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行程数万公里
为35名无户口人员解决落户难题
每一个名字
都浸染着经年的风霜
每一次跋涉
都承担着希望的重量
春夏秋冬,阡陌街巷
你步履匆匆,四处奔忙
历尽百转千回,依然热血柔肠
你播撒的幸福,盛开在每一张脸庞!
12月4日是第8个国家宪法日。晚上8点15分,“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 ——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举行。2021年度法治人物及相关奖项的评选结果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揭晓。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长兴县公安局民警沈云如获评“2021年度法治人物”,全国共有10人、公安系统仅2人获此殊荣。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沈云如多年来行程10余万公里,为辖区35名无户口人员成功办理落户手续,踏遍千山万水只为群众“有身份地生活”,彰显了他“人民至上”的法治追求。
“这些荣耀,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更是属于浙江公安集体的。它来自于组织对我的关心,来自于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我将带着荣誉的鞭策,始终葆有能耐,提升能力,传播能量,在为民服务的路上贡献‘三能’的光与热。”领奖后沈云如激动地说。
把群众当亲人
让群众“有身份地生活”
17年军旅生涯,几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经历铸就了沈云如热心、坚毅的性格。
2000年9月,沈云如从部队转业,一头扎进了社区警务工作。2018年3月,他积极响应县局大部制改革,主动申请从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区派出所来到农村的虹星桥派出所,挑起户籍工作大梁。
因为和群众“打得火热”,一些没有户口的贫困人员向他倒起了苦水。没有户口,他们无法正常出行,更得不到医疗、低保、养老等保障。
“望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家人,就想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自此,他踏上了“无户口人员”的帮扶之路。
至今,72小时夜以继日,为七旬大妈找到“身份”的点点滴滴,他仍记忆犹新。
2019年11月初,沈云如不顾舟车劳顿,跨越1800公里赶到贵州帮张大妈办理户口,好不容易办好了身份证,没想到办理结婚证时卡了壳,工作人员请了假,3天后才能回。
“老人家经济条件不好,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费用。”沈云如辗转打听到工作人员的老家住址,连夜打了辆“摩的”就往黑漆漆的大山里钻。工作人员的母亲被感动了,劝女儿第二天一早赶回来处理。异乡的小镇上,因为找不到旅店,他就在寿材铺楼上凑合过了一夜。可他说,那一夜睡得格外踏实,因为“老人的事情终于要办成了”。
第二天,拿着用身份证购买的第一张飞机票,张大妈紧紧拥抱着沈云如,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群众的信任和托付。”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沈云如的攻坚“传奇”一传十、十传百,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而年过半百的他像永不停歇的陀螺,奔走在帮助群众的路上,不知疲倦。
清晨7点,在虹星桥西南村的路口,总能望见一个穿着红马甲劝导的身影,这便是徐姐。
在沈云如的帮助下,她解开了28年的户口“心结”。只是沈云如没想到的是,这事看似简单却如此周折,耗时整整16个月。他两赴安徽,千回百转,在一个滂沱雨天,终于找到了徐姐的大哥。看着他们兄妹相拥,沈云如说,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助人的力量总是动人的。“是沈警官给了我‘第二次人生’,我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应该的吗?”徐姐说。
面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压力,沈云如所在的虹星桥派出所启动“所队融合”。道路交通管理业务也成为派出所最基础、最底层的公安业务。
每次下到田间地头,沈云如总揣着一本厚厚的黄页,里面记载着辖区60岁以上老人的出行信息。收集户籍信息、普及交通安全知识、防诈骗知识……遇到沈云如家访,老百姓总有说不完的话。
“应该的!”如今,像徐姐一样站在路口的身影越来越多,乡间小道染上了“安全传递”的红晕。
今年7月1日建党节,今年七一,沈云如的“亲人”王大爷也迎来了特殊的“生日”。75岁的王大爷流浪50多年,服务队花了4个月终于让他找回“身份”,顺利住进福利院,每月还能拿到1500元的补助。
沈云如特地为他选了生日——7月1日。那天,王大爷吃着蛋糕,开心得像个孩子,嘴里不停念叨着:“感谢党”。
在沈云如的感召下,沈云如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者由原来的十几名扩大到160余名。“事实上,解决户口问题只是开启他们新人生的一个起点,通过帮困、扶志、扶智等途径,帮助他们脱困致富是我们的根本动力。”
沈云如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云如圆梦”“春蚕助学”“助老扶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人员实现了就学、就医、就业、回乡、办证等不同心愿,已先后帮扶152个家庭,实现增收60余万元。
“我们服务队有一个深远的目标:让无户口人员从身份‘脱黑’走向生活‘脱困’,让特殊家庭实现‘盼梦’向‘圆梦’转变,走向共同富裕。”沈云如如是说。
你可能喜欢
来源:平安时报
“浙江公安”投稿方式
电子邮箱丨zjgatg@163.com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