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江村普惠医院(英语:Po Wai Hospital),又名江村医院(英语:Kong Chuen Hospital),附设医院护士学校德基女子寄宿学校(英语:Tak Kei Girls Boarding School)。
广州乡村传教团( C.V.M.)于1909年在高塘墟建起了普惠医院、礼拜堂、药房、学校和宿舍。1914年,广州乡村传教团在在江村的西北方、粤汉铁路江村火车站的东北方购买了一块农田和坡地重新建造医院,1917年新医院落成,高塘墟普惠医院迁入新址命名为江村普惠医院,成为拥有100个床位的大型西医医院,并建有四个传教士,医生和护士的住所。医院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于1923年在医院内建起护士学校-德基女子寄宿学校、道基堂。1948年建起初中、小学和幼稚园等建筑。
医院的开设首先是以传教为目的,向那些有能力支付的人收取象征性的费用,还为没钱的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医院的经营费用都以教会组织和信徒资助为主。
医院新址开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医院的日常工作以“医学传福音”为基础,帮助民众处理医疗疾病、手术、分娩、护理健康教育、药房和门诊工作。在学校中,除了学习应有的知识外,还教授基督教价值观和讲道。
医院内自办的护士学校是参照了博济和柔济医院的模式,培养护士为医院本身和社会输送人才。
图1:1911年7月,高塘墟普惠医院的男护士潘昂贤(音译)。图片前面那张铁架活动折叠医疗床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
图2:1911年,高塘墟普惠医院的一名女病人躺在病床上,一名医院助理站在一旁。女病人叫阿楚(音译),站立者是岑(音译)先生的妻子。
图3:1915年,高塘墟普惠医院的华人医生苏(音译)博士、太太和孩子一家人合影。
图4:1918 年 5 月,医院工作人员在新落成的江村普惠医院合影。图中后排左一是江村普惠医院建筑设计师安德鲁·戈登·威尔逊(Andrew Gordon Willson)先生,后排右一是医院医生约翰·柯克(John Kirk)博士。第二排左起第五个是约翰·柯克博士的弟妇温妮弗雷德·斯塔布斯(Winifred Stubbs),是爱德华·柯克的妻子,第六个是伊丽莎白·普伦蒂斯(Elizabeth Prentice)小姐。
安德鲁·戈登·威尔逊先生于1914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建筑主管,监督所有建筑和维护工作,包括江村普惠医院的建设。1925年,他与家人一起回到澳大利亚。
约翰·柯克博士,他的弟弟是爱德华·柯克(Edward Kirk)博士,兄弟俩于1908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医生。约翰·柯克博士1914年被任命为广东公医学堂外科和临床外科讲师,积极参与协和医学教育计划。1924年被任命为广东公立医科大学新成立的解剖学系主任。他于1908年与诺拉·休斯(Nora Hughes)小姐结婚,1929年10月31日因家庭原因辞职,回到英国。
温妮弗雷德·斯塔布斯小姐,1913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她于1917年4月10日与约翰·柯克博士的弟弟爱德华·柯克博士结婚。
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小姐于1910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她于1920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而离开中国。
图5:1918年,江村普惠医院男病房内,见到病人、医护、约翰·柯克博士和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小姐。
图6:1918年,躺在病床上的男病人右腿膝盖处极度肿胀,在进行腿部截肢手术前拍摄这张照片。
图7:这名做完腿部截肢手术后康复的男子笑逐颜开。
图8:1919年的维奥莱特·奈什(Violet Nash)小姐,于1919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在江村普惠医院担任护士。她于1934年间在广州与英国卫斯理传教团的欧内斯特·巴斯廷(Ernest Bastin)结婚并辞职。
