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书写生命华章(生命的经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书写生命华章(生命的经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书写生命华章(生命的经文)

文/王根明

在二十世纪中国 *** 发展史上 , 提到虎 篙山阿訇 , 你会惊奇地发现 , 这位离世已半个 世纪的历史人物 , 至今依然活在陕甘宁 *** 民众代代相传的口碑中 , 他以爱国爱教的民 族精神 , 为人处事的高风亮节 , 矢志兴学的 人生追求 , 博通东西 的学术 品格 , 永远铭记 在 *** 民众的心灵史中。

1879 年 11 月 23日 , 虎篙山出生于宁夏 同心县 (时称平远县半个城 )。他原名虎万福 , 经名赛尔敦丁 , 以字行 。青年时期马元章为 其更名镇林 , 字篙山 。虎篙山的父亲为虎夫 耶门宦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虎篙山自 小遵从父命在 *** 寺接受经堂教育— 学习 *** 文和波斯文经典 , 期间曾到各地寻访 名师。1897年 , 虎篙山到海原县烂泥沟 *** 寺师从汪乃必 阿訇 , 学习并接受“ 尊经革俗 、 凭经立教 ” 的伊赫瓦尼学说 ; 1899年 , “ 穿衣” 毕业 即受聘到同心城 *** 小寺任教长 ; 1901年至1924 年先后任同心城 *** 东寺 、 固原县 硝河城 *** 大寺等 *** 寺教长。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 的大变革时期 。《辛丑条约》的签订 , 辛亥革 命的爆发 , 清王朝的寿终正寝… … 虎篙 山的 青 年时期 正经历着国家和 民族这一系列天 翻地覆的变革。在民族的苦难和国家生死存 亡的历史时期 , 虎篙山一方面严格履行教长 的职责 , 格守伊斯 兰教教义 , 坚守着 *** 寺的一方净土 , 传承着 自明朝嘉靖年间陕西经 学家胡登洲所开创的中国 *** 教经堂教 育; 另一方 面也不断思考着民族的命运和祖 国的未来 。

二十世纪初叶 , 中国各族儿女发扬 “ 多难 兴帮” 、 “ 自强不息” 的精神 , 纷纷留学海外 , 投 身爱国救亡运动。正如留学法国及苏联的革命青年一样 , 在留日的革命青年中 , 曾有十四个 省三十六名 *** 青年学生 , 成立了“ 留东 *** 教育会” 并创办了 *** 历史上第一个刊物《醒 回篇》, 号 召 *** 同胞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 , 与各民族同舟共济 , “ 教育救 国” 、 “ 共图国 强” 。一批 *** 阿訇、 教育家纷纷到国外访问 留学 (如王宽到 *** 半岛 、 埃及 、 土耳其等 国考察 )。深受他们的影响 , 虎篙山也决意出 国考察并履行朝觑功课。

1925至1926年 , 虎篙山从海路经上海、 香港赴新加坡 、 印度和阿 拉伯半岛考察并到圣地麦加参加朝觑大典。在漫长旅途 中看到外 国列强对 中国人 的歧 视 , 更 增强 了他的民族 自尊心 , 增强 了他办 学强族兴 国 , 投身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决心 。回国后的第二年 , 虎篙山在宁夏大力倡导和 兴办 *** 新式教育 。改 良宗教 以启 迪 民 心 , 发展教 育以 振兴民族 , 是 当时中 国 *** *** 中一批 富有远见卓识的学 者和知识 分子 (主要是经汉两通 的阿訇 )的共识 。他们奔走呐喊 , 付诸行动 , 改革传统的经堂教育 , 在全 国 *** 聚居地兴办现代 *** 学校 , 不 仅培养了一大批 *** 人才 , 而且用实践探 索了 *** 的教育模式 。在这批宛如星河的杰 出学者和知识分子中 , 虎篙山就是其中的一 个 。

虎篙山是一位博学多识 的经学大师和教 育家 , 兴办 *** 学校 , 提高 *** *** 的文化 素质是他的毕生夙愿 , 为此他倾注了一生的 心血。他在改革传统的经堂教育 , 发展新式 *** 教育 , 促进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互 动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 具有开创意义 , 特别是 对推动西北地 区 *** 教的发展与顺应时代 方面起了主要作用。

