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舍得,能悟透这般道理的世人有多少?
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生活:如果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此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禅语:一切皆为虚幻。
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
生不生亦不可说,
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生亦不可说,
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
亦可得说。
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事可做却不可说,有的事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佛家认为“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不过一花一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一次的邂逅,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大悲无泪,
大悟无言,
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
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试想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众生皆有佛性。错过的事情,回头看看,一切皆能从头开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正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我心在动。我心不动,则荆棘亦不动。
人生在世,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 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