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共事6年冲突4次,聂荣臻坚决制止林彪思想偏差,林彪为何不敢辩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共事6年冲突4次,聂荣臻坚决制止林彪思想偏差,林彪为何不敢辩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共事6年冲突4次,聂荣臻坚决制止林彪思想偏差,林彪为何不敢辩驳

众所周知,我国开国十大元帅都是天纵奇才,都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勋。

在解放战争中,四野“林罗刘”发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彻底解放北方;三野“陈粟”发动淮海战役,基本歼灭了 *** 主力部队;一野彭德怀解放大西北,一举解放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二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 *** 敌人的心脏”,成功牵制了 *** 部队,为一野三野拉开了空间创造了机会;还有在华北由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成功牵制了傅作义部,为后来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贡献……

可以说,每一位将帅都在战争年代为我党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都做出突出贡献,他们是无可替代的。

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各不相同,如朱德宽宏大量,彭德怀脾气火爆,林彪沉默寡言,刘伯承儒雅仁厚,贺龙真诚坦荡,陈毅豁达幽默,罗荣桓木讷老实,徐向前低调忠厚,聂荣臻温和沉稳, *** 能言善辩!

十大元帅之中,林彪是格外突出的一位,不仅仅是因为他军事指挥才能首屈一指,更是因为他的性格是公认很难与人相处。所以,在战场上能够与林彪搭档顺畅配合默契的并不多,除了最为出色的政工元帅罗荣桓之外,那就是被毛主席称之为“当代鲁智深”的聂荣臻元帅!

林彪和聂荣臻也是相当有缘分,二人早在1925年就已经相识,当时林彪年仅18岁,刚从湖北黄冈出来的毛头小子,他来到广州刚好遇到黄埔军校招生,于是他就试一试,随之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步兵第二团第三连学习。而给他上第一堂政治课的老师便是聂荣臻,当时,聂荣臻还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其实,在黄埔军校时期,聂荣臻对林彪印象并不深刻,因为林彪的表现并不突出,用聂荣臻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初识,竟然让二人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共事最为频繁。在战争年代,他们曾经有三次合作共事的经历,主要是在红1军团和八路军115师期间,二人相处6个年头。在这6年里,二人相处也还算顺畅,但是也发生过争执和冲突,最为突出的有4次。聂荣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超强的原则性,及时制止林彪的错误行为。

1932年3月, *** 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调整红军编制序列,重新设置红一军团,任命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军团政委。

阔别几年后的林彪变化明显,他在毛主席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下,进步神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游击战术也有很强的领悟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也得到毛主席的器重,成了红军中最年轻、最善战的将领之一。

出色的指挥能力也让林彪在红军队伍中声名鹊起,与此同时,他自身的性格却也显得与众不同:一方面他比较年轻,又领导着一群年龄相对比他大的士兵队伍,或多或少他身上就带有一些傲气;另一方面他得到毛主席的器重,军事才能相对突出,于是就不一定能听得见别人的建议,有些独断专行!

林彪的这些个性,朱德等人早就看得清楚,只是他过于年轻,又不好沟通,所他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在上任之际,聂荣臻的四川老乡朱德、陈毅就提前给他打预防针:“林彪这个人,军事上有自己的一套,但是独断专行,喜欢排挤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非常不好相处。”

聂荣臻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知道要与这位曾经的学生搭档,不会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既然党中央信任自己,把重任交给自己,他还是在老乡们的警告声中,与林彪搭起了班子。

果不其然,在聂荣臻走马上任不久,他就发现林彪的特异之处:林彪随身总带着一个神秘的小本子,经常独自一人躲开大家在上面添添画画。

这让聂荣臻感到好奇,他到底是记录什么,还搞得神神秘秘的?于是,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的一天,聂荣臻就想一探究竟,他主动问起林彪在记录什么内容!

林彪心情不错,也并没有拒绝,直接将本子递给聂荣臻,聂荣臻一看本子上的数字,就被震惊了。原来林彪记录的都是历次战斗歼敌和缴获装备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可以一目了然看出最近战斗取得了成果,也可以了解部队最近的状况。而且,这些数字还有两个特点:

第一,记录的全是胜仗,没有败仗。在林彪看来,他必须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仗都取得胜利,因为只有取得胜利才能让获取更多物资。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唯有通过缴获物资才能保证队伍不断壮大。所以,林彪想的就是尽可能打胜仗!