他认为以文化救人 、 救教 、 救族和救国的 关键是从儿童着手 , 改革经堂教育先得从教 材开始 , 教材不改革 , 便跟不 上教育发 展的 要求。因此 , 1927年在他 自己亲手创办 的位 于固原三营的“ 中亚学校” 中 , 首先对经堂教 育中使用 的教材存在的不足作了修订 , 先后 编写了两册《阿文教科》和一本《波斯文法精 华》。《阿文教科》课本开创 了我 国现代阿语 语法用现代汉语讲授 , 语法术语用现代汉语 翻译解释之先河。

在改革经堂教育方面 , 他 主张“ 中阿并 举” , 终生学习 , 培养经汉两通 的人才。他认 为只有培养中阿兼通 、 明德格物 、 博文约礼的 阿訇 , 才能适应生存于汉语文化环境中的回 族 *** 社会的发展 ; 他认为过去的经堂教 育培养学生只注重阿文 、 波斯文 的学习 , 轻 视汉文 的学习 , 因而培养出来 的学生既不能 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 又不能确切地 理解 、 全面深人地阐述 *** 教义 。

他率先在 *** 寺里给学生教授汉文 , 尽 管遭到一些保守阿訇的诽谤和阻挠 , 但他始 终如一地坚持 自己的主张 。正是在他的积极 倡导下 ,在西北 的 *** 寺教育中加授汉语 , 并 创办了多所中阿并授的学校 , 为国家和 *** 培养 了许多品学兼优 、 中阿兼通 、 著述颇 丰的人才 , 对西北乃至 中国 *** 教育事业 的 发展起到了开拓与创新的作用。如1927年 , 虎篙山任固原老三营 *** 寺教长时 , 在寺内 创办了一所“ 中阿小学” 并任校长 , 这是宁夏 乃至西北地 区最早 的中阿文教育机构 , 虎篙 山 也因此被称为 中国西北中阿学校 的创始 人 ;1931年 , 出于 “ 谋造就师资 , 为将来发展 宗教 , 减少耻辱之具” 的 目的 , 虎篙山呈报地 方 *** 批准后在三营镇正式开办 了一所 中 阿学校— 中亚学 校 , 并被公推为校 长 ;1933年 , 虎篙山被聘为同心大寺教长时 , “ 经 与当地协议 在大寺成立 了中阿小学 ” ;1934年 , 虎篙山应宁夏省 *** 主席马鸿 透聘请 , 在银川合作创办“ 宁夏私立中阿学校” ; 1937年 ,驻 防三营 、 同心一带的 *** 第八十一军 军长马鸿宾先生仰慕虎篙山的才学 , 聘请他 在其司令部举办了中阿讲习所 , 之后马鸿宾 调任绥西 防守司令 , 讲习所也随军迁到吴 忠 , 遂 “ 规模益宏 , 成效 日著” ; 1938年 , 马鸿 透又在吴忠中阿讲习所的基础上成立 了“ 中 阿师范学校” , 聘请虎篙山任校长 , 学校广招 各地优秀青年人学 , 一时人才云集 , 盛况空 前 , 大开学习汉语 、 *** 语 、 波斯语和翻译 著述之风 。

在虎篙山 的大力倡导下 , 新式教育在宁 夏和甘肃的一些地方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 。这些学校 的创办集 中了当时西北 *** 中的 一些知识精英 , 上海、 云 南 、 江苏 、 四川 、 青海 及甘肃等地的很多学生慕名前来宁夏求学。当时的新式教育 , 为全 国各地培养 出了一大 批品学兼优的人才。虎篙山的弟子中更是人 才辈出 , 很多人成为全 国文化界 、 *** 教界 的著名人物 , 如马坚 、 马福龙 、 虎学 良 、 马元 卿 、 丁振翼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 在经济文 化相对落后 的宁夏和甘肃地区 , 能够 出现这 样令人振奋 的局面 , 得益于虎篙山 的躬身实 践和楷模作用 。193 9 年 , 虎篙山在银川与到 访 的白崇禧将军 (兼任中国 *** 救 国协会 理 事长 )会 晤时谈道 : “ 西北 回 民 虽多 , 但太贫穷 , 文化落后 , 要发展教门 , 兴教建国 , 必靠人 才。因此兴办中阿经学堂 , 培养中阿兼通的 新人才, 鼓励 *** 儿童经书并读 , 积极兴办回 民中小学 , 培养 *** 人才 , 提高 *** 素质 , 是 当务之急。” 他还请求白将军以其个人影响 , 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倡办高层次的中阿学校。

