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北京作为首都,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上留下了许多国际知名度极高的地标性建筑。
近期,Dezeen2022年北京十大当代建筑评选结果出炉。这些创新独特的地标建筑,你准备好去打卡了吗?
1
国家大剧院
设计:保罗·安德鲁
●
2007年,国家大剧院在北京落成,成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也成为了长安街上的地标性建筑。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颗猴面包树的种子,一个椭圆形的体量被金属和玻璃包裹。
其外观呈半椭球形,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外部的钢结构壳体由钛金属板拼接而成,中间则是渐开放式的玻璃幕墙。
围绕建筑的人工湖面静谧的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整个建筑。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要通过水下通道进入大厅。
建筑的内部设计,则将声学与美学结合,并根据需求,利用不同的材质,让观众能更好的体验演出的美妙。
国家大剧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顶: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北京最深建筑: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2
鸟巢 国家体育馆
设计:赫尔佐格·德梅隆
●
坐落于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的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如同孕育生命的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体育馆的外形看似交织严密、造型复杂,在其内部却有着十分规律的结构设计。建筑的24根钢梁相互交叉,形成螺旋状的基本结构。同时设计还汲取了中国传统镂空雕刻技术作为灵感,让钢结构相互编织起来。
设计师在每两根主梁之间焊接一些看似无序的次结构,从而固定主梁的位置。这种复杂的结构使整个体育场能够抵御8级地震所产生的巨大震动。
鸟巢不仅承载了中国人的奥林匹克理想,也是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进程的一个见证。
3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设计:OMA
●
人们津津乐道的“大裤衩”,已经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这座由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北京的天际线增加了一抹独特的气质。大楼共由三个建筑物组成:位于西南侧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位于西北侧的电视文化中心(北配楼)以及位于东北角的能源服务中心 。
整个建筑让我们最不能忽视的是它惊人的结构设计,234米高的两栋塔楼要在空中进行连接,悬臂长达75米!塔楼扭曲的造型根本无法想象,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栋类似结构的摩天楼可以作为案例参考。
大楼的形态并不是 *** ,而是来源于其自身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库哈斯在根据任务书的需求设计时,将功能分成了五个版块:行政管理、综合业务、新闻直播,播送和节目制作,为了将这些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决定将整个大楼设计成一个环形。
此外,两栋楼在三十七、三十八层连接,在空中形成悬挑的拐角,与其对应的裙房在地面也形成拐角,形成三维立体的环状,打破了传统摩天楼的形式,高效的将内部功能组织起来。
建筑的外立面是由玻璃幕墙和菱形钢结构网格构筑而成,菱形的网格并不是均等的划分,有疏密之别,但也不是随意分隔,而是根据结构受力的需要而设定的。结构相对薄弱的部位,菱形的单元尺度小而密,而结构较稳定的部位,单元网格的密度会相对稀疏。
看似随意性布局的几何形图案包裹着大楼全身,而它正是大楼最重要的结构部分,表皮即是结构,结构呈现为表皮!不规则的菱形构造解决了力的传递,所有的荷载压力都会沿顺着菱形的结构准确传入地下,这也是结构工程师塞西尔经过不断尝试和精密计算探索出来的成果。
4
望京SOHO
设计:扎哈·哈迪德
●
