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峰。
时间跨度近600年,战争频繁,刀光剑影!
在明清两代的历史中,骑兵作为帝国的精锐部队不可或缺,参与了明清战争中的历次关键战役。
下面依据史实,就明清时期的骑兵部队战斗力做一个排名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全文约5500字。
第十名、维族骑兵
指叶尔羌汗国(1514—1680)时期和乾隆平大小和卓之乱时期的维族骑兵。
这些维族兵全都信教,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勇猛冲锋。
而且,他们往往装备着来自中亚的火枪,火力密度比较大。
1758年,兆惠率四千清军攻击叶尔羌城中的小和卓霍集占,清军先锋部队一度被维族骑兵击溃!
但是,维族骑兵的缺点是大多数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仅凭个人的武勇和狂热的信教精神。
遇到真正的精锐部队——比如清军健锐营,会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被击溃。
葱岭三战,清军击溃维族骑兵第九名、 *** 骑兵
*** 骑兵在清末至民国年间纵横无敌!
其中,大名鼎鼎的就是西北三马的“马家军骑兵”: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
他们的前身就是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中投降的马占鳌部回军。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月,左宗棠清军与 *** 军大战于新路坡。
马占鳌派马海晏以“黑虎掏心”战术击败清军,击毙甘州提督傅先宗等人。
二月,马占鳌在获得小胜的情况下,主动向左宗棠请降,上缴马3000匹、枪矛6000余件。
清廷授予马占鳌等六品军级顶戴,将其部改编为三旗马队。
清廷封马占鳌为督带,驻防河州,帮助清军镇压河湟 *** 义军。
马占鳌的军队就是民国时期“西北三马”的缘起。
左宗棠的军队在晚清是比较能打的,结果在前锋遭遇战中败于 *** 军。
虽然,这一战当中左宗棠的主力并没有上,但仍然证明 *** 军有较强的战斗力。
后来,在内战中,马家军骑兵曾重创我军。
马家军骑兵,精悍无匹!第八名、新捻军骑兵
太平天国覆灭之后,遵王赖文光痛定思痛,对旧捻军重新训练和整编,这支新部队既有旧捻军的血肉和骨骼,又融合了太平天国的精华与魂魄,因此被后世称为“新太平军”或者“新捻军”。
新捻军的大威力就在于它的骑兵部队!
新捻军在成立之初,便大力推行“易步为骑”的战术,同时广泛搜罗马匹、驴骡等畜力,在关中 *** 军的大力支援和历次作战缴获的积累下,新捻军逐渐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
新捻军的骑兵领袖任化邦,号称“项羽在世”,当世第一骑兵猛将,他把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两人一骑、一人两骑,马上放枪等战术炉火纯青!
自此之后,捻军骑士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原野之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新捻军骑兵先后歼灭过清军八旗最后的精锐——僧格林沁部,淮军王牌张树珊部、湘军精锐郭松林部。
史载:“是时贼骑数万,云翔风驰,劲疾剽悍,常绕出官军后路以辂之。官军畏其锋,罔敢与遌,鲜不挫者!”
