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知乎(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现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知乎(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现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知乎(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现在)

2013年,《我眼中的十张国内摇滚专辑》系列迎来了第九年。这一年的中国摇滚乐坛产生了低苦艾的《守望者》,萨满的《狮心》,但丁之舟的《直到永恒》,木玛的《“降噪”不插电》等专辑。

本文作者杨子虚,责任编辑00,封面美编黄小涛。

10

《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张蔷

说起张蔷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大部分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除了陌生还是陌生。而这张2013年12月24号发行的专辑短短的十天之内,确实让这个从80年代穿越过来的disco女皇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张蔷1967年生于北京,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大街上放的全是张蔷,形象一点说的话,传唱度就好比今天大街上放的《最炫民族风》。她是中国内地流行乐坛八十年代不可不提的一个符号,是“迪斯科女皇”,也是风靡大街小巷的传奇性天才巨星,甚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

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16岁出道的张蔷,正是在这个时期进入流行乐坛,爆炸头蝙蝠衫紧身裤,一副尖尖亮亮懒懒甜甜的嗓子,完全不同于当时大部分的所谓晚会歌手,她的特立独行也不知道得罪了谁,总之就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一律对她视而不见,她也没有得到什么能够登台表演的机会。

就像双卡录音机,二八大杠自行车,爆炸头,交谊舞一样,张蔷仍然用20年的时间里30张专辑和2000万的专辑销量给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对于《那天晚上》《害羞的女孩》《潇洒地走》《好好爱我》《凉啊凉》《星期六》《恼人的秋风》《请留下来》这一长串歌名,我相信总有几首曾经像复读机一样在你耳畔回旋。

在2013年草莓音乐节听说新裤子要和一个叫做张蔷的人合作演出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张蔷?是谁?”但百度一番后我才发现,其实那个独特的声音已经无数次在各种不经意的场合在我的耳边响起过了,只不过我不知道她是谁,因为她只有专辑,没有演出机会。

事实上,回想起2013年北京草莓音乐节上张蔷和新裤子的合作演出,我还是得用惊艳全场来形容,在一瞬间似乎时光倒流,大家都回到了八十年代的迪厅,跟着音乐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扭动身体,这种自然的放松是那些声嘶力竭的打碟DJ无法带给你的独特感觉。

特别的是,对于这张《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由新裤子的彭磊和庞宽两人操刀。我相信,像“卡宾斯基,柴可夫斯基,卡车司机,出租司机,拖拉机司机。伊万诺夫,巴普诺夫,巴巴诺夫,他是懦夫,罗里罗索夫”这样让你忍俊不禁的绕口令歌词,也真就彭磊这样的鬼才能写得出来。

张蔷&新裤子2013年专辑首唱会

专辑第一首歌《我的八十年代》。“多年以后我们还是相聚在这里,回忆我们那曾经热烈的爱情。我们的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我们的心是约翰克里斯多夫。” 张蔷这么唱到。

八十年代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怀旧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去记住那些美好的东西,所以当20年以后我们想起那个泛黄的年代,庞宽给出的形容词是浪漫的八十年代、自由的八十年代、青春的八十年代。

但有时候回忆这种东西,总是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的隐去那些不好的东西和痛苦的东西。我的理论是因为过去总是无法改变的,而这种不会改变的稳定性总是让人安心的。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因此也就无所谓好或坏,因为解读的角度不同,我们总能得出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结论。

所以与歌里甜甜腻腻的八十年代相比而言,我更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来自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在螺丝钉的耳朵里唱歌》。

83 年我家在银川新市区氮肥厂的厂区平房。银川的冬天,晚上,很冷,我走进一家小饭馆,屋里两个胖女人在聊天,穿着油腻的白褂子。我要了一个烩小吃,热腾腾的,很快吃进去,身上有了一点汗,我想这下不会冷了。一出门,走了几步,汗马上干了,潮冷。马路上车不多,旁边的商店里放着张蔷的歌,“喔喔耶耶,爱你在心口难开……”这时候我觉得她的歌声真好听,人来人往的街道,路灯很亮也很冰,可是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只能回到新市区。

棉纺厂离我家不远,那时候很荒凉,不过还在生产。女工们在忙碌,机修或者别的车间都是男的,墙上的大字醒目: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他们比我们大四五岁,也没什么娱乐,83年好像 还和区建一公司的另一帮人打群架,百人大战。据说其实没死人,但是他们运气太差了,赶上了“八一八大逮捕”,不管情节轻重,通通进去了,男职工宿舍少了很多人。晚上,不上班的、老老实实的螺丝钉们睡觉,不合格的螺丝钉们有时会递给我一个马桶包,“去,买几瓶银川白。”

所以,所有关于八十年代的记忆,关于双卡录音机,二八大杠自行车,爆炸头,交谊舞,关于张蔷的回忆,也许只是一整个年代的成长和阵痛。大概每一个八十年代的青年,都是约翰克里斯多夫,而过滤掉阵痛之后的回忆,在很多年以后看来,也就只剩下张蔷甜甜腻腻的声音。

专辑第二首《手扶拖拉斯基》,也是在新浪音乐人热榜上炙手可热的一首歌,正是这首歌让我决定一定要把这张专辑放到2014年十大里面。

其实我还挺好奇是什么促成了张蔷和新裤子的合作,当然新裤子一直都是打着复古的口号,在草莓音乐节上看到他们同台演出,当时张蔷也是唱尽了诸多经典老歌,《一直恼人的秋风》,《路灯下的小女孩》,和《冬天里的一把火》每首都是全场大合唱加群魔乱舞,但新裤子以一首《bye bye disco》作为结尾,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先给人来了几首迪斯科,然后来一首《bye bye disco》,最后再加一首《我们的时代》实在是太完美了。

大概是因为合作演出的成功,张蔷的这张《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基本上由新裤子的彭磊和庞宽包办了所有词曲创作的编曲。以致于有网友评价说这张专辑有一半的歌是新裤子卡拉OK,在改编力度上明显欠缺诚意。

但是考虑到张蔷本来就有大部分的歌都是翻唱作品,而听张蔷的歌大部分的目的也是为了感受她 那种独特的嗓音,用乐评人金兆钧的话来说就是“很泼很野很撒很骚很嗲”,只是在这张《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感受到的还是甜腻发嗲的部分。

既然这是一张有点像张蔷和新裤子合作的新专辑,那么里面到底有没有张蔷自己写的歌呢。其实还是有的,就是下面要放的这首《我希望在你的爱情里》,“我希望在你的爱情里找一个温暖的角落,我希望在你的甜蜜里像一颗溶化的糖果”,我只能说这个词的含糖量已经严重超标。

9

《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

丝绒公路

丝绒公路乐队,他们给自己的定义是“新世纪之后中国硬摇滚之路的开创者”。功力不够深厚的朋友们听到这么高大上的定义想必会产生一种不明觉厉感,而且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般我们只会在“摇滚天堂是由中国凉茶品牌领导者加多宝赞助播出的”这种类似的语境里听到什么开创者或者领导者这种蛋疼的词汇,所以不管这个定义是谁下的,我只想说一句话,能赞助一下我们摇滚天堂么?这样我们电台节目以后片头就可以改成“摇滚天堂是由中国硬摇滚之路的开创者丝绒公路赞助播出的”。

丝绒公路乐队成立于2007年,所以其实我之前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他们的主唱金晖和木马乐队的那个木玛究竟是谁先想出了“丝绒公路”这个名字,一个把其 作为乐队名,一个把其当做专辑名。而金晖对这个短语的解释是:“丝绒”代表着性感与华丽,公路象征着粗犷与自由,乐队正是带着坚韧的态度在硬摇滚乐队演出市场匮乏等磨难中登上舞台,为中国硬摇滚踩下第一个坚实的脚印,开启了硬摇滚复兴之路。

老实说,我确实不知道进入新世纪以后第一支乐队是什么,不过这些年也有像齿轮橡皮啊、jack danny这些队混得也还不错,但是好像确实也没有哪个队跳出来和丝绒公路来争这个开创者的名号,所以我们姑且就认为他们是开创者吧。

