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李阿宝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要不是官宣真人版电视剧的消息传来,《我为歌狂》恐怕还静静地躺倒在80后90后的记忆深处。2001年,这部动画片在电视机荧幕上与观众见面。要说万人空巷绝对是夸张,但在一代人的青春里,它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6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官博宣布《我为歌狂》将拍剧
谈论《我为歌狂》,不能忽略时代语境
尽管如此,一定会有人很纳闷,《我为歌狂》这个IP,真有被翻拍的价值?或许,在谈论本片时,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时代语境。
《我为歌狂》海报
说到《我为歌狂》,就不能不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者为中国动画事业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用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字来概括——《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任意拿出一部来,都值得中国动画人大书特书一番。
尽管如此,它们的共同特点却是,小朋友看得很起劲,爸爸妈妈们没啥感觉。这也难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人都将动画片认定为小朋友专属。所以,动画片的风格应该是幼稚、通俗,而主题最好是直白地宣扬正能量。今天的00后,恐怕根本无法理解这一观念。
但当时光来到新世纪,一批国外动画作品开始冲击国人的传统认知。美国动画大片《狮子王》,兼具浪漫主义的爱情叙事和哈姆雷特式的深邃主题,更像是一部成人童话。而大批日本动画作品的引进,更让一代中国观众耳目一新。
《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棒球英豪》《灌篮高手》……在让观众感到如痴如醉的同时,它们也颠覆了诸如“动画只适合小朋友观看”的陈旧观念。尤其是《灌篮高手》, *** 了体育和校园两大要素,更是贴近万千青少年的心理。谁说动画片只能拿神话人物和虚幻故事做文章呢?毋庸讳言,《我为歌狂》也在许多方面学习和借鉴了《灌篮高手》。
《我为歌狂》叶峰、楚天歌
叶峰的原型显然是流川枫——独立、酷、狂、比较自我、不会妥协。楚天歌的原型当然是樱木花道——花痴、热血、容易冲动。而两人的矛盾冲突和惺惺相惜,也构成了《我为歌狂》的一条主线。虽然形似不等于神似,但好歹,本片终于把目标人群对准了青少年而非学龄前儿童。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本片仍然摆脱不了幼稚和青涩的气息,但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艺术成就。当新新一代的双眼已经看透了太多世故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我为歌狂》在当年,可是个稀罕玩意。
《我为歌狂》的最大亮点,是胡彦斌的音乐
在校园里组建乐队,而且还成为全校师生的偶像,如此剧情并不怎么符合国情。但也许更应该感谢这一设定,因为它让我们有幸与胡彦斌的音乐相遇。
2000年,17岁的胡彦斌创作并配唱《我为歌狂》相关歌曲
主题曲《我的舞台》热情奔放,充满青春活力。最难得的是,整首歌曲的歌曲积极向上,毫无扭捏造作之感。今日的歌坛,远比当年来得丰富多彩,但歌曲的风格却在不断趋同化。闪亮登场的青春偶像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精致,可唱来唱去,始终离不开油腻的情情爱爱。张扬自我、力求上进,一曲《我的舞台》,升华了整部动画的主题。
插曲《有梦好甜蜜》,婉约细腻,唱出了少男少女不可捉摸的心事。“满天的繁星/掩藏我点点点的秘密/夏日的蝉鸣/吟唱我对未来的希冀”,且不论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光是这几句颇具文学味的歌词,就把青春时代的意境烘托到了极致。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男生女生之间的欲言又止,总能让人感到一丝丝青春的悸动和羞涩。这种含蓄的味道,在今天流行在校园里的歌曲里已无处可寻。
平心而论,那时候的胡彦斌还略显稚嫩,但这种稚嫩恰恰贴合了《我为歌狂》的气质。而且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我为歌狂》的音乐终于不再是儿歌、童谣,也不是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时光飞逝,当我们回忆起《我为歌狂》时,第一反应恐怕都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而不是动画片里的故事。
《我为歌狂》原声带在内地热销60万张
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国产动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可如《我的舞台》一般既贴合剧情又有悦耳动听主题曲的作品,似乎难觅踪影。同样难觅踪影的,还有昙花一现的“灵感乐队”。2017年,他们曾经在舞台上重新演绎这些经典歌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
要说国内流行音乐的水平在退步,我想没有人会同意,但动画音乐似乎开起倒车。“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我还有点小糊涂”……再次成为中国动画音乐中的主流,真不知我们该是喜是悲?
《我为歌狂》本土化中的得与失,不该被遗忘
要说《我为歌狂》最值得吐槽的地方,非动画制作莫属。虽然从人设、形象到剧情,本片都对日本动画进行了借鉴(比方说每个人物都有专属的Q版),然而,展现给观众的成片效果就不敢恭维了。与其说是动画,《我为歌狂》更像是由一张张PPT组成的走马灯。动不动就定格、人物动作僵硬、毫无意义的空镜头……本片的粗糙感,使它远远达不到外国同行的水平。
《我为歌狂》动画有粗糙感
当然,有理由相信,在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动画人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年来的国产动画作品《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不缺华丽的画面和精致的细节。但问题还在于,中国动画有没有办法更现实主义一些?
当年的《我为歌狂》,其实在本土化上下了不少功夫。熟悉的教室环境、严苛的教导主任、学业与爱好的矛盾……本片主创力图让故事更接近中国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某些情节虽显夸张(比如OPEN乐队的成名之路实在太过一帆风顺),但总体来说,《我为歌狂》的中国味道并不寡淡。
只是,由于主题被限定在一支乐队的成长,因此许多可以被挖掘的主题都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比方说,叶峰和父亲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就是典型的青春烦恼,但只是支线剧情。又比方说,郎老师和冷老师被乐队成员感动,使得矛盾的解决来得过于容易和轻巧。换言之,和本片中诸位主要角色身着的“奇装异服”一样,《我为歌狂》和中国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如果说本片的开创意义足以掩盖一些制作上的不足,那么,今后的新新一代还能不能领会《我为歌狂》的新潮和时髦,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楚天歌、叶峰、丛容、麦云洁的四角关系,在当时的动画片里属于开天辟地、夺人眼球,可放到今天来看,那就不一定了。当年属于禁忌词汇的“早恋”,如今依然不适合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出现,但新一代的观众已经见多识广。真人版《我为歌狂》该如何表现主要角色的情感关系,颇值得费一番思量。但愿,它不会沦为烂俗的偶像剧。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