图9:拍摄于1920年的埃尔西·古德森(Elsie E. Goodson)小姐肖像,于1922年申请加入传教服务,并于1927年加入广大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她于1927年年底回家后便被宣布退出教会。
图10:艾伦·里德(Alan Reid)修女,1929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1944年至1945年间,由于日本占领华南地区,她去了协助印度旁遮普地区的医院。于1948年返回广州,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于1950年离开广州回家。
图11:1923年,江村普惠医院工作人员在2号住宅楼前合影。外籍传教士中有后排右一爱德华·柯克博士(约翰·柯克博士弟弟)。前排左起第三位(未知)、第五位维奥莱特·奈什小姐、第六位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小姐、第八位安妮·詹姆斯修女。
图12:1925年5月,江村普惠医院自办的附属学校-德基女子寄宿学校护士学生和药剂科的男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与医生、教师、护士、传教士、嘉宾等众人在医院行政大楼前合影。德基女子寄宿学校落成于1923年并开学。
图13:护士和药剂科学生毕业典礼结束后,约翰·柯克博士送两位官员和武装保镖走向医院大门(西门)。图左是医院行政大楼,图中是德基女子寄宿学校教学大楼,图右房顶上有一支烟囱的是护士宿舍,最右是3号住宅楼。
图14:1925年,传教士在江村普惠医院户外合影。从左至右:安妮·詹姆斯(Annie James)修女、阿涅特·扬森 (Agnete Yansen)小姐、莫莉·芬德利(Molly Findlay)小姐、弗朗西丝·奥格尔维(Frances Ogilvy)小姐。
安妮·詹姆斯修女于1912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她开始参与传教士和儿童护理,经过培训,成为她的特殊服务领域,收养了几个江村一带的孩子并把她们抚养成人。在1931年,她独自一人到从化街口开了间小诊所。在抗战期间,因她远离广州而成为唯一一个未被日军拘留的外籍传教士并继续暗中维持着诊所的运作,因为在当地受到民众的爱戴,抗战胜利后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的第5级:员佐勋章(Member),简称“MBE”。1951年,被审查监禁了二个半月,释放后到了香港的香港使团工作,协助粉岭儿童之家。1956年,年迈的她回到了新西兰的达尼丁。
阿涅特·扬森小姐,澳大利亚人1924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在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子寄宿学校担任教师。学校因战乱于1938年暂时迁往澳门,她在那里工作至1940年回澳大利亚休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才返回已经迁回到江村普惠医院的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她于1949年离开中国,后来回到澳大利亚。
莫莉·芬德利小姐,1923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秘书,负责江村普惠医院和广东主教会议的管理工作。她于1937年辞职,1946年又重新加入教团回到广州做类似于会计师的职责。1951年退休,经印度返回新西兰。
弗朗西丝·奥格尔维小姐。1920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1923年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建成后担任传道员和教师。1939年至1940年出任芳村白鹤洞崇基圣经师范学校校长。并于1941年至1945年在香港再次为传教团服务直到1950年。1953年加入到斐济传教团,然后在1954年再次返回香港传教团,直到1960年。
图15:1927年,江村普惠医院护士和药剂科毕业生在3号住宅楼门前合影。
图16:1927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和药剂科毕业生手拿 *** 书在道基堂前合影。从左至右:陈小姐(护士)、卢先生(药房)、谭小姐(护士)。姓氏皆为音译。