不过话虽这么说,一直到2010年丝绒公路也一直没什么起色,直到2010年YAMAHA亚洲节拍大赛他们他们获得了亚军,这之后乐队的简历里才有点东西。但老实说,早期的丝绒公路并不那么硬摇滚,2011年发行的那种EP《on the road》也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以致于虽然真的有很多次在音乐节上看到有丝绒公路的演出,但基本上都被我放弃了,把时间留给了同时间演出的其他乐队。

事实上,当他们要发行这张《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的时候,估计也是发现自己早期的作品离硬摇滚有点远,除了《Don’t Talk About Money》,其余的早起作品,包括EP里的歌都是统统被舍弃掉了。他们这个决定也是无比的明智,因为像他们早期的《泪街》和《只为灿烂的瞬间》这些歌,虽然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传唱度,但显然放入新专辑势必格格不入,会破坏整张专辑的感觉。

即便如此,在听说丝绒公路提名为2013年迷笛奖的最佳硬摇滚乐队时,我仍然表示难以相信,事实上之前我觉得jack danny比他们强多了,在舞台上cosplay齐柏林飞船那也是相当像样了,至少外行看看热闹什么的也挺好的嘛。

前面说到丝绒公路是一支硬摇滚乐队,但听了他们的歌之后歌,你也许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会在某些段落里面听到齐柏林飞船的solo,在某些段落里听到枪花的riff,而主唱金晖的唱腔感觉有时候甚至有点ACDC和枪花综合体的感觉。

那么这个硬摇滚和重金属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有人说70年代前叫硬摇滚,70年代后叫重金属。就我的个人感觉而言,两者的区别大概就是两把吉他重要性的稍微偏差,硬摇滚偏主音吉他,solo以及第二旋律线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更强;而重金属对吉他的riff表现力的要求更强。

以前我对丝绒公路,jack danny这一批硬摇滚乐队的评价是:如果你叫我去看一个乐队,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像齐柏林飞船,但实际上你的音乐还不如人家,那我为什么要去看呢?我直接窝家里听齐柏林飞船就行了啊,我还费那个劲干嘛。

可以说直到这张《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之前,我对这一拨的所谓硬摇滚还都一直持有这个观点,但这张专辑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前人的足迹上有了一点点新意的东西,虽然仍然改不了新瓶装旧酒的尴尬,这一点点的新意也足够让怀旧的我们喝个痛快。

毕竟,说到底流行这个东西,不就是过个几十年,然后我们翻出来曾经早已经过时的东西,突然被回忆和青春感动得泪流满面么?就像海魂衫回力鞋,就像硬摇滚,就像丝绒公路,就像青春那把上了膛的枪,一扣响扳机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专辑最后一首歌《夜幕下的通州》。其实我不太清楚这首歌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但是我能隐约听出来是梦想破碎下的作品。对于一个在北京玩乐队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梦碎无非就是现实的压力吧,所以才会有“徘徊在凄凉的街头,带着他破碎的残梦。感受着时代的变迁,期盼着模糊的明天。在最失落的时候,没人会为他付出所有。”

8

《安和桥北》

宋冬野

他,一副被老狼,张蔷等音乐圈前辈极力推荐的温暖嗓音,一个内心和身体同样柔软的胖子,还有一把即将上路的吉他。在炎炎烈日里在安河桥下,随着灌满音符的水波,静静的漫流…

上面两句是我在这张专辑文案里抄下来的。多么清新脱俗感人至深的文案啊。老实说,我此刻心中已经是暗流翻涌,通俗地说就是,我真的好想吐啊…

所以,虽然这张专辑选入了我本年度的十大,但是很有可能从头吐槽到尾也说不定呢。

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斑马,斑马》。“斑马,斑马,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只会唱歌的傻瓜。斑马,斑马,你睡吧睡吧,我会背上吉他离开北方”。很伤感的歌词是吧,如果不是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穿着尤文图斯队服的德尔皮耶罗躺在宋冬野怀里的场景,很可能我会更喜欢这首歌吧。

前些日子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于是聊起来当今这个摇滚圈子里的各位脱缰的野马,大家纷纷举一反三,其中声名狼藉的包括万晓利、刘东虹、钟立风、反光镜、宋冬野,GALA的苏朵。当然还有一个李志,当然李逼逼从来没招来恶名,这后面我会比较一下为啥同样是脱缰的野马,有的人成了拓也哥,有的人却仍然有一大帮要给他生孩子的姑娘。

然后我们大家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乱搞届的民谣比例也略高了点吧。在之前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未解之谜,然而上周我看这个中国好歌曲的时候,听到刘欢老师说了一句话,我顿时就幡然醒悟。民谣这种音乐形式,从来都不以旋律见长,而歌词就非常重要。

说民谣的起源,就是以前的那些吟游诗人,弹这一把琴到处混吃混喝混姑娘睡,歌词大部分也就下里巴人,而且更迎合市场需要。比方你就绝对无法想象一只玩儿核或者金属的乐队会写一首叫做《你不要留我陪你过夜》这样的歌,就算有,那核嗓一出来,你能听清啥啊。再说了,台下一般都是精力旺盛的男性pogo疯子,你找他们 *** 那只有被爆菊的份儿啊。

所以想 *** ,还得玩民谣啊。所以像宋冬野这首背景里的《梦遗少年》里这么唱到“嘿,果儿,你要不要跟他睡觉,他别的不行,可他是69之王。”其实,这首歌在宋冬野的心里,绝逼用的是第一人称“嘿,果儿,你要不要跟我睡觉,我别的不行,可我是69之王。”

二丁目拓也(是真的拓也)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说,韩剧就是女人的A片,看着一个个高帅富的男主角为平凡的女主角争的死去活来(现在高帅富都已经不能满足了,已经开始引入外星人了)。那么我得说,民谣大概就是 *** 裸的给姑娘们灌下的催情水了。老实说别的任何一种音乐里,都绝对不可能有这样 *** 裸性暗示的歌词。

不过,同样是脱缰的野马,为什么李志就让人讨厌不起来呢。杨子虚觉得吧,还是人家真诚。同样的歌词,人家李志就直白多了, *** 飞过天空什么的,他从不藏着掖着,还玩这种改人称代词的文字游戏,太拙劣了。大家都觉得他没少约过炮,人家也不躲躲闪闪,省得你们八卦我,我直接给你们全爆出来。

正所谓,宁交真小人,不交伪君子。像宋冬野这样约感情炮那么低级,完事还躲猫猫,把人家姑娘的感情也骗了的渣人,你再出来声明《董小姐》她只是一个朋友,人民群众想不呵呵你都难啊。

也有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肯定是嫉妒人家宋冬野了,你得知你和宋冬野都是87年的以后就崩溃了。是的,作为一个八零后,人家金正恩都开始治理国家了,我还在这瞎逼逼我简直是弱爆了。

7

《出征》

铁骑

铁骑乐队是近年来崛起的一支相当不错的民谣金属乐队,他们的音乐中对蒙古民族音乐的大量应用,引用他们自己的介绍就是“轰鸣的重失真、磅薄的呼麦长啸配以嘶鸣的马头琴”,怎么听,都很高大上是吧。

其实把这张专辑算到2013年的国内摇滚专辑里也有一点点勉强,虽然铁骑是一支不折不扣的中国乐队,但《出征》这张专辑却是在欧美发行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像蒙古风的杭盖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铁骑现在也是盛名在外了。

关于他们的介绍倒还真是不多,甚至连个百度百科都没有。我唯一能告诉大家的是,过去他们曾经叫做“长生天铁骑”,是一只草原民谣金属为主要风格的乐队。而我对这个乐队的偏爱来自于他们丰富的民乐元素。双人马头琴双人呼麦加冬不拉,那场面一出来也妥妥的让人不明觉厉啊。

所以在去年发行的颠覆M和铁骑的新专辑里,我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在采样的路上越走越远误入歧途的颠覆M,而选择了铁骑的这张《出征》。

前面说道我搜不到铁骑的乐队介绍,只找到一些零散的只字片语,那么能在豆瓣上搜一搜乐评也是极好的嘛。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搜了一下这张《出征》,结果发现豆瓣评分竟然只有4.6。

常玩豆瓣的朋友肯定知道,豆瓣这个专辑一般人是很少去打分的,能去打分的基本都是粉,所以像这种不太有名的专辑往往评分都会虚高,但是看到4.6这种评分,那正常情况绝壁是大烂片的级别啊。于是我看了看具体评分的情况,发现有50%的票投给了一星……所以我想说这多半是得罪同行了吧。

