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6日讯(记者佘晖)2020年从重大疫情中走出,武汉制造业强势复苏,经济增长迅速恢复到疫前水平,还迎来阿里华中总部、三峡集团总部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GDP12317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10。
11月15日,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的摄影师探访武汉锅炉能源工程公司,武汉格力电器公司,以这两个大型企业为窗口,近距离观察“武汉制造”的复苏。
武汉锅炉能源工程公司(武锅)我国发电锅炉的重点骨干企业。2020年初的疫情对武锅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恢复生产后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拓市场、抢工期,保证出口印尼产品、玖龙纸业碱回收炉、中石化巴陵石化废液焚烧炉等20多个大项目顺利交付。
今年2月,武锅整体搬迁新工厂。城市摄影队队员来到新工厂,现场行车来去,焊花点点,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今年前10个月与2020年同期相比,新增合同订单增长69.3%,营业收入增长101%,增长势头旺盛。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格力)是格力电器全国布局的重要一环,在格力十大生产基地中排名第二,年产家用空调600万套,产品分40大系列,900多款机型,涵盖了国内家用空调市场所有热销产品。
城市摄影队队员走进武汉格力,这里出产的家用电器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在厂内生产,钢板在钣金车间冲压成空调外壳,塑料在注塑车间成形为部件,铜管、压缩机……各种零件在流水线上传送,一步步组装成空调整机,整个流程零件全部不落地,废料全部送入地下层,整个车间干净整洁,纤尘不染。
武汉格力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给城市摄影队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在钣金车间,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在快速地翻转着,加工的金属面板在一道一道工序间完成着接力式的传递,成型之后,又由机械臂堆码得整整齐齐。管理人员介绍,钣金车间的智能化率已经达到80%,全部重体力劳动都由机器人承担。而且,这些机器人全部由格力智能设备公司自行制造,格力正在智能制造的路上渐行渐远。
摄影队队员、武汉市三医院通休医生孙卫星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大企业的生产场景了。对于目前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进步,队员们也发出了赞叹。本次工业企业摄影采风结束,队员们仍然不舍得离开。“这次走进企业采风的活动很精彩,希望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以后多组织”,他们说。
(策划:金思柳)
【编辑:张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