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会稽孔沈(字德度)、魏顗(字长齐)、虞球(字和琳)、虞存(字道长)、谢奉(字弘道)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孙绰)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刘注:“言虞氏宗长、琳之才,谢氏伏弘道之美也。”
三国人物大全•孙吴人物链接8 赞同 · 4 评论文章山阴孔氏,孔子之后,其先殷绍嘉侯孔吉封于梁,居梁国。东汉末孔子二十二世(孔吉八世)孙孔潜避地会稽,因家焉。后裔繁衍江东,遂成望族。
孔潜,汉末太子少傅。潜子孔竺,字元慎,吴豫章太守,有三子孔恬、孔冲、孔弈。
竺子孔恬。《孔氏谱》:“孔恬,字公默,吴侍中、选曹尚书,晋湘东太守。”有二子孔愉、孔祗。
恬子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与同郡人张茂、丁潭并称“会稽三康”。愉三子:訚、汪、安国。
孔訚嗣爵,位至东晋建安太守。訚子孔静,字季恭,再为东晋会稽内史,累迁尚书左仆射,加后将军。
孔汪字德泽,好学有志行,晋孝武帝时位至侍中。
孔安国,字安国,年小诸兄三十余岁。群从诸兄并乏才名,以富强自立,唯安国与汪少厉孤贫之操。汪既以直亮称,安国亦以儒素显。孝武帝时甚蒙礼遇,仕历侍中、 太常。后历尚书左右仆射。
恬子孔祗,字承祖。太守周札命为功曹史。札为沈充所害,故人宾吏莫敢近者。祗冒刃号哭,亲行殡礼,送丧还义兴,时人义之。
竺子孔冲,西晋豫章太守、丹阳太守、大尚书。《晋书•孝友传》: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
冲子孔侃,东晋大司农,孔愉从兄,俱有名江左。
侃子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 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久之,除领军司马,未赴召。会王敦反,与右卫将军虞潭俱在会稽起义,而讨沈充。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苏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拜侍中。
坦子孔混嗣。
竺子孔奕,晋全椒令,明察过人,有二子孔伦、孔群。
伦子孔严,字彭祖,东晋吴兴太守、丹阳尹。
严三子:孔道民,宣城内史;孔静民,散骑侍郎;孔福民,太子洗马,皆为孙恩所害。
奕子孔群,字敬林,严叔父也。有智局,志尚不羁。仕历中丞。性嗜酒,王导尝戒之曰: “卿恆饮,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久糜烂邪?”答曰:“公不见肉糟淹更堪久邪?” 尝与亲友书云:“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曲糵事。”其耽湎如此。
群嗣子孔沈。《绍兴府志》:“孔沈字德度,山阴人,有美名。何充荐于王导。辟丞相司徒掾、琅琊王文学,并不就。从兄坦以裘遗之,辞不受。坦曰:晏平仲俭,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于是服之。是时沈与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为四族之巂。”《世说》:会稽孔沈、魏觊,一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觊为魏家玉。”
沈子孔廞,位至吴兴太守、廷尉。
廞子孔琳之,以草书擅名,又为吴兴太守、侍中。
又有孔衍、孔夷吾,孔子之22代孙,西晋末年避乱江东,与孔潜曾孙孔愉同龄。故东晋时江东孔氏有孔愉、孔祗、孔侃、孔伦、孔群、孔衍、孔夷吾七支。
《晋中兴书》:孔演(孔衍)字舒元,为中书郎领太子中庶子,少喜文学。《会稽孔录》:“孔演,字元舒。中宗命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时书命殷积。演每称职。”《初学记》十一:演。晋国初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肃宗之在东宫。孔演领太子中庶子。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山是元、明、二帝。并亲爱之。《书钞》:孔衍为广陵郡(太守)。时人为之寒心。而衍不形于色。郡虽邻接西贼。犹教诱後进。不以戎务废业。
衍子孔启。启子孔惔,东晋尚书祠部郎中。
惔子孔粲。
粲子孔淳之,字彦深。情操高尚,爱好坟籍,喜游山水。宋初为著作佐郎、太尉参军,全不就任。宋文帝时,复征散骑侍郎,乃逃上虞县界,家人不知。
孔默之,孔淳之弟。治儒学。为广州刺史,以赃货罪下廷尉,赖彭城王刘义康保持之,得免。曾注《穀梁春秋》。
孔隐之,默之弟,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孔隐之被封为奉圣亭侯,孔默之之子孔熙先谋反,孔隐之被削爵。
山阴谢氏,两汉、晋时大族。
一世谢秉槐,西汉儒林郎、太尉参军。二世祖谢堂,将军、中大夫。三世谢瑛,护匈奴中郎将。六世谢宜礼,字文仪,谏议太夫。
