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胡彦斌是创作型歌手吗(胡彦斌参与我是歌手时改编的经典歌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胡彦斌是创作型歌手吗(胡彦斌参与我是歌手时改编的经典歌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个月前,知乎有网友提问:「如何评价牛班(NewBand)这款产品?」

我个人的评价如下:

仅就目前而言,NewBand是一款还算不错的流行音乐类产品(包括了APP与视频内容)

NewBand的产品模式严格来说并不是首创,但它的定位很准,通过高集成微创新走出精品化的路线。个人对NB的未来持乐观态度,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知名歌手或音乐人参与,逐步打造成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文艺号召力流行音乐教学平台。特别注意我说的是平台,你懂平台意味着什么。

印象中是在很早时期就有类似的模式涌现,唯一的区别是主讲不是胡彦斌。其中有钢琴吉他以及乐器乐理培训的互动模式,也有从选秀出来的一些歌手做这样的模式。直到后来也有公司背景进行大手笔投入支持,也在近些年出现了不超过5个的产品。但他们都太急于寻找商业模式,很急着赚钱,甚至我大概是一年半以前用过的一个产品只上线了半年就开始收费。

只是啊,民间精品与明星精品所获得的眼球是倍数的差别。论质量,民间的也未必就比明星的差到哪儿去。可你要知道是明星歌手以及明星音乐人对于很多流行音乐作品都过过自己的手,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他歌手的作品有更为独到的理解,从而可以在产品中最大化的剖析教学。而且他们都参与过很多幕后的工作,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可以解读更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幕后细节。

这些细节包括了什么?

演唱细节,发声、对歌曲不同段落的演唱处理方式、演唱技巧等;

乐器细节,视频内容有各个乐器的教学环节,有节拍器、谱子、真人演示、细节教学等;

编曲细节,虽然视频内容是逐个乐器教学的,但如果你足够细心,可以吸收到很多关于编曲配器的知识,最为关键的这些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关于编曲以及技巧的逻辑论述。

上面3条主要说的是视频内容,我用这个APP比较晚,让我记忆深刻的特点有下面几个

分轨功能,这个功能虽然从实现原理上不难,但从音乐类APP的微创新角度而言,可谓良心。流行音乐爱好者可以通过解剖轨道来了解乐器、了解歌曲、了解演奏和演唱等诸多细节。目前我看到的有「原唱」、「键盘」、「吉他」、「贝斯」、「鼓」、「PGM」,支持轨道开关;

支持「类别课程学习」,分类比较清晰,有曲风、乐器,并分别细分了教学课程;

支持「练习」,可自己选歌练习,也可以针对乐器去练习,细化了一首歌的所有骨架与灵魂。

NewBand目前的产品缺点也比较明显

团队人数众多,你可以从片尾字幕看到有多少工作人员。但团队目前的倾向都集中在胡彦斌一个人身上,包括教学曲目、所沿用的编曲配器都是胡彦斌的翻版,曲库教学内容还太少。

我是个比较害怕长久听一家之言的人,更何况我个人并不怎么喜欢胡彦斌的音色,同时胡彦斌也有他的局限性,也因为胡彦斌太具备个人特色,会导致整个产品都被他的个人化的特征所牵引。如果这款产品永远在围绕胡彦斌在做,那估计我应该就弃了。除非你想变成胡彦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理性的取长补短。这年头跟风效仿的人多的去了,保不齐死忠粉看完了教学后唱歌全是胡彦斌的腔调,而且胡彦斌的咬字实在是不入我耳,静静地脑补一下还蛮恐怖的(越过山揪..白了豆)。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就是说如果这款产品以胡彦斌为品牌扩张,那么我持观望态度。但如果这款产品能像我开篇提到的以平台身份让更多大咖歌手音乐人来教学,我想我还是会关注的。

其次产品另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够系统化,看似细分但却又太零散,让学习者不知道如何去组织,如何系统化的进行吸收消化。也就是说在引导教学中做的还不够,不够深入浅出。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款产品存在着较高的门槛,产品定位确实精准,但产品所呈现的内容都是有门槛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乐理或乐器甚至是声乐知识,你可能没法听懂胡彦斌以及其他老师在讲什么。而且你得会看谱,否则那些节拍器、速度、谱子就成了摆设,更别提如何看懂听懂。

可问题就来了,我们关注的点究竟是什么?是明星效应?还是产品价值?还是教学意义?

我想这相互间的轻重就看产品方如何权衡了,如果以明星吸引更多人来学习了解流行音乐,那肯定是好事一桩。可如果因为明星而导致产品走向商业化娱乐化,那后果还真不好说。因为我见到过的一些同类产品,要么暴利运作坐吃等死,要么先免费后强制收费,再要么被自己玩死。

但话说回来,你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它,取决于你的心态。NewBand通过《我是歌手》的宣传力推已经起到了一点作用,我个人不希望它是昙花一现,也不希望被娱乐和商业带到沟里去。

最后,为目前免费的NewBand点个赞吧!

-

更多胡彦斌是创作型歌手吗(胡彦斌参与我是歌手时改编的经典歌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