第二,林彪不仅记下了自己的战绩,还把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的各项数字也记了下来,进行比较。林彪虽然年轻,但是他具有很强的好胜之心,此时他要了解红三军团的战绩也是与彭德怀暗中较劲。看透这一点,聂荣臻也觉得林彪是一个有志气之人,他就是想与被誉为“红军之狮”的彭德怀展开全面的竞争,而这也是林彪心中的秘密。

看完这个记录本,聂荣臻也对林彪的了解更深一层,他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具备超高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感觉到这个年轻人有一种不甘于人后的志气。最为难得的是,他还一直思考和钻研战术问题,他沉默寡言的背后,他的脑子却从未停止过转动。

对于林彪的这种异常举动,聂荣臻内心还是很理解,甚至有些赞许!于是,他就想着尽量配合林彪,要把队伍带好。

聂荣臻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在二人共事还不到40天,二人就发生了第一次争执。

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占了福建的第二大城市、著名的侨乡漳州。随后队伍立即分散到石码、长泰、漳浦等地,积极动员群众,筹集粮款。

红军向来纪律严明,在入城后,他们严守纪律,秋毫不犯,受到各界拥戴。

但是对于林彪而言,他却动了另外的心思,因为他知道部队太需要补给,而此地又是相对富裕之地,随便抓一个都是土豪,他就想着从漳浦着手,给队伍好好补充一下。

想到这一点,林彪显得格外兴奋,而其他红军干部了解到林彪的意图也很认同,于是他们就想着大干一场。随后,在军团长林彪的纵容之下,士兵就把一些不交粮款的地主老财押到街上,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出粮款。

很快,有消息传到聂荣臻耳边,聂荣臻赶紧跑到外面去看。只见几个老乡光着身子,身上被抽打得青一道紫一道,有的还在淌着血,而在不远处,还有个战士正在用皮带抽打着一个商人,让他交出粮款。

聂荣臻一看,勃然大怒,赶紧跑过去,厉声喝斥道:“谁叫你们打人的?”

那个战士眼见政委聂荣臻过来,有些胆怯,赶紧停下手上的动作,但此时林彪也走了过来,战士感觉有人撑腰,于是就理直气壮地说:“报告政委,这些老财不肯交款,军团长说要给予惩罚……”

聂荣臻眼见林彪过来,立马就明白,原来是林彪这么要求的,于是他严肃对战士说道:“谁说也不准打人!”

随即,聂荣臻转身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林彪,说道:“林彪同志,对不肯交钱粮的地主老财,适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坚决反对用严刑打击他们,你们这样的做法,不会得到市民的同情,更不会得到工人和农民的同情。最终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粮款筹集不到,我军被人诟病。”

林彪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补充队伍才是此时第一要务,结果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地主老财,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完全是有必要的!

面对聂荣臻的教育,林彪却阴沉着脸反问道:“政委同志,请问,我们还要不要钱?没有钱怎么打仗!”

林彪心中所想也是队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毕竟我军需要补给,如果没有补给队伍也会出现问题。只是这种方式太过偏激,即便是理由再充分,肯定也是不恰当的,毕竟这种方式直接会影响到我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从短期看能够获得一部分物资,但是从长期看不利于我军的发展。

聂荣臻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他看到林彪轻蔑的神情,怒气也上来了,他斩钉截铁地说道:“钱,我们当然要。但我们不光要钱,我们更需要民众的拥护。如果民众不拥护我们,我们搞再多的钱,打再多的仗,那又有什么用!”