引用我们人民艺术家郭德纲老师的话来说,讲相声是很为难的,讲得差吧观众骂街,讲的好吧同行骂街。所以姑且不论铁骑是怎么给招惹了同行,至少能说明他们的音乐已经好了值得一黑的地步。

这张欧美版的《出征》既然是在国外发行,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国外乐评的关注,当然大部分的国外乐评也是对铁骑的这种民乐元素所深深吸引了,像这个英国金属杂志《terrorizer》就表示,这种把中国民族乐器和死亡唱腔结合在一起的感觉,让人禁不住会去想象如果Iron Maiden铁娘子去翻唱威廉退尔序曲会是什么样子。

而荷兰金属网媒Folk-Metal更是称赞道:“铁骑的这张出征是一张非常不错的专辑,你不得不喜欢这种来自亚洲的声音,因为这种融合了金属和东方风味的音乐是如此神奇。如果你想要听一点特别的音乐,一定要买这张专辑。”

说了很多铁骑的民乐元素,我想专辑中的《Leader Wolf》狼群首领最能体现,这首歌运用的蒙古音乐元素绝对会让你眼花缭乱。

铁骑乐队现有成员六人,吉他兼主唱张天然,又名甘根白格勒;马头琴手王新和哈斯,贝斯手兼和声王威,冬不拉手阿勒,鼓手丁凯。从人员组成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乐手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而且职业民乐手往舞台上一站,那和合成器的视觉效果都会差很多。不过怎么说呢,我第一次看铁骑的现场是在2013年草莓音乐节上,当时坦白说我也是被“双马头琴”的噱头给吸引过去的,但很狗血的是貌似是马头琴调音的问题,真的是等了好久好久才开场。

而且台风怎么说呢,感觉铁骑的这几位同学台风基本上都还在幼稚的阶段,虽然音乐真的很不错,但是现场气氛是真冷啊,可能还是年轻吧,总觉得几位乐手脸上都是一副“我 *** 没有弹错吧, *** 应该到第几遍了, *** 监听声音有点小啊”的表情,当然和台下的互动也就无从弹起了。在这方面来说的话,前辈的杭盖就比他们老练了一百倍。

所以我觉得铁骑该磨练的东西还很多吧,毕竟摇滚乐最大的魅力还是来自于现场,所以还是真心希望铁骑不要沦落为像某些乐队一样的录音室乐队。好吧,我直接点名算了,某些乐队就是指的颠覆M。

其实我对民乐元素还是格外偏爱的,毕竟怎么说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嘛。而蒙古音乐元素,呼麦啊,马头琴啊,雅克托啊,还有口黄,尤其是口黄,那声音绝对是让你终生难忘。这些音乐元素都太让人着迷了,而主打蒙古民乐风格的乐队近些年也确实挺多的。但是颠覆M这种现场用合成器忽悠人的角色,也就注定一辈子钉死在重型舞台上了。而杭盖已经鸟不巧的混到了第二舞台压轴的地位了。

我真心希望,铁骑可以走第二条路,在重型舞台混一辈子,永远享受三流的音响,不管对台下的支持者,还是对音乐本身,都是一种侮辱。

再来说说《出征》这张专辑的不足吧。其实金属这玩意吧,吉他少了还真不是那个味儿,双马头琴的话,你不让人出点动静总不合适吧,所以马头琴是不能少的,所以在铁骑的音乐里,基本上只要能铺第二旋律的地方,基本上马头琴都会如约而至,所以留给吉他铺旋律的地方就太少了,所以大部分时候电吉他只能在里面刷一刷存在感,偶尔真的轮到吉他solo的部分——可能也是为了向大家澄清,我们真的是一支金属乐队哇!那吉他solo编得可真是不咋地,和马头琴的旋律一比吉他的solo简直弱爆了。

电吉他一少,整个音乐就没劲儿了,这可能就是铁骑最大的问题吧。上上周我给大家推荐过within temptation,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也被批评过,就是吉他元素的减少让音乐没劲了,合成器也好,马头琴也好,旋律再悠扬,也代替不了吉他的增增增在现场能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感。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再加一把吉他那这个声部真是不好排了,所以个中取舍的头疼问题,估计还有待乐队的进一步研究了,毕竟这种模式确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先例吧。

6

《启示录》

果味VC

果味VC是国内最早的英伦乐队之一,或许也可以说是那个时期里最好的,毕竟当年的英伦还不是那么烂大街。有一个最广泛流传的段子是,一个 *** 的歌迷混进了某个摇滚群,然后跟群众们吵起来了,各位摇滚青年就问他:“你说 *** 是摇滚,那他们是啥风格啊。”然后他就回答“ *** 是英伦。”

而现在英伦算是彻底烂大街了,最近还有一个段子是是说,把逃跑计划、GALA和果味VC三个乐队的照片摆一起,然后把所有人脸都打上马赛克,看看这些自称的淘宝粉啊,GALA粉啊,能不能分出来哪个是自己粉的乐队来。我自己也是试了一下,反正都是cosplay的Beatles,脸打上马赛克以后还真完全一个样,实在分辨不能。

这其实也是中国摇滚最悲剧的一个注脚,若干年前人们总觉得摇滚就是大吼大叫,歇斯底里;突然一夜之间好像摇滚又都变成了些软绵绵的霏霏之音。反正不管是哪种刻板印象,总之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又或者可以说是一窝蜂,什么玩意儿火就做什么玩意儿。

说回果味VC。四人乐队,主唱孙凌生,吉他刘韬,贝斯甄洋,鼓手杨林,事实上贝斯手甄洋应该是从上个月开始离队了,不过你们懂的,贝斯手嘛,反正也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不好意思我又黑贝斯手了。

果味VC成军13年,一共发行了四张专辑,一鸣惊人的《双重生命》,被公认为为巅峰之作的《来自VC的礼物》,泛善可陈的《伟大的复兴》,第四张就是我们这期节目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张《启示录》。

这张专辑怎么说呢,虽然入选了我的年度十大,但实际上我觉得他的可听性强,但灵性差了太多。比如作为专辑第一首歌的《保守派》,由弦乐开场简直是让我大吃一惊,不管你之前听过多少英伦摇滚,我相信你应该没听过几首弦乐成分超过吉他的英伦摇滚。而这首《保守派》中,不仅弦乐从头铺到尾,前奏间奏尾奏都是弦乐在推动,第一次听到这张《启示录》的时候,我有点怀疑自己“这真的是果味VC么”。

前面第一段的时候,我们提到过英伦摇滚这个概念,事实上关于“英伦摇滚”这个分类,也可以说是一个伪分类,或者说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种音乐类型。从英文原名来看英伦摇滚是从Brit-pop翻译过来的,等等,你是不是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是的,它的英文原名不叫Brit-rock,而是Pop。也就是说,其实直译的话,应该是英国流行。

说到这里,对那些平常听国外音乐比较多的听友们来说,或许就会有种恍然大悟感,以前觉得英伦摇滚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 没想到其实就是英国流行。类似的Pop我们再给大家组几个词,比如现如今在美国火得很的K-pop,也就是Korea-pop,韩国流行,EXO、鸟叔什 么的,严格来说,英国流行和韩国流行也就是个并列概念而已。那么听到这里,是不是会有一 *** 摇滚青年的心碎成豆腐渣渣了啊。

先别着急,其实要说起来吧,可能英国流行还不如人家韩国流行呢,毕竟K-pop多少也还算一个统一的流派,大部分K-pop都是 *** 了电子、舞曲和嘻哈一种特定的风格,而Britpop的乐队万万千千,但你要说Oasis和Blur或者Coldplay玩的是同一种东西,大概会有一帮粉丝会跟你急眼的。所以通常意义上来说,英伦摇滚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八九十年代的一股英国乐队崛起的风潮,就像六十年代的英国入侵,就是由The Animals、The Beatles、The Yardbirds这些乐队短时间内反攻美国市场一样。

总之,我想说的是,其实英伦摇滚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存在,与其说是一种风格,莫不如说是一种潮流,就像K-pop一样。如果你非要说某只中国乐队是英伦摇滚,那么我们这里只能特指用带有迷幻色彩的吉他扫弦为主,主题暗淡颓废的类型化音乐。

