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2世纪的地理著作《述志》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勇士跨过数条湍急的河谷, 去攀登一片荒芜的高山,历经千辛万苦,一人成功到了山顶,竟然发现这里有一片富饶肥沃的乐土, 繁花硕果飞鸟走兽,仿佛与贫瘠的四周是两个世界,他大声呼喊着同伴快上来。 但同伴实在体力不支,停在下面就差几步却无法前行, 不过后来他下山后把同伴的见闻告诉了山下村里的人。 西蒙·沙玛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则宗教故事,成为一个母题,不断被传颂改编, 最终幻化成了《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当然如同河流,越到发源地“源”与“流”已经很难分辨, 毕竟古籍能保留至今的实在太少,比如这个12世纪的故事其实渊源于4世纪《希伯来地名考释》对神山 的描写。几乎可以肯定,这四世纪的故事也不是最终的本源, 甚至可以说香格里拉也并不带有多少基督教色彩,某种意义上它有着比宗教更深远、更直接、 更单纯的渊源。这一切植身于童年时对“山那边住着神仙”式的单纯幻想,仅仅是一种对未知的憧憬 和对现世的不满而寄托情思的构想,某种幻想寻找香格里拉是人的一种自带的天然属性。 也正是这样的“天然”,让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香格里拉”,佛教的灵山到西方净土, 道家的小国寡民到洞天福地,文人笔下大同社会到隐藏山中的桃源, 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与阿尔卡迪亚的传说…… 不过细细分析,这些不同文化中的天堂秘境又有所不同,比如西方的香格里拉和中国的桃花源, 桃源是饱受战乱困苦的人们心中的一片平静的乐土,他很单纯,虽然不知有汉焉知魏晋, 但其实并没有多少对旧时代的神话。而《消失的地平线》则是写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经济政治 文化繁荣大发展的20世纪,刨去由于时代原因文字背后总能透露出的那点后点殖民主义色彩, 小说对香格里拉相对落后、封闭、淳朴、原始的溢美更显示出詹姆斯·希尔顿对工业文明的批判 与现代化的反思。所以在总体和平繁荣,基本步入现代化的中国当下, 我们早就生活在比陶渊明梦中还要完美的桃花源中,却依然停止不下寻找香格里拉的脚步。 当然,现代人对秘境的追寻多少有些带有叶公好龙的意味,大家心中所谓的胜地不仅要人迹罕至风光 秀,还要有空调房间、WIFI信号、高铁直达、快递包邮,而乱世时隔绝战乱的高山到了和平时期恰恰成 发展的阻碍,越是人迹罕至的天堂越不会有现代化的生活便利条件。于是讽刺的事情出现了,这些大大 小小能躲过战乱的秘境却躲不过和平时期人们对圣境的追寻探索,张家界、九寨沟、凤凰、阳朔、坝 上、雪乡一个个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处女地,都成了西湖一般倚门献笑、声色俱丽,人人得而媟亵之的曲 中名妓。在小贩的嘈杂叫卖声、灯红酒绿的铜臭下,那些保存有古时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伦理的琥珀磨 成了映照现代人内心空虚的明镜,那些代表着旧时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反工业化旗帜最终成为“无烟工 厂”用模具批量生产的玩具,而那些带有反消费主义色彩的秘境被包上原始的外衣,系上情怀的绸绳,标 上淳朴的标签被人们尽情地消费。 当然就算是开发之前的张家界、阳朔、凤凰都不能严格的香格里拉,正如《 *** 山水与基督教神圣风 景》一文中说的那样,对于香格里拉的探寻者,风景漂亮、人少、难到达还不够,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 因素——令人生畏的美。香格里拉绝不是乡村田园诗般的存在,正是这种畏惧让山水变得神圣而不容亵 玩。你大可以坐着飞机、开着豪车来到青藏高原,但当你踏上这片土地,直面山水时你就成为最渺小最 柔弱的存在,他的高寒与稀薄的空气让你谦卑,让你肃然起敬不敢怠慢。