望京SOHO建筑群由三栋塔楼组成,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其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角度都呈现出动态、优雅的美感,完美诠释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望京地区营造出了一个属于城市的山水世界。
塔楼外部被闪烁的铝板和玻璃覆盖,与蓝天融为一体。望京SOHO从北京的高层建筑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一盏明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为了体现四季更迭变化,设计团队为望京SOHO打造了休闲剧场、场地运动、艺术雕塑、水景四大主题景观。5万平米超大景观园林,绿化率高达30%,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都市园林式办公环境。
其独具匠心的音乐喷泉和园林景观设计,与楼群相辅相成。在建筑、景观和施工组织等方面都达到美国绿色建筑LEED认证标准,打造出一个节能、节水、舒适、智能的北京新绿色建筑。
5
丽泽SOHO
设计:扎哈·哈迪德
●
在于望京SOHO相对的北京西南部,丽泽SOHO拔地而起,成为丰台新商业区的地标建筑。
设计初衷来自于一条不安分的隧道。建筑所在的地块被一条地铁隧道沿对角一分为二,建筑的体量也根据地铁线在中间形成切口,并在向上升起时,将切口扭转向丽泽路,让建筑形成了一个通高的中庭空间。
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DNA双螺旋结构,从下往上看左右两个单塔建筑如DNA双螺旋结构盘旋而上,各层平面逐层旋转至45度,围绕成一座高达194.15米的世界最高中庭。塔楼在13,25,35,45层设有空中连廊,使内部功能使用更高效,同时在空中连廊可以透过玻璃俯瞰城市全景。
外立面的设计,中庭部分为高透的玻璃幕墙,而其余部分的鱼鳞状幕墙采用了参数化的生成手段,曲面外墙进行了细分,每块幕墙最终都被整合成了定制的平面模块,通过层层搭接覆盖住了曲线的建筑表面。
丽泽SOHO的中庭作为新商业区的公共广场,将塔楼内部的所有空间连接起来,雕塑般扭转的姿态为内部空间带来了变化的视野,也将自然光引入了建筑深处。整体式双重隔热玻璃幕墙系统为塔楼内部的环境提供高效的空气净化和过滤。
6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设计:扎哈·哈迪德
●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面积高达70万平方米的航站大楼包含8万平方米的地面交通枢纽中心。这个令人震撼的作品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也被成为扎哈献给中国的“天堂之礼”。
以“浴火凤凰”为设计理念的大兴机场,有着动感的线条,橙红色的表皮,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形成了龙凤配的寓意。
航站楼中央的多层中庭空间将大量游客导向相应的出发、到达和换乘区域。航站楼拱形屋顶下的流动造型延伸至地面,形成六个交通指廊。在提供结构支撑的同时还可以将游客导向中心,并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
航站楼拱形屋顶以流动的形式延伸至地面,作为支撑的同时形成打开的巨型天窗,将自然光引进航站楼。流动的线条也成为建筑最直观的导航系统。
而航站楼长达100多米的结构跨度,在为机场提供宽敞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配置调整的空间灵活度需求。
机场内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热能则主要源于余热回收。同时还配备了雨水收集和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防水防洪,以及调节微气候,减少夏天的热岛效应。
7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凤凰国际媒体中心是一个集演播制作,媒体办公,参观体验与一体的开放式媒体建筑。为了平衡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突出建筑形象,设计师使用了立体几何模型——莫比乌斯环作为灵感,整合整体的设计。
建筑的设计创意来源于数学中的“莫比乌斯环”:正反相接,内外相连,将办公区和媒体演播室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和体量。
进入其中像是在不停地穿越时空,创造了室内外多重的公共、共享空间、庭院空间与环境的对话方式,既有一种原始的自然感又体现了现代技术的张力,让建筑与朝阳公园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整个功能在统一的空间内可以高效的协同运作。
