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寺庙众多,要说声名显赫者莫过于少林寺。
但自古以来,少林寺就不仅有一个,除了被公认的作为禅宗祖庭的嵩山少林寺外,还有“南北少林”之说,而且“南少林”还不止一个,网传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公开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寺”字样,但“北少林寺”是有的。
中国究竟有多少家少林寺?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真真假假的有十个之多,甚至最远的一个在台湾。小编经梳理,目前国内能查到的并冠以少林寺之名的有以下七家。
一、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而得名。
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的第28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为少林寺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
鼎盛时期的少林寺曾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到了明代,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 *** 征调参与战事,并屡建功勋。因少林僧侣抗倭有功,当时的朝廷给了少林寺很多恩宠,除多次树碑立坊修殿外,还 赐予少林寺免除粮差等特权,而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从这个时期得以确立。
到了清朝,康熙亲书少林寺、宝树芳莲二方匾额。雍正亲自审定寺院规划方案,批准耗银达九千两,重建山门,重修千佛殿。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也曾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写下众多诗词、匾额。
到了民国年间,少林寺饱受战火摧残,大雄宝殿、藏经阁楼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被严重损毁。到1979年电影《少林寺》开拍时,少林寺已经破败不堪,到处一片荒凉,据摄制组回忆,第一次来到少林寺时,山上的荒草有一米高,而且根本就没有路,寺里只有几个看门的老和尚,连很多泥菩萨的身体都已经坍塌了一半,电影中的山门是实景拍摄,但匾上“少林寺”三个字都是经过重新粉刷的。
《少林寺》于1982年在国内公映,电影异常火爆,其巨大的影响力也让少林寺起死回生,数万名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纷纷前往千年古刹祈福纳祥、烧香许愿,人潮汹涌一眼望不到头,场面壮观,少林寺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少林寺》成就了今天的少林寺。
今天看到的少林寺大部分建筑都是1982年以后复建的,虽然现在很商业化,但去过少林寺的人,对建于北宋年间的初祖庵以及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多个年代,仍保存完好的塔林仍然是记忆深刻,这些才是少林寺最值得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蓟县北少林寺
北少林寺位于天津蓟县境内的盘山东南麓,旧名法兴寺,始建于魏晋,元朝时,元仁宗曾传旨并钦赐匾额将京兆蓟县北二十五里处的盘山法兴寺,改为北少林寺,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北少林寺是史料记载最完整的,除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外唯一以“少林”命名的寺院,与禅宗祖庭一脉相承,与嵩山少林寺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国内外佛教界均有很大影响。
在历史上,北少林寺的政治影响巨大,由于元、明、清首都都在北京,而北少林寺距离北京又很近,地位极高,颇受各朝皇帝垂青。到了清代,皇帝朝拜东陵,必经盘山,在北少林寺附近还建起了行宫,康熙皇帝曾两次幸临,乾隆皇帝更是创造了三十二次常住的记录,当时就有“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蓟州”的说法。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院,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烧毁,如今只留下一些遗迹。目前北少林寺已经开始重建,占地面积达310亩,建筑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三、福清南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始建于唐代,历经唐、宋、元、明数朝,兴盛了800余年,全盛期的福清少林寺,寺院辖地十余里,田产数千亩,拥有一常住寺院和三座尼庵,仅常住院内,殿堂就达500余间,僧众1000余人,后毁于战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福建联合考古队对南少林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盂、石槽、石碾、石碑、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在少林寺周围也有许多以“少林”命名的地名,如少林村、少林桥、少林路、少林溪、少林庵等地名佐证,经专家验证,并佐以《四库全书》《八闽通志》《三山志》《福州府志》等史志记载,确认此处即是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南少林寺遗址。
1994年,福清市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各界人士及海外华侨慷慨解囊,集资5000万元用于重建,2001年国庆节,福清南少林寺景区正式开放。
南少林寺先后兴建了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钟鼓楼等建筑,寺院墙基均为白色,墙壁、门户、梁柱均为红色,屋檐红白相间的仿古斗拱、椽条,在金黄色琉璃瓦辉映下,显得庄严肃穆,使千年古刹重现当年雄姿。
四、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海拔500多米,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
莆田少林寺前身为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莆田少林寺据传也是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所建。
上世纪八十年代,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后经文物专家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大型花岗岩石槽,据考证,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有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专家推断这是少林寺僧兵治疗外伤捣药用的石槽,据此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1992年4月,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8年末,重建的莆田南少林寺正式对外开放,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形成颇有气势的寺院群落。
五、泉州南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清源山东麓,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相传是中国南方武术之发源地,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 *** 墓地。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沧桑巨变,几度兴废,现存的仅为当年的一小部分,但史迹犹存。
证明泉州少林寺为正宗“南少林”的依据是明嘉庆年间晋江人蔡永兼的《西山杂志》,该书记载:“以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后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
泉州市少林寺遗址也曾经考古发掘出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和药碾槽、宋瓷花瓶等珍贵文物,在泉州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还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南少林发源地在泉州”的说法再添了重要左证。目前的泉州市南少林寺为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
六、官渡少林寺
官渡少林寺,也称妙湛寺,是官渡古镇的“六寺之首”,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始建于元代,后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古镇的中央。
这座造型独特的佛塔,是官渡古镇的标志建筑之一,名叫“妙湛寺金刚塔“,又名“穿心塔”,建于明英宗天顺二年,它是中国现存十余座金刚塔中,建造时间最早的一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两座左右对称的塔是妙湛寺双塔,始建于1327-1335年间,后多次重修,于明成化年间竣工,可惜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地震时被毁,尚存东塔,而现在的西塔则是2001年重建的。
2008年,昆明官渡区与少林寺签订合作协议,将官渡古镇内的妙湛寺、土主庙、法定寺和观音寺等四座古刹托管给少林寺经营管理20年,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临官渡,举行祈福法会,为“官渡少林寺”揭牌,并与该寺合建“昆明市少林武术职业学校”,托管期间,这四所寺庙所获得的收益、接受的捐赠等全部收入将归少林寺所有。目前看到妙湛寺已经挂着少林寺的牌匾,成为少林寺正儿八经的挂牌分寺。
七、四面山少林寺
四面山少林寺位于重庆江津区中山镇,由原双峰寺扩建而成。
双峰寺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寺名为朝廷所赐。据载,盛时有僧徒五百余人,庙产众多,庙田绵亘数十华里。明清时,该寺一度毁于兵乱和火灾,清康熙和光绪年间又两度重修。清嘉庆年间,少林寺僧游方来此,传法授功,光大禅门,僧众云集,香火繁盛。
寺院依山而建,背靠双峰插旗山,前庭两条小河汇聚,远远望去,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琉璃瓦,在巍巍青山间熠熠生辉,与西南的青砖黑瓦相互映衬,独有韵味。
四面山少林寺2012年春扩建,2015年秋落成,更名四面山少林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殊阁、普贤殿、准提殿等殿宇及演武厅等设施,寺庙旁边还拥有保存完好的主持墓5座,明代和尚墓155座的庞大古墓群。现在的四面山少林寺,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入寺住持管理,传承禅宗佛法及少林武术。
每年暑假,四面山少林寺都会开办武术传承班,弘扬不叫苦、不叫累的少林武术精神,带领报名的学员们一起学习武术,强身健体。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