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6月11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晚报社承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及“非遗在身边”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市钟楼街后广场举行,“非遗购物节”活动同步上线。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 摄
山西晚报讯 6月11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晚报社承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及“非遗在身边”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市钟楼街后广场举行,“非遗购物节”活动同步上线。
为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晋享非遗美好生活”等为主题,立足线上线下,共组织开展94项非遗宣传展示系列内容。其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及“非遗在身边”启动仪式、非遗购物节等为重点活动。
在活动现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宣布山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启动,“非遗购物节”正式上线,同时向“非遗在身边”山西晚报采访团代表授旗。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介绍说,山西将聚焦“稳住经济大盘”,促进非遗产品消费,举办山西“非遗购物节”;聚焦“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聚焦省市联动,全省各地同步开展各具特色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目前,山西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42个,省级传承人1109人,位居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非遗资源富集地。为及时总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充分发挥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的引领作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山西大学共同成立的非遗研究院开展了2022年全省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优秀案例的遴选,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友文现场对优秀案例名单进行了发布。与此同时,现场还为14个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单位进行了授牌。
据了解,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除重点活动外,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组织举办了“山西非遗图文影像展”,展出百部优秀短视频、百幅优秀图片,讲述“山西非遗”与现代生活碰撞、融合的精彩故事,助推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与繁荣;组织了“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此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还组织传统戏剧、音乐、舞蹈、民歌、曲艺、体育等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展示传统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点击
1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翼城浑身板、屯留道情、陵川钢板书、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葫芦制作技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秧歌戏(沁源秧歌)、剪纸(太原剪纸)、传统棉纺织技艺(惠畅土布制作技艺)、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朔州传统鎏金技艺)、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春节(娘子关 *** 排春节习俗)。
2022年山西非遗十大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一、太原东湖老陈醋——中国谷醋的“璀璨明珠”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创造“熏蒸”秘法,采用“递进熏制、套淋结合”工艺,以精湛的工艺添色加香,并以“夏伏晒、冬捞冰、贮陈老熟”隔年陈酿工艺,酿造纯正老陈醋。这套技艺在中国酿醋技术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技艺传承并不断改进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二、大同广灵剪纸——小剪纸做出大文章
广灵染色剪纸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广灵染色剪纸源远流长,据考证,它在初唐时已具雏形,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沿袭至今。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广灵剪纸技艺,做大做强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精心打造四大基地,创新发展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格局,为传承广灵剪纸技艺、打造广灵剪纸文化品牌、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忻州静乐古琴——在“古风新韵”中破浪前行
忻州静乐古琴依托非遗传承人杜威创建的静乐县承弦堂古琴工作室,通过传承、挖掘、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出版了《古琴漆艺》《古琴制作技艺》等宝贵书籍资料,让古琴这门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得到更广泛的弘扬和传承;通过搭建工坊就业平台、创建漆树园基地和开展文化旅游招商等活动,扩展了古琴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市场运作,助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组织参加重大展演比赛、宣传培训等系列活动,丰富了“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