建筑的外表皮由钢结构环绕而成,再用幕墙系统围合起来。在玻璃表皮的内部是两座单体建筑,分别是12层的总部办公主楼和一个6层的演播楼。
玻璃体量内部的凤凰广场是建筑的核心,同时也是一处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游客可以沿贯穿建筑内部的廊道步行至不同层高的休憩平台,俯瞰中庭空间以及朝阳公园的景色。
贯穿建筑的整条公共流线上下穿行在莫比乌斯的环状空间中,展现了一个“创新、开放、融合”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建筑精神。
8
朝阳公园
设计:MAD
●
马岩松带领MAD完成的“墨色山水”——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位于朝阳公园的南面。
设计以中国山水艺术为灵感,由10座建筑高低错落组成,在城市中心重塑大型的建筑关系,再现了“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和空间。
不同于纽约中央公园边上那些强调边界围合感的现代建筑,北京这组极具未来感的建筑更加强调自然向城市的延伸和渗透,将城市中的人造物“自然化”,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办法,突破了朝阳公园与城市的界线,使自然和人造景观交相辉映,使人融情于景。
建筑的外立面用了深色的玻璃幕墙,曲面平滑富有光泽,凸显了水墨画的感觉,也使建筑在城市中脱颖而出。而深色玻璃的使用,除了可以让自然光全方位的透入建筑,还能有效的减少阳光直射所产生的热能。
两栋主楼之间,以拉索作为结构,用玻璃屋顶相连,形成通透明亮的中庭空间。
朝阳公园广场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金奖认证,“山水”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在技术革新上——双塔外立面纵向突出的脊线内部,设置了通向每个楼层的通风过滤系统,可将自然风引入每一层空间。
双塔南侧的水景景观,除了优化视觉外,同时也是有力的降温剂——空气穿过水景沿着双塔脊线在内部流动,为双塔提供清爽新鲜的通风。
这座全球最高的曲面玻璃幕墙建筑所使用的深色玻璃,除了可使自然光全方位透入建筑外,玻璃的深颜色也有效地减少阳光直射所产生的热能。
建筑师马岩松表示,“将自然人工化,将人工物自然化,便会模糊各自的边界。人和自然不是主客体的关系,也就不存在现代逻辑中人应该保护自然还是破坏自然的争论。所有人的行为和情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9
嘉德艺术中心
设计:奥雷·舍人事务所
●
嘉德艺术中心综合体将多个机构混合在一起,其功能包括艺术品展示,拍卖,与餐饮,酒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多元艺术机构类型的。
项目的位置特殊,基地紧邻紫禁城,正对中国美术馆,历史与现代的对比在这里显得尤为强烈。
建筑的形体选择了最简单的立方体,形成一个悬浮玻璃的四方环被抬至空中,建筑上半部分与周边的城市规模相呼应建筑嵌进北京中心的历史文脉中,其建筑下部是用灰色玄武岩作为立面的基座,其像素化的体量,从纹理、颜色和繁杂的规模与建筑周边的城市胡同肌理相融合,建筑上部则通过大尺度与北京现代城市相呼应。
玄武岩上被嵌入了圆形透镜,圆镜的的排列来源于抽象化的《富春山居图》,用像素的形式表达在立面上。透镜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同时可以让自然光进入室内。
建筑上部玻璃砖的使用则一方面呼应了古城的肌理,另一方面又表达出北京大都市的现代感。整体悬浮的体量与下部堆叠的体量,玻璃与石材,都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与互补的张力,回应了当代都市的复杂性与多元化。
10
中信大厦
设计:
Farrells(TFP)、KPF、BIAD
●
中信大厦又被亲切的称为“中国尊”,高达528米,是目前北京最高的建筑。位于北京商务中心核心区,其功能上包括中信集团及中信银行办公总部,对外出租的办公区,观景层及商务俱乐部。
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的礼器,“尊”。KPF对造型进行了优化,平衡设计与结构要求及出租需求。塔楼造型体现了”尊”的独特曲线及完美的结构比例。塔楼平面为圆角方形。塔楼宽度底部为78米,中部收分处宽度为54米,顶部宽度为69米。
竖向的玻璃肋随着塔楼的曲率,上下贯通,强调出建筑的线条感,并在底座处向上掀起,形成建筑物的入口。
KPF的设计负责人 Robert whitlock 解释说:“它似乎漂浮于地平面之上,唤醒了行人的建筑尺度、激活了它在地面层的活动,最终促使公众参与到建筑和整个区域。”
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archdaily,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