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教育学》教育理论基础针对教师有写出应具备的素养,之前考编不以为然。只是觉得把书死记硬背就行了,还编了很多记忆口诀。比如:三爱两人一终身,这是我们省近几年的材料分析题。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开始好烦恼,一下子背那么多东西,头都大了。打开第一页是新课程改革纲要,我做了好多试卷、写了好多知识结构图以及笔记,至今还剩下这么多,这只是冰山一个小角。17年顺利上岸后,某培训机构联系我去讲教育学,传授一下考编方法。
可是那时候我觉得很可笑啊?我就背背书,大道理还不懂,也不过支教当过个小老师~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这本书好神奇,明白了为什么考编要用这本书。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书中教导的道理以及教学方法。
再回答问题之前,先问几个问题吧!
Q1.请问你热爱教育事业吗?
Q2.请问你热爱学生吗?
Q3.请问你觉得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
三个问题,两个热爱、一个愉快。是从我认为这是职业幸福感的的来源。
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我讲的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能够与同事团结合作。来到一个工作环境,首先要“既来之,则安之”认真对待恪尽职守。其次面对学生,要足够爱他们,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也要多关心学生,因为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向师性很强,他们把老师当过很多角色(知心姐姐、朋友)。所以除了在家,只有和老师一朝一夕相处时间比较长。这也要求老师作为引路人,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工作环境除了学生那么剩下的就是同事,其实在教育行业,没那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相比很多行业,教师行业就是一碗清水。同事之间相处和睦很重要,尽量多听、少说、勤沟通。
教师其次应具备能力素养:狭义一点来讲,就是教师要“能力强”。教师既然教学生,要有精湛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什么是专业呢?很多中小学出现很多情况,就是教师专业能力问题。只会上课而不会上“好”课,一个节课的好坏可以通过学生显现出来。上课不仅仅上课,是传授知识授业解惑,能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能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融合起来。毕竟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理论应联系实际。专业能力还要从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创新教学中显现,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因材施教呢?多多关注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差异性。现在是科技领先时代,5G都出来了,作为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我见过一些老师,拿着课本一讲就是一节课。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有多媒体的,有时候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途径。学生可能觉得文字枯燥,抽象。但是通过视频、图片的播放,会使课程更有生动性。总之,既然都作为授业解惑者,就多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会更幸福、更愿意学习。教师应具备道德素养、能力素养,这也是经常讲的,学会做人比会学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