一开始我并不太喜欢果味VC这张华丽有余灵性不足的专辑,本打算第一遍听完的时候就直接从手机里删掉的时候,耐着性子听到最后几首,这首《我带你去看海的路上》就蹦就了我的耳朵里。说起来有点奇怪,这张专辑,有很多人都说会喜欢《直到世界尽头》或者《保守派》这样的主打歌,也有人会说喜欢《嘴唇事件》或者《模特之死》这样比较内敛的歌,却真的没遇到有谁跟我一样,第一耳朵是被这首有点俗气的《我带你去看海的路上》吸引住——也许因为这首歌的歌名也太过拗口了么。

从一段口琴开始,编曲上是最经典的两把吉他,“我带着你去看海,离开身后的城,如果我们相爱了就不再回来。明知我们会分开,却在互相温暖,假装它熄灭在最美的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喜欢这种虐心的歌词。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果味VC这个名字的时候,真是有种被麻了一下的感觉,因为最开始听摇滚乐是从金属开始的,国外的枪花啊,涅槃啊,METALLICA 啊,MEGADETH啊,听起来都是很粗狂的;国内的一开始听的也是夜叉,扭机,战斧,冷血动物这些,也都是很粗犷的。突然听到一个乐队名字叫果味VC这么清新,感觉就像一帮五大三粗的老爷们中间混进来了个林妹妹,感觉有点格格不入。

但是听了他们的第一首歌《超音速列车》,那感觉就像是吃了一颗薄荷糖,全然不像金属的感觉,但和那些甜甜腻腻的流行歌又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着实是新鲜得很。我也是因此记住了这个乐队。

哦,对了,果味VC还和尚雯婕一起在MTV搞过一个现场演出,当然我不建议真心粉去看这个视频,分分钟粉转黑的节奏啊。

5

《守望者》

低苦艾

低苦艾乐队也是近些年国内评价很不错的一支乐队了,成立于1999年的低苦艾悄悄地就走过了25个年头,从早期的爆裂感十足的吉他到现在迷幻味道十足的民族音乐,他们的每张专辑都会和上一张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也不至于大起大落的转折,这和乐队的阵容始终保持稳定,而且几个主创人员都扎根于西北有一定关系,相对来说也会吸收一些地域上的灵气。

初听这张守望者,专辑的同名歌曲自然是会引起我的特别关注的,也是这首和专辑同名的《守望者》,第一时间抓住了我的耳朵。

说起来,低苦艾的上一张专辑,发行于2011年的《 *** *** 》也是入选了我当年的十大专辑。其实当时初听 *** *** 也是专辑的同名歌曲把我第一时间给打动了,这次的守望者更是如此。

说到这首《守望者》,相信听过一遍的人都会对中间那一段小号的solo印象深刻,是那种好听得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段落,相较而言,吉他在这首歌里的地位就 完全被比下去了。而这一段小号也让我没来由地想起久石让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好听到姜文自己觉得只在一部电影里用太可惜了,所以后来又把同一首曲子放到了《让子弹飞》里。

这首《守望者》也是一首这样让人不忍心一遍听完的歌,每次听完这一段小号的solo,我总是忍不住把播放器又拉回2分14秒。不过坑爹的是,现场版的《守望者》可能因为成本控制的因素,这一段小号solo是用电吉他来弹的,顿时意境全无,太坑爹了,简直太坑爹了。

虽然《守望者》是一首很悦耳的歌,但是,也许你们想到不到,其实这首歌背后,却有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故事。2009年5月16日,沈阳小贩夏俊峰和妻子在马路上违法摆摊时被城管执法队员查出,随后在城管队勤务室接受处罚时,夏俊峰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刺死城管队员两名后又重伤一人。这就是五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沈阳小贩刺死城管案。

经过一审二审,最终2013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小贩夏俊峰被执行死刑。这件案子最大的焦点在于夏俊峰在执法局刺死刺伤城管时,是否系挨打后的正当防卫,而“城管”这个字眼的出现,又使得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小贩夏俊峰。

在低苦艾的歌里,夏俊峰的妻子张晶,和他的孩子强强,就是等候了四年的“守望者”,从2009年因杀人被捕,到2013年被最终执行死刑,母子两人无时不刻 都在期待着爱与勇气,期待着阳光可以照亮黑暗的碎片,期待着生活重新回到平静和祥和之中,期待着不再出现哪些无法承载的灾难。而给这个故事添下了一个更加悲剧性的注脚的,是夏俊峰的儿子强强在绘画上的天赋。事实上,低苦艾的这张专辑,也是采用了强强的一副画《太阳快出来吧》作为专辑的封面。

低苦艾在麻雀瓦舍

虽然在沈阳小贩刺死城管案前前后后几年的争论中,也有人指出某些媒体炒作强强神童的光环,但选择性忽略其实他的很多画都是临摹,以增强戏剧冲突,渲染悲剧性色彩。但在守望者的封面这张名为《太阳快出来吧》的画里,我们只看到一个孩子对于光明和爱的憧憬与向往。

不管夏俊峰究竟因何而刺死了两名城管队员,这终究是城管制度酿造出了又一颗苦果。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的是城管也在改变,阳光执法和微笑执法越来越多,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而言,我们每个人也许也是这样一个守望者。就像低苦艾在歌词里写的“我们寻找秋天的核桃树,它有沉重的果实,寻找那行如明月般的船夫,他会引航到达暖流”。希望未来永远都不会再有小贩夏俊峰的悲剧。

我一直觉得低苦艾的歌词都写的很美,但似乎和诗的感觉有点不同,大量的长短句,没有诗歌的那种工整,显得更加随性而为。所以能叫做 “散文俳句”应该是更加合适了,比如这首《清河》中,“你,是你,星光的源头,六年时光我在你青春展开的地方,天使飞过,在最美的时光里错过。”这种段落,再散一点点,似乎就要变成梨花体了,不由得让人赞叹不已。

《荒原》这首歌我也非常喜欢,歌词部分的灵魂肉体之类的意象可能有点用力过猛感觉过犹不及,但念白部分的那几句我却格外喜欢“无论如何,虚假的生活将暴露出真相,不论如何,命运让我们在某处交汇,在同一个房间,同一个超市,同一辆公交车,同一架飞机,同一艘宇宙飞船上相遇。”听起来真像是从孟京辉的某部话剧里摘录下来的台词,是那种会让你一遍又一遍去咀嚼的句子。

而如今的低苦艾,可以说相比于上一张《 *** *** 》,迷幻的成分多了一点,却反而更加悦耳了。如果你也是从《张开冰冷的手臂跳跃》就开始听低苦艾的话,大概会感叹他们那个时候歌里是带着戾气的,不管是人声还是吉他声都带着一股子邪邪的恶意,而现在的低苦艾,则温润如水。有时是一把吉他伴奏时候的 *** *** 流水,有时是合成器音色里造就的迷雾沼泽,有时则是弦乐铺底时候那种恢弘的大江大河。不管是哪一种水域,都在这张《守望者》里可以找到。

相较而言,同样来自西北的两支我很喜欢的乐队,低苦艾和布衣,有点像是互换了一下位置,低苦艾丢弃不用的那些戾气,似乎全都被布衣给捡去了。

如果这张专辑有一点那么不和谐因素的话,大概就是这首《马拉足球》了,第一次听到这个前奏的时候我就几乎大跌眼镜。估计低苦艾的这几位哥们第一次写出这首歌的时候也是大为头疼, *** ,怎么不小心给弄成一首雷鬼了?不行,咱得改一改,要不咱把吉他音色加点儿哇音,再把速度降一降,鼓手你也尽量别打反拍了。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首尽量不像雷鬼但你还是一耳朵就能听出雷鬼味道的《马拉足球》。

在 《守望者》这张专辑的文案里,是这么说的“他们的音乐像一壶刚烈的西北老酒,甘醇清冽,后劲十足,捕捉着对生命脆弱的美态,打量这个世界目光明敏,细致入微,有一种深邃掩藏在诗化的语言和音乐后面,互相密而不宣却又和谐无痕。如果能从他们的音乐中打捞到清洁与美,你就发现了那个从现实的虚幻转向内心真实的拐角处。”

4

《狮心》

萨满

萨满乐队一直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支国内乐队,尤其是作为半个长春人,也一直很为长春可以出一支这么不错的乐队而感到骄傲。