最终,在1867年的尹隆河之战中,捻军骑兵被鲍超霆军击败。
第七名、蒙古骑兵(内、外蒙古)
清代,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始终是清军蒙古八旗兵和外藩蒙古兵的重要兵源地。
在平三藩之乱中,叛军声势浩大,清军有限兵力捉襟见肘。
其时,吴三桂出其不意、来势凶猛,数月过后,叛军已占有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地。
兖州、荆州、岳州、江宁、苏州等地成为清军抗击叛军的前线。
在以上这些重要地方,康熙帝派出蒙古马队戍守,使得清军得以稳固阵脚,反败为胜。
比如,山东兖州作为南拒吴三桂叛军、北御中原的战略要地,是清军大兵集结之地。
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首先调遣喀喇沁、土默特等蒙古军往驻兖州,此次共调遣满洲、蒙古每佐领骁骑1名,喀喇沁、土默特蒙古兵2000名。
康熙十四年八月,又调派喀喇沁、翁牛特蒙古兵1500余名,分驻河南、兖州。
兖州战事,从始至终,戍守要职均由蒙古军承当,且战功卓著。
康熙十三年六月,调遣外藩蒙古四十九旗内与京师稍近者二十三旗的蒙古兵逾万人从军征讨。
晚清时代,来自察哈尔和卓索图、哲里木等地的蒙古骑兵成为清廷手中最后的骑兵部队。
1855年,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击败了太平天国最精锐的北伐军——全部由来自广西的老兄弟组成。
第六名、明成祖朵颜三卫
明初,朵颜三卫是指三个羁縻卫所的统称,三个卫所分别是指朵颜、泰宁、福余三地。
朵颜卫的属地相当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带,泰宁卫统治地区相当于现今吉林洮安一带,福余卫统治地区相当于现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
朵颜三卫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骑兵,机动性很强,而且作战英勇,是冲锋陷阵的首选部队,在靖难之役中对朱棣贡献很大。
《明史》中记载:“自是冲锋陷阵皆三卫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宁始。”
然而,朵颜三卫的雇佣兵性质决定了其并不完全忠于明 *** 。
后来,朵颜三卫有部分投靠蒙古势力,部分被明成祖朱棣所歼灭。
第五名、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即历史上的辽东关宁兵。
由辽东地区的 *** 、蒙古人、女真人等构成。
明末,关宁兵马威名赫赫,甚至在与满洲八旗兵的较量中也丝毫不惧!
然而,关宁铁骑的最著名一战是明万历年间抗倭援朝的碧蹄馆之战!
公元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日军的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与由李如松、查大受率领的明军在碧蹄馆发生遭遇战。
这之前,日军悍将立花宗茂曾夸下海口,扬言道:“立花家的兵,一个可以打明军一千个!”
如果按照立花宗茂的说法,日军只需要三个人就可以了,因为明军李如松部只有三千人。
立花宗茂本人号称日本战国时代第一名将,其武勇连丰臣秀吉都称赞:“如武田信玄般,如同风林火山!”
结果,碧蹄馆一战,日军大部队四万多人围住李如松三四千人,日军所谓的精锐部队用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歼灭李如松部。
李如松带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辽东铁骑,即关宁兵!
人人手持三眼火铳,身背强弓,远战用火铳和弓箭,近战把三眼铳当成狼牙棒用,抡起来就砸!势大力沉!无人能挡!
打的日军鬼哭狼嚎!
最终,日军眼睁睁看着明军突围而去,从此落下了“恐辽症”。
第四名、锡伯骑兵
今天,新疆自治区有一个著名的尚武之城——伊犁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这里号称中国的“射箭之乡”,因为这里的锡伯族精通骑射、骁勇善战,古来如此。
这里的锡伯族是在乾隆年间,清军平定新疆之后,从东北万里迁徙而来。
其祖上是清代新疆驻防八旗军中大名鼎鼎的“锡伯营”。
公元1820年,新疆爆发了张格尔叛乱。
张格尔——乾隆年间大小和卓之乱中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
话说当年大小和卓被乾隆帝派大军平定后,他们的后裔纷纷逃往中亚,大部分跑到了浩罕汗国,即今日的乌兹别克。
进入道光年间,清帝国实力下降,对于边疆的掌控大不如前。
1826年,借着这个时机,张格尔率领叛军从浩罕入境,要恢复故土!
利用 *** 教的号召力,各地维族纷纷群起响应,一时之间,张格尔叛军势力大增,拥众十多万!
