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你好呀,小伙伴儿~每月末,我会分享此月读过的书籍,看过的电影、课程以及直播的重点内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然后再去详看原著。
书籍
01
《认知驱动》
内在成长是习惯,外在成长是产出。只有持续对外产出作品与价值,参与到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以输出倒逼输入,才能感受到努力的希望,否则,尽管很努力有时也会陷入迷茫焦虑。
我们多数人沉浸在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中,很少有作品意识。《认知驱动》告诉读者一流的人生在于“觉知”和“创造”,以及拥有利他思维。(《认知觉醒》的姊妹篇)
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
02
《鱼没有脚》
这是一部封存于冰岛之上的阿里回忆录。以文字之美吸引读者,鱼没有脚,所以感受不到人脚踏陆地时的欢愉;人没有鳍,所以没办法享受畅游水中的喜悦。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若是我们相互理解,就如“我懂你终日漂浮的寂寥,你能察觉我在陆地渴望停歇的碌碌”。那所有的一切就都明朗了。
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03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名字吸引到我,也看了同名电影,是一部温情治愈的小说。以前的我很偏执,力求完美,但哪里能有完美?破碎的玻璃即便修复好也会有裂痕,人生谁没遗憾呢?你只管大步向前走就好了。欧维虽是个古怪的老头,但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与温暖。所以,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他说的话。(下面有影评)
“现在你得加倍爱我。”她要求道。于是欧维对她撒了谎,说他会的。尽管他心里很清楚,他已经不可能比现在更爱她了。
04
《不要挑战人性》
美国20个关于人性心理学的实验,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可怕冷漠或是有趣,多是中性的客观陈述,剖析实验呈现的结果,有些道理也许你本就知道。推荐大家去读!因为都是真实的实验或案件,有的甚至还有当年的黑白记录影像,我收集了很多做成视频。实验涉及伦理道德,所以不可复制!
什么是人性呢?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你是人,你就有这个特性。人性,既不是神性,也不是 *** ,既不神圣,也不低贱,因为这就应该是人本来的样子。
05
《活着》
贯穿始终的,是中国五十年的历史,从民国到抗战,从解放战争到人民公社、大跃进,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些所有,都凝结在福贵一人身上,这也是余华老师的写作功力与特色,用小人物诠释大时代。父母、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身边所有人都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人生还能有多少心酸与无奈,在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渺小的如一粒尘埃...
但,富贵仍坚强的活着...活着没有意义,本身就是意义。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06
《孙子兵法》
“小姐姐这么喜欢兵法?” 其实不然。
我只是怜悯传统文化,经典应该被传承,《孙子兵法》在国外盛行,其思想是贯通的,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中国却很少有素人研究,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我做了两次直播讲解,预计会在九月更视频。
《孙子兵法》全文共十三篇,1计篇 / 2作战 / 3谋攻 / 4军形 / 5兵势 / 6虚实 / 7军争 / 8九变 / 9行军 / 10地形 / 11九地 / 12火攻 / 13用间 前六篇侧重战略,后七篇侧重战术。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07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本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高评分和不少自媒体的推荐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内容没仔细看,但梗概有认真读。作者试图以“轻与重”、“灵与肉”的主题带读者领略一位哲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轻是媚俗,重是责任;灵是爱情,肉是 *** 。生命过于轻,只会是没有灵魂的外壳,生命过于重,压迫感亦会让人难以喘息。还在于个人的平衡,但毋庸置疑,生命之轻是不能承受的,这既是主观表达亦是客观陈述。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08
《费曼学习法》
世界公认最好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核心五步:1.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 2.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 3.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 4.进行回顾和反思 5.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
我用大白话讲一遍:明确你要学的技能,拼了命地全方位搜集资料,习得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再琢磨一下自己讲得咋样,一旦你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也就意味着你真的懂了。
知识并非只是拿来搬开脚下的石头,或让你明白过去,而是帮你读懂未来。
09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隐入尘烟》《许三观卖血记》是同一类型的作品,我寻思着,那就全部看完吧,看看人究竟可以有多惨~诚然,苦难、穷困、渺小是他们的共同点。我们的命运早已被大时代所束缚,生在战争或文化大革命时期显然与生在改革开放后不同,所以余华总是透过小人物去折射或批判些什么,当然也会歌颂温情与温暖。他喜欢用诙谐幽默来诠释整个社会的荒谬。
这些人中间的绝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者,可是他们知道交流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礼物显然是交流时最为重要的依据,它是另一种语言,一种以自我牺牲和自我损失为前提的语言。
10
《伟大的复利》
非投资理财的“复利”,妥妥的商业书籍,属于广而泛类型,分析了大量品牌案例,但整本书没有线索逻辑,并不专精,所以评分较低。
作者是91年的沈帅波,年轻有为,是值得学习的。全书试图从国家、时代、品牌、企业、投资五个维度来探索中国商业的复利思维。企业根植于国家成长,每个人都身处时代洪流,顺应时代,坚持深耕,也许会有收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经济史,一切今天正在发生的,以及尚未发生却即将发生的,都或多或少曾在历史上发生过。