1948年 , 已七十高龄的虎篙山受马鸿遴 邀请去甘肃临夏韩家集筹办一所全 国性 的 类似“ 吴忠 中阿师范” 的学校 , 结果计划落 空 , 当时虎篙山颇感失望 。他的晚年弟子 、 著 名学者马贤每每回忆起那段往事时 , 总是老 泪纵横 , “ 那是恩师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他一生最大的志趣是兴办学校 , 教书育人。”

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后 , 中华民族同仇 敌汽 , 共赴 国难 , 抗 日救亡运 动在全国兴起 , 虎篙山也积极投人到抗 日救亡 的运动 中 , 提 出“ 国家兴亡 , 穆民有责” 的 口号。时任宁夏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校长的他 , 凭借着自己在 *** 中的威信和这个宁夏 *** 的最高学 府 , 积极开展了各种抗 日救亡活动 , 揭露 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他在课堂上对学 生讲 : “ 爱国属于信仰 , *** 应热爱祖国 , 皮 之不存 , 毛将 焉附 , 没有 国家哪还有宗教。” 他指导学生每周 出一次墙报 , 举行一次演讲 会 , 都以抗 日救国为中心内容 ;他还支持学生 利用课外活动轮流到集市上宣传抗 日 , *** 日货 , 唱抗 日歌曲— 《 *** 进行曲》。

他严厉批评那些对 日本侵略者置若阁闻 的 *** 是 *** 教的“ 伪信者” 。他在当时 给全国 *** 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 *** 同胞们 :

在这“ 长期抗战” 国家生死存亡的 关头 , 我 们处在后方的教胞应作一种精神之战— 就是 给国家和前线将 士们作一种胜 利的祈祷 。这种 祈祷就是总裁说的 : “ 我们 的抗战精神重 于物 质 , 要以我们的精神来战胜敌人的物质。” 也就 是《麦克 图布》经上所说的 “ 无形之战胜 于有形 之战 ; 精神之战胜 于物 质之战” 。真 主在《古 兰经》中启示我们 “ 被压 迫继而被侵害者 , 施 以 同 样报复 , 定得 *** 之襄助 ” 。这就是我们 “ 最后胜 利” 的把握 。所以都人用 阿文作了一篇《胜利祈 祷词》, 并且译成中文 , 希望全 国各地的 阿訇们 , 把它教授给后 方的教胞 , 同他们在每 日五 番拜 后 , 念这篇祈祷词 , 同心诚意向 *** 祈祷吾 国胜利 , 珍灭 日寇 ! 这就是我们教胞们 为国家尽的一 点责任。现在把这篇祈祷词 写在后 面 , 望大家向主祈祷 , 以冀胜利早 日降临 :

*** 啊! 求你援助我们 的 *** , 使我们的国 家永存 , 使我们 的抗战胜利 , 消灭我们 的敌人 。

求你在敌人侵略城市 , 杀 害人民种种残基行为 上 , 护佑我们 。求你 差遗狂风 , 使他们的飞 机政 落郊野 , 使他们 的兵舰沉矜海洋 , 使他们的士兵 厌战 , 使他们 的经济崩清。求你降天 灾惩罚朴他 们! *** 啊 , 求你赏准我们 的祈祷! 阿敏!

这篇祈祷词被石印成尺五见方的白纸宣 传品 , 分发全国各 *** 寺 ,有 的 *** 寺和县政 府还翻印了这篇祈祷词。甚至白崇禧见到了 这篇祈祷词也颇为感动 , 亲自呈送蒋介石 阅 知。蒋为这一 *** 教长的爱国热情所震撼 , 遂同白合影一张 , 题“ 篙山兄惠存” , 下书“ 中 正 ” , 赠寄虎篙山阿訇 。