图17:他们在原地再加入莫莉·芬德利小姐坐在椅子上又拍了一张。从左至右:卢先生、谭小姐、芬德利小姐、陈小姐。
图18:然后,三人又转到3号住宅楼门前合影。从左至右:谭小姐、卢先生、陈小姐。
图19:1927年,护士毕业生谭小姐(左)和陈小姐合影。背后是行政大楼东南角,行政大楼东侧是女病房。
图20:在原地陈小姐和一位女医实习生合影,女医实习生应该是夏葛女子医学校的学生。
图21:再后,2位护士(前排左一的谭小姐和前排中间的陈小姐)和2位女医实习生(后排左一和左二),2位神学学生(后排右一和前排右一)合影。
图22:1927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合影。前排左一是谭小姐,前排右一是陈小姐。
图23:1927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在花园里种树。
图24:1927年,护士陈小姐在医院的2号住宅楼门前抱着一个小女孩合影。
图25:1927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员工王(音译)姨在3号住宅楼前留影。
图26:1928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女病房,图中见到护士、女病人和陪同的家属。
图27:1928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在照顾一个患有某种皮肤病变的小童。
图28:1928年,图中左边的阿莱(音译)双手和脚都受伤,正在江村普惠医院接受治疗,陪在身边的是她母亲。
图29:阿莱是患上伤寒和肺炎,正在恢复中。
图30:1928年,阿林和阿南(音译)两人都是江村普惠医院的小病人。
图31:1928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蔡(音译)小姐坐在3号住宅楼门前。
图32:1929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学生林(音译)小姐在展示她独特的发型,镜头前方是道基堂。
图33:德基的四个女生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发型。
图34:1929年,3号住宅楼门前的曾(音译)小姐是江村普惠医院的实习护士。
图35:1929年,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学生陈(音译)小姐,后来成为江村普惠医院的护士长。
图36:1929年,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学生莫(音译)小姐(图左)和陈(音译)小姐(图右)。
图37:1929年,江村普惠医院的药济师陈(音译)小姐。
图38:1929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冯(音译)博士。博士指的是医生。
图39:1929年,黄(音译)博士,毕业于广州夏葛女子医学校,在江村普惠医院完成一年的实习,现在是医院住院部医生。1936年和1937年期间担任江村普惠医院的院长。
图40:1929年,站在江村普惠医院行政大楼前的三位女医生,最上那位是郑(音译)医生,中间那位是冯(音译)医生,前面那位未知姓氏,都是来自夏葛女子医学校。
图41:1929年,站在江村普惠医院行政大楼前的郑(音译)博士。
图42:1929年,站在江村普惠医院花园的郑(音译)博士。她背后是医院东侧还未开发的空地。
图43:1929年,夏葛女子医学校一群女医科实习学生在道基堂前合影。
图44:1929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员工吴(音译)姨在医院所属菜地上留影。
图45:1929年,一位矮人(罗圈腿)女士与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在江村普惠医院行政大楼前合影。她和丈夫都是医院的员工。
图46:1929年,两位实习生在3号住宅楼门前合影,这座楼可能是医护和外来实习生的宿舍。
图47:1929年,两位姓周(音译)的实习护士在3号住宅楼走廊上合影。
图48:1929年,两位姓周(音译)的实习护士又走到路中间合影。
图49:1929年,两位姓周(音译)的实习护士再转过身背着3号住宅楼合影。
图50:1929年,实习护士周(音译)小姐单独留影,背后是4号住宅楼的背面。
图51:1929年,护士林(音译)小姐(图左)与另一位不知名的护士合影,背后是道基堂。
图52:1929年,护士林(音译)小姐单独再拍多一张。
图53:1929年,实习护士莫(音译)小姐在3号住宅楼走廊上留影。
