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自驾游,广东省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自驾游,广东省旅游必去十大景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自驾游,广东省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万佛山石窟位于洛阳市吉利区柴河村北山阳坡上。

1993年,我负责全市野外文物调查时,就听说柴河村有石窟,一个人就跑去调查,竟没有找到。寻问村内老人,却说此地没有石窟。后来才知道,人们说的柴河村是洛阳吉利的柴河村,不是孟州的柴河村,吉利柴河村距孟州城约35里。学会骑摩托后,我也曾到洛阳吉利柴河村三次,竟也没有找到。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吉利柴河村的张永军先生,在张先生的热情接待之下,我终于见到了万佛山石窟的真容。之后,我又多次到万佛山参观,每次都受到了张先生的热情接待。

张先生身材魁梧,话语中带着浓厚吉利口音,吉利距我家仅数里之遥,几乎一致乡音让我听起来格外亲切。让我惊讶的是张先生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石窟文化和书画艺术等艺术理解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这些自认为有一定文化研究水准的人相形见秽。张先生还是柴河书画特色村的主要发起人,全国许多知名书画家都在该村设有工作室,甚至有人已长期在这里居住生活。

张先生虽有自己的事业,不过为了保护万佛山石窟这一文化瑰宝,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义务反顾,无怨无悔,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其中,当地人称张先生是万佛山石窟的“守护人”。现在,他还担任着万佛山石窟寺的业余性的专业保护员,各方面来人到万佛山石窟,都要邀请张先生到场讲解。

经张先生介绍,我对万佛山石窟寺有了一定的了解。

清康熙《孟县志·乡镇》名单中记载有打石凹村。据石窟内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石窟寺碑序》记载:“忆惜石窟寺,本号万佛山也。”民国《孟县志》记载:“打石凹又名石窟寺,西邻湛河,河西即济源地,山石粗粝,供石槽、石磙之用。”据以上资料可知,这座石窟名为万佛山石窟寺,另外此地还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孟县的一处采石场。

1994年《修复万佛山石窟造像碑记》记载:石窟“开凿于北魏光宅嵩落之后”,说明万佛山石窟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据史料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周围还开凿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窟,如新安、偃师、巩义,甚至焦作博爱的石佛滩石窟也是,万佛山石窟是其中之一。

虽与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时间相当,但因此地偏僻,历来鲜为人知,现存史料中也少有记载。1956年8月,新乡专署也曾派人到此调查,之后写有万佛山石窟调查报告,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后来修建铁路,万佛山石窟所在区域成为铁路石料的采石场,开山炸石中多数石窟被炸毁,或被震塌,整个石窟区被彻底破坏,仅剩下的几处石窟也被粹石掩埋了起来。

1992年,吉利区人民 *** 拨专款开始对万佛山石窟进行清理,张先生就参与了此次的清理工作;1993年至1997年,省文物局派专家对石窟进行维修加固;1998年,下寺院完成清理;2000年9月,万佛山石窟被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万佛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

当地人一般称为五佛窟,是因为这里现保存下来的佛像是五窟一龛。不过从万佛山石窟这个名称可知,这里原应有许多佛龛。张先生说:万佛山石窟的崖壁上原来密密麻麻排列着上千尊大大小小的佛像,由于自然和人为的损坏,现仅在上寺的双窟洞和莲花洞崖壁上残存造像300多个。

万佛山石窟寺分上寺院和下寺院两个院落。

下寺院位于大道旁,有锣鼓洞和神游洞两个洞窟。院内还保存有几块佛像背光和飞天石雕残石,线条流畅,曲线柔美,赏心悦目。

神游洞:如一把支起的帐篷,内有坐式组合三世佛,窟门左侧有天王,天王左侧还有一浅浮雕像,洞内下壁上雕刻有精美的帝后礼佛图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洞口壁左上有二行小字,风化严重,能辨认的有:“囗囗住寺僧囗囗,囗囗三年三月十囗”几字。

锣鼓洞:为中心柱洞窟,现仅存半截中心柱,中心柱平长约2米,南面浮雕依稀可见。中心柱下雕刻有一幅狮子、二添香比丘尼和一博山炉浮雕。

上寺院位于高台之上,有大佛龛、莲花洞、双窟洞等四个洞窟。

大佛龛:一佛二菩萨造像。大立佛面朝东,高约5米,双臂残毁,踏于石刻莲座之上;高髻宽面,面部五官因风化而残损,额间有清晰白色圆孔;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下摆衣褶流畅有序。二菩萨亦上身残无,残高均在1米左右。佛龛基座下沿上雕刻有一幅精美的狮子伎乐人图浮雕。

莲花洞:大佛龛东侧,造像组合为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坐佛、二力士。虽历经风化,造像都有些残损,但其中丰富的细节、精美的浮雕仍能让人想象当年的胜景,几个暗红色的飞天,灵动飘逸。佛座下雕刻有精美的狮子伎乐人图浮雕一幅。

双窟洞:莲花洞右侧为一组二窟,造像分别为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坐佛、二菩萨,洞外为高浮雕的二力士。窟壁上飞天起舞,衣袂飘飘。双窟洞洞窟顶原有莲花藻井。清末,占据此地的道士,把“莲蓬”涂改为了阴阳太极图,也算是精神上的占领吧。佛座下亦雕刻有精美的帝后礼佛图浮雕。

万佛山石窟最具特色的当然还有“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是中国古代佛教浮雕的重要作品,是封建统治者宣传的尊帝就是礼佛,帝既是佛思想的重要标志,也是佛教之所以能在北魏之后在全国迅速传播的重要思想基石。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原有一幅“帝后礼佛图”,民国时期被北京琉璃场奸商勾结美国人盗卖到了国外。所以许多专家学者就把巩义石窟寺现存的“帝后礼佛图”称成为国内石窟内仅存的孤品。其实不然。

万佛山在仅存的6个洞窟中的下寺院的神游洞佛龛和上寺院的一、二窟的佛龛下就有3幅精美绝伦的“帝后礼佛图”。每一幅“帝后礼佛图”基本上都是皇帝和皇后左右对等排序:一边是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大臣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前导下,缓缓行进:一边是皇后头戴莲冠,身披霞帔,一手拈香,后随两名贵妇,在众宫女的簇拥下迎风徐行。礼佛图中的每一位雕像高约20至27公分,尺寸并不大,但却把礼佛队伍中的每一位皇家贵族人物神态、仪态、雍容、华贵的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也能精准地把侍从的卑微姿态地位刻画出来。每一尊雕像都衣袂飘逸,神采飞扬。万佛山的“帝后礼佛图”整幅画像和人物数量不能与巩义石窟寺相比,但万佛山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的雕刻技法和表现形式足可以与巩义石窟的“帝后礼佛图”相媲美。

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万佛山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从万佛山石窟寺的开凿建寺到它的掩埋和重新发掘开放,可以看出宗教文化和世间信仰一直都在延续,从未间断。正如《心经》所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涅槃的是人心,而人心却是“到得还来别无事”,何时才能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情”的高度呢?

更多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自驾游,广东省旅游必去十大景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