林彪哑口无言,就不再吭声,两人在沉默中结束了第一次争论。

经历聂荣臻的这次教训,林彪内心也意识到自己的方式不对,虽然他内心还是有些不服气,但是在严肃的聂荣臻面前,还是显得底气不足。随后,他也按照聂荣臻所言,对部队加以严格管束,要求他们不得用粗暴方式进行筹集粮款,必须合理合规地处理粮款。

可见,聂荣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看得很长远,他知道原则性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一旦开了这样的口子,以后想要约束队伍,那可就千难万难。而林彪此时毕竟年轻,对于这些问题认识的高度是不够的,经过聂荣臻的提醒和教育,林彪也认识到这种粗暴方式的错误,在以后约束队伍方面,他自己也能够保持高标准。

聂荣臻和林彪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是在1934年11月的长征期间。

当时红军被迫长征进入湖南宜章以东地带,敌人在良田至宜章之间布置了第三道封锁线,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上级发布命令,要求红1军团控制住九峰山这个制高点,然后防备敌方先行抢占粤汉线上的乐昌以后,对我军发起堵截和突袭,进而掩护我军纵队安全通过该地区。

这个任务也是相当重要,如果控制不了九峰山,那么我军后面要通过就会遇到诸多麻烦。

但此时,林彪独断专行的特性又表现出来,他此时并不想执行控制九峰山的命令,反而一直在平原地带行进,试图迅速冲过该地区。

林彪这一行军是存在极大风险的,毕竟他们是负责掩护后面大部队,一旦他们先行离开,后面大部队定然要遭遇严重损失。只是林彪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想着突围出击。

眼见林彪自作主张,不按照上级命令行事,聂荣臻当面指出这一行军的错误以及可能的后果。对此,林彪还想着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解释说,敌人没有到达乐昌,他这样做是行得通的。

聂荣臻深知林彪有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但是这次上级命令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军现在是疲惫之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红1军团不能执行好掩护的重任,那么对后面大部队影响可是致命的。于是,聂荣臻直接强调说:“就算敌军没有到达乐昌,就算你率领部队突破敌方封锁,那又怎样?你不管后面的大部队了吗?我们负责的是掩护行动,而不是突围行动。如果我们不控制九峰山,那敌军直接堵截后方部队。到那时,我们还能做什么!”

林彪也并非没有想过这一层,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这样指挥是有些失职的,只是心怀侥幸,如果敌人没有出现,就不用掩护,大部队也能顺利通过。

随着聂荣臻这么一说,他立即让侦察连去乐昌查探敌情,了解敌人是否抵达乐昌。对此,聂荣臻继续说:“你侦不侦察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执行上级命令,控制九峰山!”

林彪还是坚持自己想法,非要等侦查之后再做决定。经过侦查,得知敌军已经进入乐昌,危险就在眼前。在这样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林彪只能改变主意,按照上级命令,立马指挥部队控制九峰山,为大部队的通过做好掩护工作。

在红1军团控制九峰山之后,后续部队安全通过了敌军的封锁。如果林彪当时不听聂荣臻意见一意孤行,那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很明显,聂荣臻考虑事情格外认真,他总是能够防范于未然,将危机降到最低。而且,他始终都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在上级命令面前,他总是不打折扣的执行,正是聂荣臻的超强执行力,才对林彪形成很强的约束力,让林彪想法不至于跑偏了。

聂荣臻与林彪的第三次冲突,发生在遵义会议结束之后。

我军进入四川境内以后,为了能跟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当时,从会理到大渡河之间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西昌到成都的大路;另一条是要经过冕宁县过彝族聚居区的小路。

蒋介石以为,大路宽敞,利于行军,红军肯定会走大路,于是在大路上设下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当时,蒋介石叫嚣着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今天红军也到了这里,要让 *** 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让石达开的悲剧在此再次上演。

可是,毛主席岂能是石达开所能比的!他的头脑思维和战略眼光,都非常人能及。他一眼就看出蒋介石的目的,于是毛主席就做出了一个不同的选择,他没有选择大路,而是选择了小路。

实际上,毛主席深知此时红军完全不能与敌人正面抗衡,在战术选择上就必须避敌锋芒,于是在四渡赤水之后,行军就经常不走大路走小路。可是,对这一策略,林彪却不能理解,他觉得部队疲于奔波只会消耗战斗力,于是他就对聂荣臻说:“现在的指挥不行,尽走弓背路,不走弓弦路,这会将部队拖垮的。”

聂荣臻对他说的不认同,就直接反驳道:“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就像掉入敌军的口袋一样,如果我们不声东击西,保持高度的机动,那我们怎么走得出来?”