图54:1929年,实习护士钟(音译)小姐和曹(音译)小姐在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大楼西侧的护士宿舍楼前合影。
图55:1929年,实习护士庞(音译)小姐在医院的花园中留影。
图56:1929年,另一个实习护士庞(音译)小姐在医院的边缘留影。
图57:1929年,两名刚毕业的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女生,手上拿着 *** 书合影。图左是庞(音译)小姐、图右是岑(音译)小姐。
图58:1929年,护士张岑(音译)小姐站在3号住宅楼的台阶上。
图59:1929年,图左的张(音译)小姐和图右的蔡(音译)小姐两位护士合影,背后是3号住宅楼,蔡小姐与图31是同一人。
图60:1929年,在多萝西·罗伯逊((Dorothy Robertson)修女(图右)陪同下,德基女子寄宿学校护士毕业生手拿着 *** 书在户外合影。
多萝西·罗伯逊修女,1927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1942年至1945年,她被日军拘留在广州。1951年离开广州,在香港使团工作。
图61:1930年6月,广州乡村传教团领队,派驻高塘(宿舍在江村普惠医院2号住宅楼)的乔治·亨特·麦克纳尔(George Hunt McNall),中文名为麦沾恩牧师(图右),他带着五位宣教训练学院毕业班的学生到江村普惠医院静修体验时拍照留念,他们坐在医院南边边缘的一个小土堆上,远处见到用围墙作保护的江村,围墙每隔一段距离便建有高大的炮楼以防匪患。
乔治·亨特·麦克纳尔(中文名麦沾恩)牧师,1871年12月24日生于英奇克 *** (克卢萨区)。麦克纳尔在怀鲁纳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然后在阿德莱德的贝莱尔宣教培训学院,格拉斯哥圣经培训学院和但尼丁神学大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训。1899年被奥塔哥主教会议接受为传教士。1901年10月31日由奥塔哥和南部地区主教会议任命为第一位带领传教士前往广州,于1901年12月19日抵达广州,先后在高塘墟、人和、芳村为基地传教设三总堂。1903年11月12日在广州与传教士成员,学校教师玛格丽特·辛克莱Margaret Sinclair(1869年10月1日-1957年3月25日)结婚。1911年,精通中文和粤语的他开始在广州暂借用伦敦会在西关宝盛沙地大街的宿舍作为课室的神学院任教(后来整合为协和神学院,1914年在白鹤洞开学),从那时起,除了传教团通常的讲道,牧师和行政工作之外,他一直是与中国使团工作有关的重要委员会的成员和主席。1920年,他患上了眼病受到失去视力的的影响,但还是坚持在联合神学院任教25年。1940年12月31日从海外使团(1938年广州乡村传教团改为海外使团)退休。退休后回到新西兰但尼丁,在安德鲁·林赛·米勒(Andrew Lindsay Miller)牧师去世后,他被要求接受与达尼丁中国教会的任命,与米勒牧师的夫人艾伦·赖特(Allen Wright)一起工作。1948年,阿伯丁大学授予他神学博士学位。1951年1月31日,在任命华人牧师冯永东接替后从但尼丁中国教会退休。1953年4月27日,在但尼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健康状况不佳后去世。麦克纳尔夫妇唯一的女儿让·麦克纳尔Jean McNall(1907-1992年)在广州出生,长大后也成为传教士,她嫁给了中国潮州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医院的医疗主管摩尔(S.H. Moore)博士。
图62:1930年6月,江村普惠医院职员在行政大楼正门前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位是查尔斯·诺斯(Charles North)博士。
查尔斯·诺斯博士在阿萨姆邦的威尔士长老会传教医院任职,于1928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医疗布道员。由于他的健康欠佳,于1931年回到新西兰。他与艾格尼丝·梅灵顿(Agnes Merrington)结婚。
图63:1930年的何(音译)博士,英文名是(凯瑟琳·皮(Katherine Pi),1908年被传教士玛格丽特·罗素(Margaret Russell)在高塘墟收养后带回新西兰,并在新西兰学习西医,1930年回到江村普惠医院当医生,她是新西兰第一位培训出来的华人女性医生,1930年至1935年在江村普惠医院当医生。1938年她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弗朗西斯·张博士结婚。