而且,浩罕和他背后的英国人给张格尔叛军提供了部分武器装备。
南疆八城大部陷落,只剩下阿克苏一地苦苦坚持。
新疆自乾隆之后,再一次遍地烽火!!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毫不犹豫的下令清军平叛。
清帝国先后从西北、东北各地调集精锐八旗军,其中就有在北疆驻防的锡伯族精锐马甲。
清军兵力共3万多人,而叛军多达十几万。
公元1827年二月,清军主力开始西进。一路击败叛军,二十八日进至浑巴什河北岸,距南疆的政治中心喀什噶尔城仅10里。
张格尔率叛军10余万阻河列阵,在阵的中央筑起石墙,并且墙上留出炮孔,安放由浩罕提供的重炮,清军正面进攻失利。
这之后清军改变战术,派出大将额尔古伦率精锐锡伯族兵士1000余人,乘夜由上游急渡,突袭敌后方阵地。
锡伯勇士箭术精湛,百步穿杨,杀入敌阵之中一顿疯狂砍杀!叛军大乱!
清军主力同时自叛军石墙两侧发起包抄,叛军被击败!
清军乘胜疾进,后在边境地区生擒张格尔,押往北京,在午门向道光帝献俘。
此战中,锡伯骑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锡伯骑兵还参与了清代的多次内外战争,立下赫赫战功。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射箭之乡”,出过多位箭术比赛的全国冠军。第三名、准噶尔骑兵
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准噶尔汗国军力极其强大。
准噶尔骑兵装备着赞巴拉克火枪和驼炮,连续击败哈萨克、叶尔羌、阿富汗等各国,威震中亚!
18世纪上半叶,准部在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代,汗国的军工业空前繁荣。
甚至有个名叫约翰·古斯塔夫·雷纳特(Johan Gustaf Renat)的瑞典人,在这一时期担任准军的铸炮师兼炮兵教官。
1716年,四千装备整齐的俄军进入准噶尔的领地,中亚的亚梅什湖附近。结果被准军骑兵发现,随即被包围。
最终,俄军三千多人战死,接近全军覆没。
1731年的和通泊之战,清军精锐部队被准军包围,在多日的激战之后,清军一万多人的部队仅剩二千多人逃出重围。
清军损失极其惨重!此战过后,京师八旗家家戴孝!
第二名、满洲骑兵
清前期的满洲八旗兵,纵横无敌,以仅仅几万人的满洲部队入关,最终战胜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各政权等上百万大军,定鼎中原!
公元1687年,呼玛尔河口遭遇战
对阵双方:满洲八旗约40人VS俄国哥萨克约400人
双方装备:清军有战马、弓箭和刀枪等,以冷兵器为主;俄军以火枪、马刀为主。
黑龙江副都统温岱抽调40名披甲,在2名佐领的带领下,前往雅克萨侦查,结果走到呼玛河口跟俄军遭遇。
因为人数劣势,清军八旗很快被俄军包围,俄军步骑数量相差不多,即步军大概100多人,骑兵200人左右。
正黄旗佐领塔勒呼兰当机立断:“取其纛而杀出,余先往,尔等随进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塔勒呼兰直接拍马冲了过去。进入射程后,塔勒呼兰搭弓射箭,直接把扛旗的罗刹射毙,然后再次搭箭射翻了一个俄国鬼子,成功突围而去。
最终,清军凭借骑射优势,成功撕开了俄军的包围圈,顺利突围。
清军战绩:“我等获鸟枪5杆,马4匹,共杀罗刹57人,伤罗刹19人。 ”
“披甲祁成额,射杀一罗刹,夺一马 ,胯部受(火)枪伤一处 ,另受浮伤一处。”
“披甲额尔库勒德依,射杀一罗刹 ,射中一罗刹肾处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而且,清军的报告特别详细,谁射杀、射伤了几个都是有名有姓的,甚至还有清军下马割取首级的记载。
结论就是:俄军三、四百人都拿火枪还有骑兵,硬生生让40名八旗突围而去!
