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百度的三度地平线,指引这家公司走向何处?
二十年以来,互联网科技演进的背后,是一场围绕人展开的产业革命。
如果将技术看作人的延伸,那么,电话与语音通讯延伸了耳朵,屏幕与视频延伸了眼睛,芯片、AI与云计算则延伸了大脑……二十年以来,这场围绕人的革命在互联网行业连绵展开,每一次变迁,既带来了产业环境的演进,又带来了城头王旗的变幻。
在PC时代,百度(http://BIDU.US)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自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凭借其领先的搜索技术,牢牢占据了搜索入口,成为一代最具标志性的产品。不过,时代与技术的更迭,既为百度制造了不少挑战,也对这家公司提出的新的要求。
高峡侧立,潮涌浪奔。百度能否穿越“壁立千仞大河急”的旧瓶颈,见证“AI时代,星辰大海”的新明天。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三点:它能否守护住自己的商业基本盘?它能否即将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以及,它能否把握住科技趋势,开创未来的事业机会?
01 再创地平线,百度智能云
2016年,当AlphaGo击败李世石时,世人第一次感受到了AI的力量。
如今,AI的影响,正在各行业加速渗透,在刷新大众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社会的治理能力。
以最常见的城市交通为例,AI主导的智能驾驶能将城市的通行效率提高15%至30%,从最终的社会效益结果来看,能够为GDP带来2.4%至4.8%的绝对增长。
AI通过改变人类社会结构的方式,打造一个新世界,在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上,中国也发起了一场新基建运动。
2020年,疫情的到来加快了AI产业化的提速,但从AI算法到数据、算力,都是只有少数科技企业才具备的能力与资源。
想要AI成为每个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可享用的能力,成为水电煤气一样的公共资源,显然需要电厂、自来水厂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句话而言,目前的整个AI行业,还存在着大量缺口需要去填满。
在国家、社会、行业的共同需求之下,多年在AI领域进行大量研发投入的百度,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之中。
AI是一个浩瀚无比的大场景,它像神经末梢一样在我们的生活每个细节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汇聚了数据、算法、算力的云,无疑正是AI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智能云,全社会因此得以获得经济、弹性、普惠的智能计算。
对于纷至沓来、形形 *** 的各类智能云而言,在传统的云计算时代,性价比是竞争的重要因素,可以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服务器、存储和带宽资源的云计算服务商,意味着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云计算服务商常常以亏损换规模的原因所在。
但就当下而言,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性价比,而是智能化能力。
在这一点上,服务于to B(企业上云首选)、to C(个人云存储)和to G(如智能交通等)三个层面的目标用户的百度智能云,通过其差异化AI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的Al-Native云计算服务,正成为百度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
在2020年Q4财报中,百度的智能云业务营收达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从细分结构上进行观察,可以看出,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成为了百度智能云擅长的重要赛道。
截至目前,百度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在北京海淀、重庆、成都、苏州、宁波、丽江等10+省市落地应用,帮助城市提升智能化的水平。
除了无人驾驶出租车之外,AI已经运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识别车辆违章违法、乱堆物料、违规经营、私自排放,预判气象等。
在智能制造领域,百度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及上下游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生产效率、安全、质量、消防、污染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覆盖14大行业,100多家企业,30多个合作伙伴,触达50多类垂直场景,在3C、汽车、钢铁、能源等行业已规模落地。
不同场景的AI产品落地,都在向市场证明着一点,百度正在转变成以提供以AI服务为主的科技综合体。
这种带来转变的结果,是百度领先的AI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从而拉动了百度智能云的快速增长。
谷歌的案例证明,没有比搜索引擎更适合做AI的企业了,它与生俱来的大数据、算法、乃至服务器的沉淀,都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好的养料,换句话而言,搜索就是最大的人工智能项目。
在过去的10年间,百度总营收增长接近14倍,但研发费用却增长了超过25倍。
这种比率说明了一个事实——百度一直在高收入的基础上,保持着极高的研发投入率,2020年百度研发费用229亿,研发费用率高达21.4%。
公司的当期研发投入与资本开支,再到收入的直接增长,中间需要漫长的周期进行沉淀,也是因为此,每年200亿的年研发费用被投资者直接忽视了。
市场不仅忽视了百度在AI上投入的金钱和决心,也忽略了百度在AI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2020年12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2020 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百度分别以 9364 件专利申请和 2682 件专利授权处于第一位。
以算法为例,百度飞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完备、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已凝聚了超230万开发者,服务9万家企业,基于飞桨平台创建了超过31万个模型。
在算力上,百度自研了昆仑AI芯片,这是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而对外开放270多项核心AI 能力,开发者数量达到265万的百度大脑,则是业内最全面、最领先、服务规模最大的AI开放平台。
在各项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中,百度更是在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自动驾驶、知识图谱、智能推荐、交通大数据多个领域位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首位。