八世谢夷吾,字尧卿,山阴人,起家会稽郡吏,得太守第五伦赏识,任督邮。太守第五伦妻车马入府,无所关启。夷吾鞭功曹佐吏门阑,卒牵舆马出之。收其人从,伦为解之。良久乃已。举孝廉,授寿张县令,迁荆州刺史。汉章帝巡狩,幸(南阳郡)鲁阳,诏其决狱三百余事,均合帝意,叹其“诸州刺史尽如此者,朕不忧天下”。因巨鹿剧郡,难治,特迁巨鹿太守。临发,赐车马剑带,勉其无毁前功。后因行春乘柴车,从两吏,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被贬为下邳县令。预自克死日。如期,果卒。敕其子曰:“汉末当乱,有发掘露体之祸。使县棺下葬,墓不起坟。”《御览》五百五十六。
夷吾子谢瑀,御史中丞、中大夫。瑀子谢居贞,处士,会稽太守召为功曹,辞不就。谢安贞,黄门侍郎。谢守贞,都给事。
谢煚,东汉尚书郎,徐令。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谢煚之女,为吴大帝孙权发妻谢夫人,早卒。
煚子谢承,吴国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143卷(今已佚)、《会稽先贤传》7卷。
承子谢崇,吴扬威将军。子谢勖,吴郡太守,封爵兰亭侯。 孙女,《会稽后贤记》曰:“贞女谢仙女者,谢承孙也。吴归命侯采仙女充后宫,仙女乃炙面服醇醯以取黄瘦,竟得免。”
煚弟谢贞,举孝廉,豫章郡建昌(县)长。履蹈法度,笃学尚义。
贞子谢赞,与同郡钟离牧、吴郡顾谭齐名。贞子谢谭,《三国志•吴书》:“吾粲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於天外,潜鳞於重渊者哉?’”
谢斐。《吴录》:“聂友有脣吻,少为县吏。虞翻徙交州,县令使友送之,翻与语而奇焉,为书与豫章太守谢斐,令以为功曹。”
谢秀,谢斐之孙,东吴翼正都尉。
谢沈,谢秀之子,晋康帝即位,授太学博士,转度支郎中,累迁著作郎,著有《晋书》三十余卷《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于世。
谢宏。《建康实录卷二•吴太祖下》:“(赤乌元年)春正月,侍御史谢宏奏更铸大钱,一当千,以广货,帝许之。”《三国志•吴主传》:“谢宏往日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
谢渊,吴将军。《三国志·陆逊传》:“时谢渊、谢厷等各陈便宜,欲兴利改作,以事下逊”。
谢询,西晋吴令。《晋阳秋》曰:“张悛,字士然,吴国人也。元康中,吴令谢询表为孙氏置守冢人,悛为其父,诏从之。”
谢旌,或其族?《三国志·陆逊传》:“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
上虞魏氏,世袭簪裾。汉末魏朗为八俊之一,魏翱修道,著《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
魏朗字少英,会稽上虞人也。少为县吏。兄为乡人所杀,朗白日操刃报仇于县中,遂亡命到陈国。从博士郤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五经》,京师长者李膺之徒争从之。辟司徒府,迁彭城令,幸臣忿疾,为九真都尉。到官,奖厉吏兵,讨破群贼,斩首二千级。桓帝美其功,征拜议郎。迁尚书。屡陈便宜。有所补益。出为河内太守,政称三河表。尚书令陈蕃荐朗公忠亮直,宜在机密,复征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朗性矜严,闭门整法度,家人不见墯容。后窦武等诛,朗以党被急征,行至牛渚,自杀。著书数篇,号《魏子》云。
魏滕。《会稽典录》曰:“滕字周林,祖父河内太守朗,字少英,列在八俊。滕性刚直,行不苟合,虽遭困偪,终不回挠。初亦迕策,几殆,赖太妃救得免,语见妃嫔传。历历阳、鄱阳、山阴三县令,鄱阳太守。”《会稽典录》曰:孙策功曹魏滕以忤意见遣,将杀之,吴太夫人乃倚大井而语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人明日叛汝。吾不忍见祸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滕。
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裾,唯公不仕……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奏》三篇。《神仙传》:“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
《会稽典录》曰:“魏徽,字孔章,仕郡为功曹吏。府君贵其名,重徽,每拜谒,常跪而待之。”
魏迁。《会稽典录》曰:“(虞)忠字世方,翻第五子。贞固幹事,好识人物,造吴郡陆机於童龀之年,称上虞魏迁於无名之初,终皆远致,为著闻之士。
《世说》:会稽孔沈、魏觊,一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觊为魏家玉。”
余姚虞氏,累叶簪缨,才彦辈出,传《孟氏易》。世二千石,著名南土。虞国后裔为西虞,后号鸣鹤,虞光后裔为东虞,号余姚。长沙临湘虞氏为其分支。