史学大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作出过如下描述:
“自从明朝末年以来,文官武将一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依附清廷的汉族官僚每遇军情紧急往往请求朝廷派遣“真正满洲”参战,如顺治六年湖广辰常总兵徐勇在题本中说:“总之,逆贼畏满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也。”
——摘自《南明史•第二十三章 》。
“最令人惊叹的是骑射功夫,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娴熟骑射,甚至有的人不用马鞭和缰绳,用身体动作就能控制马匹,因此满洲人作战时可以快速并大量的放箭,打的对手无法喘息。”
——《鞑靼战纪》,1654年,卫匡国(意大利传教士)。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第一名、索伦劲旅
索伦是满语,意为“猎手”、“先锋”。
历史上的索伦诸部—一般指鄂温克、鄂伦春与达斡尔族,俄语称之为埃文基人。
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艰险,明末清初生活在东西伯利亚与外兴安岭一带,最冷气温-50℃。
不同于蒙古、满洲,有畜牧和部分农耕作为生活来源——索伦人纯粹以渔为生。
自1643年黑龙江至外兴安岭全境索伦部臣服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索伦部一直都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兵源地。
清代武举考试实射弓拉力为:骑射三力,约40磅。当时军队所用战弓的拉力,也大致在这个区间上下。
能开清弓七力以上的兵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
而索伦兵的平均水平是十力——康熙二十四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经过考察,在给中央武备院的文书中要求给旗下的索伦兵全部配发十力之弓!
乾隆帝多次对索伦官兵的战斗力表示高度赞赏,称道:“以之驰突,乘胜破阵,无不如志”,又曾说:“盛京之兵亦不如索伦”。
索伦部虽然人口稀少,但却曾被清廷抽调至二十二省作战,先后击败的对手包括:
蒙古骑兵:1732年,额尔德尼召之战:索伦劲兵一举歼灭准噶尔蒙古骑兵。
1755年——1757年,乾隆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索伦劲旅出动1万人左右,为历史上出动最多的一次;
俄罗斯人:两次松花江之战、雅克萨之战,大败哥萨克骑兵;
*** 人:傅恒征缅之战,缅军曾言:惟惧清军彩甲骑兵,即索伦劲旅;
尼泊尔人:反击廓尔喀之役,索伦劲旅一直打到加德满都;
平定大小金川:索伦精锐多次击败彪悍善战的金川藏军;
平定大小和卓:索伦营大败维族叛军,一路攻入巴达克山(今阿富汗);
除此之外,还包括甘肃 *** 起义军、贵州苗民起义军、白莲教起义军等。
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1792年,尼泊尔的廓尔喀军团入侵 *** ,七世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被这些强盗洗劫一空。
装备着英式燧发枪和尼泊尔弯刀的廓尔喀战士,勇猛善战,被英军称为“世界上最勇敢的雇佣兵”。
后藏边境的海拔高达五、六千米,导致任何中原王朝的军队想要进驻都要面临严重的后勤困难和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
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如此。
打还是不打?当然要打!
面对廓尔喀人的挑衅,此时的乾隆帝已是82岁高龄,他说:“朕再四思惟,竟有不得不办之势!”那就办了他!(《平定廓尔喀方略》)
怎么办——老套路:关门!放索伦!
于是老皇帝再次不远万里,从黑龙江调索伦劲旅往 *** 边境走,这个难度、这个距离……
开战前,乾隆帝谆谆告诫清军主帅福康安:务必等到海兰察率领的一千名索伦兵到达后,再发起反击。
而索伦也不负众望,一路翻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攻入尼泊尔本土,以劣势兵力屡次击败廓尔喀的弯刀战士,七战七捷,兵临加德满都!
最终,尼泊尔武士亲至福康安大营投降,行三跪九叩大礼!退还所抢财宝、入贡清廷。
这是乾隆朝“十全武功”的最后一项,堪称收官之战,也是古代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清军索伦部由黑龙江、外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猎手组成,他们长年与熊虎搏斗!彪悍无双!备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