我特地翻了翻过去自己看演出时候写的手记,发现我当年竟然还在神仙制造的现场看过萨满的演出,但当年的萨满可以说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好印象,导致 2010年在海洋迷笛上看他们演出的时候,我根本不记得自己有看过这样一支乐队,甚至在得知他们来自长春之后还十分震惊,想不通怎么会在眼皮底下错过这样一支好乐队。

但仔细比较了萨满这些年发展的经过之后,我就恍然大悟了。因为我在长春时候看到的那支萨满,应该还是没有主唱王利夫加入的。而早期的萨满是两位吉他手猴子和晓宇向战车致敬的一个乐队。2009年萨满发行第一张EP《世界帝国》,不仅专辑名是德语,而像《MOB RULE》和《Cross of Iron》这些歌基本上就是模仿战车。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我看过他们的现场却毫无好感的原因,因为在长春玩重型音乐的实在太多了,他们也实在不太显眼了。

这种情况,应该说直到主唱王利夫和采样高亚鑫的加入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也可以说萨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支乐队。

第一次看到《狮心》这张专辑的曲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下错了”或者“是不是MP3文件损坏了”?第一首《Misty Mountains》一共1分13秒就当是序曲吧,第二首《A Heart Gone Wild》3分13秒算是第一首歌,第三首《Glorious Days》怎么又只有59秒了?然后再看后面的歌,完全是各种参差不齐,引用王利夫自己的话说是就是,五首序曲五首主题。

这其实有点不太像萨满一贯的做法, 毕竟他们是自称加量不加价,EP的时长都会满打满扎的。2012年那张叫鲸歌的EP,就是扎扎实实四首歌。相较而言《狮心》说是专辑,却如此偷工减料,实在不是他们的风格。

而据小王老师自己说,在最终发行之前,他是一口气删掉了7首主题,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张专辑本来是应该有12首全长的歌的,是因为砍掉了7首,才会变成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我相信王利夫做出这个决定,是有他自己严肃的动机的,因为萨满之所以被我喜欢,也是因为他们身上那种不浮躁的气息。不过其实还是挺好奇剩下那七首歌究竟是啥样子。

前面说到萨满的华丽转身,就不得不提一下才华横溢的主唱王利夫。可能细心的听友也会发现,王利夫不是乐队的创始者,但其实已经成为现在的萨满乐队实际的灵魂人物,这哥们有多牛逼呢,简单来说,四张专辑90%的词曲、编曲、演唱、录音、混缩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作为一个半吊子的独立音乐人,我真的只能用“请收下我一年份的膝盖”来形容我的崇拜,因为亲身去做过这些才知道,每一步都有多难。

所以晚期的萨满乐队,可能真的成了王利夫一个人的战斗,当一个人的才华已经远远超越了乐队其他所有人的总和的时候,你已经很难去形容这支乐队究竟如何如何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场听到的萨满总是和专辑里那个萨满差别那么大,在理想的情况下,一支乐队的创作是一种群体的行为,所以每个人在现场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的部分,这才让一首歌在现场会具有无穷的魅力,而每个乐手自己的情绪部分,才是真正应验那句“摇滚的生命在于现场”的最好解释。

而一旦有一个人包揽了词曲甚至编曲的时候,乐队的其他成员就沦为了活动采样器,歌曲的丰富性也会大大降低。而事实上萨满的瓶颈更在于整个乐队为了维持原有的阵容,而原有的成员却无法把心思全部放到乐队上,这导致即使是王利夫的个人意志,也无法通过大量的排练和磨合来完美的体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萨满的现场完全无法表现出专辑效果的原因。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完美无损的呈现都做不到,乐手个人的意志体现则更是无从谈起。

《鲸歌》

顺便提一嘴《鲸歌》,其实取材自国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早期作品,原因也是因为萨满的成员大多是大刘的忠实粉丝。王利夫甚至专门给刘慈欣的那部神作《三体》做了一个 OST专辑。这里杨主播不想多费口舌,《三体》是国内科幻小说里唯一一部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世界科幻小说的神作,而《三体OST》也绝对是一张可以让你全碟循环播放N遍的好专辑,这两者都是牛逼闪闪的存在。

事实上作为一支民谣金属乐队,萨满的歌从来都不会是无病 *** ,总是从历史故事和传说中寻找素材,那么这张《Lionheart 狮心》自然也不会例外。说到狮心,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了,事实上看到这张专辑名第一眼,并且听到那个凯尔特风十足的旋律,杨主播也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张专辑主要是讲述了狮心王查理的故事。

这位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主角,虽然在战功上不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人称红胡子的腓特烈一世和 法国国王人称狐狸的腓力二世,但他与当时对方阵营的 *** 世界领袖萨拉丁之间英雄惜英雄的骑士精神和风范,却留下后世美谈。这么说吧,查理有多受人爱戴呢,他本来是诺曼底公爵,是在法国阿斯坦长大的,而后串通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夺取了英国王位。这就好比李登辉当了我天朝的国家主席,怎么想都很操蛋。

更过分的是,这位英国国王狮心王查理,其实根本都不会讲英语,而且一生穷兵黩武,让英格兰人民痛苦不堪,但就因为他的骑士精神,他反而成为人民最爱戴的国王。

狮心王查理

不过,上面一大段都是我在凑字数,其实萨满的这张狮心,还真不是说的狮心王理查的故事,那么究竟真相如何呢,这首《1792》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线索。 毕竟金雀花王朝是在12世纪到15世纪中统治英格兰,无论如何和1792年扯不上关系。好奇的小朋友们不妨拿出这首歌的时间来百度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得出同样的结果呢?

哪怕你只是学过初中历史课,你也一定背过这个: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标志这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在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里,法国大革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因为它也标志着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灭亡。事实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王路易十六软弱无能,玛丽皇 后又穷奢极侈,当时的法国确实已经是积重难返。但暴力革命的爆发,即使再怎么伟大光荣正确,也掩盖不了血腥的本质。

那么在1792年发生 了什么呢?我们在某年的人民日报上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小豆腐块文章“1792年8月10日,是 *** 民举行起义、并取得胜利的日子。起义队伍在革命市府领导下向王宫挺进,击败了国王的瑞士雇佣兵,随即攻入王宫。路易十六仓皇逃匿,到立法议会乞求保护,巴黎市府立即将他逮捕。”在伟大光荣正确的法国大革命背景下,革命群众击败了一小撮国王的雇佣军,似乎是这么一个故事。

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确是这样的,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巴黎平民起义攻占王宫,约800多名法国王室的瑞士近卫队授命保卫国王路易十六,然而这位无能懦弱但内心仁慈的国王却因为面对的都是巴黎平民而下令卫队不许杀死敌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瑞士近卫队,既要保护国王,又要服从命令,结果无一生还。我想,大概只有冰与火之歌里面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无垢者军团,才能与他们相媲美吧。

无垢者军团

1819年,丹麦雕塑家托瓦尔森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狮子纪念碑”,表现一个垂死的狮子躺在法国王室的徽章上。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赞颂它是“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而萨满的这张专辑的封面,也就是这只垂死的狮子。

也许我们都是被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课本教育长大的孩子,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封建制度是腐朽落后的,国王贵族都是剥削者,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然而伟大光荣正确的法国大革命之后,这几百位瑞士近卫队誓死捍卫的国王路易十六却被推上了断头台,他的遗言是“我无罪而死。但我宽恕所有送我走向死亡的同胞。我向上帝祈祷,再也不要发生同样的悲剧。”

随着刀刃落下,围观的人们纷纷涌向断头台,用他的血水来洗手,甚至亲自舔上一口,后来者则把手绢、纸片、帽子、衣袖还有一切随身携带的东西涂抹上路易十六的鲜血,或者买下一束死者的头发、一张衣服的碎片,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接替了路易十六当权的,是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那也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恐怖的一段时间,三年里在巴黎斩首了七万多所谓的“反革命分子”。

我不得不说,我是在很多年以后,才知道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故事的另外这个版本,可能因为年纪大了,对让人热血冲头的所谓革命越来越不感冒,反而是1792年8月10日那800多个为国王流进最后一滴血的瑞士近卫队,更加能让我动容。

其实我还很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雇佣军的历史。我想说玩过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朋友们一定会对瑞士近卫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这差不多是教皇国最精锐的部队了,历史上,自1506开始担任教皇护卫开始,瑞士近卫队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勇敢忠诚的兵团。

最后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是,虽然萨满乐队没有宣布解散,但这张《狮心》却是官方宣布的最后一张专辑了,王利夫同志表示民谣金属实在是玩腻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听腻。而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Farewell Song告别之歌》,大概也就是乐队用于跟乐迷们告别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吧。

3

《这儿不缺理想》

理想后花园

漫长的2013年国内摇滚十大系列终于来到前三的位置了,在前面我们已经听过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宋冬野低苦艾萨满什么的,再加上很多被我无情抛弃的名气更大的乐队或者音乐人,郝云谢天笑二手玫瑰唐朝黑豹左小祖咒之类的,终于来到前三的位置,想来应该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吧,诶?理想后花园是什么?