《水注经》:“(姚)江水又东径赭山南,虞翻尝登此山四望,诫子孙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继代兴,时在江南者辄多沦替,仲翔之言为有征矣。江水又经官仓,仓即日南太守虞国旧宅,号曰西虞,以其兄光居县东故也,是地即其双雁送故处。江水又东径余姚县故城南,县城是吴将朱然所筑,南临江津,北背巨海,夫子所谓沧海浩浩,万里之渊也。县西去会稽百四十里,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江水又东径穴湖塘,湖水沃其一县,并为良畴矣。江水又东注于海,是所谓三江者也。”
光绪《余姚县志》:“虞国墅,在罗壁山,汉虞季鸿(虞国之字)之别墅也。至晋而郗愔卜居之,有郗家池。谢灵云《山居赋》所云郗氏岙是也。虞国宅在绪山南,郦道元云宅为(百)官仓,即双雁送国归处,号西虞,以国兄零陵太守光居县东称东虞。”
《晋书•山涛传》:时江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山)遐绳以峻法,到(余姚)县八旬,出口万余。县人虞喜以藏户当弃市,遐欲绳喜。诸豪强莫不切齿于遐,言于执事,以喜有高节,不宜屈辱。又以遐辄造县舍,遂陷其罪。遐与会稽内史何充笺:“乞留百日,穷翦捕逃,退而就罪,无恨也。”充申理,不能得。竟坐免官。后为东阳太守,为政严猛。……遐处之自若,郡境肃然。
东虞(余姚支),(姚)江北,至穴湖附近。
虞光、虞成、虞凤、虞歆。《虞翻别传》曰:“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虞)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虞)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传承孟氏易)。臣亡考故日南太守(虞)歆,受本於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
虞国有从曾孙虞歆,亦守日南,称小虞。《会稽典录》:“虞歆,字文肃。历郡守,节操高厉,魏曹植为东阿王,东阿先有三十碑铭,皆非实,植皆毁除之。以歆碑不虚,独全焉。”
歆子虞翻,字仲翔,汉末会稽功曹、骑都尉,举茂才。得次孙权与其他官员,初次流放泾县,后随吕蒙袭击荆州。屡次拒绝曹操征辟,曹丕常为其设虚座以待。又多次得罪孙权,流放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在南十馀年,年七十卒。
虞容,字伯安,虞翻子,痴儿?《虞翻与弟书》:“长子容当为(其子)求妇,其父如此,谁肯嫁之者?造求小姓,足使生子。天其福人,不在旧族。扬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门。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家圣受禅,父顽母嚣,虞家世法出痴子。”《御览》五百十一,《全三国文•吴六》
虞思,虞容之子。“(虞翻书)有数头男皆如奴仆。伯安虽痴,诸儿不及。观我所生,有儿无子。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两弟,有似人也。去日南远,恐如甘蔗,近杪即薄。”(《御览》九百七十四)
翻有十一子,第四子虞汜字世洪,最知名,吴永安初,从选曹郎为散骑中常侍,后为监军使者,讨扶严。战后官拜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余姚侯。
汜弟虞忠,字世方,虞翻第五子。吴宜都太守,晋灭吴之战时兵败被杀。
虞耸,字世龙,虞翻第六子。吴越骑校尉,累迁廷尉。西晋湘东、河间太守。
虞昺,字世文,虞翻第八子。吴侍中、廷尉、使持节武昌大都督。晋尚书、济阴太守。
忠子虞潭,字思奥。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举秀才,大司马、齐王司马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徙醴陵令。后在军中二十余年,相继平定了张昌、陈敏之乱,又协助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期间历庐陵、南康、安成太守,会稽内史,吴兴太守。丞相军谘祭酒,琅邪国中尉、右卫将军,宗正卿,冠军将军等职,曾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官至卫将军、右光禄大夫、侍中等职,封武昌县侯。
《晋书•虞潭传》:潭子仡,官至东晋右将军司马。
潭子虞楚,苏峻之乱时被虞潭任命为督护。
仡子虞啸父,官至东晋侍中、吴国内史,征为尚书。王廞举兵,版啸父行吴兴太守。啸父即入吴兴应廞。廞败,有司奏啸父与廞同谋,罪应斩。诏以祖潭旧勋,听以疾赎为庶人。复为尚书。桓玄用事,以为太尉左司马。寻迁护军将军,出为会稽内史。《晋书•虞啸父传》:(孝武)帝从容问曰:“卿在门下,初不闻有所献替,何耶?”啸父家近海,谓帝有所求,对曰:“天时尚温,鯯鱼鰕鲊未可致。寻,当有所上献。”
潭曾孙虞秀之,官至黄门郎。玄孙虞悰,字景豫,南齐光禄大夫,加正员常侍。
虞潭兄子虞(马斐),字思行。虽机干不及于潭,然而素行过之。与谯国桓彝俱为吏部郎,情好甚笃。历吴兴太守、金紫光禄大夫。王导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登台鼎,时论称屈。
