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山西省晋剧国家一级演员有谁(山西晋剧名演员排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山西省晋剧国家一级演员有谁(山西晋剧名演员排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山西省晋剧国家一级演员有谁(山西晋剧名演员排名)

山西晋剧部分老艺人(十二)

郭忠田(1940~)国家一级演员,工晋剧花脸。山西岚县人。 *** 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师承小声雷。历任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晋剧团演员、团长。1987年获全区先进工作者称号。饰有晋剧《菜园》、《程咬金》等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1982年获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优秀演员奖,1985年获全国戏曲观摩调演表演一等奖、导演二等奖,1989年获全区培养青年演员优秀团长耕耘奖,1990年获全区山花杯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组织奖等。

孟珍卿(1872~1939)山西中路梆子演员,工小生。有“晋剧小生泰斗”之美誉。字宝善,乳名三儿,艺名三儿生。幼家贫,拾煤渣为生。13岁入清源县小梨园,拜“丑毛生”为师习艺。18岁出师后加入锦梨园,主演《双罗衫》、《宁武关》、《折桂斧》等戏,显露出超群的艺术才华。后因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才能,得到班主杨大少器重,委任他为戏班承事,最后将戏班转让于他。孟珍卿广罗人才,悉心经营,使锦梨园兴盛多年,红遍晋中、太原、张家口、北京、天津。

孟珍卿功底深厚,技艺全面,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唱、念、做、打无所不精。代表剧目,穷生戏有《琥珀珠》、《坐窑》;武生戏有《赵家楼》、《十字坡》、《马家湖》,身段飘逸,且有“悬空翻铁杠”等特技;生旦戏有《少华山》、《梅绛亵》演来细腻动人;靠架戏有《黄鹤楼》、《截江》招式稳健;昆曲戏有《告御状》、《和氏壁》和《宁武关》等,唱腔高亢,韵味十足,经他多年锤炼,均成为传世之作。

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着力刻画人物性格,演《黄鹊楼》扮周瑜,讨还荆州时与刘备、赵云反目,愤然抚桌,叼翎,变脸,浑身颤抖;《琥珀珠》中扮穷书生郑兴郎,在土祖庙拾得宝物后惊喜交加的神态,以及失主返回持刀遥问时,他眼视刀锋,言语支吾,头上巾子上下颤动的表演,都使观众叫绝。

62岁时进京演出《折桂斧》,饰陈埙,出场时肩挑柴担健步如飞,袒胸露臂,以草帽当扇,做出烈日炙烤、大汗淋漓的姿态,每使看客受到强烈感染,观众无不为之叫好。梅兰芳十分欣赏其表演,亲到后台拜访,并以道具扁担一条,誉其为“晋剧小生泰斗”。

他所创造的五声音阶小生唱腔,对晋剧小生唱腔有较大发展,刚柔并济、抑扬有节、韵调如群峰起伏,行腔似清泉飞泻,听其唱则知其人,定然是后生可畏,年轻有为,闻其声似见其面,诚可谓风流雅士,锦心绣口,这种小生韵味是三儿生按照自己的天赋条件,研究设计了一整套小生唱腔,感人很深,其主创的五声音阶小生主腔,其一是像晋剧其他行当的特点是从5到5的七声音阶发展而成,而他则是从6到5的五声音阶发展而成,比其他行当扩充了一个全音,拓宽了旋律进行的音域,他的主腔就由其他行当的作度协和音程下行,变成了他特有的九度不协和音程下行,其二是突出地表现在小生腔频地使用了6、3两音,其三是表现在唱腔的终止式中,小生腔多了3、6型的跳进终止,对晋剧小生唱腔有较大发展,至今仍被奉为正宗。

后在从事舞台艺术的同时,还收徒传艺。20世纪40年代以后成名的筱桂林、奴子生(温兆林)、南路生(名志海,姓不详)、截江生(许茂泉)、郑雅楼、夜明珠(王艳芬)、冀兰香等都是他的高足。丁果仙、筱桂桃、郭凤英等后起之秀亦在和他同台演出中受益匪浅。1939年,日本侵略军与汉奸闯入榆次群英舞台,欺辱其儿媳,他挺身阻止,被打伤,一病不起,于12月22日含恨逝去。全班同仁、诸多名伶亲往送葬,号陶之声不绝于途。

筱桂花(1918——1954)女,王爱爱祖母,原籍山东诸城县,七岁时来榆次,入寿阳人董凤来在榆次小北门外所乘之晋剧班——(晋风园)学艺。拜著名晋剧小旦演员王应锦(艺名万盏灯,又名四保旦)为师,工小旦。十四岁正式登台演出,出演剧目有《七星庙》、《少华山》等。接着,又拜名旦高根梅(艺名自来香)为师,后来,又经小旦名宿张宝魁(筱吉仙)精心指点,技艺日臻娴熟。