《六月的某一个早晨》,作为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绝对是那种一开始播放就会让你耳朵一亮的歌儿。不知道六月的那个早晨对于这几个小伙子,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要从黎明奔跑到黄昏,去看一看天边的日落。就像是能够逃离这城市,却留不住六月的某一个早晨。”在这个年纪的小伙子,应该多半还是因为感情的因素吧。

一张专辑以一首6分59秒的歌曲开始,多少是有那么一点点非主流的,感觉在歌曲里堆砌了很多不错的动机,从副歌到solo部分都能看得出来精心编排的痕迹,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实在太长了,不过考虑到这是一首好听到足够让你长时间单曲循环的歌,这种小缺点就完全无所谓啦。

说理想后花园是一支年轻的乐队,是因为他们成立于2010年,确实够年轻的。成员包括主唱张一然,吉他白雪川,张冲,贝司史洪任,鼓手陈宏海。乐队的成员应该大部分来自北方工业大学。从2011年开始乐队开始公开演出,并且参加了若干比赛,这一条足迹应该和挺多校园乐队都挺相似的,几个哥们一起,开始 翻唱一下别人的歌,后来开始原创,参加各种比赛,校内校外的演出。

从《原始的召唤》这首歌中也可以听出来,至少有几个乐队成员是有一颗金属乐的心的,至少这首歌从吉他的音色和riff到歌词都极其的像是春秋乐队,这跟整张专辑的感觉多少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理想后花园的风格,官方的定义是独立摇滚,也有点偏向英伦,但其实最合适的称呼还是“校园乐队”,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批在北京的livehouse里混的黑薄荷和坡上村,都成功冲出了音乐节的校园舞台,理想后花园却还在校园舞台苦苦挣扎——因为黑薄荷或者坡上村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风格,而理想后花园的音乐, 却仍然显得有点左右互搏。

其实说到这里,我特别想提一下当年有一支很不错的乐队,可能有些年纪大的朋友会熟悉这个名字:来自哈尔滨的破碎乐队,原名破碎声音,从1998年开始活动,直到2005年在北京魔笛音乐旗下发行了专辑《翅膀》。那段时间他们的歌甚至都可以在各大电台打榜了,然而不能不说虽然玩了很多年乐队,他们的音乐却始终没有从稚嫩的校园乐队风格里蜕化出来。这也是他们虽然足够好听,却没能坚持下去,只能昙花一现。而今天的理想后花园,和那支破碎乐队,是何其的相似啊。

《这儿不缺理想》作为理想后花园的第一张专辑,应该说还是稍显稚嫩的。第一就体现在歌词上,前面我们分析了《不再为你》,事实上整张专辑的歌词都大概是这种感觉,有网友评价说“从乐队名字到专辑名字都矫情得可以,歌词更是毁曲子。”

我倒不会那么苛刻,但确实相比于曲和编曲,确实歌词的境界差了几个档次。这个问题其实还挺硬伤的,尤其是咱们国人听歌特别在意歌词。所以有些乐队就很鸡贼地选择了用英语来写歌,虽然英语写出来也是狗屁不通,但是反正大家也听不出来就无所谓了嘛。

这张专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只有八首歌。好吧,这点纯属我个人比较无法忍受。成品歌曲的数量,其实是标志着一支乐队的创作能力。如果创作量足够的话,老实说这张专辑我个人觉得《原始的召唤》或者《你们》这种风格不太搭调的歌应该是可以果断去掉的。一支成熟的乐队往往会在发专辑的时候会留下数量庞大的B Side,而不是把所有的歌一股脑弄进专辑里。

最后一个缺点嘛……就是这几位工科男都不够帅啊。没办法,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嘛,尤其是玩乐队这种抛头露脸的事儿,长得好看还是挺重要的。不然的话,赌鬼乐队的鼓手关铮结婚的消息,也不会让那么女乐迷们悲痛欲绝是吧。而且,关铮还只是个鼓手啊,这打鼓的一般都挡在架子鼓后面,看都难得看到几眼,尚且能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主唱或者吉他手长得帅一点的话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哦,好像我又忘了说贝斯手了是么,哎呀放心吧,长得帅的怎么可能会去弹贝斯呢是吧。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这张理想后花园《这儿不缺理想》的专辑,会发现它的发行公司是“高校摇滚夜”。

高校摇滚夜这个组织缘起于2008年,最开始只是几个北京的学生乐手,为了给校园乐队创造多一些演出的机会,牵头了一些在酒吧的演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完善的团队,品牌也已归于正规的文化传播公司旗下,除了举办校园乐队的校外演出,也会把一些成功的乐队带进校园。

引用一句官方的介绍是“随着品牌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拥有库存千人信息的短信平台、网站、在线支付系统、录音棚、独立的票务团队都相继建立,与品牌开展合作的公司、高端厂牌、大型音乐节也越来越广泛,从中国顶级音乐节的全国学生票务,到知名乐队专辑的录制发行,再到合作厂牌活动的协助宣传,高校摇滚夜品牌都以专业、效率、高素质的态度令所有合作方印象深刻。”

而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一张理想后花园《这儿不缺理想》的专辑,就是高校摇滚夜给校园乐队提供的一个机会,同期发行的还有时光胶囊的《记忆给他的礼物》,这也完美的解决了本期曲目不够的窘况,现在大家听到的这首背景音乐就是来自时光胶囊乐队的《青丝》。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力量参与进来,我一直觉得摇滚乐,或者说音乐产业说到底是一个娱乐性和消费性和强的产业。刨去所谓的精神上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有人花钱买CD看演出,才是这个市场可以繁荣发展的前提,而音乐人也是必须有足够的收入,才能做出更好的音乐。

回顾中国摇滚几十年的历史,在90年代的地下时期,我们常常说一个词语叫“穷摇滚”,虽然这个时期国内的地下乐队很多,也有一些当年热热闹闹的,但大浪淘沙,过了这一二十年,作品能留得下来的却凤毛菱角,人们说起中国摇滚,仍然只能想得起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在一个穷字上,因为挣不到钱,所以吸引不到人才,当然学历并不意味着才华,但如果一个行业全部由高中甚至更低文化程度的人来挑大梁,整个行业的档次也不会高到哪儿去。

高校摇滚夜把自己定义为文化的桥梁,一方面把摇滚乐带进校园推广摇滚文化,一方面把高素质的人才输送进职业摇滚乐队,这应该是他们做得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吧。

2

《直到永恒》

但丁之舟

提到但丁之舟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不同于那些在北京摇滚圈里混迹的乐队,三天两头的livehouse里混也混出脸熟了,然后在各种音乐节第五或者第六舞台的下午三点档面对着台下十七八个观众哐哐哐一顿躁,然后就步入了所谓“知名乐队”的行列。但丁之舟之所以不出名,也因为他们远在中国的西南一隅,这是一支来自四川绵阳的乐队。

四川绵阳这个地名,在我的记忆里,之前能想的起来的,就是曾经因为打假球而震惊足坛的四川绵阳太极队,当年这支甲B球队为了帮助成都五牛对冲A,两队携手奉献了11:2的惊人比分,四川绵阳队也因为这个史无前例的的比分成为“甲B”五鼠之首。

所以九年前在地网论坛上第一次看到一支来自这样一个小城市的乐队的时候,先入为主的并没有太多的好印象,但也就是那一张今天听起来粗糙无比的同名EP,让我顿时就击节叫好,确实没有想到国内还会有这么好的激流金属。