这也是为啥人们不满足于九寨 沟、不满足于雪乡,义无反顾的开始踏上去墨脱、去雨崩、去乌孙的道路,新的一波商业化开始蔓延到 最高的山峰与最深的峡谷…… 不过我觉得到并不要因此而给香格里拉的探寻者带上虚伪、反智的高帽。我认为这种“虚伪”的热爱恰恰 是一种真诚直率的本能。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用着原始生活方式长久 *** 出来的大脑生活在现代文明之 中,人的审美永远是落后于时代的,长久的农业文明和璀璨的诗画遗珍让我们多少都割舍不下田园诗般 生活的意向。虽然理性告诉我们现代医疗让人平均寿命提高数倍,集群化城市生活给我们最大的便利, 但那原始的大脑依然 *** 不住纯天然食物、自然治疗、青山绿水的诱惑。一个从小读着“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民族完全不愿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中开一扇窗,短暂的浸润 在自然大美之中才是一种反常。 说了这么多什么人们乐此不疲的寻觅香格里拉,回到主题,香格里拉在哪里?也许你会说给一个本来虚 构的地方考据出一个真实的位置是滑稽的,但如同《南方公园·幻想大陆三部曲》中说的,圣诞老人、耶 稣基督、甘道夫这些虚构的人物比我们这些真实的人影响更大,人生苦短,死了不久就被遗忘,而这些 虚构的人却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不朽和永生,所以某种程度看虚构的东西比我们更真实。同样香格里 拉、亚特兰帝斯、桃花源这些虚构的地方却有比真实的地方更强的生命力,早就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 ,不去研究他们才是人文科学的疏漏。甚至不谈其他,这些地方能带来的旅游收入就是最实实在在的存 在,所以那些争夺二郎神、七仙女故居的地方 *** 也并不是蠢到分不 *** 实与虚构,都只是为了最实在 的钱而已。而追逐利益只要不违法、不侵犯他人利益我觉得也没啥需要批判的,最多批评嘲讽一下吃像 的难看而已。更何况任何幻想的东西都有其现实依据,连神都是我们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香格里拉 也与探险家洛克在《国家地理》中对中国的描述分不开。所以探寻香格里拉在哪这个问题有了两条路 径,一条是根据小说的文本,寻找书中描绘一样的寺庙、一样的山峰、一样的蓝月亮谷;一条是沿着洛 克的脚步,找寻他爬过的山跨过的河。前者我们找到了云南的迪庆,后者让我们寻得了四川的亚丁 ,于是乎迪庆改名了香格里拉市,亚丁成为了香格里拉镇…… 两地的撕逼从未停歇,但稍微探究就发现这两处地质上都属于横断山脉的核心区域,本就是同根生的兄 弟,共同锻造在印度洋和欧亚大陆板块侧向挤压的熔炉中,其实这也不算是啥巧合的事情,如果我们回 归本源,再看看《述志》中对圣地的描述不难发现,横断山脉成为香格里拉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历史的必 然。文中孤耸的大山、万仞的绝壁、高寒的苔原、奔腾的河流、贫瘠的荒漠、奇诡的峰林、茂密的丛 林、丰美的草甸都不是啥稀缺的地貌,但要这些奇景汇聚一处,相隔数米就能从荒芜穿越到生机盎然的 动植物天堂却真就只有横断山了。这里岷江、大渡河、 *** 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数条大河一改东 流的惯例,全部向南竖流,切割开万仞雪山,送给这片土地相对高度最高的山峰、最深的峡谷,顺 着印度洋沿峡谷而行的水汽和由东向西的季风又带给这里最多样的微气候,相隔数里确各在冬夏,同时 汹涌的江水切断两岸交通,让这里形成若海洋孤岛般的地理隔离,使得这土地的生灵都沿着独立的道路 进化,老死不相往来的各种文明得以按特有的道路发展。所以不管是稻城亚丁还是迪庆梅里,都有完全 有理由说这里就是香格里拉,这片记录着徐霞客的成就与遗憾,诉说着驼峰航线的壮烈与光辉的土地迟 早会等来一名洛克一样的探寻者,迟早会迎来一位詹姆斯·希尔顿那样的作家,迟早会成为人们心中永远 神圣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