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方市北黎老街(北黎村古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方市北黎老街(北黎村古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方市北黎老街(北黎村古街)

位于东方市八所镇的北黎村,一直隐藏在沿海一隅。

到达北黎村并不难,从八所镇的闹市区往市郊约莫走上5公里,随着导航提示,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深入,当看到路两旁有陈旧斑驳的骑楼时,村子就到了。

北黎村的骑楼如岁月老人屹立在街路两旁。沿街走去,老楼比比皆是。据考证,清道光年间,文昌、琼山、临高和四更等地有些人或捕鱼或经商,陆续聚居此处,落籍北黎村。到了民国时期,这里逐渐发展为市墟。北黎现存的旧骑楼,多是落籍当地的文昌、琼山商人修建。

据1996年出版的《东方县志》记载:北黎,原名长兴,始建于汉朝,居民为俚人(即今黎族人)。隋大业三年(607年)感恩置县后,它是感邑辖地最北边的一个村庄。唐、宋后,由于俚和黎同音,俚逐渐演化为黎,长兴村也更名为北黎村。

史料显示,明代海南开通了环岛的驿道,今人称为“环岛驿”,数百年来,它是海岛最重要的交通动脉。明代初期环岛驿道就设有北黎铺。“五里一墟,十里一铺”,北黎铺因人口往来流动量大,成为了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之地。

如今,走进北黎老街,仿佛时光倒流,通过这些独特、壮观、富有南洋风格的建筑,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

实际上,北黎村的光辉过往,离不开北黎河。在古代,这个河畔的村庄是海南西部一个重要渔港。明代时,北黎港舟楫满港,是方圆几十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清代,北黎周边沿海开始大兴盐田,更使此地兴盛一时。后来因北黎河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港地逐渐下移,港池变浅,最终,北黎港被下游出海口的墩头所替代。再加上抗战时期日军为了掠夺石碌铁矿而修建了八所港,更令北黎河的港口功能弱化。1970年代,因为港口外围珊瑚礁被滥采殆尽,失去天然屏障,海水上浸近100米,于是墩头港面积亦逐年缩小,1980年代后期起,港口内仅能停泊渔船20余艘,外来船只极少来此经商。时至今日,大家只知道东方有八所港,北黎之名再鲜有提起。

也因为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原因,北黎老街上的商铺逐渐向外迁移,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纷纷外出闯荡,久而久之,老街不复当年的繁华盛景,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北黎村仍有值得被人们探索的价值。在历史层面上,人们读得出历史对北黎村的选择,在具象的建筑物身上,北黎村也代表了另外一个时代的存在。

北黎村老街的民居建筑与其他的建筑完全不同,整条街道有很多欧式风格的拱形门和罗马柱,这些骑楼虽然破败不堪,但仍不失其古朴沧桑的美感。北黎老街最显眼处,有幢精美、高大的老洋楼,它原是北黎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北黎第一楼”。

据村里老人介绍,此楼是文昌籍颜姓祖先兴建的,颜氏因盐起家,在北黎村开设过盐场。日军侵琼后,看中了北黎的繁盛,强行征用,此楼被日本公司占有,日本人投降后,此楼曾作为 *** 的办公楼。如今,“北黎第一楼”已破败不堪,那些断壁残垣仿佛向世人倾诉着老宅的深邃和变迁的历史。

村里的老人吴文丰说,早些年,村里还有人打渔、晒盐。近几年交通便利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老人们守着老村和那些不曾被遗忘的故事。

来源:环球网

更多东方市北黎老街(北黎村古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