2009 年当他们发行了同名专辑的时候,我激动万分地把他们放到了我眼中2009年国内摇滚十大专辑的第一名,其实那时候的但丁之舟就已经不那么激流了,更加注重旋律的音乐也更加对我的胃口,当时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成为中国最好的金属乐队,却没有想到接下来的这张专辑让大家等了四年。

专辑中的《Follow the King》在编曲上应该是说是博采众长,几段solo都编得非常漂亮,节奏型的快慢变化则表现出了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历程,作为一首长达7分47 秒的歌曲,完全像是一首长诗,可以说这首歌是这张专辑里最先打动我的。而副歌部分的几句“I’ll follow”那种感觉也是蛮不错的啊。

说到长诗,既然是关于但丁之舟,我们就不能不聊一聊但丁之舟的由来。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真正的神人——但丁。

这位13世纪末的意大利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创人物之一,而他的不朽长诗《神曲》通过长达一万四千多行的诗句,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但丁在35岁时候的奇遇,他在一座黑暗森林中遇险时遇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维吉尔带领他一路穿越了地狱、炼狱,最终来到了天堂。在一路上,但丁记录了他遇到到的所有有名的灵魂,包括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在这其中也就夹杂了但丁对于神学和世界的看法。

《神曲》有多伟大呢,简单来说因为但丁是佛罗伦萨人,所以写作神曲用的是佛罗伦萨语,所以今天的意大利语就是以佛罗伦萨语作为基础的。

时间到了1922年,法国青年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以一幅画震惊了画坛,这幅画表现的就是《神曲》第一部第八篇中但丁与维吉尔乘着冥河渡船,穿越黄泉之河。 这幅画不仅让德拉克罗瓦声名大噪,也标志着浪漫主义画派的兴起,这幅画就是《但丁之舟》。而几年之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更是被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巅峰,这幅画就很常见了,当年Coldplay的那张《Viva la Vida》就用了自由引导人名作为专辑封面。

德拉克洛瓦《但丁之舟》

那么,我们翻了这么久的历史来龙去脉,我们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创始人但丁和浪漫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欧仁·德拉克罗瓦,再联系到但丁之舟,可见他们其实野心是很大的。毕竟你看他们的歌现在越来越长,放弃了早期激流金属那种一味求快和炫技,旋律性越来越丰富,是不是也像在前面这两位先驱者之后,成为中国金属届的一位先驱者呢?你还别说,因为他们驻扎在西南一隅也没有巡演过,可能他们在国外通过网络知道的人比国内还多,以至于很多人在听过他们的音乐以后第一反应都是“ *** 中国居然还有这种级别的金属乐队”。

而但丁之舟乐队的灵魂人物,也就是吉他手和曾经主唱的谢知恒这哥们可能是国内的音乐人里不多的那种网虫,人家是在世界上各种金属论坛里活跃,之前杨主播也是提到过,滚堂电台第58期关于Dark moor黑暗沼泽乐队那张《Ars Musica》的介绍就是因为看到了谢知恒在吉他中国上的一个2013年专辑推荐的帖子才去听的。

因为谢知恒的这种国际化的目光,但丁之舟在挖掘人才上也是放眼全球,之前的主唱Thomas是个瑞士人,今年新专辑巡演的主唱则是一位瑞典人Rob Lundgren,我大胆猜测这两位应该都是谢知恒 *** 勾搭过来的吧。

“萝卜”Rob

知道但丁之舟其实已经很久了,今天一算才发现原来还要追溯到2005年,当时在中国地网论坛上有一个乐队小样曲,在那个国内摇滚乐队全面地下的时期,这个小火种就算是不多的几个可以交流摇滚乐的地方了。当时天南海北的乐队都在上面发布自己的小样。说起来杨主播认识很多国内的摇滚乐队都是在地网上,当年但丁之舟还不能算是一个乐队,但那张同名的EP听到的人都说好,最常见的评价就是“想不到中国还能有这么牛逼的激流金属。”

而后09年的专辑和13年这张《直至永恒》,都成为我的MP3长期整张循环的专辑,所以当今年十一的长江迷笛我得知他们要去迷笛的时候,简直是当即拍板不去太湖民谣了改去长江迷笛。

不过期待归期待,老实说到真正看到演出之前,其实我心里都还是挺有一点忐忑的,这感觉最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多年的笔友要那种紧张。年轻的小朋友们可能无法体会到笔友见面这种事儿的纠结,杨主播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别说网络了,就是电话都还没有普及到全部人家,那时候小朋友们要交朋友就只能靠写信了。

翻开当年那种少男少女们常看的杂志,挺多杂志都有那种专门的交友栏目,还有一些干脆在每一页的底下放一条交友信息,内容大概就是,张三,男,多少岁,交友宣言一句话,然后就是地址邮编,于是你瞅着顺眼的有感觉就写信给他。

写信可不比如今发短息,复制粘贴可不行,都是手写,邮票也不便宜,所以一来二去的大家都是很认真的。一般脸皮厚的就会提要求“能不能寄张照片给我看看啊”,但那年头相机也是稀罕物品,拍照你还得上照相馆去拍,大头贴还是后来的事儿。总之一句话,交一个笔友不容易的。那么等到笔友见面,真相大白的时候,往往也常常是见光死的时候。

此处并没有杨子虚笔友的配图

所以我去迷笛看但丁之舟之前,可以说也是抱着这种必死之心去的。现场的效果呢,可能是正好赶在乐队为了这张《直到永恒》在进行巡演的过程中,所以整个乐队的状态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出现某些乐队那种久疏战阵而导致的配合失误;也不会像某些几首固定不变的曲目各大音乐节赶场子演得麻木了连台词都一样。

说到后者这种情况,以前其实比较多出现在那些港台歌手走穴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唱同样几首曲目,曲目间隙说的话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或者说干脆就是假唱,就是上台对个口型而已,据说之前有一次张信哲曾经在武汉演出的时候对台下喊了一句“广州的朋友们你们好”,然后被嘘了,其实就是连着几天赶场子脑子没转过来吧。

而国内现在某些乐队也是这样,“伸出你们的双手”,“拿出你们的打火机”,“接下来我要看到今天晚上最大的一次pogo”,“分开,分开”,还有一句最让我反感的就是“噪起来”,噪起来,我又不是董小姐 *** 嘛要噪起来。

不好意思又跑题了。总之中心意思就是想说,但丁之舟的现场没有说多惊喜,但是确实也还是挺值得一看的,虽然名义上是成立了十几年的乐队的,但是其实大型的演出应该还是很少的,至少巡演是第一次。所以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调音上就是明显的经验不足,但看得出大家都是很努力的,这点尤其值得肯定。

关于这张专辑的好评虽然不少,但可能由于等的时间有点久,加上上两张专辑所勾起的期待,所以也有一些负面评价。最应该给差评的就是这个专辑的封面了。

我记得这张专辑的封面是专门请了一个插画师来画的吧,当然也不能说这位插画师画得不好,毕竟带那么一点点蒸汽朋克的味道应该是很对我的胃口的,但毕竟这是一张金属专辑啊,前排的那个大胸妹子的上镜我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可后面那个猥琐的八字胡是谁啊我摔!居然还涂了黑色的指甲油简直是要死啊,本身就已经够猥琐了,好歹猥琐得爷们一点可以不可以啊,为什么要涂指甲油啊!!