(马斐)子虞谷,位至东晋吴国内史。
西虞(鸣鹤支),官仓、绪山附近。
虞国,虞光之弟。《百越先贤志•卷四》:“虞国,余姚人。汉末为日南太守,有惠政,行部每双雁随轩。及还余姚,雁亦随归。国卒,雁栖墓侧不去。”
王伯厚《四明七观》引《九域志》则曰:“鸣鹤之岫,二虞喜、荔兆焉。”
虞察。《晋书•虞喜传》:“喜父(虞)察,吴征卤将军。”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虞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 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 《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晋书•山涛传》:“时江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山)遐绳以峻法,到(余姚)县八旬,出口万余。县人虞喜以藏户当弃市,遐欲绳喜。”《晋书•孙晷传》:“会稽虞喜隐居海隅,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喜戒女弃华尚素,与晷同志,人号为梁鸿夫妇。”
喜弟虞预,字叔宁,为琅琊国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从平王含,赐爵西乡侯。苏峻作乱,预先假归家,太守王舒请为谘议参军。峻平,进爵平康县侯,迁散骑侍郎,著作如故。除散骑常侍。著《晋书》四十余卷、《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皆行于世。所著诗赋碑诔论难数十篇。
虞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子虞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
检子虞荔,字山披,梁武帝时中书舍人、大著作。侯景之乱,虞荔率亲属入台,除镇西谘议参军,舍人如故。台城陷,逃归乡里。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中书侍郎,贞阳侯,授扬州别驾,并不就。陈文帝时为太子中庶子,侍太子读书。寻领大著作、东扬、扬州二州大中正。二子虞世基、虞世南,并少名。
荔弟虞寄(510-579年),字次安,陈宣帝时戎昭将军,加太中大夫。过继兄荔次子虞世南为嗣。
其他余姚虞氏族人,家支不明。
虞孟,豫州或荆州刺史。《会稽典录》:高丰字文林,为酂县狱吏。刺史虞孟行部,到旬日,酂县僻,敕酂长将囚徒就所在录见。林被文书,闭狱下籥,不肯送徒。自诣谏曰:明使君乘法驾騑骖,衔命理冤,当县县而至。今乃遥召囚徒,欲省更烦,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酂狱非汉地乎?囚徒终不出县,特望朱轩回轮向酂。孟遂到酂。
《汉魏先贤行状》曰:故宗正南阳刘伯,字奉先。少履清节,忠亮正直,研精文学,无不综览。尝为督邮,时豫章太守虞绩以饕餮秽污,征至郡界,当就法车,不肯就坐。伯乃拨刀殴绩,绩恐就车。乃径上尚书,以肃王道。
虞巡,魏伯阳弟子,东汉末人。
虞褒,余姚或句章虞氏。“又故刺史会稽(上虞)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三国志•薛综传》
《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军将贺达、虞咨领馀众在船所。”
《绍兴府志》:虞翁生,会稽人,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大帝时隐狼伍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形体更少如童子。后人见其乘云上天。《真诰》又曰:虞翁生,会稽人也,授仙人介君食日精法。吴时来隐狼伍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仙去。
《神异经》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羊,引洪至天台瀑泉,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不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与家人往山获大茗焉。
《会稽典录》:“ 虞伦,字孝绪,余姚人也,与骆瑗为弹冠之友。”
孙吴永安七年虞氏古砖柒种,首砖:吴故平虏将军都亭侯虞君。
次砖:吴故散骑侍郎上蔡长虞君。
其他砖铭:“吴故牙门将椑将军虞羡”。
砖铭:“吴故庐陵太守虞君。”
砖铭:“元康二年庚子朔九日,晋故孝廉虞彻字敬通,年五十有七(235-292)。”
年砖铭文:“太康二年议郎虞询字仲良。”
西晋砖铭:“太康六年虞中郎甓”。“元康二年孝廉虞徹甓”。“元康九年虞衛尉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