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0年10月1日外出,行程紧张且累。看旅游书上说,淡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幽雅的小镇,位于台北市西北面20公里处的淡水河出海口,淡水的渔人码头,是“台湾八景”之一。心想,来台湾这么多天,也该去熟悉熟悉环境,“旅游放松”一下了。查好地图,知道这地方坐捷运就能到。于是,早饭后,兴奋的我颠不颠地坐上了去往淡水的捷运。
台北淡水岸口
从台北西门站到淡水站,中间在台北车站倒车,换乘去淡水方向的捷运,还需坐18站地,大约开行40分钟。
沿途,我不断地从车窗玻璃里向外拍照。
海岛刺眼的阳光,让人不敢直视天空。好在台北的夏天就这点儿好,只要你从露天处,进到任何一个空间——无论这个空间是捷运车箱、是公共汽车上还是的士或者商店酒店里,都有习习的冷气吹来,能立马扫去你心烦意乱的燥热感。
在市区的人流很大,因为台北的捷运,流量大,但车里并不挤。越往北,车上的人一站站地下,剩下的越来越少。想想北京的13号线和5号线,非高峰时刻坐上去,你完全可以幻想,它是你一个人的专列,空荡荡的让人会发呆;而上下班高峰时刻,你要没有被挤成照片的牺牲决心,是绝不敢去尝试坐的。
在台北,坐捷运,特别是坐远距离的捷运,是一种享受,快且不挤。
台北捷运
渐渐地,我有些纳闷起来。车子过了石牌、哄哩岸,窗外的景色,越来越像大陆沿海一带的郊县渔村。手工作业的小作坊、修理铺,比比皆是。
转念间,淡水到了。
出了淡水站,我站在马路边,有些失措。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海腥味,黏黏的,化不开似的。
汗水开始顺着脖梗儿,不停地流淌。
渔人码头在哪里,附近的捷运连海都没看到。
想起书上说,淡水还有个红毛城,曾经见证了淡水的殖民沦桑。红毛城位于中国台湾新北市淡水区的古迹。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统治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所兴建的“圣多明哥城”,但后来圣多明哥城遭到摧毁,1644年荷兰人于圣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并命名为“安东尼堡”。而由于当时称呼荷兰人为红毛,因此这个城就被他们称作红毛城。
红毛城
要不先去那儿看看?可不知路怎么走?正好,一辆空大巴进站,车上有位司机,是个老先生,正在等候客人。
这位身胚高高大大的老先生,看上去挺和善。
一听我询问,马上热忱地指引,让我上26路车,说此车能到红毛城门口。说完,老先生试探地问我:“大陆来的?”
“对啊,北京来的。”
“我是青岛人。”
老头指指自己鼻子,激动地说。
细瞧瞧,还真像山东大叔。
“青岛人说话是这样的——‘你好’”。
我用青岛口音学了一句,其实我也就只会几句。还是之前去青岛自由行学会的。
老先生激动地说,他1938年来到台湾,一直没有回去过。这次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2011年春节,要回家乡一趟。
老人说,印象中家乡是泥土路。我笑了,告诉他,只怕他回到青岛,已经不识乡路了。因为这些年,青岛的变化太大了,更何况,老人1938年就离开了青岛。
老先生点点头,有些不舍地与我告别。
这就是当年大陆籍的 *** 老兵?这么大岁数了,还奔波在路上,真够让人心酸的。
这时,26路车来了,也就坐了几站。我在一个斜坡处下了车。
走着阶梯上去,一座红色的小楼,立于小山顶上,看着这大好的河山。
台湾人真能创新立意。就这么一个荷兰殖民者建的、不大的两层小楼,也被弄成淡水一景儿。
不得不佩服台湾人的商业脑子。
快速在楼里扫瞄,想找一个人帮我拍拍照,也算“到此一游”。一抬头,看见过来一对年轻夫妻,拉扯着一小孩儿。恭身请求,男子爽快答应。
拍完,女子走上前来,害羞地对我说,她也是大陆人。
大陆新娘?我又惊又喜。
一直想了解大陆妹嫁到台湾的感受,就意外见着一个。于是,我俩叽哩哇啦地聊开了。
原来,这个女子是大陆东北女孩,辽宁沈阳人。台湾老公去大陆旅游时,认识并爱上了她。用她的话说,是“赌了一把”,就把自己嫁了过来。
现在,跟老公有了眼前这个孩子,生活得很满足。
赌赢了命运的大陆新娘?
望着这对离去的背影,我心中默默地为她祈祷祝福。
红毛城二楼,一个标准的京片子男中音传出。这是一位来自大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老教授。他来台湾开会,顺带考查台湾古建筑,正抚摸着墙壁,为红毛城装修改造破坏了原始砖墙而叹惜。
一个大陆一流的土木专家,在台湾淡水一小小的建筑文物前,竟是如此流连扼腕。我原以为就大陆一些文物古迹被保存得有瑕疵,没想到在台湾也存在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破坏性”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