筱桂花从以严谨、意志刚强,加之所拜名师较多,得以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基本功学的扎实牢靠、身段动作规范利落,各类旦角戏皆能应工,表演深刻细腻,堪称旦角行当的多面手。抗日战争期间,筱桂花入《十股班》和《大众剧团》演出。她戏路宽绰、能戏甚多。在观众中留有深刻印象者有《杀子报》、《七星庙》、《双锁山》、《少华山》、《炮烙柱》、《换花》、《杀家》、《九件衣》、《红霞关》、《凤台关》、《日月图》、《富贵图》、《百花亭》、《破洪州》等。

她不仅对传统戏有所建树,还善于在现代戏中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五十年代剧团排演《王贵与李香香》、《小女婿》等戏时,她都分别扮演了主要角色,演出后均受到了好评。筱桂花对于培养晋剧新秀,古道热肠,不遗余力。五十年代初,她对剧团青年演员和孙女王爱爱寒暑不缀地悉心教诲一事,为人所共知。1954年3月8日,她所在的剧团为“三八”妇女节演出时,选择了歌颂劳动妇女、鞭挞卑鄙毒辣行为的剧目——《算粮》。剧团同仁倡议剧中所有角色全由女演员扮演,以显示妇女之力量。筱桂花在剧中串演了魏虎,深刻细腻地刻画了其卑鄙 *** 、奸险毒辣的丑恶性格,获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不久,她即一病不起,逝世于当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年仅三十六岁。

张受仓(1942~)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晋剧花脸、须生。河北宣化人。 *** 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历任张家口市晋剧二团学员、演员,张家口地区青年晋剧团演员,张家口剧协理事。现任职于张家口市青年晋剧团。兼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荣获河北省首届戏剧节二等奖,第二届戏剧节一等奖。1982年获张家口地区中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优秀演员称号,《太阿剑》、《龙城二娇》分别获河北省戏剧节表演一等奖、二等奖,《梳妆楼》获1995年河北省百花奖最佳演员殊荣,《龙城二娇》(饰朵颜)获1989年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鼓励奖,《梳妆楼》获1997年文华奖。饰有晋剧《龙城二娇》、《井台风波》(自编)、《旅店新风》、《龙江颂》、《太阿剑》、《梳妆楼》等剧中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

张受仓1954年从艺,师承郭寿山、刘宝山、叶少兰、金桐,工晋剧花脸、须生。从艺40年,在表演与唱腔方面均有较高造诣,花脸唱腔刚柔清新,富有 *** ,既有美感和时代感,又不失浓郁的晋剧韵味,具有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被专家称为“为晋剧花脸唱腔开辟了一条新路”。 1984年参加山西省“四省市振兴晋剧汇演”,在《龙城二娇》一剧中扮演蒙族首领朵颜轰动三晋。1985年在河北省首届戏剧节获演员二等奖榜首;1989年在河北省二届戏剧节获演员一等奖。1990年应邀晋京并进 *** 演出《太阿剑》,剧中其塑造的秦始皇受到 *** ,专家及首都观众好评。获1995年河北省四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同年荣获河北省“百花奖”最佳演员殊荣。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梳妆楼》晋京演出,其塑造的韩昌一角得到首都专家首肯,《人民日报》海外版、《澳大利亚文化报》等国内外新闻单位相继予以评论和报道,该剧荣获1997年度“文化奖”。1984年赴山西,参加“四川省市振兴晋剧 ”汇演,《龙城二姣》一剧饰演的蒙族首领朵颜,受到观众好评,主演过《红灯记》李玉和、《小刀会》刘丽川、《秦香莲》包拯、《卖妙郎》周君汗、《太阿剑》秦始皇等。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太阿剑》。辞条收入《当代河北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中国民间名人录》。

他曾接受采访,说他一生钟爱《红灯记》。《红灯记》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今年73岁的我市青年晋剧团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受仓,虽然早已退休,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丝毫不减。他曾是晋剧《太阿剑》中的秦始皇,《梳妆楼》中的韩昌,曾到各地参加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演唱大赛,并以其独特的塞北声腔征服了无数观众。他一生获奖无数,然而却与这部《红灯记》结下了一生的不解情缘。

张受仓老先生于1942年出生在宣化,那个时候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年代,从幼年懂事起,他就记得母亲抱着他钻地窖躲日本飞机。更不幸的是,后来日本15333部队也驻扎在他家对面(今宣化观桥西第七中学内),从此这条街鸡犬不宁,行人路断,家家闭门躲鬼子。为了躲避灾难,张受仓的童年时光只能钻地窖度日。1945年,日本侵略者终于投降,才使得他们一家重见天日。