这种能力上的优势,在商业上最终体现为市场排名上的优势。
在IDC统计的2020年下半年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中,Google、百度、Facebook稳居前三,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
其中,百度占比提升3.38%增速第一,综合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与位列第一的Google几乎持平。
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这是百度智能云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
其中,百度智能云在人体识别、图像视频、NLP(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市场份额第一,整体行业用户认知度最高。
但这并不是百度智能云的天花板。在云服务商生态化的趋势下,背靠百度的百度智能云,显然可以展现出更独特的打法。
作为百度AI大生态的基础设施,百度智能云不仅可以与百度大脑、飞桨等平台生态结合,更可以与百度Apollo、小度、智能小程序等在不同垂直场景下构建AI开放生态圈。这种多元结合的开放一旦进入深水区,又可以依托百度智能云输出解决方案到各个行业。
显然,这是一个立体而完备,复制门槛又极高的生态,同时也成为了百度的新增长曲线。
02 *** 新趋势,出商业三峡
自2020年11月开始,资本市场对于百度的观察与判断,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个典型的标志是,对于Apollo和智能云业务给出独立估值的券商从5家增长到了14家。
而作为市场的深度观察者,“女版巴菲特”凯瑟琳·伍兹执掌的ARK基金在2020年12月开始连续加仓百度。
迄今为之,ARK旗下三只ETF基金共持有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百度股票,已成为其第一重仓的中概股,也是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重仓股。1月12日,ARK还卖出部分特斯拉股票,三支基金坚定增持百度。
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对百度的智能驾驶平台Apollo及与吉利的合资企业的估值为140亿美元。
此外,他还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百度的股价上涨。
那么,百度从传统的搜索、移动生态、以及云业务拥有者,切换至整车制造商的底气是什么?为何资本市场会认可百度造车?这显然是一系列值得思考深究的问题。
一个明显的答案是: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自动驾驶代表着行业未来的大环境下,百度Apollo的技术强度已经获得了市场认可。
在2020年Navigant Research(NR)发布最新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中,百度 Apollo是唯一上榜的中国玩家,更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头部玩家。
而Apollo实现此成绩的底层硬实力,来源于百度基于核心的AI技术能力,这不光构建起百度自动驾驶的强度,也让市场看到了AI商业化落地的无限可能性。
大部分的AI企业在商业化落地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尽管企业拥有着亮眼的技术,但在收入上,长期的大量投入并没有获得亮眼的可持续性的收入,如何向市场证明技术的可行性与商业价值,是AI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回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场景,特斯拉已经把基于无人驾驶为核心展开的新能源汽车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描绘着,其自动驾驶软件FSD也被主流投行、分析机构认定为是未来利润的增长中心。
而百度进军造车消息实锤落地,不光是搭上了新能源这条时代快车道,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多年耕耘之下的AI技术,打响了商业化落地的第一枪。
从这个角度去观察,百度实现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在于其基于移动生态布局的AI商业化落地,而自动驾驶,仅仅百度AI依托着百度大脑、飞桨、智能云、芯片、数据中心等成果的一个缩影。
这也是为何,女版巴菲特可以说出,“如果必须要说我们对哪个中国的电动车品牌最有信心,可能就是百度”这样豪言壮志的底气所在。
这奠定了百度将在AI时代崭露头角的基础,同时,也代表着百度开创未来的事业机会。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预测,受到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术成型推动的双重动因,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
在如此宽阔的市场面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是由科技带来的,也解释了为何那些具有未来长期成长性的企业更加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宽阔的市场、疫情倒逼的线上经济加速发展、新基建建设的快速落地、不同场景的AI应用持续深化,这些都为百度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摇篮。
若能看清这一点,回过头来看百度十年如一日的持续研发投入与技术融合,就能发现百度存在的投资预期差,而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错过公司下一阶段的快速增长。
在以技术升级为导向的过程中,百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打造了以移动生态、云业务、智能驾驶的三大增长引擎构建的软件技术护城河。
而根据最新消息,百度即将成立独立的AI芯片企业公司,无疑意味着未来百度在芯片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打通软硬件,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的风险。
03 梳理信息流,守护基本盘
回到最初百度要面对的三个核心问题,基本盘、新动力以及新机会,这不是“互联网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
在咨询领域,它被称为“麦肯锡三层面”,在工业领域,它体现为“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三度地平线理论。
将领先市面的AI科技成果成功进行商业化落地的百度,显然已经将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以及开创未来的事业机会的答案告诉了我们。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奔腾至AI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展望百度的三度地平线,它的商业基本盘是什么?