电影
01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评分不高,但我是强推的,乍看索然无味,但细细品味便能窥探到贾樟柯导演想要真切表达的内容,关于故乡,关于文学,关于变化。
课本中的美好臆想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能否呈现?我要一直游,游到海水变蓝,这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是每个离开家乡、漂泊在外的少年郎,那心头的动力与期许。
在我小的时候,看着这个大海是黄颜色的,但是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里游泳,有一天我就想一直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02
《沉默的羔羊》
包揽奥斯卡五项大奖,高分悬疑心理之作。
看完的霎那间,我呆住了,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能说什么,觉着个人肤浅的语言难以诠释电影亦或原著小说对人性的洞察和透析,太绝了。
汉尼拔是撒旦,史达琳是天使,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死亡/保护)拯救着人类(羔羊)。这世间,没有好坏,只有贪图。
我以为,至少可以救到一只羊,但它很重,真的很重。
03
《活着》
起初影片在国内是被禁封的,而余华的小说是在张艺谋的电影获奖之后,才有出版社敢出版,那电影怎么过审的?是的,1994年,张艺谋拍完了电影《活着》,没经报备,就拿着这部电影去戛纳电影节参展了,而后各种奖项纷至沓来,葛优也成了影帝。
慢慢地,小说《活着》在民间悄悄地火了,然后爆火,最终火遍全世界。但电影《活着》只拍了前半部分,记者问张导:“你为什么不接着拍?”张导笑道:“如果我只拍《活着》,可能活不下去了!”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04
《隐入尘烟》
一则西北故事,低入尘埃却不失美好希翼的边缘人,互相抱团取暖,但微弱的光亮终究是抵不过这片土地上固有的沉重隐疾,最终主人公纷纷隐入尘烟。导演与演员的十年一剑,让这部国产影片深受好评,冲击多个项奖。(中国反映现象的某些影片在国外很能冲奖)
快节奏的时代,愿意触碰此类电影之人,心中必然有一方需要滋养的情怀与困顿,无人述说、无人与共,偶与艺术文学交流。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05
《辛德勒的名单》
导演运用黑白视觉效果的蒙太奇手法,造就了一部世界影坛的经典之作。辛德勒在一步步的自我觉醒中挽救生命,他用自己毕生的财富为名单中的犹太人打造了一个避风港。一个商人因为拿钱救人最终致使自己倾家荡产。
影片压缩了长达12年对犹太民族的屠杀,艺术手法、表现形式,以及对音乐和色彩的拿捏都堪称典范,以至于我之前看的很多影视课程均以《辛德勒的名单》作为案例。
历史时刻将被永远纪念。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06
《霸王别姬》
史诗级电影,五味陈杂,《霸王别姬》在我心中封神,感动与震撼是难以用文字表达的,看来我还是欠练。通过刻画个体的命运,折射出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北洋-抗战-内战-新中国-文革,最动荡的岁月用最生动的人物呈现。
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程蝶衣的感情终究是错付了,他是一个至真至纯的理想主义者,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时代改变,最后的拔剑一刎也许是蝶衣最好的归宿。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尤其是在环境与时代的束缚下,怪只怪这世上,真虞姬太少,假霸王太多。无论怎样,所有人都不过是历史这座大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哟!
07
《绿皮书》
跨越种族歧视的爱情与友情,常常使我感动与折服。这部以友谊为基调的影片治愈且温暖。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里,两个从肤色、背景、阶级、职业、性格、三观都截然不同的人,开启了一段难忘的长途演出旅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你敞开心扉,就会收获友谊,不要害怕受伤,要永远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友谊、美好和爱。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都害怕走出第一步。
08
《肖申克的救赎》
蝉联影史第一的史诗,永居榜首。我曾去查证历史上是否存在肖申克的原型,倘若有,那便能带来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后来,我认为《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弗兰克尔可与之媲美,成为你我的榜样。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肖申克用亲身经历书写着奇迹,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愿我的读者都能成为一只冲破桎梏的飞鸟,去通往心灵的自由,因为这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任何人都夺不走摸不到的,只属于你一个人,那是希望,是永不消逝的美好事物。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09
《飞驰人生》
韩寒老师的作品,比较热血文艺,有人会不喜欢,认为流于表面没有内涵,所以豆瓣评分并不高。其实鸡汤偶尔喝喝,也是有营养的,在中国,喜剧当属“开心麻花”。记着那年冬天和朋友去看《夏洛特烦恼》,跨年夜的影院人格外多,我们大一,当时我就被这种能将喜剧元素与人类共情话题融合的表现手法震撼到,果然,他们一炮而红,越来越红。
真正的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活好一生,无论成败,不能用世俗的定义去衡量,毕竟抛开个人努力,运气、机遇以及起跑线都是不可控因素。
必胜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10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
影片通过倒叙、插叙的手法让我们逐渐了解欧维的一生。童年惨痛的经历使他不善言辞,直到遇到索尼娅,一个爱笑能说的女孩,他们完美契合,彼此治愈,应对着生活的各种磨难,直至妻子癌症离世,欧维便一心赴死。
幸运的是,在邻居和友人的治愈下,欧维最终与生活和解并放弃自杀,安静祥和地度过了晚年。希望我们都不是欧维,没有他那样的悲惨经历;希望我们都是欧维,有一个人安抚心中伤痛,有一群美好之人让我们拥抱新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你不了解那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
ps: 欢迎大家转发这篇书影推荐,去链接更多同频之人,探讨更多有趣话题,我将驻守这里,风里雨里等你。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