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成都传统音乐,成都原创音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成都传统音乐,成都原创音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成都传统音乐,成都原创音乐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一句话,就是通透。”

电影《无间道》片段 / 图源网络

电影《无间道》里的这句台词一度成为音乐发烧友们的“圈内黑话”,广为流传。买CD、买黑胶、买耳机、买音响、买唱机、买功放,在数字音乐时代,这种复古又充满科技感的消费行为让如今相对小众的唱片音响市场在经历时代浪潮的荡涤之后,仍有一片生存空间。

把时间回拨二三十年,音像店无疑是那个年代的弄潮儿们最常光顾的去处。磁带、CD、打口碟,它们与琳琅的货架、扬着旋律的空间同构出人们关于那个时代的音乐印象,更藏着无数个体的情绪记忆。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唱片业的黄金年代早已远去,当年随处可见的音像店逐渐成为历史,但还有一些人在坚守,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里为当年的爱乐者们保存着一份份音乐的记忆,也为数字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体验空间。

在成都就有四家这样的老音像店。

*排名不分先后,按店名拼音首字母正序排列。

01

成都旧时光

兴起于1993年的成都大发电器市场曾是全国最早的一批电器交易市场,市场所处的太升路、红星路片区也形成了以音响设备、音像制品、电子游戏、通讯器材等电子电器产品交易为特色的商业街区,常有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影音爱好者慕名而来。

大发市场在2004年就已停业,但附近音响电器一条街的经营传统并未彻底消失,如今仍能在这一带看到一些沿街的影音设备店。位于七家巷的“成都旧时光”在一众电器店里稍显特别,这是一家专门经营古典二手黑胶唱片的音像店。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旧时光已经在七家巷经营了快七年,在更早的时光里,它藏在四川音乐学院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十几年前,店主老许就在川音附近做起了打口碟的生意,从摆摊到开店,老许的生意逐渐做大,旧时光也在唱片业的兴衰中,不断调整着经营的方向。

“以前我们也卖过CD,卖过流行、摇滚,但现在只做古典黑胶。”老许解释道,“现在主要在消费唱片的,基本上都是玩音响器材的发烧友,这些人愿意买黑胶,而且更喜欢古典音乐,毕竟都上了年纪嘛,听不来流行音乐。成都玩这个的人还是挺多,文化嘛,和经济的发展分不开。”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几年前,当成都旧时光开始卖二手黑胶时,同行并没有如今这么多。疫情前,老许常到全国参加各种音响展,这是推销和采购黑胶的主要渠道。老许表示,现在这一行的同行竞争,压力主要在于收货,“这些黑胶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CD出来它们就被淘汰了,本身产量就不高,这两年品相好的也都被收得差不多了,卖一张少一张,好货尖货不好遇。”

为此,老许经常在国内外的二手市场、论坛中寻找货源,也关注过不少厂家、卖场的清仓动态。店内的存货中,还不乏一些被人拿来当二手处理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个,很正常噻。”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如今,坚守小众市场多年的成都旧时光以“品种丰富”的特点,在古典黑胶圈内颇有名气,也积累了稳定的客群。“主要还是靠熟人,老买主带新买主,这个圈子不大,很快就传开了。我们也不是说只卖品相最好的那种,以数量取胜吧。”

老许每天都会在微信朋友圈更新各种黑胶信息,按照顾客下单的先后顺序,一张张唱片被寄往全国各地。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对古典黑胶爱好者来说,成都旧时光不只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它更像是个文化符号。在同好的圈子里,它的影响力也早已从成都走向全国。

成都旧时光在广州还有两家实体店,与成都店保持着相同的经营模式,同时还在淘宝上经营着网店。关于小店的未来,老许并没有太多想法,“跟着市场走嘛,哪天黑胶不流行了,可能就不干这行了。”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02

