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有一位是与毛主席相识最早,与毛主席一起经历了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被毛主席称之为“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也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政工出身的,与其他元帅相比,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却举足轻重,这个人就是罗荣恒。
罗荣桓元帅
罗荣恒,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原名罗慎镇,其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恒恒于征”。
自1919年起,罗荣恒在长沙协均中学和青岛大学读书期间,就曾参与过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在1927年7月,当时已在武昌中学入党的罗荣恒,被党组织派往鄂南从事农民运动,并任命他为通城、崇阳的农民武装党代表。而这支武装力量随后在江西修水编入了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的总指挥部警卫团,他当时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并参加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照预定计划爆发,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而在文家市,那是罗荣恒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罗荣桓(右一)
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在会议上有这么一个议题,推选一位二纵的党代表,当时的人选有很多,当轮到主席说话时,主席推选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罗荣恒。有人问主席为什么是罗荣恒时,毛主席则表示,因为他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很老实,但老实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原则性了,相反罗荣恒的原则性比大多数人都要强多了,并且还感叹道“像罗荣恒这样的人才,我们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发现呢,如果可以早点发现,那不是对革命会更有贡献嘛。”
罗荣桓剧照
而老实人这样的称呼或许用在一位元帅身上,会显得十分的违和,但是熟悉罗荣恒的人,就会觉得没有比这三个字更适合形容他的词了。但是对于罗荣恒来说老实并不等于是懦弱,他的老实更多的像是一种包容,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在与同志们的相处中,表现得不那么高高在上,相反是平等从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得他在团结同志方面的指挥能力会比其他人出众很多吧。
在1938年林彪受伤后,罗荣恒带领部队挺进山东,开创山东抗日根据地,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山东地区长期经营,成为了八路军最重要的基地。直到1943年罗荣恒主政山东,党政军一把抓后,既是山东局书记,又是115师的代市长兼任政委,还是山东军区司令,成为山东地区党政军的一把手。在罗荣恒的努力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力量日益壮大,到了1945年1月,山东八路军正规军就多达15万人之多,民兵和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力量更是多达37万人,当时罗荣恒手下的总兵力加起来足足有50多万人,一举成为了当时我党领导下的最强大的根据地。毛主席曾对此高度评价,在山东,只是换上了一个罗荣恒,山东整盘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罗荣恒在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都抢占和包围了,目前我们只有山东是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我们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啊。
罗荣桓
而罗荣恒虽然功勋赫赫,但却从来不争功,之1955年授衔前夕,罗荣恒已经从各种渠道得知了自己即将作为部队的政工干部代表,被中央军委授予元帅军衔。他非常不安,觉得自己并没有打过什么仗,怎么能够评上元帅军衔呢?于是在第一时间便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上书,表示自己恐怕不能胜任这一军衔,请求可以辞帅。毛主席当时一锤定音,表示元帅里要有一个政工代表,哪儿怕就是没有政工代表,也要有罗荣恒,这个元帅非他莫属。
毛主席对罗荣恒的评价极高,他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这是很不容易的啊。在1963年12月16日,罗荣恒元帅因病逝世,享年只有61岁,国人哀痛,与他相识之人也是深感痛惜,战士们伤心这位好领导的逝世,党中央哀痛这样一位好同志的离开,当这个噩耗传到毛主席那里时,主席久久不语,黯然神伤,为其泪流不止。
晚年的罗荣桓
12月19日,在罗荣恒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不仅亲自出席,而且向罗荣恒的遗体深深鞠了三个躬。
毛主席将他对罗荣恒的思念和不舍都付诸于笔端,曾为其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样的诗句,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罗荣恒的评价之高。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忘我地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