图64:1930年,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子寄宿学校护士毕业典礼在女病房楼前合影。
图65:毕业典礼后,她们拿着 *** 书再到2号住宅楼大门前合影。
图66:1930年,在通往行政大楼的路上,绿篱的顶部露出了六个灿烂的笑容,图中右侧是2号住宅楼。
图67:1930年,一位外籍女传教士全身打扮成广州本地妇人的装束在2号住宅楼前留影。
图68:1930年,十名女员工在德基女子寄宿学校大门前右侧合影。
图69:1930年代初,医院员工正从外面买菜回来经过道基堂,中间那个员工挑着的后面那只竹箩写着“基堂”前面的“道”字看不到,图右那个员工手握一把大秤杆。
图70:1930年代初,两个工人扛着一个大木箱走在医院行政大楼前的路上,图右树丛后面隐约见到2号住宅楼向南的正面。
图71:1930年代初,江村普惠医院的园丁。
图72:1930年代初,男病房地下走廊护栏上坐着一个14岁的男孩病人正等待医治,脸部左边长着一个非常大的恶性肿瘤。
图73:1930年代初,江村普惠医院住院部的龚(音译)博士,毕业于多伦多医学院,在加拿大居住了24年后回到广州。
图74:1930年代初,江村普惠医院的行政人员叶(音译)先生,1934年与妻子和孩子一起加入教会。
图75:1930年代初,江村普惠医院的管家岑(音译)先生在行政大楼前留影,岑先生是高塘墟人,行政大楼走廊墙壁上见到挂着“良医”的牌匾。
图76:1930年代初,艾伦·里德修女(左起第四)、多萝西·罗伯逊修女(左起第五)和德基女子寄宿学校三年级护理实习生合影。
图77:1930年代初,在江村普惠医院接受培训的一群人在行政大楼东南角前合影。
图78:1930年代初,六位德基女子寄宿学校三年级学生坐在医院草坪上合影。
图79:1930年代初,后排左一多萝西·罗伯逊修女、后排右一安妮·詹姆斯修女和护士实习生合影。
图80: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的工作人员在行政大楼台阶上合影。从左到右,后排:医院管家岑(音译)先生、医院业务经理叶(音译)先生、医生黄(音译)博士、医院传道人雷(音译)先生。前排:医院护士林(音译)小姐、何(音译)小姐。
图81:1931年7月,工作人员在江村普惠医院的西门内合影,西门是医院的正门,正对粤汉铁路,离江村火车站最近,步行5分钟就到车站,西门门楼向外的门口呈方型,向医院内的门口是拱月型,门楼内左右对开各设一个房间,一间是门卫值班室,另一间是传达室。其实,医院是没建围墙的,边缘只种些树木绿篱和铁丝网围一下就算了,南门和西门只是象征式的门。从左到右,后排:医生黄(音译)博士、医院传道人雷(音译)先生。前排:医院护士林(音译)小姐、何(音译)小姐、医院业务经理叶(音译)先生、医院管家岑(音译)先生。照片上是叶先生的几个好友,因为他就要出远门了,所以拍照留念。
图82:1931年 7 月,叶先生被教会安排到南洋新几内亚一所中文学校教书,出行前再在医院花园内拍照留念,手提皮箱就是他一身的家档。
图83:1931年7月,叶先生在江村火车站坐上开往广州黄沙总站(一个站的路程)的火车,然后再转坐轮船到新几内亚。叶先生在车厢内探出身子眺望着江村普惠医院,孤身上路的他凄凉的面上显得多有不舍,就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何时才能与好友们相聚,但对于外籍传教士而言叶先生此行只不过是小儿科,叶先生到步后起码有班同声同气的华人相处。
图84: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的两位员工的合照,发觉此处竹林是个打卡地,很多张照片都选择这里拍照。
图85: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负责病房事务的员工在西门内合影。
图86:1931年7月,员工在打井水,图左后方是2号住宅楼的东立面。
图87:1931年7月,再拍一张,这口水井就在女病房对出南面,行政大楼东南角前面。
图88:前两张照片打井水的就是这位员工,她与图84照片左边那个是同一个人,姓氏无法音译。
图89: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五位男药剂师合影。
图90: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校的三名二年级学生合影。
图91: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实习护士合影,后棑最中间的是陈(音译)小姐。
