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县西巷是一条路,听起来不宽,实际不窄。在泉城路和大明湖路之间,从南到北,笔直的一道,路边,两排垂柳,有风,便轻舞,无风,也美得无言。
之前,县西巷也不是一条巷,而是两条。到后宰门巷往北,就是钟楼寺街。两条街巷连一起,串起了县前街、县后街,南北仓棚街,东西菜园街、南北茶院街、鹊华桥东街,街与街之间,有会馆,有饭庄,有道观,有教堂,有衙门,有一户户冒着炊烟的人家。
济南府城手绘地图
我第一次去县西巷,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从人群熙攘的泉城路拐个弯,进来就仿佛穿越了时光。不光是街巷的面貌,这里的人亦如此,似乎比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人要慢一些,没那么快的脚步,也没那么复杂的心。
十几年前,林青霞到过这一带。她在《家乡的风》中写过:“到济南的最后一个下午,我和几位朋友到旧城闲逛,终于找到了我想要找到的东西”。进了一个院子,她对一位老大娘说:“我是林青霞”。解释半天,老大娘好歹信了,走后,她担心万一老太太一激动,给邻居说林青霞来了,会被以为老年痴呆犯病,就特意安排秘书,去送签名照和买礼物的钱,结果老大娘死活不开门,还打电话给儿子,儿子说他们是骗子,最后只收了签名照,钱说什么也没留。
在县西巷,能见到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光是如今北首的钟楼台基,就能串起千年岁月。
作为济南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最早,那是开元寺的钟楼。开元寺的位置,最早就在县西巷东临,始建于北朝晚期,唐代改名开元。明初,济南成了省会,诸多省级衙门需要办公场所,原来的济南府署就腾出来,成了按察司署,位置在今天的泉城中学。开元寺则改建成了济南府署,就是今天的省政协大院,寺庙迁到了佛慧山,那里的佛慧寺改称开元寺,如今遗址尚存。
当时,大明湖南岸有个镇安院,因为开元寺钟楼连同部分僧人迁来,被民间俗称钟楼寺。
清末时的钟楼照片(雍坚提供)
为何钟楼不随着开元寺一同迁到佛慧山?我查了很多史料,都没有找到记载。前几天,在县西巷,为杨柳风学堂搬了一次家具,突然恍然大悟:“太沉!”
钟楼上的那口钟,有八千公斤。在那个年代,就算大老远搬到佛慧山,也够呛能挪到山上去。然而,这口钟又非常有意义,绝不能随便丢弃,就近找个地方安置是最妥当的。
据《历城县志》记载,其来历是纪念一位姓刘的和尚,在宋金交战之际,他率兵赴京勤王,为郡民所敬重,北宋亡后,老百姓集资冶铁,为他铸了这口巨钟。如今,这口钟已经搬到了大明湖了南丰祠明昌亭,十年前掉下来过一次,因为挂钟的钢筋断了,还好没砸到人,钟也“筋骨结实”,没摔坏。
当年,在县西巷的改造过程中,还有过重大考古发现。
从北朝到宋代的八十多尊佛教造像。
全国最精美的寺院砖雕地宫。
唐宋时期的寺院遗存。
数百件瓷器、陶器、玩具、铜钱,各时期的水井、炉灶、道路……都在县西巷的地下默默沉睡过很多年。
从千佛山往大明湖远眺,会发现县西巷正在大明湖中轴线上,佛山倒影,也是一道沿着县西巷的光。
县西巷出土的北齐菩萨头像(此组照片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县西巷,还是一条水上的巷。这里有许多终年不涸的泉井,地下的泉水、湖水交集成网。若再连上舜井街,简直是一座超长的桥,把大明湖和护城河连在一起,在安静的深夜,走在县西巷,能听到潺潺水声,汇入这座城市的梦境。
县西巷更是一座美味的巷。老济南的味道,在这里有前世,也有今生。当年的鲁菜名店九华楼,以九转大肠闻名。
如今,紧邻原址,就是魁盛居,那是我在济南最爱去的鲁菜店了,订个房间,要提前几天,方能安排上。
魁盛居的王府烤鸭,既是好烤鸭,也是真王府。明德王扩修王府时,沿着县西巷,今天的泉城路,往北到后宰门街,西到芙蓉街,全盖成了自己家院子。德王爱不爱吃烤鸭不知道,烤鸭这道菜的形态,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
县西巷的美食不光是鲁菜,还有年轻人喜欢的日料和烧肉,和平咖啡的二楼,是和彩与和庭,最近还新开了漂亮的天台,浪漫的氛围与美味,“和”为一体,见湖,见心。
周边的各种酒吧也越来越多。
可以在牛啤糖吃烧烤,喝精酿,看歌手演出。
也可以随便进一个小酒吧,坐下来小酌一杯。出门还有一家卖把子肉的,每晚出摊,队排很长,我没有去吃过,但想必还是颇有特色的。
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不贵书店,是一家纯靠卖书盈利的书店。老板和老板娘都很有个性,选书上极具眼光,卖得既不孬,也不贵。之前我们在微信上加好友,是因为去年疫情,他们给去湖北的医护工作者捐了一车卫生巾,然后,我就看他们朋友圈,手机转账买他们的书。
有一天,在县西巷,两口子开着一辆电三轮拉货,被我迎面撞了个正着,激动地去打招呼、握手,幸好他们也认出了我,场面不至于太尴尬。
县西巷,也是一条弥漫着艺术气息的路。很多画家、书法家、设计师、策划师、摄影师的工作室都在这里。光是我认识的朋友,一家家挨着串门,也得差不多一天。随便聊聊,一壶茶,两杯酒,就是万丈红尘。
大隐于市的县西巷,没有太多喧嚣,却值得细品;没有超级“网红”,但可以常来。
顾名思义,县西巷在县衙的西边。在济南还未成为府,山东尚未成为省时,历城就已经是一个县了。
乾隆时期的历城县署
县,最初同“悬”,即悬挂、联系的意思。如今,历城县署虽消失了,县西巷依然还在“联系”。它联系的,是泉和湖,是人和事,是视觉和味觉,是商业和生活,是地上和地下,是历史和现在,是偶然和必然,是这座城的过去和未来。
文字图片参考:
钱欢青《考古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牛国栋《济水之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林青霞《家乡的风》2009年1月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