四、吕梁文水长拳——北腿中的杰出代表
文水长拳,又称左家拳,其精髓为“十路蹚腿”,由“十路蹚腿”为基础的十大腿法历来“秘不外传”,它们分别是“踢、蹬、踩、跺、踺、勾、挂、扣、摆、扑”,这些腿法几乎涵盖了现代搏击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腿法,故有“左家拳,三只手,神鬼见了也发愁”的术语。在过去二百多年的传承中,流传着“张高生领蹬京武生,应猴四扑腿震狂徒”等典故。如今,文水长拳已通过设立分会、建设非遗传习所、定期展示、列入学校必修课等形式,在文水及周边县市广泛研习传播。
五、阳泉平定刻花瓷——非遗馆焕发传承新活力
“平定刻花瓷非遗博物馆”于2019年4月开馆,非遗馆突出“静态看历史,动态讲传承”的优势,充分展现出陶瓷文化的历史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性,以及非遗传承多元化的新思路。开馆以来,先后与太原师专等院校签订了校企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为更好地传承非遗选拔人才拓展了空间。“收徒多渠道,非遗进校园”,结合当地“书院文化”和“陶瓷富民产业”战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晋中平遥推光漆器——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光彩
大漆之美,坚牢于质,光彩于文。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山西平遥古城,漆与艺的结合,是一道古朴雅致、细腻滑润、富丽堂皇的风景。小到首饰餐具,大到家具屏风,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生命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延续,非遗的光彩在多方联动中更加迷人。尤其是近年来,平遥县建立起了 *** 、社会、学校、企业、大师等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发展势头更加喜人。
七、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再现历史光华
历史上的八义窑是中国彩瓷的鼻祖,被誉为“陶瓷史上的第一抹彩虹”。新时代的八义窑,靠着“大国工匠”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追求,通过非遗挖掘、校企合作、研学服务、文化旅游等举措,传承坚守本色,创新彰显特色,先后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荣获大奖,使红绿彩瓷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在太行山区打造出了非遗文化产业聚集区,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5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1月产品入选外交部外交物质采购目录。
八、晋城潞绸——让传统技艺插上产业的翅膀
潞绸织造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利尔潞绸集团聚焦潞绸织造技艺这一独特的优势资源,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与市场趋势对接,全新定位高端真丝婚被,着力于潞绸婚被产品研发、生产、品牌运营、产品销售及桑蚕基地建设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不断深耕业务市场,填补市场空白,推动非遗产业规模化运营,实现较大的规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九、临汾威风锣鼓——非遗普及教育敲响锣鼓新篇章
晋南威风锣鼓富有“天下第一鼓”之美称,传承时间久远,传统曲牌丰富。近年来,临汾威风锣鼓深入景区、学校、企业,深度培育传习基地8个。以8大传习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让晋南威风锣鼓的传习形成常态化、普及化,做到“传承而不守旧,创新而不离根”。2021年7月,晋南威风锣鼓被纳入上教版全国高中音乐课本。活态传承形成常态,非遗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十、运城绛州澄泥砚——巅峰起舞竞风流
“传说中的国宝在现代复苏”,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中成为中国澄泥砚行业第一品牌。成为代表山西、代表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集交流、展示、技艺体验、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主题园区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砚台非遗文化主题园区。
非遗好物受青睐 现场和直播间都畅销
如今,非遗已成为大IP和人民群众的消费热点,近几年,山西非遗市场消费活力与潜力巨大。活动现场,特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消费者们“种草”了一波山西非遗好物。
这一边,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区域内,太谷饼、吴王猪胰子、醋、软陶、太原剪纸、八义窑、葫芦、平遥牛肉(限定款)、推光漆器、惠畅土布等的非遗传承人在现场进行产品推介,吸引现场观众体验互动,不少观众都把非遗好物带回了家。“今天带的生肖老虎软陶小挂饰都不够卖,没卖一个小时就脱销啦!一会儿得抓紧补货。”太原张氏彩泥塑非遗传承人张艳云感受到了大家对非遗产品的购买热情。
那一边,山西非遗流动直播车内,山西十佳导游李志山通过“金牌导游推荐山西非遗好物直播间”,为广大网友展示非遗产品,讲述非遗故事,定襄花馍、东湖醋、晋礼文创等产品均在直播间开展了售卖活动。
据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全省204家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非遗工坊等,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通过现场展销、直播带货、网络达人推荐等搭建非遗立体消费空间,让广大消费者“享传统文化购非遗好物”;与山西省商务厅合作开展6·18专题促销活动,利用电商大促的高流量资源引爆关注及转化,打造“小而美”非遗品牌,促进消费升级。在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众多流量平台还将继续集体为山西非遗发声,山西非遗的销售“朋友圈”也将进一步拓宽。
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胡斌 赵丽娜 张彩云 柴旭晖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 钟清
(责编: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