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歌曲《长亭外,古道边》的曲名和作者是谁?
- 2、送别歌曲《长亭外》原唱是谁?
- 3、李叔同《送别》原唱
- 4、歌曲 《送别》 的原唱是谁?
- 5、《送别》歌曲原唱是谁?
- 6、长亭外 古道边 ..的名字 原唱
歌曲《长亭外,古道边》的曲名和作者是谁?
“长亭外,古道边”出自歌曲《送别》,原唱是李叔同。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该歌曲的歌词有以下多个版本
1、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3、陈哲甫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陈绮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5、《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6、朴树版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img]送别歌曲《长亭外》原唱是谁?
送别歌曲《长亭外》原唱是小蓓蕾组合。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送别长亭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送别歌》
李叔同《送别》原唱
李叔同《送别》原唱是欧宁安娜/沙宝亮。
送别 (Live) (经典出处:近代·李叔同·《送别》) - 沙宝亮/欧宁安娜
词:(近代)李叔同/约翰•庞德•奥特威
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编曲:赵博
合唱:天童巨星少儿艺术团
乐团:V Band
音乐总监:刘卓
键盘:孙梦迪/李海郡
键盘:尹岳洋
PGM:尹岳洋
木吉他:金天
电吉他:崔万平
贝斯:李九君
鼓手:卢炜
打击乐:刘效松
和音:张炜/刘芳/关冰效/曾嵘
弦乐:靳海音®弦乐团
混音:周天澈
男: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女:
Dreaming of home
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Home dear home
Childhood happy home
When I played with sister and with brother
'Twas the sweetest joy when we did roam
Over hill and through dale with mother
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男: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唯有别离多
歌曲 《送别》 的原唱是谁?
《送别》的原唱是约翰·P·奥德威。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并且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所以《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原唱便是《梦见家和母亲》的歌手约翰·P·奥德威。
扩展资料
送别歌词: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
《送别》歌曲原唱是谁?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扩展资料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它的词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
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 ”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
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
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
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长亭外 古道边 ..的名字 原唱
送别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
歌手:朴树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扩展资料: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其他版本:
《送别》是陈绮贞作词作曲并且演唱的歌曲,歌曲收录在《快乐的夏天》专辑里面。
《送别》是中国内地女歌手金海心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收录在专辑《玲珑》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