飞虹音像

紧邻天府广场的电力大楼在建成之初曾是成都有名的地标,大楼低层的商业换了一轮又一轮,唯有一家名为“飞虹音像”的音像店一直在这里,从1993年经营至今。

尽管二楼玻璃橱窗里充满历史感的店招在街上看起来依然显眼,但要找到飞虹音像并不容易。从一家服装店内穿过,沿着陈旧的楼梯走上二楼,再跟着墙上的指引走到廊的尽头,才会发现在这层的“破败之景”中,还有一家音像店。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店内的装修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风格,主要售卖CD,以古典音乐为主,也有部分华语、民乐、戏曲,同时也卖少量黑胶。一位姓郑的大姐在看店,老板姓陈,是一位71岁的老人。两三年前,店里的员工走光后,郑大姐来到店里,成为店里此后至今唯一的员工。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藏在如此偏僻角落里的飞虹音像,曾是成都有名的正版进口CD专卖店。彼时,它租着电力大楼底楼临街的几间旺铺,生意好的时候,店里有十几名员工。

“我们只卖正版哦,那个时候新华文轩的外文书店都要找我们拿货。川音的好多老师教授因为教学需要,经常会来我们这儿订货,川音的学生也常来买CD。”从陈老板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经营的盛况。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在开音像店的同时,陈老板还在2000年创办了音乐制作工作室,策划制作了许多民乐、戏曲类的专辑,并邀请了像容中尔甲、蓝眼睛组合等一些四川本地的音乐人来演唱。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到后来,唱片业走向黄昏,飞虹的经营逐渐走向困境,不愿放弃这家店的陈老板只好缩小店面,后来也把音乐制作公司关了。十年前,他把店搬上了二楼,飞虹音像在一个角落里安了家,艰难地撑过了许多年。“现在也就是一些老买主来照顾下生意,其实大多数人把需要的唱片都已经买齐了。”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二十年前,我进过一套全球 *** 发行的贝多芬全集,那应该是至今最全的一套贝多芬了。买回来一直没人感兴趣,就这么放了十年。然后有个高中生来跟我说,等他考上清华,他爸就给他买这套,让我给他留着,但后来他没如愿嘛。就又过了几年,他工作之后还是来买走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联系过了。”

“好多音乐家从小就是在我这儿买CD的,比如那个得了‘帕格尼尼’金奖的小提琴家宁峰,还有弹钢琴的陈萨。”

“其实现在就是做一天算一天,不去想未来咯。”尽管打趣地讲述着如今这个亏本生意,但从过往的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陈老板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但艰难也的确艰难,“店里已经很多年不进货了,这些唱片有人买就拿去,没人要啊,等 *** 不动了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噻。”对陈老板来说,这一屋子的唱片业只有在热爱它的人那儿,才算是有价值,所以对于小店的未来,他笑着说:“有啥子未来,没得未来哈哈。”

摄影:昨山©一筑一事

03

高瑞廷老唱片

在成都的古玩、二手旧物和收藏品交易市场中,位于金牛区的梁家巷收藏品市场以邮票和钱币的交易而闻名。在这个已经日渐萧条地下商场里,有一家充满生命力的老音像店,店主是一位叫高瑞廷的老人。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1998年,江苏人高瑞廷来到成都做服装生意,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对黑胶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收藏之路。“当初为了收藏,还会借着工作的方便,到广州、香港去买唱片。那时候做服装也赚了一点钱嘛,为了爱好就比较疯狂了,甚至会一打一打地买,想着反正买了既能自己听又能收藏。”

后来,高瑞廷开始关注成都本地的市场,为了找到心仪的藏品,他时常上门收购黑胶,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后来唱片越收越多,家里快没地方放了,就想找个地方存放。再后老唱片作为收藏品的市场就活跃起来了,于是觉得可以卖一点了,所以就开店了。”

