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晚报记者 许静 文/图
孔继满在路上。
采访孔继满,记者费了很大的周折,约了几次都未如愿。作为一名邮递员,孔继满总是行走在路上。昨天傍晚,记者终于“逮”住了她。只见她风尘仆仆,一脸疲惫。“国庆节前后的包裹特别多,收件人又大多不在家,每送达一个包裹都要费很多周折。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孔继满说着把记者让进屋里。“你投递包裹难,我采访你也难啊!”记者打趣地说。
今年46岁的孔继满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犹如邮路边随处可见的山石。她告诉记者,1999年,27岁的她被招聘到确山县邮政局任店邮政所当投递员,这一干就是19年。
19年里,她像一只灵动的鸿雁,又像一头踏实的骆驼,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近7000个日日夜夜,她行程2.5万公里,投递报刊、邮件、包裹达10万份(件),从未出现过错投、漏投现象,被山区群众誉为“大山深处的绿衣使者”、“大山的女儿”。
漫漫邮路满是感人的故事
孔继满主要负责任店镇西南部天目山深处和尚庄、薄庄、猴庙、下鄢庄等村的邮路。这是全镇路程最长、最难走的邮路,一个来回90多公里。每天清晨,她把邮包一背,骑上自行车就上了路,无论春夏秋冬,从未中断。
大家都说天目山上的石头多、树木多,而孔继满在邮递路上的故事也多。
有一年冬天,孔继满在去猴庙村上老庄村给杨国旺家送孕检证时遭遇大雪天气,路滑难行,稍不注意就会摔倒,甚至会滑下山坡。多少次孔继满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揉揉疼痛的伤处继续前行。走到杨国旺家时,她终于支撑不住了,一 *** 坐在地上。杨国旺感动极了,急忙生火端茶:“这么大的雪,你咋还来!”
在别人看来只能退回的“死信”,在孔继满手中却一个个“复活”。今年4月,一封从深圳寄往猴庙村李春玉的快件让孙继满犯了难:猴庙村没有李春玉这个人,信封上又没写联系电话。怎么办?孔继满没有把邮件退回,而是挨家挨户询问。后来,终于打听到李春玉就是村里的李玉,当时在北京打工。孔继满又想办法找到李玉的联系方式,把快件寄到了北京。
不久前,薄庄村村民王玉昌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发证机关邮寄驾驶证时未将收件人地址写详细,只写了行政村。而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一个行政村下辖十几个自然村。孔继满一连跑了几个自然村也没找到王玉昌。但她没有放弃,最后在一个偏僻的自然村找到了王玉昌。
长年奔走在邮路上,孔继满对家庭照顾的少,对孩子更是愧疚。平时下班回到家中,孩子早已进入梦乡,她只能眼含泪水,为孩子掖掖被子。
由于山路难走,孔继满已经记不清自己穿破了多少双鞋。她说,作为女人,也喜欢高跟鞋,但她只能看看、摸摸而已,伴随她的,只能是雨鞋和球鞋。
乡村邮递员工资不高。19年来,清贫一直伴随着孔继满,但她乐在其中。有人劝她外出打工,她说:“这条邮路我走了这么多年,发生了很多故事,我喜欢这条邮路。再说,我不跑这条邮路,这一带2000多人的邮件咋办?”
十九春秋不忘当初的真情
19年来,每天从这条邮路上出发又归来,风雨无阻,孔继满早已成了这条邮路上的一位“行者”。她认识路上的每一块石子、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她知道这条邮路上哪一段宽阔、哪一段狭窄、哪一段平坦、哪一段坎坷,她清楚哪里要拐弯、哪里该上坡。“走一趟累得要死,可一天不走,心里又空落落的。”孔继满说。
“过去以送信为主,看到村民收到信件时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快乐。现在信件少了,投递最多的是包裹,但碰到信件我还会认真投递。即使一封信需要跑数公里,我也一定会安全送达。”孔继满说着,眼睛里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孔继满告诉记者,这条邮路变化很大,刚开始是一条土路,又窄又坎坷。如今修成了水泥路,宽阔又平坦。从前我送信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现在换成了摩托车,轻快多了。孔继满说,她最自豪和快乐的事就是能帮助别人。在她的邮路上,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患有脑梗,长年吃药。儿女又长年在外务工,平时无人照顾。孔继满经常抽空看望她,给她买药,陪她聊天。时间长了,老人家便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几天不见就念叨:“继满这闺女咋还不来呀?不会有啥事吧?”等见到孔继满时,老人就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看到老太太开心的样子,孔继满一身的疲惫瞬间就消失了。
莫问辛劳几许,耕耘自有收获。孔继满19年如一日奔走在漫漫的乡村邮路上,用优质服务换来群众的称赞和组织的认可。她多次被评为全省邮政系统先进职工。2011年4月,孔继满被评为驻马店市“2010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2012年她被评为“中国好人”、确山县“十大道德模范”,并荣获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五一前夕,孔继满又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