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40年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推动建立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是她,让1804名贫困山区女学生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是她,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贫困山区女孩子的人生梦想;是她,用坚守托起大山的未来和希望。
张桂梅心里装满孩子们,从来没有她自己,长时间带病超负荷工作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所有关节贴满了止痛膏药,走三步就得歇一歇,可她关爱、记挂贫困山区孩子的心却从未歇一歇。
无儿无女 却是136个孩子的“妈妈”
每天下午六点半,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都会在屋里乖乖等待“妈妈”回来,只要听见张桂梅“妈妈”推开大铁门的声音,大家就争先恐后地从屋里跑出来迎接。
“妈妈回来就给我讲故事,这是我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候了。”福利院孩子丁晓付说,“妈妈最疼我,每次我生病都会给我买玩具。”
创办女高后,张桂梅每天都得在女高处理校务和管理学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照看福利院的孩子,所以每天下午6点她都会挤出两个小时回福利院看看。
“办了女高后,和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每天只有下午可以回来陪孩子吃饭,管管孩子的作业。”张桂梅一脸愧疚地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全部奉献给了华坪福利院136个孩子。
63岁的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她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20世纪80年代,她认识了在中甸林场子弟学校当校长的爱人,为了他,张桂梅也申请当了老师。随后花了3年时间到丽江教育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大理教书。
好景不长,1995年,张桂梅的丈夫突然查出患了胃癌且已到晚期。张桂梅花光所有积蓄,依然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丈夫去世后,为缓解心里的悲痛,张桂梅申请调动工作,前往丽江市华坪县任教。
来到华坪后,张桂梅用拼命上课来化解心理创伤。在教书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孩子只打饭,不吃菜;有的孩子的早点是头一天把米泡进热水瓶里的稀饭;有的孩子为了省钱两三个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孩子床上垫的是包装箱的硬纸壳……孩子们的境遇深深地震撼着张桂梅,她开始缩减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接济孩子。
由于工作出色,对孩子充满爱心,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找到张桂梅,希望她能担任福利院的负责人,张桂梅答应了下来,从此成为36个孩子的妈妈。
从担任福利院负责人的第一天起,张桂梅每天下课后就跑回福利院,忙里忙外照顾孩子,教他们读书识字,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在华坪民族中学的工作又不能落下,张桂梅于是就带着四五个福利院的娃娃去上课。
“想想那个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有的孩子太小,还不能走路,就只能背着。”张桂梅说,学校老师见到后,主动提出在她上课期间帮她带孩子。
2003年,华坪儿童福利院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为缓解窘境,张桂梅领着孩子卖鞋、卖花。暑假,张桂梅还领着大家去昆明筹钱。当时受到很多质疑,甚至被别人当作骗子,经常挨骂。张桂梅说,那是她内心最为纠结的时候,曾想过放弃,可是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每个孩子心里都揣着一块冰。”说起华坪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张桂梅一脸难过地说,“所以我要加倍对这些孩子好,要用爱去融化孩子们心中的寒冰,让他们找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到目前,张桂梅已经先后收养了136个孩子,其中50多个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
8个月大就被送到华坪儿童福利院的姚华宇,如今已经到外地去读书。他告诉记者,张桂梅最疼他,去哪儿都带着他,还带他到天安门广场看过升国旗。“她虽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可她却比亲生母亲还关心我、还爱我。”姚华宇说道,每次看见张桂梅妈妈为我们忙碌,感到又温暖又心疼。
无权无势 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张桂梅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时,每次听到接收孩子的悲惨身世,心里都会一阵阵地疼。
“孩子们和学生身上的故事,直到现在都让我一阵阵心痛,他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说到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张桂梅面色凝重。山区孩子读书难,山区女孩子读书难上加难,“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要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
当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引起许多人的质疑。为筹集资金,张桂梅四处募捐,在募捐过程中,有人把口水吐在她脸上,有人放狗追咬她……奔波整整5年,她只筹到1万元。
2007年,作为党的 *** 代表,张桂梅前往北京开会,机缘巧合,她在媒体上讲述了自己想要建一所全免费的贫困女子高中的梦想,向全社会呼吁,向全社会募捐。访谈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各级党委、 *** 高度重视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2008年,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第一年招收了100个贫困家庭的女学生。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校园里全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5点半必须清扫校园。
恶劣的环境让部分老师打了退堂鼓。“说实在话,在女子高中初建的时候,我内心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有一件事给我的触动特别大,让我决定留下来和张老师一起干。”华坪女子高中老师杨晓东说,有一天,当他吃过中午饭去找张桂梅交材料,到办公室后,发现张桂梅左手扶着口缸,右手拿着勺子,脑袋耷拉在键盘上,就这样睡着了。
“她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都是病,可依旧为了贫困女孩子走出大山在努力着,看着她累得睡着的样子,我的心好痛。那一瞬间,我彻底被张老师感动折服了。”杨晓东说,“看到张老师这样,退缩的事我实在没脸干,便留了下来和张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努力。”
无我无私 她创造了贫困山区教育奇迹
建校初期,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张桂梅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她身上长了骨瘤,额头、后脑、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肺上有结节,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及剧痛,可她每天仍旧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为学校正常运转而努力着。
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出来了,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让一些年轻教师失望了,纷纷选择了离职,部分学生也转学了。
身体的剧痛没能让张桂梅哭泣,可面对学校可能办不下去的困境,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学校旗杆下放声哭泣,“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张桂梅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
孑然一身,没有子女;亲人不理解、学校又可能办不下去了……当时,张桂梅觉得自己心里空空的,就像秋天的落叶,随风飘零。
哭完后还得继续工作,张桂梅心灰意冷地回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她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党员,她心中暗想,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经过思考,她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 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的“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随后,学校党支部成立了,张桂梅任支部书记,“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得到认真落实。
现在,除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外,学校还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党史等学科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谈心得体会、看影像资料等活动;并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演绎红色经典”课间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
“学校的红色文化和张老师的精神不仅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自尊自立自爱自强,也激励着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华坪县委副书记、县长庞新秀激动地说。
庞新秀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桂梅生病住院了,庞新秀前去看望。张桂梅拉着她的手,让她帮个忙,提前把自己的丧葬费预支。庞新秀询问张桂梅预支丧葬费要干嘛,张桂梅静静地说:“我想把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我死后把我撒入大海就可以了。”听完这话,庞新秀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往下落。
在张桂梅的努力下,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本科上线率一直名列全市前茅,1804名山区贫困家庭女孩从这里走进全国各所大学,彻底改变了自身命运,张桂梅以瘦弱的身躯托起了她们的梦想,实现了自己当初“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的铿锵誓言,创造了丽江贫困山区教育的奇迹。张桂梅也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 *** 员”“时代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众多荣誉,张桂梅只是淡淡地说,没有党、没有 *** ,这些事是做不了的,她只是党派来的服务员,其实她并没有做什么。
离开华坪女子高中时,张桂梅静静地坐在学校的大门前,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学校里的一切。那一刻,她的内心一定是无比欣慰的。
穿越几十年的时空,红色的种子已开枝散叶、硕果满眼。
而她,用一生传承了这红色的薪火。
云南网记者 和茜 何嵘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