图92: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四位实习护士合影,最右边那位是陈(音译)小姐,与图35是同一个人。
图93:1931年7月,3号住宅楼前,江村普惠医院的四位实习护士合影。
图94: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的四位实习护士与艾伦·里德修女合影。
图95:之后,换上多萝西·罗伯逊修女再在原地拍多一张。
图96:1931年7月,江村普惠医院的四位实习护士合影。
图97:1931年,查尔斯·诺斯博士由于他的健康欠佳,决定回新西兰,江村普惠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他送行时在行政大楼门前合影留念。
图98:1931年,艾伦·里德修女在她的住所1号住宅楼前和医院实习护士陈(音译)小姐合影。
图99:1931年,多萝西·罗伯逊修女(左)和艾伦·里德修女(右)站在3号住宅楼前合影。
图100:1931年,医院员工陆(音译)姨在行政大楼门前洗刷火水灯灯具,那时医院还未通电,晚上就靠这些火水灯照明。
图101:1931年,陆(音译)姨洗刷完火水灯具后便到水井打水,她的背后是行政大楼。
图102:摄影师可能见陆姨的发型独特又给她拍多张侧面,远处见到行政大楼门前一个男子正与坐在藤椅上脸向西门的医院门卫基(音译)叔说话。
图103:1931年,江村普惠医院的门卫基(音译)叔与他的妻子和儿子在行政大楼前面合影,基叔是一个基督徒。
图104:1931年,这位叫高保(音译)的病人得了双脚坏疽病远高于脚踝,在江村普惠医院做了截肢手术后正在康复,被截去的双脚安上了铁架在行政大楼前经过。
图105:1931年,一位拿着拐杖的病人在行政大楼前与医院的员工合影,前排左三是门卫基(音译)叔。
图106:1931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厨房。
图107:1931年,在厨房中见到已安装了自来水。
图108:1933年,江村普惠医院的药房和德基女校护士毕业生手拿 *** 书在行政大楼前合影。从左至右:药剂师钟鸿彦(音译)先生、艾伦·里德修女(陪影)、护士毕业生莫维华(音译)小姐、刘瑞三(音译)小姐、董玉桂(音译)小姐、多萝西·罗伯逊修女(陪影)、陈(音译)小姐,这位陈小姐上镜率很高,从学生开始便拍了很多照片,这回终于毕业了。还有一位护士毕业生雷淑媛(音译)小姐缺席。
图109:1933年12月16日,江村普惠医院同学会第二周年纪念留影。在场的外籍传教士有:从左至右,后排第六位是约翰·麦肯齐牧师的夫人凯瑟琳·麦肯齐(Kathryn McKenzie)。前排第五位阿尔弗雷德·坦尼森·豪伊(Alfred Tennyson Howie)博士、第十二位多萝西·罗伯逊修女、第十三位艾琳·里德修女。
约翰·麦肯齐(John Mackenzie)牧师,1923年至1935年在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福音传教士。1935年,由于妻子凯瑟琳·麦肯齐的健康状况不佳,他回到了新西兰,并辞去了传教任务的职务。
阿尔弗雷德·坦尼森·豪伊博士,1902年出生于新西兰因弗卡吉尔的威基维。他在奥塔哥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于1930年毕业。1931年与伊迪丝·西默(Edith Simmer)结婚。1931年12月17日,他被任命为前往中国的医疗传教士,并于1932年1月8日乘船前往中国。他花了第一年的时间学习粤语,然后由于江村普惠医院的工作人员短缺,他于1933年开始从事医学工作。1936年,健康状况不佳使他患上了肺结核,他被迫与妻子和孩子一起返回新西兰。 在彭布罗克(瓦纳卡)的几个月医治中病情有所好转,但在1936年10月突然变得更糟。他于1936年11月4日在奥塔哥中部的克伦威尔医院去世。
图110:1934年5月12日,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校第十五届护士毕业和药剂第六届毕业典礼在道基堂前合影留念。在场的医务人员和传教士从左至右:第二排第一位阿涅特·扬森小姐,第五位阿尔弗雷德·坦尼森·豪伊博士的夫人伊迪丝·豪伊,第七位乔治·亨特·麦克纳尔(麦沾恩)牧师的女儿让·麦克纳尔(Jean McNall),第十五位阿尔弗雷德·坦尼森·豪伊博士,第十九位赫伯特·戴维斯(Herbert Davis)中文名戴蒙光牧师,第二十五位弗朗西丝·奥格尔维小姐。第一排第十五位是传教士玛格丽特·罗素的养女何(音译)博士,英文名是(凯瑟琳·皮(Katherine Pi),第十六位多萝西·罗伯逊修女,第十七位艾伦·里德修女,第十八位莫莉·芬德利小姐。