聂荣臻心里明白,此时红军处于劣势,如果按照正常正常行军肯定是不合适的,而毛主席的决定是从大局出发,是很有道理的。随即批评了林彪,不能总是质疑军事指挥的问题。

林彪却并未听得进去,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还专门打电话给彭德怀,要求彭德怀来指挥红军。他对彭德怀说:“现在的领导不行,需要你出来指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面对的只有失败。我们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们就跟你走。”

彭德怀一听,林彪这话实在太过离谱,于是在电话那头严词拒绝了林彪让他出来指挥红军的提议,因为彭德怀明白毛主席的决策是有道理的,彭德怀强调说:“遵义会议才改变了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提出我,就更不合适了。”

林彪又将独断专行的个性进行到底,虽然在聂荣臻和彭德怀这里碰了钉子,但他依然没有就此放弃,他仍是给中央写信提出自己的想法。

聂荣臻在得知情况后,深知林彪此举太过冒犯,对指挥不满意就想换掉领导,哪有这样的事情!于是,他再次严厉地批评了林彪:“你是什么地位,怎么可以指挥总司令,撤换上级?我们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想要造反,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林彪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将聂荣臻的话放在心上,他写信给中央,公然要求毛、朱让位,还要求聂荣臻在信上签名。对于林彪这种提议,聂荣臻怎么会接受!于是他拒绝签名,愤怒地朝林彪吼:“紧要关头,你不要主席的领导,那么谁还能来领导?”

林彪见聂荣臻不签名,自己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将信送了上去。不久之后,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主席对林彪的见解提出了批评:“什么弓背路、弓弦路?乱弹琴。”

但是,毛主席对于林彪的个人却并没有批评太多,在毛主席眼里,林彪太过年轻,此时行军的确太过辛苦,所以他内心有些抱怨,这种心理也是正常的,毛主席心胸开阔,为给予足够的理解,所以对于林彪本人,毛主席只是说了一句:“你林彪只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在毛主席眼中,他很欣赏林彪的才华,在指挥打仗这方面,林彪总有天才级的表现,但是他此时在其他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对此,毛主席也体现出他爱惜人才的一面,对这件事情也并未计较和追究。

聂荣臻和林彪第四次冲突发生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路线选择问题!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张国焘眼见红一方面军实力孱弱,装备落后,仅有二万多人,而红四方面军有八万多人,精兵强将,于是他就野心勃勃,想要掌控中央。

为了分化红一方面军,张国焘就想让聂荣臻到31军去当政委,林彪也去别的军当军长。聂荣臻敏锐感觉到张国焘另有图谋,于是他就专门去找林彪,提醒他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应该时时警惕防止张国焘的阴谋。

可是,林彪却不以为意,认为聂荣臻想的多,还板着脸说聂荣臻搞宗派主义。眼见林彪思想又出现偏差,聂荣臻严正地说,这是路线问题,不是什么宗派主义。

林彪一听就火了,突然猛拍一下桌子,对着聂荣臻吼道:“什么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那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一方面军才有2万多,他有8万多。”

聂荣臻眼见林彪认识这么肤浅,怒火中烧,拳头也猛地在桌子上,一个盘子震落在地摔得粉碎,他毫不退让,吼道:“人多就正确吗?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吗?”

林彪哑口无言,才又开始审视自己的选择。这一次可以说是二人共事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因为这一次直接决定到红军的出路问题,严重性不言而喻。

聂荣臻自从遵义会议以后,就一直坚定地支持毛主席,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在林彪思想有所偏离时,他总在关键时刻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对此,毛主席也极为赞赏,后来毛主席还说:“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可见,林彪在与聂荣臻共事期间总体而言还是合理的,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是显得不够成熟。这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手握重兵,或多或少有些飘飘然,对于关键性问题认识不够深刻,而聂荣臻作为他的搭档,堪称良师一般,在关键时刻总是对其谆谆教诲甚至当面呵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林彪避免了犯更多错误。

只是林彪并未对聂荣臻的苦口婆心表示理解和感谢,反而一直对其心存记恨,这也体现在建国后的种种举动上!

当然,聂帅是我党的福将,他为党和国家做出极为突出的贡献,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也在最大程度上纠正林彪在战争年代的思想偏离。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更多共事6年冲突4次,聂荣臻坚决制止林彪思想偏差,林彪为何不敢辩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