百度的官方历史,始于2000年1月1日,基于创始人李彦宏先生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中国成为了全球四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百度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时至今日,百度每天需要响应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次搜索请求,是互联网世界获取中文信息的最核心入口。但这只是大众对于百度的常规认识,而非百度在商业上的全貌。
事实上,自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家公司便开始变更自己的战略定位,成为一个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
这既是百度在商业上的基本盘,也是这家企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的目标所在。
比如翻开百度最新的财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由10亿用户,数百万创作者、合作伙伴和客户组成的生态系统。在百度APP上,日活跃用户数峰值达2.3亿,月活跃用户数达5.44亿,百度APP日登录用户数占比达70%,APP内搜索量保持18%的增速水平。
在百度移动生态的巨大版图上,其业务构成尽管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但从根本上而言,这却依然是一盘基于信息流运营的生意。
这对于百度而言,无疑构成了数个挑战。
从大趋势上而言,尽管百度是中国移动大盘用户渗透率超90%的三大移动互联网巨头之一,但面对着互联网行业的APP化、信息碎片化两大趋势,搜索引擎已经不再是万能的流量入口,人们也更愿意使用APP与商家进行直接连接。
百度还是需要面对这样的难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手握用户基础,强化自身的地位。
基于此,百度提出了从人格化、服务化两大方向对移动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发力,这两大方向的意义在于,在连接用户与创作者、开发者、品牌主的同时,又满足了其搜索背后的场景化服务需求。
由此我们看到,百家号、智能小程序和托管页成为了百度移动生态的三大支柱。
对于互联网观察者而言,打通了百度APP、好看视频、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秒懂百科、拇指医生、百度知道、百度经验、宝宝知道、古物潮玩等12个重量级产品的百家号,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超级内容创作平台。
它汇总了来自MCN、媒体和其他专业来源的新闻文章、照片、短视频实时视频和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剪辑,并通过搜索、提要和短视频产品进行分销。
在新的财报中,它已经拥有了380万内容创作者,其中原创作者数量是一年前的近三倍。
而作为满足用户全场景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百度智能小程序数量在新的财报中,同比增长了124%,这为百度提供了4.14亿的月活跃用户。
在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中,托管页多次被重点提及。与许多人所认为的“移动营销产品”不同,由于百度提供了从技术、服务到用户体系的全面支持。
它的本质,其实是百度针对企业开发的一套移动商业解决方案,目前托管页的客户数量已经突破了30万。
而这一块占据了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服务重要部分的业务,从早期的五分之一占比,在2020Q4财报中,其占比已经上涨到三分之一。
仅以托管页“移动商业解决方案”的定位,那么它最合适的对标者,无疑应当是市值已超1700亿美元的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
相较于阿里基于电商流量的商业闭环,腾讯基于社交流量的商业闭环,百度的商业闭环最具独特性,这是一个以三大支柱为核心,基于搜索流量而形成商业闭环——用户在百度APP一个平台,便可以完成涵盖从入口服务请求到需求实现一站式解决。
生态的完善,将会带来一个趋势,那就是一站式渗透将渗入更多服务场景,而这也将成为百度最为稳固的基本盘。
如果说百度AI移动生态的起点是满足用户信息和知识需求,那么它的天花板将会是几乎不受限制的场景+服务。
随着AI生态边际的不断拓宽,意味着业务层面与变现场景都进入到长期增长的通道,从而进入一个流量变现提升的阶段,这也让百度AI移动生态的商业估值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但在这个稳固的基本盘之上,百度已经打开了自己的三度地平线。
04 结语
“你相不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李彦宏在纪录片《二十度》中这样说道。而翻阅百度的历史,我们也可以见证,从搜索引擎到AI,技术一直是贯穿百度发展的关键词,可以说,这是百度的最大的基本盘。
百度始于技术,忠于技术,这成就了百度的过去,改变了百度的现在;那么,百度的未来又在哪里?
李彦宏在员工的财报信中提到,“这是一个重新为科技创新加冕的时代。我们热爱这个时代,让我们在技术的深壑中踮起脚尖,再看远一点,看向星空,看到未来。”
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历史的三峡。
唐德刚把人类历史的发展,比作水过三峡。在历史的潮流中,前后两种社会形态的转换,期间必有一个转型期,这个瓶颈一样的转型期,即为历史的三峡。
按照唐教授的理论,一个民族一旦走出“历史的三峡”,便意味着天光顿开、晴川历历的美好时代。但出得了峡,出不了峡,还要看民族有没有适当的智慧和机运。
历史的转型,需要在漫长的时间标尺下展开。而在商业领域里,互联网科技的转型,却总是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上演着。
历史的三峡指向大江大河,而商业的三峡同样如是,守住公司的基本盘,精心培育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把握科技趋势,开创未来的事业机会。
这是百度穿越商业三峡的关键,也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而在这条必经之路上,百度已经在驶向AI时代的星辰大海上牢牢地握住了手中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