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道教祝香赞(祝英华道长培训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道教祝香赞(祝英华道长培训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道家祝华英持内丹修炼功法,达胎息境界,体悟到人体十二经脉玄的运行规律,并记录阐述出来。“胎息体悟人体经络运行之法”完善了历代医家对人体经络被发现的阐述。目前,中医与道学认为人体经络被发现,一是源于天人合一的切身体悟;二是源于“取象比类”或“以类比象”的特别思维特殊思考;三是通过众多“阿是穴”的不断被发现,串联成整体完整的系统;四是通过近代物理方法,假定“经络不存在”来验证,从而反证其客观存在;五是通过现代西医方法寻找“经络气血中所含的物质”来确定经络客观存在。

祝华英讲,中医的《黄帝内经》中讲天人合一,道家亦讲天人合一思想。所谓“天人合一”,通常认为将自已融入天地之间,达到无我境界。庄子在《齐物论》中论道: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此时能感知归隐之大道之理,此点亦类同于中医或道家的“比同”思维,人与动物之比,人与植物之比,人与无机物之比,人与天地万物之比。故庄子在 《天下篇》说: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祝华英(1938年~)于六十年代期间开始修身炼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 *** 。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亲身体验悟到“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人体经络与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的运动一样,“十二经脉”也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向进退运动”。根据其阴阳对立的双向运动,使“十二经脉”的三个矛盾(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根结矛盾、根、溜、注、入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胎息”境界,一般人是很难达到的境界,祝华英认为,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中对经络运行的玄机和奥秘没有阐述清楚,属于藏头去尾,口传心授只阐述其精华核心,没有说明古人修炼之法。同时,揭秘了《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人迎和脉口双诊脉法以及治疗原则”。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

关于“十二经脉”在脏、腑、表、里相配合的阴阳对立运动是“小循环运动”,祝华英能用文字清楚的表达出来,而每一个侧面有三道“大循环运动”,但因隐隐约约、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环运动”更深奥、更玄妙,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达,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祝华英在那次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

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他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行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他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祝华英讲:

我处于这种“服息”的状态历时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

l、左手之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而左手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

左足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足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

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

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

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运行二次负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运行一次负运行二次。

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负无休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1左侧正运右侧反运表 2 右侧正运左侧反运表

左侧手三阴 从胸→手 右侧手三阴 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 从手→头 右侧手三阳 从手→头

左侧足三阳 从头→足 右侧足三阳 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腹→足 左侧足三阴 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 从足→头 左侧足三阳 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 从头→手 左侧手三阳 从头→手

右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左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明、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这一现象、在后章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项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

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而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动机能也消失。

以脾胃经脉为例:

当左侧脾经正运从足走腹时,右侧脾经正好从腹走足;当左侧脾经从腹走足时,右侧脾经正好从足走腹;左右同一条阴经运行相反。

当左侧胃经正运从头走足时,右侧胃经正好从足走头;当左侧胃经从足走头时,右侧胃经正好从头走足; 左右同一条阳经运行相反。

十二经脉运行机理之三:阴阳表里经脉运行正反对立。见下图:

当左侧脾胃经脉正运脾升胃降时,同时右侧脾胃经脉负运脾降胃升;当左侧脾胃经脉负运脾降胃升时,右侧脾胃经脉正运脾升胃降。其它所有阴阳表里经脉的运行都是如此。表里升降对立,左右对立。

作者祝玄冲,更多道医医学知识,请持续关注本头条号

5天4晚,掌握以上诊疗原则后,可以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通过脉证结合统一,能准确的知道各种疑难杂症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正确无误的治疗。此学术价值非金钱所能衡量,一次学习,终身受益无穷。

点击了解详情

深圳站|武当祝华英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元旦盛宴班(第23期)

更多道教祝香赞(祝英华道长培训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