开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往,高瑞廷的音像店成为当时成都发烧友们交易老唱片的热门去处。于是高瑞廷结束了服装唱片两头跑的生活,决定专心经营唱片店。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开店二十多年,高瑞廷收集了大量的黑胶、磁带、CD,已然成为一名老唱片的资深藏家。而更有特点的是,他的藏品以华语黑胶为主。

“华语黑胶发行量比欧美流行和古典音乐少很多,而且这东西发行后也基本不会二次发行,几乎都是孤品,收藏价值很高。”

谈到这里,高瑞廷回忆起一位神秘买家的故事。“十多年前有位深圳的藏家,那年分四次在我这儿买了四十多万元的黑胶,全是邓丽君的。后来他就消失了,再也没来买过其他东西。最后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买这么多,他说纯粹是喜欢,自己收藏,部分也送人。”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专注华语黑胶,坚持着这种理念,高瑞廷几乎成为成都拥有最全、最多华语黑胶的人,他也因此在收藏品市场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高瑞廷做生意也有自己的原则,“有的唱片数量极其稀少,品相又好,我就更愿意收藏而不是拿去卖。毕竟卖出去是一个价,想再收购回来就是更高的价格了。”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近年来随着华语黑胶收藏市场的饱和,店里的生意虽不如从前,却迎来了不少年轻人的光顾,复古文化的流行还带动了店内磁带的销量。渐渐地,高瑞廷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想在市场外找一个沿街的铺面,开一家以展示、体验、交流为核心的唱片店,让更多人了解到黑胶文化,感受到实体音乐的魅力。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04

新澳星音像

在桐梓林,有一家音像店一开就是二十多年,它在不少成都人的成长记忆中留下了音乐的印记,也成为许多人的老朋友,它的名字叫做“新澳星音像”。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事实上,新澳星曾在成都有过七八家连锁店,从CD、黑胶、磁带到VCD、DVD,在千禧年前后那个音像行业的黄金时代,新澳星的经营范围广泛,生意有声有色。

但新千年后伴随网络和数字音乐的崛起,唱片业逐渐萧条,新澳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经营困难,尽管坚持到了现在,但只剩下桐梓林路边的这家小店。

“用老板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情怀还在坚持。”尽管两次前往店里都未见到老板,但一位老店员告诉我们,老板选择留下这家店,更多还是想给老朋友们留一个追忆往昔、叙旧聊天的地方。在多年的经营中,许多顾客一来二去都逐渐成为了新澳星的老朋友。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在不景气的市场中,新澳星仍然和当初一样,尽量保持着比较全的品类。古典音乐、港台华语、欧美流行、个人专辑、 *** 集,当然还有“复古的时髦”——黑胶。此外,店内也保留着出售DVD、蓝光碟的传统。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现在每天到店里来的人不多,有时候会有老顾客来,他们来不一定是买碟,可能是来听听歌,或者聊聊天。也会有新顾客来,过路客居多,从外面路过,然后发现有这么一家店,可能出于好奇,就进来逛逛,有人看一圈就走了,有人也会买一两张CD。”谈到店内的日常,店员这样说道。

相较于其他个性鲜明的老唱片店,新澳星或许并不算突出,但作为一家还会不时采购新专辑的音像店,如果想在线下购买一些流行音乐,尤其是欧美歌手的专辑,这里可能是成都为数不多的选择。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

事实上,在成都还有一些坚守多年的老音像店,比如就在“成都旧时光”附近,位于四川省工商大厦底楼的“柏林之声”,和位于双楠伊藤背后的“家乐音像”,都承载着许多成都人关于唱片和音乐最亲切的时代记忆。

随着唱片文化的回潮,成都如今也出现了不少新唱片店,它们或结合了咖啡、茶饮、简餐等消费场景,或整合进酒吧、书店、Livehouse、音乐制作工作室等业态,成为新潮又复古的公共空间。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邹邹、昨山©一筑一事

校对:Eva

设计:龙龙©ZSDC

更多成都传统音乐,成都原创音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