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古人是怎么看待音乐的?
古人对音乐有极高的追求。
音乐对于古人来说就像是现代人玩的手机游戏。古人见面谈论乐理、乐器就如同现代人见面谈论游戏人物、游戏机制一样;一起演奏就如同一起开黑玩游戏;遇到痴迷音乐的人就像是在现代遇到了沉迷游戏的人。音乐伴随着古人的一生,生死嫁娶,祭司,行成人礼……这些活动行礼都需要奏乐。
音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切都要归于一项制度:礼乐制度。这项制度起源于周朝,礼和乐被严格要求,通过这类制度来树立统治者的威严,可是到了孔子所在时代,孔子感叹:“礼崩乐坏”,周王室也愈加衰微。
“君子六艺”就是最直接的体现:礼、乐、射、御、书、数(乐就是指音乐)。六艺原是周朝官方对贵族子弟最基本教育需求,后来演化成了儒家对君子才能的评定。
推荐十首民谣类歌曲,要旋律好听的,有哪些?
1.马頔《傲寒》
直到有一天我不再歌唱
只担心你的未来与我无关
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加
我就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马頔更为人熟知的是《南山南》,但是我更喜欢《傲寒》。很多人说这是一首求婚的歌,满满的情话,如果遇见你,说一世情话又有什么关系呢?从青春年少,到异乡漂泊,熬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你,不许来生,只许你今生的未来。因为你来的那天,春天也来到,风景刚好。
2.赵雷《少年锦时》
我忧郁的白衬衫
青春口袋里面的第一支香烟
情窦初开的我
从不敢和你说
犹记得青春年少时,上树爬墙,下河抓鱼,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年纪,柳树筛下阳光的影子,晒一晒太阳就睡着了。又到了秋冬季节,故乡的柿子成熟了,够我们吃很久呢。
围绕"大衣哥"朱之文的各种现象,透露出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问题?
对这个大衣哥,曾经做过简单的评述:你有一副好嗓子,那你就专心去唱歌演出挣钱,没有人会说三道四。问题是你又是上台做评委,又是为人书法提词,还要出书签名售书,这就有点名不至此了。因为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做评委也是被人调侃的份,书法也是三年级的学生,至于出书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呢?透过朱之文成名之后的所作所为,之所以朱之文现象会引起如此强烈关注,说明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急功近利,只要能够挣到钱,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违法),只要有钱挣,什么都可以炒作(名人的经纪人或运作团队),那怕你半文盲,不识五线谱,不会跳舞,照样可以出来显身手(其实是显丑)。
朱之文的各种现象,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不务正业。本来就是一个种地的,在家种种地,搞点付业,养些鸡鸭猪的,业余的时侯抖上两嗓子。突然一夜在星光大道爆红,红就红吧,只要大众喜欢听,大家也无可非议。可是从大衣哥的人生轨迹上看,一个人如果走红了,成名了,那种名人的欲望就简直无法控制。本来上台穿的那件黄大衣一般在地摊上也就值个几十块钱,成名后那一文不值的旧大衣竞拍出了六位数的天价,还说明星用过的东西将来可以升值,真不知道收藏者是太有钱,还是心理有问题?
大衣哥虽然是一个草根,地地道道的农民歌手,其实也就是嗓子比普通人好一点。但是,据说初小都没有读完,这与唱歌也没多大的关系。问题是又秀书法,又著书立传,还签名售书,这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真应了那句小小鸡毛也可飞上天的老话,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为了名,为了敛财,可能真的不知道脸皮有多厚?其实这也不算,竟还有人出高价收藏大衣哥的书法字贴。就那几个字和小学生写的毛笔字有啥区别。竟还成了名人的手迹,真迹。我们花钱是买那几个字呢,还是买名人的名气?这不值得我们社会反思吗?如果我们真有那么多闲钱无处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这些钱拿出来捐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我们是一个崇敬英雄的民族,我们为什么不去崇拜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呢。我们为什么不去追星那些守卫疆土而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的英雄们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崇拜那些日日夜夜奋斗在为了国防事业而奉献毕生精力的科学家和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的英雄们呢。大衣哥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深思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崇敬民族的英雄,还是娱乐大众,继续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