当时这篇抗 战祈祷词不胫而走 , 在全 国 *** 中传诵 , 其言真语切 , 感人肺腑 , 充满 爱国热忱。

虎篙山当阿訇不 忘国难 , 在 中华民族危 难之际 , 挺身而出 , 带领 *** *** 大众 共 赴国难。虎篙山的爱国壮举 , 也代表 了西北 乃至全国广大 *** 爱国爱教 , 积极参加抗 日救亡运动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怀。

虎篙山一生译著颇丰 , 精通 *** 文、 波 斯文并谙练汉文 , 用多种文字著书立说。他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 还通过他 的译著倡扬敬 主爱人 、 爱教爱国 、 中正温和 、 追求真理 、 坚持 正义 、 学习知识 的思想 , 倡导不同宗教和不同 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他的译著主要 有 : 《月论释难》(汉文版、 *** 文版 ) , 《波斯文法精华》《阿文教科第一部》《阿文教科第二 部》《 *** 教三字课本》《拜功之理》《波文之 源) ( ( 麦克图布注释》《侯赛尼大辞典》和《米什 卡提圣训》等 , 逾五百多万字 。正是虎篙山数 十年如一 日地学习著述 , 成为了既博学多才 , 又著述等身的一代经学大师。

虎篙山留下的著译 , 不少 已流失 , 据其三 孙虎希柏的搜集 , 保存至今的约为十六种。

以《 *** 教三字课本》(上册 )为代表的 *** 教基础 常识读物 , 及虎篙山指导其子 虎学 良编写的《依玛尼问答实说》和《 *** 女 子三字经》, 在西北地 区广为流传 , 迄今仍不 断翻印再版 ; 《阿文教科》第一 、 二部和《波文 之源》是虎篙山为改进经堂教育 *** 文和 波斯文的词法 、 语法教学而编著的教材 , 他 的早年弟子 、 北京大学教授马坚深情回忆起 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于 固原三营求学于 恩师 门下的情形和恩师对他一生为人治学 的巨大影响时说: “ 先生一是思想新颖 , 二是 品格高尚 , 三是富有革新开拓精神 , 四是学识 渊博 , 中、 阿 、 波文并举。先生当时讲授 的由 我笔录并发表于 1 9 2 9 年《 *** 铎报》上的( (新 月问题的研究》一文 , 奠定了我对《回历纲要》 一书撰写的基础 。先生在那个时代能编写出 那样好的 *** 语法和波斯语语法并用汉语 详解的基础课本 , 在那个时代是无人可 比 的。” 而《波文之源》一书 , 是继常志美的《米诺哈吉》和马联元的《波文仙法》之后 , 由中国 学者编著的波斯语教材 ;余振贵 、 杨怀 中在 《中国 *** 教文献译著提要》 中评介说 : “ 《侯赛尼大辞典》是虎篙山的重要研究成果 之一 , 充分展示 了编者深厚的伊斯 兰教学识 和娴熟的波斯文水平 , 也反映了当年宁夏伊 赫瓦尼 派学者 重视研究 *** 教理论 的社 会风尚 。本书为学 习波斯文经籍提供了便 利 , 因此在 国内 *** 中享有较高声誉 。” 20 0 6 年 1 月黄山书社出版的 《 *** 大典》收 录了《侯赛尼大辞典》; 虎高山把 国内外流传 较广的 《米什卡提圣训集》(辑录 6 0 巧 段圣 训 )列为经学教育主要课程之一 , 经多年的 讲授 , 在二十世纪四 十年代初由其子虎学 良 整理中文译本 , 历时十年完成 , 约八十万字 ; 《月论释难》是解决国内 *** 斋月起讫分歧 问题的专著 , 此书 19 3 7 年出版了 *** 文 本 , 194 9 年 由虎篙山的晚年弟子 马贤将此书 译为中文。

1955 年 11 月 2 5 日 , 一代宗师虎高山在 平凉 *** 西大寺归真。从甘肃平凉到宁夏同心 二百五十多公里的送葬路途上 , 沿途固原 、 三 营 、 李旺堡等重要城镇 、 乡村闻讯而来的数十 万不同教派和门宦的 *** 群众争相抬送虎 篙山阿訇的埋体 , 呼唤着他的名字… … 虎篙 山阿訇已与陕甘宁那片黄土融为了一体 , 他生 命的华章将在人们永久的怀念中光彩熠熠。

更多书写生命华章(生命的经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