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爸爸说故土难离
文/杨竞
今天是父亲节,遥遥地祝福海边村庄的父亲健康长寿!
爸爸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与村里的人格格不入,很少跟村里人交流,他宁肯在家里独处,也不愿意和乡邻唠嗑,直到现在80岁了还愿意看书、读报。记得我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吧,一次,爸爸带我去乡里看杂技表演,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表演走钢丝,在细细的钢丝上一会儿走、一会儿弹跳、一会儿倒跟头,很惊险。
在看完演出回家的路上,爸爸背着我,问我:“那么一根细钢丝,你能在上面走吗?”我说:“不能。”爸爸说:“为什么小演员能在上面又走又跳的,是因为她经过了刻苦训练,不知在钢丝上摔下多少次,挨了师傅多少次打,吃了多少苦,才做到今天这样。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能像走钢丝演员这样肯付出、肯吃苦、有毅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我趴在爸爸的后背上,仔细听着……
我记住了爸爸的话,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用爸爸的话来勉励自己。
爸爸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仅仅是因为爸爸爱读书,更是因为爸爸有艺术修养,爸爸每年都来沈阳,每次来沈阳我都带他去看展览、看演出,我知道爸爸来沈阳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美术馆。他来沈阳如果赶上有展览或演出,我一定带他去。我说:“爸,今天美术馆有一个展览我要去采访,你跟我去呀?”这时,爸爸就像个小孩子似的,眼睛笑成一条缝,高兴地说:“去,我跟你去!可是,能不能耽误你采访呵?”我说:“不耽误,谁都可以去看。”这时,爸爸就会心安理得跟我走。
回家,爸爸一定会跟我说他对哪位画家哪幅作品的看法,说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我惊讶爸爸怎么会有这么高艺术修养。爸爸说,他的舅舅是画画的,从小他就看过很多画家的画展,还从他舅舅那里了解了国外画家的情况,比如凡高,毕加索,达·芬奇等。
爸爸不仅爱看画展,还爱看演出,爸爸会拉二胡,爸爸的二胡是年轻时自学的,爸爸年轻时喜欢打篮球,一心想考体校,他借邻居的自行车,骑车蹬300多里路到丹东考试,没考上,爸爸非常苦闷,于是,就买了一把二胡在家拉,诉说自己心中的郁闷……
10年前,爸爸70岁时来沈阳,正赶上李谷一来沈阳演出,我带爸爸和我儿子去大馆看演出,看完演出,去后台采访李谷一,采访结束,我给爸爸和李谷一拍了一张照片,小时候就知道爸爸和妈妈喜欢听李谷一唱歌,家里镜框里镶着李谷一唱《边疆的泉水》时的演出图片,爸爸曾不止一次跟我说,如果再有机会采访李谷一,一定把那张图片送给她,这图片当时很少。爸爸说,这张照片是他当年去北京时买的,很珍贵,李谷一本人不一定有。爸爸善良,遇事总替别人想。
我把爸爸和李谷一合影冲洗出来,装上镜框,爸爸回庄河老家时带回去,爸爸把它放在箱子上摆着。天天看、天天瞅,可是,在家没摆上几天,被邻居串门看到了,小村子传开了,一时间,来家看照片的人推不开门,像参观、像看戏,小村子沸腾了……
爸爸本来不爱言语,但他还是不断跟人说:“是我女儿给我照的。”
我和妹妹都在沈阳,我们希望爸爸和妈妈从老家搬到沈阳来,可是,爸爸说:“故土难离!”
作者简介
杨竞:庄河市栗子房镇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辽宁日报社,高级记者。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曲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电影家协会理事、辽宁戏剧家协会理事。
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作品30多万字,其中小说《近海》、诗歌《泥瓦匠》、歌词《赶海的小姑娘》等获全国奖。
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新闻战线工作。采写了大量稿件和评论,是辽沈地区资深的文化记者和文化评论人。曾对全国100多名文化艺术界名人名家进行系列专访,如于丹、谢晋、钱文忠、张海迪、金铁霖、宋祖英、阎崇年、朱军、陈道明、李幼斌、那英、成龙、孙楠、郎朗、李谷一、倪萍、盛中国、周迅等,是近些年辽宁日报集团采访名人名家最多的记者。
原载丨《庄河之窗》杂志
本文来自微信平台“天南地北庄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