方法为棍夯,东周时期修补城墙使用圜底平夯。城垣四面各设有一城门,分别与城内“十”字形主干交通道路相接。内城中部发现有两周时期的夯土基址,东北部有陶窑作坊区。外城平面为长方形,面积102万平方米。

该遗址是郑州乃至整个河南地区西周考古的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原地区西周文化遗存几近空白的缺憾,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9、河南新郑胡庄墓地

胡庄墓地位于新郑市城关镇。发现春秋时期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中、小型墓葬及两座特大型战国墓。两座大型战国墓为南北向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室积石积炭,均发现了由整层草泥、椽木、凛木、棚木和夯土组成屋顶形的椁顶结构,葬具均为木质“工”字形双椁双棺,是韩国王侯级大墓棺椁完整形态的首次发现。发现了由3道近长方形环壕、1座曲尺形墓旁建筑、中字形墓冢和冢上建筑组成的陵园形态,填补了韩国陵园空白。墓葬内出土的90件铜器上发现刻铭,其中有多组“王后”、“王后官”和“太后”刻铭,与“少府”、“左库”等韩国官署名称,可以确定这是一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该遗址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0、河南新密李家沟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

该遗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镇李家沟村西,溱水河上游东岸阶地上,为发现距今10500 ~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出土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主要收获是在发现典型的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的出现。

李家沟遗址的重要意义是发现包含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叠压关系的地层剖面,填补了本地区对于过渡阶段地层堆积特点认识的空白,为继续发现这类遗址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参照。该遗址清楚展示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认识该地区及我国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等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1、河南新郑望京楼夏商时期城址

该城址位于新郑市新村镇杜村和孟家沟村以西及周边区域。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010年对该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晚期和二里岗文化早期两座城址,并发现了外廓城,城址总面积达168万平方米。二里头文化晚期城址位于商代城址外侧,紧邻商城外护城河,发现该城址的东城墙及东南、东北城墙转角及其护城河,城址平面为方形,城内遗迹有房基、道路、窖穴、水井、墓葬等。

望京楼夏代城址和商代城址位于同一地点,为国内首次发现,对于探讨夏商历史、夏代晚期文化与商代早期文化更替及中国早期城池建设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2、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遗址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出土了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该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老奶奶庙遗址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对于建立郑州地区旧石器中晚期直至全新世文化的完整系列及古人类学界关于现代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的歧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3、河南郑州东赵遗址东赵遗址

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沟赵乡赵村南、中原区须水镇董岗村北,索须河流域檀山北麓。2012年10月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工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三座城址中,其中小城位于遗址东北部,方向为北偏东5°,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中城基本位于遗址中部,方向为北偏东10°,略为梯形,面积约7万平方米,始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至二里头文化四期时废弃。大城平面不甚规则,略为长方形,方向为北偏东15°,面积约70万平方米,部分城墙被建筑物叠压。始建于战国晚期,至于战国末期废弃。商代大型建筑基址,叠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中城的东南角,东西长约75米,南北长约40米,是一栋大型回廊式建筑,主殿和围廊地面主体已被破坏。该回廊式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目前郑州地区发现的早商时期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宫殿。

东赵遗址包含从龙山到东周多个时代,延续时间长,年代序列非常完整,无论对夏商时期年代谱系抑或区域聚落研究,都可提供新的材料,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4、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位于新郑市区周围。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缜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

郑韩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5、 巩义双槐树遗址

位于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双槐树遗址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还有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另发现有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郑州发布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文 李新华 图

来源: 郑州晚报

更多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考古研究所)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