广州乡村传教团干事赫伯特·戴维斯(Herbert Davies)牧师中文名为戴蒙光。1909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福音传教士,驻芳村。他于1911年9月29日与传教士玛格丽特·安德森( Margaret T. Anderson)小姐结婚。1942年到1945年,他们被日军拘留在上海,不久被遣返回新西兰。
图111:他们所在的位置。
图112:1934年5月12日,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校第十五届护士毕业和药剂第六届毕业典礼结束后,一位药剂师(男)和五位女护士毕业生手拿 *** 书与多萝西·罗伯逊修女在2号住宅楼前合影留念。
图113:1935年,江村普惠医院男病房里,一名护士正在照顾一名躺在床上的男病人。
图114:1935年5月12日,江村普惠医院德基女校第十六届护士毕业典礼在行政大楼与男病房楼之间的空地合影留念。在前排的小学生陪同下,在场的医务人员和传教士有黄(音译)博士、何(音译)博士、弗朗西斯·奥格尔维小姐、阿涅特·扬森小姐、多萝西·罗伯逊修女、阿尔弗雷德·坦尼森·豪伊博士、乔治·亨特·麦克纳尔牧师(中文名麦沾恩)及夫人、赫伯特·戴维斯牧师及夫人、门卫基(音译)叔与他的妻子等。
图115:1936年,两位博士(医生)和中间的护士在3号住宅楼前合影。右边那位是广州夏葛女子医学校毕业的黄(音译)博士。黄博士1936年和1937年期间担任江村普惠医院的院长,并协助进行重大外科手术。
图116:1936年,江村普惠医院的树丛中,传教士带领一群护士在讲读圣经。
图117:1936年,站在江村普惠医院南门前的一位园丁。
图118:约1937年,德基女校教圣经的何(音译)老师(儿童背后带手表者)与江村普惠医院学习圣经的员工在2号住宅楼前合影。
图119:约1937年,江村普惠医院药剂师李新汉(音译)先生,他在医院已经5年了。
图120:约1937年,江村普惠医院钟鸿彦(音译)先生,医学实验室技术员,在查尔斯·诺斯博士的指导下接受培训(在医院5年)。
图121:约1937年,江村普惠医院五位高级护士合影。
图122:约1937年,德基女校培养出来的护士陈(音译)小姐现在已经成为江村普惠医院男病房的护士长。
图123:1938年,江村普惠医院在从化街口开设的分院,最初在1931年,安妮·詹姆斯修女孤身一人从江村走上从化街口租了间小房子开设诊所,她最擅长的是幼儿诊治和护理,还秉承了传教医院的宗旨,在治病过程中不忘说教,因医术高超还赠医施药,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很快将附近的民众搞熟落了,来她诊所看病的人和愿听她说教和入教的人不少,这个意外收获令到教会着实惊喜,着重扩建了这个小诊所,把原来用作诊所的房子改为简易的小教堂,并正式挂牌成为江村普惠医院的分院。为了表彰安妮·詹姆斯修女,教会特意购买了一辆福特V8轿车配送给她,好让詹姆斯更快捷便利地来往于江村与从化之间,在轿车车头散热器上安装了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让人们老远就认得是詹姆斯。
图中众人在从化分院门前合影,外籍传教士中从左到右是:多萝西·罗伯逊修女、传教主任唐•麦克迪尔米德(Don McDilmead)牧师的夫人、帕迪·詹森(Paddy Jensen)博士、安妮·詹姆斯修女。由唐•麦克迪尔米德牧师亲自拿相机拍照,这也是他带队访问从化街口分院并探望安妮·詹姆斯修女。
帕迪·詹森博士,1935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传教士。1942-1945年被日军拘留。于1947年与南希·兰福德(Nancy Langford)结婚。1951年至1958年在香港传教团工作,1958-1974年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传教团工作。
图124:接着,帕迪·詹森博士(左)和两个男人站在分院门前合影。
图125:1940年,乔治·格拉策(George Glatzer)博士,坐在江村普惠医院行政大楼走廊上。
乔治·格拉策博士,他是一名罗马天主教奥地利犹太难民,于1940年被任命为华南传教团江村普惠医院的首席医生。抗战期间,当新西兰传教士被日军拘留时,格拉策却被日本人错认为盟国德国人而免于拘留可继续留在医院,是他与华人医护工作人员一起看护着江村普惠医院。1949年,他与妻子格雷特·格拉策(Gretel Grazer)夫人一起到新西兰定居。
图126:1946年,培正中学男学生和江村普惠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德基女校与道基堂之间的草地上玩排球,图左为3号住宅楼,图右为德基女校教学楼。