这位插画师你确定你平常三观是正常的么?虽然我知道一般的金属专辑都是黑乎乎的死神大镰刀人头血流成河什么的,这样子确实有点审美疲劳的,但毕竟这是我们这些金属党内心小小的身份认同感啊!!!假设你在一张金属专辑的封面放上一个机器猫,谁会在唱片店里以为这是一张金属专辑啊摔!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啊!!!就像朋克不能留大长发一样,金属党你涂黑指甲油你让哥特怎么活啊!人家的特色都被你抢走了拉!下一步是不是就是烟熏妆了啊……

前面一段好像有点毁三观,但这个专辑封面的槽点我实在是忍了大半年了。不过这也是做专辑不容易的地方,写词写曲那只是第一步,后面从排练到录音后期,每一步都很关键,但其实在唱片店里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只看到专辑封面就判断要不要买,所以这一步也是十分关键,其实我也挺纳闷的,因为之前但丁之舟的一张EP一张专辑封面都是中规中矩,这次这个实在是有点让我大跌眼镜。

2009 年但丁之舟在发行第一张专辑《最后的胜利》时,他们翻唱了一首Dragon force的《My Spirit Will Go On》,可能他们当时还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看,我们技术好吧”,但到了这张《直到永恒》时,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证明,至少这张专辑,应该是2013年国内发行的金属专辑中水准相当不错的一张,或者你可以说他们真正做到了世界级水准,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程度了。希望下一张专辑他们会做得更好吧,至少不要让我们再等这么久了。

1

《“降噪”不插电》

木玛

2013 年的6月,对于北京的摇滚乐迷来说“降噪”不插电系列演出可谓一场盛世,乐视网的live生活音乐会品牌在6月末连开五场摇滚乐队的不插电专场,是为“降 噪”摇滚不插电音乐会第一季,参演乐队阵容包括木玛、脑浊、爽子与瓷、痛仰、谢天笑和原子曰乐队的秋野。

这五只乐队或者个人都可以说是当今国内摇滚演出市场上响当当的角色了,而这五场演出,如果要排排座次的话,木玛的这场应该是当之无愧制作最为精良的一场,大概只有子曰秋野的那一场可以相比较,然而后者又多少有点曲高和寡。

木玛third party乐队时期第一张专辑的主打歌《天鹅绒》,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木玛开始走向大众视野,甚至这首歌在KTV里都可以点得到。也算是木玛从地下到地上的转变吧。

细心的听友会发现它和录音室版本的不同,中间有一段fafafa,实际上这是混入了一首老歌《Psycho Killer》精神病杀手,这首歌有年头了,原创是1974年的The Artistics,后来被新浪潮乐队Talking Heads翻唱被收录于1977年的专辑,虽然后来这首歌也是被无数人翻唱,但Talking Heads的版本是最知名的一版。

木玛把这首《Psycho Killer》混进了《天鹅绒》里,不得不说处理得还是挺自然的。不过确实是之前没有想到新浪潮对木玛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在这里大胆说一句,大概国内的音乐人受到各种不同音乐影响比较杂的,往往都是比较能创造出自己风格的,而如果你只是喜欢某一种风格,就很难不落窠臼。

有些音乐人也是在某种风格里沉浸了很久之后,才慢慢意识到应该有自己的东西。记得很久以前看过木玛的一篇文章,他对于写歌也是这种态度,如果只是因为像某个人,哪怕这个歌本身还不错,也不能收入专辑里。

算起来,我听木玛的歌也已经十年了,我虽然收藏了一些CD,但是其实从来没有特别纠结要把某个人的全集给收齐,可能唯一一个集齐了的就是木玛吧,从木马乐队时期到third party。至今有偶尔我还会翻出他们的老歌来听一听,不同于别的很多当年喜欢的老歌,今天听来有点粗糙和过时,或者只是单纯因为和某段回忆相重合而显得独特。

木马的音乐里总是有一些新的东西可以挖掘出来,这也算是他们的非常不错的一点。一些比较老一点乐迷会记得木马乐队时期的那个木玛曾经是很地下的,最初他们的介绍里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由医生、诗人和火车司机的儿子组成的乐队”,1998年成立于长沙,而后往北京发展。在那个中国摇滚的寒冬期,他们可以说是最穷困潦倒的乐队中混出来的,而这个穷困潦倒更因为他们外地乐队的身份而更加雪上加霜,如今我们在关于那个时期记忆的一些纪录片里还能找到他们的很多身影。

可以说早期的木马乐队,是一伙不折不扣的外地 *** 丝,关于当年的回忆里人们提到木马说,他们在北京就是闷在地下室里没日没夜排练, 玩过乐队的朋友肯定知道闷在地下室排练是什么情况,基本上热到每个人只穿一条 *** 。至于为什么后来木玛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最具时尚气质的音乐唱作人”,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木马乐队

那个时期的木马乐队,他们的歌是献给“不爱大声说话的人”的,但他们现场版本的《舞步》那句“春天,老师们死了”那种狂妄的诗意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往往可以带动台下更加疯狂的pogo,当然这也不能淹没他们同时期有大量更为小众听众们津津乐道的歌曲,其中就包括那首《纯洁》。

还记得当年的木玛,在唱歌的时候会有一些装腔作势的低沉的语调,而如今的他反而挥洒自如。“一起赞美着,燃烧着的火焰,摇晃着脸,以为还很纯洁。”

一晃十多年呢,你以为你还那么纯洁吗?

大家都觉得而我对木玛是格外的偏爱,不仅每张专辑都选入,而且排名都很高,可我怎么可能不偏爱木玛呢?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音乐本身,而有些时候我们喜欢音乐是因为它们说出了我们心中的感觉,那些在正常的时候,平静的时候无法说出来的话,就在歌词里在每个音符里面不经意之间流露而出。

2013年8月的那天夏天,我一个人踏上一趟旅程,很多朋友们都说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一个长期以来都更习惯于宅在家里的男生来说,突发奇想要去独自一个三千公里外的地方旅行怎么听都是很不可思议的,更何况那个地方的人们说的是一种既不是汉语也是英语的语言,也许那些旅游景点的小摊小贩也会一点外语,但你们也知道我的英语是多么的烂。

然而我就是去了,跟公司请了个长假,长到足以影响年终业绩的那种,然后就踏上了旅程,我的目的地是泰国曼谷,那个地方有一个特殊的人,而那十天里,当我一个人的时候,耳机里放着的就是这张木玛降噪不插电的现场,甚至可以说,最多的时间都是放的那首《Untitle》。

木玛“降噪”不插电现场

其实这首歌是有歌名的,只不过这次降噪不插电是第一次现场中出现,而录音者又不知道这首新歌叫什么名字,演出中也没有特别说明,故而被冠以《Untitle》,后来每次木玛的现场我能去都绝不会错过,却一直没有听他再唱过这首歌。之前在节目中曾经放过一次,后来有人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然而我选择性忘记了这个名字,也许这首歌在我心中永远都叫Untitle了吧。

我觉得2013年我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去木玛这场降噪不插电了,因为这场演出中的很多歌都是只此一次,后来虽然迷笛也好,巡演也好,我都没有落下,可是都不曾听他再唱,除了《Untitle》,这首《黑色的奔驰舞》也是如此,因为这首歌是我在《进化》那张专辑中最喜欢的一首,而现场的版本也是改动很大。

在这场演出中,木玛还难得地翻唱了几首别人的歌。比如来自黑豹乐队的《Take Care》。是的,这是又一首出自窦唯早期的神来之笔。为什么《黑豹1》那张专辑如此经典,也是因为他里面竟然会有这种非常另类的歌曲,而事实上有很多老乐迷也都对这首歌念念不忘。

初听时竟然觉得这首歌有点Radiohead的感觉,也是后来百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还真有这么一说,这首歌竟然和Radiohead的那首《Street Spirit》神似,不过从创作时间上,Radiohead还在黑豹后面,考虑到当年的那种文化壁垒,想必他们中间是不存在任何抄袭或者借鉴的可能性的。 大概是冥冥之中两位天才人物各自创作出了相似一段旋律吧。

另外一首翻唱的歌曲,则是翻唱了英国新浪潮乐队(注意,又是新浪潮)the Cure的《Love Song》,the Cure,又是一支气质独特的乐队,虽然乐队名叫做治疗,但实际上他们的歌全是痛,就算是《Love Song》这种表白主题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背景那个掌握这基调的贝司旋律,在木玛翻唱的这版《Love Song》里,也是可以加速了,同时原来的solo也变得更加明亮,但是继承了原有的贝斯线,整首歌仍然布满着忧郁的气质。

说到这里就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木玛这个人了,老实说虽然木玛的现场很不错,但这个人确实出了名的二缺,早期经常在舞台上要求灯光师把所有的灯都关掉让灯光师恨不得画圈圈诅咒一万年这事儿就不提了,他还特别擅长在一首噪不起来的慢歌之前呼吁大家噪起来玩起来。

如果你经常去木玛的现场,一定会知道他每次结尾都会唱一首歌,在歌曲的末段,他会跟所有观众一起喊再见,这几乎成为了一个传统。当然,话又说回来,再见完了再回来返场的事儿也是成为了另外一个传统。

更多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知乎(中国有摇滚专辑卖吗现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