张受仓儿时由于父母身体不太好,只上了三年初小,10多岁就拜师学习晋剧,还经常随老师去各地参加演出。那时张受仓的艺术天赋就已经显露出来,年仅13岁的他,便考上了张家口市晋剧二团并师承崔德旺(九岁红)、郭寿山(金铃黑)及刘宝山等先生学演花脸兼唱老生。那时张受仓除了学习晋剧表演,大部分业余时间还在钻研、学习二人台。一次在内蒙古演出时,张受仓结识了当地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刘全,此后,他们相互学习、切磋表演技艺。后来,《走西口》、《打樱桃》、《挂红灯》等这些经典唱段早已熟记于心,表演也是出神入化,张受仓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二人台小戏《井台风波》,参加全省的演出,并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1964年剧团在宣化排演《红灯记》,由于出色的表演技艺,剧中英雄主角李玉和便交给了张受仓扮演。因为剧团老一辈演职人员亲历了日寇侵华暴行,排练场成了反日寇的战场。剧团的老师们不顾年迈帮工做道具,制服装助力《红灯记》。为了塑造好李玉和这一英雄人物,张受仓在唱腔上有所突破,如:“赴宴斗鸠山”一场,李玉和的唱词是:“日本军阀豺狼种,本性残忍装笑容,杀我人民侵我国土……。”张受仓以花脸“刚”的发声和老生“柔”的声腔相结合,使唱腔达到了刚柔相济的效果。又如“刑场斗争”一场:唱词是:“但等那风雨过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张受仓大胆运用了晋剧“四股眼”板式,将名老生——丁果仙最美妙的唱腔借来,他以声带情、情声并茂地唱出了李玉和在就义前对祖国对人民的美好向往与祝福。演出后掌声不断,反响极大。从此以后,在张受仓的舞台生涯中,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唱腔刚柔清新,富有 *** ,既有美感和时代感,又不失浓郁的晋剧味。

八一建军节,张受仓受邀为宣化驻军部队演出《红灯记》。谢幕时部队首长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唱得太好了,部队正进行爱国教育,《红灯记》演出对我们的战士是一次最好的思想教育。”的确,张受仓表演的李玉和雄赳赳,气昂昂,那双明亮的双眼直视前方毫无畏惧,那视死如归的精神无不感化着部队里的战士。

1969年,由周总理亲自批示:在张家口市化纤厂召开“全国抓革命促生产现场会议”,并按照指示,地方戏为大会作政治演出。当时,张家口市三个晋剧团和京剧团,四团合并排演“红灯记”,这一次剧中主角李玉和又由张受仓扮演。金桐、叶少兰两位导演单独为张受仓讲剧本,谈人物塑造。他俩说过最重要的一句话“要想演好戏,必须先做人”,使张受仓终生受益。因为有“中戏”加盟和鼎力相助,整个演出掌声不断,全国与会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0年,张受仓被选调到张家口青年晋剧团,同年随团参加省《红灯记》学习班,经省梆子剧院名家齐花坦、田春岛、周春山等老师示范和授课,使他演李玉和有了新的飞跃。“从省城回来我们接着在我市十三县的剧团办了《红灯记》学习班,使《红灯记》唱响张垣大地。”张受仓这样描述他的这段经历。

记得有一次春节期间他有幸到张北县狼窝沟深入最前沿,为人民子弟兵演出了《红灯记》,演出地点是在饭堂内。冬天坝上寒风凛冽,时常大雪纷飞,有时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0度。就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见演员穿单衣服上舞台,他们脱下军大衣为演员穿上,而演员们又怕冻坏小战士返还他们,军民相互关爱亲如一家的场面,令人感动。部队首长介绍说:为了保卫祖国,战士们从参军一直爬在冰天雪地战壕内,大雪封门时有的战士从雪里挖出来已冻掉耳朵……。演出结束后战士们争着和张受仓握手,“当我握住战士们又肿又粗的冻手时我哭啦……,能为 *** 演出,我这辈子不后悔。”张受仓激动地说到。

《红灯记》的表演不仅使张受仓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艺术表演上得以升华。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张受仓想起演《红灯记》就更加想念人民子弟兵!或许当年的战士们也深深思念着张受仓,因为他演李玉和的形象已经深入战士的心,成为激励,鼓舞战士的标杆。

多年来,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坚持下乡,以身作则,尽心竭力地演出,始终不会让期待他的观众失望。他常常说:“我们演员为人民唱戏最有价值。”他的演出的确将艺术推到了更高的一种境界:服务于人民。

不仅如此,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好的演出,张受仓经常牺牲掉自己的利益。 为了外地演出的方便,他们很想请乐队来为他们做伴奏,当时邀请乐队的费用非常高,好几次都是因为缺钱而请不到乐队。张受仓那时经常牙疼,他就把老伴儿给他看牙的300元钱拿出来请了乐队,“因为请到乐队一高兴,我这牙也就不疼了。”他笑着说。在张受仓的演艺生涯中,带病坚持演出是家常便饭,在一次演出时,由于连夜奔波劳累,他多年的胃病发作。在台下,他打着吊针输液,轮到他演出时,他就拔掉针头,默默忍着胃痛到台上演出,下场后又接着输液。就这样坚持着把自己的戏全部演完,张受仓才如释重负。但患胃病的他已经疲惫不堪……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和工作作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受仓几乎从来没有因病、因事耽误过演出。

更多山西省晋剧国家一级演员有谁(山西晋剧名演员排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