图127:1947年8月,一男一女站立在门口的小房子原本是安妮•詹姆斯修女于1931年开设在从化街口的小诊所,后来扩大成为江村普惠医院分院后,这间小房子成为简易的教堂,分院的门口也开在房子的右则,进入后在小房子后面却另有洞天。
图128:1947年8月,这就是从化街口江村普惠医院分院内部景色,医院楼大门下工作人员站在合影。
图129:1947年8月,传教士和从化街口教会成员以及江村普惠医院从化街口分院员工在分院内合影,人们背后就是扩建后的医院楼。安妮•詹姆斯修女不在现场。照片中见到坐在第二棑左一的弗洛拉·威尔逊(Flora Wilson)小姐。
弗洛拉·威尔逊小姐,于1938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布道工作和教师。1942年至1945年被日军拘留在广州。于1951年离开广州后被安排到斐济使团工作。
图130:1947年,为了表达对安妮•詹姆斯修女的敬意,从化街口的民众赠送了两面锦旗给她,因为照片的像素底,大的横幅锦旗看不清写什么字,小锦旗写着耶稣的名言《乃役于人》,“非以役人,乃役于人”这句话是耶稣对门徒的劝勉,翻译出来是为首的必要作众人的仆人,而不是让众人做自己的奴仆。人群中见到艾丽斯·库克(Alice Cook)修女、格雷厄姆·米尔恩(Graham Milne)博士和安妮•詹姆斯修女。
艾丽斯·库克修女1906年出生于新西兰摩斯吉尔,在南部地区长大。她曾就读于但尼丁师范学院,并在奥塔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5年,她被教会任命为外国使团理亊会执事。她主要与妇女和儿童一起工作。她在主日学和普通走读学校教孩子,并探望乡村里的妇女及其家人。她与妇女的工作包括开设圣经课程,教不识字的妇女阅读,以及为贫困妇女提供救济。1942年,当其他新西兰长老会传教士被日本人拘留时,她正在新西兰休假,逃过一劫,等到抗战胜利后才重回到广州。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4月,除了安妮·詹姆斯没走之外,所有外籍传教士都被迫离开中国大陆。库克修女便转到香港工作,在何福堂培训中心神学院当教师,并于1968年至1971年担任校长。退休后,她回到因弗卡吉尔,在那里她帮助建立了学校圣经项目。
格雷厄姆·米尔恩博士于1946年加入华南使团,他一直工作到1950年才返回新西兰,他与阿雷塔·黑兹尔(Areta Hazel)结婚。
图131:处于江村普惠医院道基堂内的医学实验室,图中左起第二位是格雷厄姆·米尔恩博士在带领三位华人助理在做实验。
图132:1948年5月1日,江村普惠医院2位护士的证件照照片。
图133:1948年,在从化街口的安妮·詹姆斯修女为一位老人包扎伤口,她的背后是养女宝珠。
图134:1948年,安妮·詹姆斯修女在从化街口为一位男孩挖耳屎,她的养女宝珠正帮忙安慰男孩。
图135:1948年,江村普惠医院的女病房已经住满病人,就连走廊也用屏风挡隔分为病房使用。图右那位是之前在照片中经常出现的护士长陈(音译)小姐,这次她穿着便装,看来已成为 *** 了。
图136:1948年,江村普惠医院工作人员打开Corso服装的包装,木箱上写着“来自科索的礼物”。从左至右,后排:帕迪·詹森博士的夫人南希·兰福德(Nancy Langford)
、格雷厄姆·米尔恩博士的夫人阿雷塔·黑兹尔(Areta Hazel)。前排第二位是莫如真小姐,1930年前后成为基德女子寄宿学校校长,1951年辞去校长职务,第四位是之前的护士长陈(音译)小姐,第五位是艾伦·里德修女。
图137:1949年,安妮·利伯恩(Annie Lieburn)小姐正在为小姑娘接种牛痘。
安妮·利伯恩小姐于1938年加入广州乡村传教团担任护士。1942年至1945年,她被日军拘留在广州,释放后继续在江村普惠医院为传教团服务,直到1951年转去新赫布里底群岛传教团。
图138:1949年,安妮·利伯恩小姐在检查儿童的眼睛。
图139:1949年,安妮·利伯恩小姐(右)和同事在江村小学检查男同学的眼睛。
图140:拉近镜头来个特写。
图141:1949年,宣教主任约翰·斯坦·默里(John Stan Murray)牧师一行人员访问江村普惠医院期间,正与艾伦·里德修女和一班护士在一起。
图142:1949年的从化街口江村普惠医院分院内部,
图143:1950年,江村普惠医院仓库内,传教士和医院员工正在打开木箱取出服装。
下集:广州市广州市江村普惠医院及高塘、人和等地的历史照片(5) 江村普惠医院的孩子
图文资料来自:新西兰奥特亚罗瓦长老会的档案和图书馆-长老会研究中心。
编辑:月宫孤客
202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